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 2 Behaviorism and Mentalis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ai LimeiChapter 2 Behaviorism and Mentalism9Hints: Behaviorism: A theory of psychology which states that human and animal behavior can and should be studied in terms of physical processes only. It led to theories of learning which explained how an external event (a stimulus) caused a change in the behavior of an individual ( a response) without using concepts like “mind” or “ideas”, or any kind of mental behavior. (朗文:人和动物的行为只能且必须从生理过程的角度来研究,受它影响而产生的学习理论解释了人是如何受外部事件(刺激)的影响产生行为变化而不需要“意向”或“意念”或任何内心行为等概念。) Mentalism: The theory that a human being possesses a mind which has consciousness, ideas, etc, and that the mind can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the body.(认为人具有心灵、心灵含有意识、观念等认为心灵能影响肉体方面的行为的理论) Interlanguage: It is the type of language produced by second- and foreign-language learners who ar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language. In language learning, learners errors are caused by several different processes. These include: (朗文: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语言。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错误由若干不同过程产生,包括:n Borrowing patterns from the mother tongue (language transfer);n Extending patterns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e.g. by analogy (overgeneralization); n Expressing meanings using the words and grammar which are already known (communication strategy).n Since the language which the learner produces using these processes differs from both the mother tongu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it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nterlanguage, or is said to result from the learners interlanguage system or approximative system. 1.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1.1 Views of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Dominant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1950s and 1960s; Representatives: Bloomfield and skinner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language learning is just a process involving habit formation; A habit is a stimulus-response connectionWhen Jill sees an apple and wants to have it, she has a stimulus, a physical one, which gives rise to a verbal request to Jack, e.g. she might say to Jack “Im thirsty”. What she says results in a verbal stimulus to Jack. This stimulus, in its turn, leads to a non-verbal response from Jack, such as picking up the apple for her. A theory of psychology which states that human and animal behavior can and should be studied in terms of physical processes only. It led to theories of learning which explained how an external event (a stimulus) caused a change in the behavior of an individual ( a response) without using concepts like “mind” or “ideas”, or any kind of mental behavior. (朗文:人和动物的行为只能且必须从生理过程的角度来研究,受它影响而产生的学习理论解释了人是如何受外部事件(刺激)的影响产生行为变化(response)而不需要“意向”或“意念”或任何内心行为等概念。)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形成的过程,而任何行为都是受伴随这一行为的结果所控制。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结果基础之上的:一直鸽子从鸽笼里飞出来之后,如果对他表示某种形式的鼓励(如喂食物),它下次很可能还会重复这一行为,并逐渐形成习惯。但是,如果它因此而受到惩罚,这一行为就会被逐渐遗忘。 Learner imitated models of correct language and received positive reinforcement if they were correct and negative reinforcement if they were incorrect.(对某一“刺激”作出的“反应”会因为随之而来的“鼓励”而得到“强化”,而这一“鼓励”同时也会强化对其他刺激作出的反应,前提条件是这些刺激的构成是相近的。换言之,构成相近的刺激在一定条件下会激发相同的反应。这一原则解释了“类比”(analogy)是怎样形成的。在语言学习中,相近语言结构的操练会归纳出相同的结果。比如,反复接触或操练句型Is the apple as big as the pear? Is the car as fast as the train? 在学习者头脑中,最终会归纳出 Isasas语言结构。 Skinner认为,影响行为形成的要素有三个:l 模仿(imitation):学习者对接触到的行为的模仿,反复地模仿,直到机械的、不假思索的程度;l 强化(reinforcement):对学习者正确行为的“鼓励”(positive reinforcement)或是对错误行为的“惩罚”(negative reinforcement),直到学习者只作出恰当的反应;l 扩展(expansion):通过“类比”掌握新的行为结构。 在语言研究领域的行为主义,强调外在环境和语言输入的作用,强调语言习得中行为形成过程的重要性根据这一观点,母语习得是通过儿童模仿成人的语言,通过成年人对儿童语言模仿行为的“鼓励”或“惩罚”,一点一滴,逐条逐项地习得的。总之,儿童的母语习得就是他们语言行为的培养过程。 行为主义也同样用这种观点来解释第二语言习得:通过“模仿”和“强化”,学习者逐渐辨明并掌握构成第二语言行为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同时,第二语言习得也是克服旧的语言习惯,培养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行为主义认为,最有效地语言学习方法是将语言任务分解为若干“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然后对这些“刺激反应”过程进行系统的操练,最后逐一掌握。1.2 Audiolingual approach以行为主义观点为基础,在北美的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中盛行“听说法”。“听说法”对中国的外语教学影响甚大,特别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至今依然能够感觉到这种影响的存在。其基本观点如下: 外语学习与任何其他性质的学习没有本质区别,语言行为的培养方式可以与其他任何非语言行为的培养方式相同,如骑自行车、游泳; “学习”实质上是人的行为的改变,行为的改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否认“心灵过程”或“意识”的作用),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某些“经历”产生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控制向学习者提供必要的“经历”,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以此观点为基础,“听说法”强调培养学习者对外部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 外语学习有别于母语习得。母语习得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过程,而外语学习却要学习者付出特殊的努力。 外语学习是一种机械的行为形成过程,这是“听说法”的核心理论。要有效地学习语言,必须使学习者的语言行为“机械化”、“自动化”。语言学习就是“过度学习”(overlearning),也就是反复练习,直到脱口而出学习者只有通过“过度学习”某一种语言结构,他们才有可能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使用这个语言结构。 语言学习是通过“类比”而不是“分析”而得到发展的。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强调演绎性(deductive一般到个别)的学习,而“听说法”则强调归纳性(inductive个别到一般)学习。“演绎”与“归纳”的对立也常常被称之为“分析”和“类比”的对立。“分析”涉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类比”涉及行为的形成。行为形成的核心过程就是“类比”,这一过程涉及“区分”和“概括”。学习者通过领会句型与句型之间的异同,来辨别某一种句型的内在结构。同时,“听说法”也要求学习者在“类似”但却不是“相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词汇套用某一种特定的句型,这种替换性练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区分”和“概括”的能力。 外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母语干扰的结果,应尽量避免并及时纠正。“听说法”认为母语干扰是学习者产生错误的最主要根源。(纠正错误没有用)“听说法”的局限性: 不注意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过于强调外部刺激的作用; 教学脱离语言使用环境,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语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1.3 Limitations of behaviorist learning theory 使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过程过于简单化,无法解释人所特有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归纳法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排除演绎法。Chomsky认为行为主义的观点无法解释语言习得中的两个基本事实: 儿童能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以前从未听到过或接触过的语言; 即使是在有缺陷的语言环境中,儿童依然可以系统地获得母语。2. A mentalist theory of language learning Representative: Chomsky Mentalism: the theory that a human being possesses a mind which has consciousness, ideas, etc, and that the mind can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the body.(认为人具有心灵、心灵含有意识、观念等认为心灵能影响肉体方面的行为的理论) 心灵主义学者强调儿童对语言习得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儿童生来就具有利用人类语言普遍语法的认知机制,这种机制被Chomsky称之为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当然是“假说”,因为还不能通过解剖的方法来证明它的存在。Chomsky用推理的方法进行过设想,这种机制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一种物种属性(species character)。动物没有像人类语言这样复杂的交际系统(如蜜蜂的舞蹈)。无论对动物进行多长时间的训练,也无法使它掌握人类的语言。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称之为“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指导儿童的母语习得,外部环境和语言输入的作用只是“激活”(activate)语言习得机制,使之发挥作用。母语习得的几大要素的关系如下所示:语言输入语言习得机制特定语言的语法(grammar of a particular language)(普遍语法)为了使语言习得机制中的普遍语法发挥作用,学习者需要接受必要的语言输入。然而,语言输入的作用仅仅是“激活”语言习得机制,整个语言习得的核心过程是通过语言习得机制来完成的。 为了解释不同的人们习得不同的语言这一事实,Chomsky创造了两个概念:核心语法(core grammar)和边缘语法(peripheral grammars)。普遍语法属于核心语法,它是人类所有语言所共有的。然而,每一种语言又具有一些核心语法所不能覆盖的成分,这些成分构成了各自语言的边缘语法。 对于语言习得过程,心灵主义者认为,儿童先是对母语的本质作出种种假设,然后在接触语言的环境中,对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假设验证”(hypotheses testing)。对假设验证的具体过程,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儿童通过归纳的过程建立假设,然后通过在语言环境中得到的反馈对这些假设进行调整。另一种观点认为,普遍语法中包含了一系列可能的假设,儿童的任务就是从中选择得到语言环境肯定的假设。3. What is “interlanguage”? (P3334)3.1 Definition of interlanguageIt is the type of language produced by second- and foreign-language learners who ar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language. In language learning, learners errors are caused by several different processes. These include: (朗文: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语言。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错误由若干不同过程产生,包括:) Borrowing patterns from the mother tongue (language transfer);(借用母语的模式) Extending patterns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e.g. by analogy (overgeneralization); (沿用目的语的模式,如通过类推) Expressing meanings using the words and grammar which are already known (communication strategy).(运用已学会的词和语法表达意义) Since the language which the learner produces using these processes differs from both the mother tongu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it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nterlanguage, or is said to result from the learners interlanguage system or approximative system. (学习者由这些过程产生的语言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因而有时称其为语际语,据说这是学习者语际语体系或近似体系。)中介语及其发展阶段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的首创者是赛林格(Selinker L)于1969年提出,1972年正式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所谓中介语就是介于学生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或外语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结构上既不是学习者的母语,也不是目的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汉姆莱(Hammerly)曾用图表精略地表示了中介语和本族语、目的语的关系,如图1所示:3.2 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interlanguage中介语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系统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系统只有一些模糊认识,在语言使用时会任意猜测、胡乱出错,他们既不能理解也不能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第二阶段是系统阶段,学习者发现了目的语的正确体系,但对体系的内在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在语言使用时会犯一些系统性错误。Brown认为在这一阶段学习者是可以改正被指出来的错误。第三阶段是后系统阶段,学习者已基本掌握了目的语体系,只是在语言使用时偶尔会出错,这时他们已无需反馈便能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通过对学习者在不同阶段所出现的不同错误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学习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学习策略程序,对第二语言学习或习得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3 Features of interlanguage中介语的特点:西方应用语言学家普遍认为,中介语理论的提出使上世纪70年代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它冲破了对比分析假设的局限性和束缚,为错误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对中介语的特点进行概述。 可渗透性中介语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可渗透性。中介语的发展虽是分阶段的,但并非固定在某个阶段不变。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新知识对原有的知识的不断渗透,中介语的错误也不断得到修正而更靠近目的语。 系统性中介语是一个合法的语言系统,跟儿童语言一样,不应该受到任何责备。它反映了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代表他的语言能力。中介语有一整套规则,学生是这大量规则的创造者。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267-2025大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 2025辽宁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公司拟聘用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湖北荆州市石首市第二批校园招聘教师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师基本条件课件
- 2025年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开招聘教师(第二批)(6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锂电池配套试剂项目建议书
- 广昌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江西赣南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18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小学安全专项培训反思课件
- 2025年高通量试验反应堆及配套产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通信安全员(ABC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ISO9001-2015基础知教学课件
- 鼠疫防治知识讲座课件
- 考务人员管理办法
- 乡村医生超声培训课件
- 急性喉炎护理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5新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全册课文翻译
- 检验科室内质控培训课件
- 七一党课: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2025年建党104周年“七一”专题党课
- 桥梁拆除施工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