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3单元.doc_第1页
五上3单元.doc_第2页
五上3单元.doc_第3页
五上3单元.doc_第4页
五上3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单元 单元内容8迟到9秋天的怀念10被袋里装的是什么古诗诵读秋思语文乐园(三)单元目标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3、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4、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5、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6、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经验。单元重难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写一篇作文:家庭趣事。单元课时8迟到 2课时9秋天的怀念 2课时10被袋里装的是什么 2课时古诗诵读秋思 1课时语文乐园(三) 4课时 课 题8 迟到 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前置性学习单问题梳理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以学定教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三、精读,理解感悟。(一)学习第1自然段。1带着问题,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二)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2指名回答。(三)学习第3-10自然段。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四、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2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二、继续学习。(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 )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 )是他对我深沉的爱。(二)学习第16自然段。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 8.迟到很疼 很严,很严很严深沉的爱课后反思 课 题 9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调动起生活体验,结合自身的体验充分读书,在体验中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抓词抓句品读,感受母爱之美,感悟生命之美。 前置性学习单问题梳理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以学定教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并出示合欢树中的片段,请同学们默读,然后交流:你读到了什么?2互动交流。3史铁生还有许多作品都是涉及对母爱的赞美与怀念的,如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秋天的怀念也是其中影响深远的一篇。4(板书:秋天的怀念)读题,再将语序调过来读一读,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怀念的秋天是景色;秋天的怀念是感情)5那么,秋天的怀念到底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赶快读书学文吧!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2默读,思考:课文几次写了秋天里看菊花的故事?这些故事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指名说)3是一般情况下,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吗?浏览课文后,概括地说一说。(不是)原因如下:第1自然段中描绘的我的情况:我双腿瘫痪,暴怒无常,生命绝望。第2自然段中介绍的母亲的情况:母亲肝病严重,生命将息。4所以,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这样的母爱更(艰辛、深沉、无私、伟大)5那么,在这么一个笼罩着哀伤、凄婉氛围的背景下,母亲又是怎样关爱我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学文,细细品味。三、精读,理解感悟。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第一次看菊花为什么没去成?(结合课后练习4)2在这个过程中,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她的哪些言行让人感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读、品读)悄悄地、偷偷地、悄悄地,母爱为何是这般状态?扑,扑下去什么? 抓,抓住的仅仅是手吗?忍,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好好活儿,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3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第1-2自然段。过渡:第一次看菊花在我的断然拒绝下,没去成。第二次的结果又如何呢?母亲还会有哪些言行感动我们呢?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四、布置课堂练习。1反复朗读课文。2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1.第一次看菊花在我的断然拒绝下,没去成。第二次的结果又如何呢?母亲还会有哪些言行感动我们呢?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2.(出示句子: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我)展开想象,我会怎么样呢?3接着想象:如果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弟弟,面对他这幅样子,你会怎么做?他能听进去吗?4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她又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读书吧!二、学习第3-6自然段1.精读第3自然段,思考: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她又有哪些言行让你感动?(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挡,挡住的仅仅是窗外萧瑟的景色吗?央求、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赶紧准备、忽然、悄悄地,从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心情?她的心情为何如此跌宕起伏?你感受到了什么?2带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指名分角色朗读,教师相机指导)3然而,第二次看菊花,却因为母亲的病逝,也没有去成。母亲虽然走了,但她却留给了我一句未说完的话。省略的话是什么?读第6自然段,联系前文,想一想再说一说。三、学习第7段。1.我究竟懂得了要好好活儿没有?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说)2.假如清明节到了,我面对着被开得烂漫的各式菊花簇拥的母亲遗像,我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谈对生命的感悟)四、总结课文,熏陶情感,学习写作方法。1回顾全文,看菊花始终贯穿于全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尝试用叙事线索的方法,说一件让你怀念的事。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9、秋天的怀念母亲劝我看菊花(动作)扑、抓、忍、挡(语言)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神态)悄悄地、偷偷地、央求、喜出望外、赶紧母爱我看了菊花课后反思 课 题 10 被袋里装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揣摩表达顺序,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战争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体会妈妈“哭”里包含着的丰富情感。 前置性学习单问题梳理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以学定教第一课时一、 导入1.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乌云迅速笼罩在整个欧洲上空。短短一个月,战火蔓延到全球的三个大陆,一时间,多少家庭上演着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悲剧。波兰作家米洛斯拉夫的童年就是在这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渡过的。每当他回忆起童年时,除了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难,还有一件发生在家中的小事,令他难以忘怀。这一刻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普通的波兰家庭,走进这个令作者至今难以忘怀的童年往事中去。2. 谁来读课题。(指名生读) 谁还能读出问句的意味?(再指名生读、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吗?(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寻找那些关键信息,把这篇课文浓缩成一两句话,开始吧。2.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3. 集体反馈、交流。 师:读完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我。 师:好,已经有同学用亮晶晶的眼睛看着我了。 师:谁来说?好,请你来。 生:在一战期间,作者的爸爸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回家的机会。作者本以为爸爸会给他带回来又香又酥的腌肉,而爸爸回来时,被袋里装的全是信,这是战争年代里妈妈每天晚上给爸爸写的全部家信,妈妈看到这些信以后感动得哭了。4. 师:我听清楚了,这位同学是紧紧围绕课题被袋里装的是什么交代清楚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重要方法。大家都会说吧,来,同桌俩一起说一说。大声说,说出来。师:谁来告诉我?(指名说)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妈妈带着妹妹和我一起住在城外的一个小村子里面。爸爸到前线去打仗了,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实在太想念爸爸,就在每天晚上给爸爸写了一封家信。在有一次大战的时候,爸爸负伤了,住进了一家医院,好不容易有了一趟回家的机会。不过我和妹妹想,爸爸带回家的一定是又香又酥的腌肉,可是出乎意料,爸爸背回来的竟是一封封的家信。看到这一切后,妈妈感动得哭了。5. 师:真好!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故事的内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伤好回家的爸爸,背回了满满一被袋的(生接:信,师板书)。这些信是妈妈写给爸爸的(生接:全部家信)。妈妈看到这些信后感动得(生接:哭了起来)。6. 这件事里究竟包含着什么如此感动人心,使作者至今难以忘怀?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捕捉那些动人的场景,把描写它们的段落勾画下来,开始吧!(生默读,师巡视了解学情)第二课时一、 细读场景1. 师:好,差不多都读完了吧。刚才张老师巡视了一遍,发现同学们勾画的大多是第7、第10、第11,这三个自然段。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依顺序来交流。谁先来读读第7自然段?(指名读:爸爸终于回来了高兴得啥都忘了。)2. 师:这一段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生1:最打动我的是,爸爸浑身上下都是烟草味就说明爸爸病刚好就回来了。 师:哎,太打动人了。你能读出爸爸历经沧桑,回来这一趟不容易对吧?打动你的还有什么? 生2:爸爸浑身上下都是烟草味和酒味。我只知道我的爸爸每次想念我的时候都会抽烟、喝酒,我想他爸爸也是如此吧。 师:你感觉到爸爸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对吧! 生3:我的感受是,他们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是无穷无尽。3. 师:真好!爸爸回来这一趟是如此的艰难,难怪作者会这样说“爸爸终于回来了”(CAI出示第7自然段)从这个“终于”,你又能读出些什么呢?(指名答) 生1:我认为爸爸回来一趟是很不容易的。 师:是呀,还能读出什么呢? 生2:我读出了,爸爸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回到家是很不容易的。4. 师:如果我们从妈妈、我和妹妹的角度来读这个“终于”,你又能 读出些什么呢?(指答) 生1:我读出了这个“终于”是我们全家人都思念爸爸回来。5.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句子读出这份思念,这份期盼?(指读) 生1: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讲给我和妹妹听。 师:一个“总是”,还有吗? 生2:于是,我们也经常缠着然而,战争总是结束不了。 师:又是“总是”,还有吗? 生3:当时,我和妹妹还小给我们讲起爸爸。6. 师:当时,我和妹妹还小,已经记不清爸爸的模样了(生读:不过,妈妈总是给我们讲起爸爸)。我们也经常会缠着妈妈要爸爸(生读:妈妈总是哄着我们说战争总是结束不了)。晚上,妈妈一封一封地给前线作战的爸爸写信,爸爸的信也时时从前线寄到家里(生读:每当接到爸爸的来信讲给我和妹妹听)。7. 师:正因为思念得太久,期盼得太久,这欢聚的场面才深深烙在了作者的心里。让我们也用朗读把这场景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吧。(齐读第7自然段)8. 师:爸爸高兴得啥都忘了,我和妹妹呢,也高兴得啥都忘了吗?(不是)我们还记得什么?(指答) 生:我和妹妹还记得爸爸拿回来的袋子里装的是不是腌肉? 师:是啊,从哪读出来的,读。 生:墙角那只又大又满的被袋口水就禁不住往下流。 师:我和妹妹还期待着腌肉啊,你们能读懂这份期待吗?(能)谁来说说?(指名说) 生:我和妹妹想着那腌肉,这个可以读出来口水直往下流。我自己都觉得那个腌肉好像很好吃。 师:是啊,为什么我会那样期待这些腌肉呢? 生:因为那是战争年代,很少有人能吃到肉。那些腌肉是当时他们最高的奢望。 师:说得真好!随着爸爸的到来,这份期待越来越强烈,谁再来读读第八自然段?(指名读)9. 师:这是多么热切的期盼呀!直到深夜,我和妹妹都没睡着,妈妈进屋时,我俩假装睡熟了,一动不动地躺着,眯缝着眼偷偷往外瞧。直到妈妈把被袋里的东西“哗”地一声全倒在桌子上的时候,被袋的秘密终于揭晓了,谁接着读?(指名读)生:被这眼前的景象我和妹妹惊呆了摞满了整整一个桌子还几乎往下掉。 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指名答)生:桌子上全是信。 师:恩,说不出来就读把,好吗?桌子上全是信,来。 生:桌子上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摞满了整个桌子还几乎往下掉。 师:这一个“全”字作者一口气用了三次,虽然都是“全,可它们的意思却各有不同。同学们再细细的读读这段话,你能读懂这三个“全”吗?开始。(CAI出示文字,生自由读第10自然段) 师:第一个“全”谁说?(指名学生) 生:桌子上只是信没有别的东西。 师:这些信又是那么的生接:多。 师:是阿!桌子上有神奇诱人的美味吗?(生接“没有”)桌子上有最好吃的腌肉吗?(生接“没有”)桌子上全是?(生接“信”)。第二个“全”谁来说?(指名答) 生:这是指爸爸把妈妈写给他的信全部带回来了没有落下一封。 师:这些信是妈妈写给爸爸的?(生接“全部家信”) 第三个“全”?(指名学生) 生:倒出来的全是信没有其它东西。10. 师:说的真好,妈妈把手伸进被袋里,拿出来的是?(生接“信”)再拿还是?(生接“信”)妈妈干脆把被袋提起来倒了,从这个大被袋里倒出来的?(生接“全是信”)。看着这多的数不清的信我和妹妹(生接“惊呆了,失望,委屈又感到害怕”)11. 师:还有一个疑问在我和妹妹心中悠然而升,为什么,为什么爸爸要把妈妈写给他的全部家信一封不落的背回来了,让我们从这多的数不清的家信里,随便抽取几封来读读把!(播放背景音乐) 师:(CAI出示第一封,师读)你几经离开我和孩子们323天了,真希望这分离的日子快些过去呀!只要有你和我们共同度过剩下的日子,我再也没有别的要求。 (CAI出示第二封,师读)看到儿女的照片了吗?他们长大了,也会缠着我要爸爸了。我只有跟他们一遍遍地读你的来信,让他们知道爸爸也想着他们。 (CAI出示第三封,师读)你现在怎么样?我们很久没有你的消息了。等不到你的来信,感觉你和我们的距离更遥远了。快些回信,多给我们写信吧! 师:从这些信中,爸爸都读出了什么?我看见你眼睛里的泪花,你说(指名答) 生1:读到了妈妈和他儿女对他的思念。 师:说的真好,(板书:思念)还读到了什么?(指名答) 生2:还读出了儿女和他妈妈是多么想念爸爸。 师:是阿,想念而且还有深深的(生接“思念”),他还说还有深深的关爱阿(板书:关爱)。这份关爱就是一份真诚的牵挂(板书:牵挂)。12. 此时爸爸正经历着一场最残酷的战争。(背景音乐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像资料)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多万人。13. 师:亲人的信穿越着大火硝烟寄到爸爸手中,此时爸爸或许在行军途中,此时他或许身在激战前夜,也许战斗刚刚间歇,也许爸爸正负伤流血,读到了亲人的这一封封来信他会想些什么?孩子们拿起笔,把此时此刻爸爸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生动笔书写,师巡视)师:此时爸爸正身在行军途中,长途跋涉之后他拿出了亲人写给他的一封封家信读着想着。 生1:不知道我是多么牵挂思念你们,可是为了名族利益我不能回家,我也多么想念你和孩子们阿!(学生哭了) 师:你的眼泪告诉我你是个善良的孩子,此时爸爸身在激战前夜战斗即将打响爸爸又捧出了亲人写给他的家信读着想着。 生2:孩子们爸爸想你们,想你们的妈妈,但是见不到 师:因为我,还有好多话想说但又说不出来是吗?此时战斗刚刚间歇爸爸又拿出了亲人写出来这一封封家信读着想着。 生3:孩子们 但是我不能回去 师:爸爸也是这样思念我们吗?此时爸爸正负伤流血,爸爸强忍住疼痛又拿出亲人写给他的家信读着想着。 生4:你们不要在思念我了,我快回去了,阵地里需要我呀,等仗打完了我马上就可以回去了,我想你们呀,我爱你们呀。 师:也许这一封封信已被硝烟熏黄,也许这一封封信已被弹片动穿,也许这一封封信已被爸爸的鲜血染红,但爸爸没有舍弃这袋信,因为他知道背回了这袋信,也就背回了他对亲人的。(指板书,生接“思念,关爱,牵挂”),当我们了解来这几点,再来读课文的这段话,大家一定有更深得感受,谁来读?(指名学生) 生:桌子上全是信用绳子捆好的一沓沓整整一桌子还几乎往下掉。 师:虽然你读错了一个词,但是我能感受到你的真情,“请坐”。同学们,让我们师生合作一起读出,这一被袋信中饱含的浓浓亲情吧!书斜立。 桌子上全是信(生接读:用绳子捆好的一打打,蓝色,白色,灰色,红色的信封)这些信我们太熟悉了(生接读:因为它们是在战争年月里妈妈写给爸爸的全部家信,而且是数不清的晚上妈妈写完后,交给我和妹妹投到邮筒里的。)信,信(生接读:从这个大被袋里倒出的全是信,摞满了整整一桌子还几乎往下掉。)14. 师:看着这数不清的信妈妈哭了。难道妈妈是一个脆弱的人吗?(指名读) 生: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我从未见过她流过眼泪。 师:我们的妈妈向来坚强,我们从未见过她流过眼泪。可是此时此刻妈妈一忍再忍,却忍不住自己的眼泪阿,孩子们这是为什么?妈妈为什么会放声大哭呢?(指答) 生1:因为妈妈也感受到了爸爸也是多么的思念这我。 师:是阿,你说. 生2:因为爸爸把所有的信件都带回来了,没有一封落下的。读出了,爸爸思念妈妈,思念他们的孩子。 师:妈妈被深深的生接:感动了。15. 师:真好,这一哭,哭出了辛酸,哭出了欣慰,哭出了幸福更哭出了感动,让我们和着音乐用朗读走进妈妈的内心吧。(背景音乐) 此时此刻 预备齐 生齐读:此时此刻从来没有流过泪的妈妈,第一次在我们面前哭了,起初她小声的抽泣,泪水顺着面颊往下流,她用双手捂住眼睛,泪水又顺着手缝往下流,妈妈摇头想止住,但是没用,她最终控制不住自己,放生大哭起来。二、 总结师:在妈妈的放声大哭中,故事戛然而止,却留给了我们无尽思所与回味。爸爸背会的信和妈妈的哭,或者童年时的我们并没有明白,但随着他们人生阅历的丰富,他们一定能读懂父母的心和情。而这被袋里装的是什么的故事正印证了这句千古绝唱。读!(CAI出示)生齐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再读。学生齐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下课同学们。板书设计:10被袋里装的是什么写 背信思 关 牵念 爱 挂课后反思 课 题古诗诵读 秋思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前置性学习单问题梳理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以学定教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生:自由读诗。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生:读诗。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生读。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课件出示古诗)(讲解字音)生再读。师:很好。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起。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师: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准备起。现在老师想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半句,敢吗?好准备起。师:真不错。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生:研读诗意。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师: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生:洛阳城里见秋风。(点击课件出示诗句)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生:看不见。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生:父母、孩子、妻子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翰是张籍的同乡,他宁愿弃官而回家。而张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生:交流张籍资料。(课件出示)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生:写家书。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生: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课件出示诗句)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换个词吗?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课件出示诗句)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师:诗人把信打开几次?生:一次,两次,三次师: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第三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四、回读,深化情感。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生:带走了作者的心师: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点击课件呈现)读诗。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五、拓展升华。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有吗?生交流思乡的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师:我看同学们手中还有很多思乡的古诗,课后咱们班来办个思乡的古诗大会好吗?师: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师:这思乡怀亲从唐至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请看课件出示:余光中乡愁)(音乐响起)。师:同学们,张籍的乡愁是思念家中的亲人,那余光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比较乡愁,提升爱国情怀)六、总结。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课后反思 课 题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1、 在区别中识字,了解前、后鼻韵母以及平、翘舌的不同读法,说好普通话。2、 读内容丰富的句子,认识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感受其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的表达效果。3、 读孝经、论语中的语句,积累语言,并了解、领悟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4 、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故事内容,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积累成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读准字音,说好普通话。2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教学难点:读中感悟,理解词句;语言训练,积累运用词句。 前置性学习单问题梳理教学准备课件、预习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 生 活 动以学定教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1、自由地反复读词,读准字音。2、指名读。3、默读思考:说说你有哪些发现?4、全班交流小结:每小组内的两个词语都是音近词;第一组带点字前后鼻音不同;第二组带点字平翘舌音不同。5、以各种形式巩固读音:分男女生读游戏:听音辨词齐读。6、列举其他类似的词语。二.学习“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2.指名读、说:都使用了排比句式。3.再自由读,边读边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4. 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5. 教师辅导归纳小结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能有效地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第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形态各异的菊花在秋风中热烈绽放的情态;第二句使用排比之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气势充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6 .指导感情朗读。7尝试说说排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