【同步练习】比较·探究《月诗两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_第1页
【同步练习】比较·探究《月诗两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_第2页
【同步练习】比较·探究《月诗两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北师大)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探究月诗两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同步练习巢湖市柘皋中学 葛庆国 基础知识达标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本诗作者 ,唐朝诗人,被冠于“大历十才子”之首。2.唐代描写边疆战争生活的诗歌称之 ,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 、 、 。著名的诗篇有 、 等。3.理解词义。受降城:回乐峰:芦管:4.本诗从体裁来看,是一首 ,它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5.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前两句写的是 ,第三句写的是 ,末句写的是 (各填一字)。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 。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6.诗歌前两句运用了 和 修辞手法,表达了大漠的 和月色的 。7.诗歌前两句写景的角度不同,上句是 ,下句是 ,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 。8.诗歌前两句写景,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 奠定情感基调。9.“一夜征人尽望乡”以人物的 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 。10.从本诗写景烘托渲染的手法上来看,诗人是运用了以“ ”方法,极力渲染悲哀的气氛。 课后能力提升11.唐诗有很多边塞景物和写思乡的诗,前者如 ,后者如 。12.描写边疆战争生活的古诗的主题一般有哪些?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这首诗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2)两首诗都写了景,但作用却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1. 李益2. 边塞诗 高适 岑参 王昌龄 凉州词 从军行3. 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 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 乐器名,军中多用之。4. 七言绝句5. 色 声 感(情) 烘托、铺垫6. 比喻 对偶 荒寒 凄冷 7. 仰视 俯视 苦寒 8. 戍边将士思乡9. 情态行为 乡愁10. 以哀景写哀情课后能力提升二、 问题理解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2、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13.(1)“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2)前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而后诗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情感。前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