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音双表汉字书写法.doc_第1页
意、音双表汉字书写法.doc_第2页
意、音双表汉字书写法.doc_第3页
意、音双表汉字书写法.doc_第4页
意、音双表汉字书写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音双表汉字书写法 前言文字是表示和记录语言单词的工具,因为语言不是单个人的工具,它是一种集体性的工具,那么,文字也应当是一种集体性的工具,也应当与其对应的语言一样好学,一样能被全体男女老幼很容易地普遍学会和使用。因此,它必须具备简单性、规范性、标准性、规律性并和语言同步前进。否则,它就不能完全地与其对应的语言达到匹配。不能与所对应的语言系统达到完全匹配,就必然难学,就不是“理想的文字”。我们可以把同其所对应的语言一样易学的文字称为 “全匹配文字”或“理想的文字”,把比语言难学的文字称为“半匹配文字”或不“理想的文字”。所谓文字系统与所对应的语言系统达到完全匹配,是指,就单个文字来说,它能把单词的语音和语义都直接地表示出来,实现“形、音、意”三者直接结合,形成“形、音、意”联想闭合回路;就整体文字系统来说,它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能把其对应的语言的声音和含意全部表示出来,相当于语言的“像片”,或者说,就如五线谱描述音乐歌曲一样,全面地把音乐歌曲表示出来。如果达到这样的程度了,文字就同它所对应得语言一样易学了。理想的文字系统,应当具备如下特性:1、 是一个与对应语言系统完全匹配的文字系统。即能正确地直接地表示出其对应语言单词的词音、词意,具有无限扩展性,同语言同步发展。2、 能用最简单的语法组词、造句、写文章。3、 具有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读写一致性、学少知多性。4、 同语言一样易学,儿童在学会语言的同时就可以学会其语言所对应的文字,具有最好的大众实用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全语言系的人没有文盲。5、 笔画、结构简单,字体清晰美观,容易辨认和书写。6、 单字、单词含意丰富,文简意赅,文章篇幅最短。7 电脑处理十分方便,只用字元库,不用字模库,速度快,既便于键盘输入也便于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始终适应现代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需要,能以组字元件建立起最简单快捷的、独立自主的信息系统。8其体式和功能、优点都具有长久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字数的无限增加而退化。而目前的楷体,只具备理想文字标准的第2、第6 两条,所以,它在现代中国社会中就凸现出下列无法克服的大固有缺点:1、因为只表意不直接表音,所以,就没有与汉语实现完全地匹配,不能全面正确地表示汉语单词的词音词意。所以,不能实现“读写一致 ”,不能像汉语一样易学。2、由于用“以字构字”的方法来增加新字,所以在结构上没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学起来,让人找不到记忆规律,不能“学少知多”,必须逐字死记硬背。同时,新字的笔画会随着字数的增多而增多。使书写和记忆难度也随着增加。以上两条缺点,就使汉字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3、由于没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就不能让机器用笔画元件随意构建任何汉字,只能从预先造就的整体字的存储库内提取单个整字,所以,字库里没有的字就打不出来了,重码字又很多,速度很慢。4、因为汉字是“意、音”分离的,达不到汉字到哪里,汉语就到哪里,起不到统一语言的作用。5、在对外来单词进行音译时,汉字就退化成音节符号,失去了汉字的原义和本质。这种退化变质的汉字夹在汉文中,使本来混乱的楷体系统就更加混乱了。6、目前的汉字楷体,已经使用了1000多年了,积累了很多同音异义字,多义字、通假字等等“渣滓”,十分混乱,用“规范”的方法已经不能解了。这6大缺点,导致了如下6大问题:、 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语言、文字教育,却永远不能彻底消除汉字文盲。、 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广普通话,却永远不能在中国统一语言。3、导致电脑在处理汉字时,不能像处理英文那样不需要字库,只用很少的组字“元件”(信息交换码),就可以自由简便地组建出任何的汉字来。因此,不能建立起中国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系统网,使汉字信息系统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由此失去了独立性。逼得中国人不得不实行全民普及英语教育。4、汉字的难学,严重地阻碍了汉语的对外传播。汉语汉字不能被外国的广大民众学会,在现代,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比外国人的多千万倍。中国在对外文字使用上,出现了五个“不得不”: a中国不得不进行全民普及英语教育;b。中国的出口产品的包装、说明,不得不附写英文;c。中国人向国际上发表文章,不得不用英文;d。中文信息系统,不得不挂在英文信息系统上;e。开国际记者招待会,不得不实行“汉英”双语对答。、 难学的汉字和难学的英语,成了压在中国儿童少年头上的推不掉的大山,快乐的童年变 成了辛苦的童年。、 由于汉字数量巨大,人们的记忆力有限,有90%以上的汉字被遗忘在“冷库”里得不到大众利用,极大地浪费了汉字文化资源。这6大问题,使中国在基础教育、信息处理、普通话推广、对外文字使用等等方面,让国家、企业和私人每年枉费的巨额资金,达千、万亿元。汉字的这些缺点是怎样造成的呢?并不是“汉语落后”或“汉字落后”造成的。形成这些缺点的原因,还得从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过程上说起。汉字是在汉语形成单音词语言以后才产生的,所以汉字才始终保持着直接表意间接表音(读音是虚拟的)的性质,并且每个汉字的读音都是单音的。汉语的语音样式(声母*韵母*声调)在古代大约有2400个左右,因为使用的音域不均匀,使用的语音样式会少于2400个。这一方面导致大量同音异意字的出现,也成了汉字扩展的制约因素。古汉人,从象形字开始,就采取了用已有的字进行组合,来创建新字的构字方式,即“以字组字”的方式。这种造字方式,能适应汉语无限发展的需要,可以造出无限的新字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能形成一个文字系统。汉字的扩展至今仍保持着这种方式。为了使组建的新字在结构上尽量简单,在字义上尽量便与理解,在读音上尽量好记,他们用表示人们最常见的事物的单字作“组字基元”,并且使这些“基元字”笔画尽量最少。例如:一、十、厂、广、乙、丁、力、刀、天、干、中、又、口、目、手、足、耳、等等。构字的规则主要有基本的两条:一 、“意、意”结合。例如:“人”“山”结合为“仙”;“爪”“木”结合为“采”等等,这些都是取其二字的含意,再来构建一个新字和新的含意的。二 、“意、音结合”。例如:“米”“立”结合为“粒”;“龙”“耳”结合为“聋”等等,这些都是一部取其意,另一部取其音来构建一个新字和新的含意的。要读、写这两种扩展汉字,就必须先知道了基元字的“意、音”,才能知道这些新字的含意和读音。二者相比,第一种只有“意”的提示;第二种有“意、音”两种提示,所以这种字占了汉字总数的70%以上。因为最简字的数量是较少的,约3百个左右,一般人是比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记住的;用以上两种方法组建的扩展字,由于有“意”“音”的提示,在字数不太多时(2000个以内),一般人记忆能力加上“意音”提示,识读起来是感到很容易的,这时,汉字具有一定程度的“学少知多”的特性。但是,当超过2000个时,一般人就感到困难了。因为用两种组字规则构字,必然带来了“二义性”。当人们看到一个不认识的组合字时,是按第一种组字规则识读呢还是按第二种组字规则识读?就拿不准了,这时的“意音”提示的作用就大大消弱了,人们不得不对每个组合个字象记基元字一样,既得硬记住它的“意”又得硬记住它的“音”了,原来具有的“学少知多”的特性没有了,变得难学了。再者,假如当时的语音样式是2000个左右,而最简基元字(相对合体字来说,叫独体字)是不会很多的,最多不超过300个。每个独体字表示一个语音,也还有1700个语音没有独体字表示,这1700个字的读音,就必须用合体字来表示之。那么,这1700个字,是不能按“意音”组合规则进行组合的了,只能另赋予读音。这样,在2000个间接表示语音样式的字中,既有独体字,又有合体字了。还有一种情况,由于语言音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语音样式在某个音域已经用过了,再有新词要创建新字时,就不能按“意”“音”结合的规则组建新字了;同样,如果某一表意的独体字在某一语音样式上已经用过了,也不能再用“意意”结合的规则组建新字了。否则,就会有“同形同意同音字”。这时,就只能唯一按“异意异形”的原则,抛开“意、音”结合和“意、意”结合的规则,随便造字了,例如:“累”、“睪”、“晷”等字。这两种违背“意音”结合和“意、音”结合规则的合体字,混在原来按“意、音”结合和“意音”结合的规则组建的合体字中间,就使人感到不知道哪些字该按哪个规则识读了,更得叫人对每个字都得死记硬背了。社会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新事物不停地增加,表示新事物的新合体字不停地增多。随着新字不断增多,记忆困难成积累性的增长。由于独体字在某一语音上可创建的不同字形的二字合体字也是有限的,当达到极限时,再创建新字时,就得用三个独体字来构建了,于是就出现了“三合一”新字;以此类推,于是“四合一”新字,“五合一”等等的合体字就出现了。这样,随着字数的增加,单个汉字的笔画数量也随着增加,汉字越来越复杂了。例如:“嘴”、“赝”、“夔”、“齼”等字。这样,字数的增加,不单导致了汉字的难记;也导致了书写的困难。目前的汉子数量,已经达到54000多了。其读写难度超过世界上任何文字。汉字不单在用独体字构建新字方面失去了规律性,在组字的部件上也没有规范性和标准性。例如,“立”,它单独存在时,占一个整字的大小,当成为组字元件时,其大小就不确定了。在“粒”中占全字的5分之3;在“竖”中占2分之1;在“飒”中占5分之2;在“韶”中占4分之一;在赣中占6 分之一;等等,随机而变。另一方面,各部件的摆布位置也是无规律的,也是随机而变的。如“音”立在日上;“昱”立在日下;“部”与“陪”。象以上四字,部件一样,只是换了个位置,读音和含义都变了(当然在篆体时“部”的右边是阜,“陪”的左边是邑,还是有区别的)。在表意方面和读音方面,由于很多“假借字”、“通同字”、“异读字”等掺和,也是很混乱的。这一点,大家翻开字典就可以看到,在此不必赘述了。所以,目前的楷体汉字,除了笔画还有点规律性和标准性外,在构字、表意、读音方面全无标准性和规律性了。楷体字几乎完全失去了系统性。凡是有规律的事物,不论多复杂,人们都能很容易学会和掌握它,因为它具有“按既知规律的类推性,即学少知多性”。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即使只用0和1两个符号组成的四位编码,你也记不住几组。这就是楷字难学的根本原因。当然,规范性和标准性也是楷字难学的一个原因。但无标准性造成的最大的困难,还是在机器的处理上。文字处理早已机器化了,现在已经是电脑化了。电脑处理的文字,第一必须有标准件,第二必须有固定的组字规则,而这两样汉字都没有,电脑处理怎不困难?因此,电脑在处理汉字时,只好把一个个的汉字,当成一个个的图形作整体看待。有多少个汉字,就得做多少个字模,没做字模的,键盘就打不出来了。因此,电脑汉字信息系统不得不背上5万多个字的字模库。当有新字要添加到这个库里时,与之有关的所有程序都得作相应地改变。这与英文在电脑处理时只用26个字母模相比,差别就太大了。键盘输入时,打进一个英文字母,电脑从26个字母中检索出这个字母来;要是打进一个汉字代码,电脑要从五万多个字中检索出这个汉字来,虽然采取了分区分页等逐级缩小检索范围的加速措施,最后仍然也得从千、百个字中逐个过滤出一个字来。其速度怎能够与英文相比?另外,英文的键盘输入,是在用键盘组字(词);而汉字的键盘(包括手写板、话筒)输入,是在用键盘取字,两者有根本的差别。更严重的是,汉字信息必须以英文字母代码来转换,即必须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这就使汉字信息系统失去了独立性,只要英文信息系统一变动,中文信息就必须立即随之变动,否则,中文信息系统就瘫痪。由于汉语是一音多意的,因此,汉语词汇的扩展,全靠汉字的扩展来对应表示新词的含意(例如:长、常、肠、偿、尝、嫦、蟐、瑺等字)。否则,就无法理解语言。所以,从学习汉语的常用语言部分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而从更深层的高级语言部分来说,因为汉字的难学,就是很难学会的语言了。所以,世人普遍认为,汉语是“入门容易深造难”的语言。难的门槛就在汉字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有规律可循的文字,演变为“无规律可循”的文字了,文字的系统性基本上丧失了。正因为这一点,才出现了难记难写和电脑难处理的缺点。而这“无规律可循”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构字方式造成的。汉字从产生起,就是直接表意,间接表音的。独体字是这样,由独体字组合的合体字自然也是这样。这是与生俱来的缺点。这个缺点,当然也是汉字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它比起“无规律可循”的缺点还是次要的。我们现在既然知道了造成目前汉字缺点的主、次原因了,下一步怎么解决这些缺点就有了明确的路径了。其实,解决楷字缺点的路径。前人已经给出来了,70%以上的“意、音结合字”就是。因为他们在当时以为,语音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而不知道语音还可以再分解成更小的单位“声母”、“韵母”和声调,所以只会采取“以字组字”的方式来扩展汉字。那么,在今天我们已经熟悉了拼音原理的时候,就可以改变“以字组字”的方式了。我们保持原来“表意”的偏旁不变,只将“表音”的部首改成声母、韵母和调符的“组合体”就行了。即改为用独体字与拼音字母组建汉字的方式。这样,每一个汉字的“意”“音”都可直接表示出来了。采用这种“意、音双表”的组字方法,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使汉字从此彻底解决了“无规律可循”的问题,使汉字变成一个有标准构字原件和固定构字规则的、十分完整的、有规律可循的、永远稳定的、理想的文字系统。实现了与汉语的完全匹配。为了使新体汉字在整体上气质统一,那么,表示声母、韵母、声调和区别符的笔画形式就应当是与其“意符”气质相同的笔画形式,即楷体字的笔画形式的;为了便于书写,新体汉字应当尽量达到最简,所以,构成意符、声母、韵母、调符、区别符的笔画,都应当最简;为了元件的结合紧凑和美观,元件必须是最美的、互相结合后构成的字体也最美的;并且不会因为今后字数的扩展而增加新体汉字的笔画数量。所以,“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是按如下6项基本原则构建的:1。具有对楷体字的最大继承性;2。构字基础元件的最简性;3。元件之间的最佳结合性;4。整字的最大美观性;5。整体上的系统性、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6。字数可以不重复地无限扩展,并保持系统永久稳定。按照这样的原则要求,只能找到426个组字元件。可以说,这些元件具有唯一性。由“楷体”到“双表新体”的转变,就像历来新、旧两种字体的转换一样,不需要语言变化,没有时间缝隙,没有经济成本,没有文化断层。这种新体汉字,继承了楷体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楷体的一切缺点,使目前楷体所凸现的缺点和问题全部消失了。现将我设计的“意、音双表汉字书写法”介绍如下:一、 汉语拼音符(注:第一行是拼音字母,第二行是例字,第三行是键盘码)一、 意符表:意符,有主意符和副意符。二者名称一样,只是形状不同。主意符有213个,副意符有126个,今列表如下。表的备注栏内的符号,是被意符取代的楷体字的原部首或偏旁或意符的含义。 “意音双表汉字”在实质上说,就是把间接表音的“形声字”改为用“汉式拼音字母”直接表音的形声字。仅仅这样一改,就消除了现在汉字楷体所带来的一切困难。1、人们只要学会了425个(本应是429个-实际声母是30个,韵母是37个;5个调符,19个意符区别符,338个意符。因为调符“阴平”为空,声母 “衣、乌、鱼” 和韵母的相同,所以减去4个。)组字基元和构字规则,就会读、写所有的新汉字,真正成了“学少知多”的文字。2、“意、音双表汉字”的意符(是楷字的独体字)和音符(是拼音字母和调符),都可以是标准件,每个字可以由“意符”和“音符”合并而成。如果做一个“意、音双表新汉字”的中文键盘,再以这425个基元为对象编一个组字程序,电脑里只要存储了425个基元字模,用键盘从425个字模库中调出组字元件,按构字规则排布到屏幕上,就组成一个整的新体汉字了。这就可以打出任何新汉字来,不存在字库限制的问题,不会有重码字;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可以盲打。这就同英文输入法一样了。而目前所有的汉字输入法,其实都是从汉字库里向外“搬”整字的,所以,任何输入法也不能做到“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更重要的是,用这425个汉字基元可以建立起独立的汉字信息系统,再也不必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了。3、如果以3000个常用字算,平均笔画数量与现在的简体汉字的基本相等;如果以15000个汉字算,平均笔画数要比现在汉字少得多;并且组字比现在的字有规律,加上意符和声音的提示辅助,会使人容易记忆和反应比较快,所以手写速度不会比写楷体字慢。4、就像隶字保留了篆字的基本特征一样,“意音双表汉字”也保留了现在楷字的基本特征。所以,只要认识现在汉字的人,就很容易认识“意音双表汉字”,反之,也是一样。因此,它完全可以与楷体字混用,可以实现新、旧汉字的无缝连接。既然能够无缝连接,就不存在新、旧汉字文盲和转换的经济成本等等问题了。5、“意音双表汉字”具有无限的吸纳性和扩张性,并具有极其长久的稳定性。可以用426个字元组建出32752200(30*34*5*339*19)个意、音双表汉字来。今后,随着汉语和汉字的发展,组字基元必然不断增添,但不会造成新汉字系统出现混乱。每增添一个声母,可以增加1091740个新字;每增添一个韵母,可以增加963300个新字;每增添一个调符,可以增加6550440个新字;每增添一个意符,可以增加96900个新字;每增添一个区别符,可以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