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1页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2页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3页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4页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师宗县竹基中学 张琳【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重要作用【内容摘要】单纯的语文教学,虽然会让学生学到知识但却觉得无趣;单纯的音乐,虽然会让学生感到快乐但却很少能学到知识。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呢?那就是把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用音乐为语文课画龙点睛,用音乐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音乐和语文有什么关系吗?我想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把音乐和语文拉到一起,能把语文学好吗?我认为,适当的音乐,对语文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在我刚走上语文讲台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更加对这种看法确定,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写人的记叙文,正好里面的文章都涉及到“爱”这个主题,我就想到了设计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配乐朗诵的活动。因为这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都来自农村,又刚进入初中不久,他们以前几乎没有搞过什么朗诵比赛,更何况配乐朗诵,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先是指导学生写文章,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文章帮他们找合适的音乐,我们整整准备了三个星期,配乐朗诵才真正开始了!台上的同学在优美的音乐中朗诵着自己的文章,情到深处,不禁落下了热泪,台下的同学也被深深感染,也不禁潸然泪下,整个教室都沉浸在对母爱感恩的情绪中。我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不禁为着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所感染。他们的感情,是如此的纯真;他们的内心,是如此的丰富。活动过后的很长时间,他们都还会对我说:“老师,那次活动真好,让我们知道了要多孝顺父母,我们什么时候再搞一次啊?”我想如果只是一次普通的朗诵,也许收不到这样良好的效果。为什么配乐朗诵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想是因为我把音乐与文字相结合,让语文走近音乐,让语文走近音乐,让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用音乐渲染教学情景,用音乐为课文画龙点睛,用音乐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到丰富的知识。毛诗序中曾说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原始社会,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种类及表现手法,唱歌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音乐就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表达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最善于细腻地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溶解各种思想。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的灵魂爆发出火花”。文字产生后,文学渐渐也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实则是作者充沛感情的自然流露,任何一篇作品都包含作者的情感。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感情,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因此,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知识。一、 音乐能够营造气氛,渲染教学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恰当的使用音乐,以音乐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便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促进其理解。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我的导入方法就是播放歌曲老男孩的父亲:“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学生都被感染了。看着他们的神情,我就知道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情基础有了很好的着落,至于后面的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学生在歌声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另外,在结束课文时,也可使用恰当的音乐,比如我的老师,在结束语中我这样说:“海伦她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与她的老师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她心存感激之心有关系。我们也需要如此,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他们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感谢别人在我们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我们要永远有一颗感恩的心。”随后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学生先是小声的跟着哼,后面就大声地唱出来。至此,我们的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学生的歌声中,我们结束了一堂课。二、 配乐朗诵,培养学生语感,丰富情感体验中学语文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文章的字里行间与结构安排及意境渲染中倾注了作者的情,寄托着作者深深的爱。在教学中,老师就应当努力引导学生去发掘作者的情感,我认为,音乐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1、 播放现成的配乐朗诵。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要想找到一篇配乐朗诵的课文是很容易的,老师可以在课前就做好准备。在学生新接触一篇课文之前,我通常会让他们听听名家的配乐朗读,在教学古诗文时,效果会更明显。这些文章由于离我们太遥远,学生在朗读时都会遇到同一个困难,就是不会断句,这时让他们听听比较规范的朗读,对他们是很有帮助的。学生一边听一边就可以在自己的课本上划分停顿,这样以来,不但可以解决这个难题,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另外,配乐朗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2、 为课文配置背景音乐老师根据文章的风格、意境、情感等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同时向学生简介所选曲目的名称、风格、主题,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接着再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配乐朗读。因为前面已经听过了别人的朗读,欣赏有了良好的基础,就能进一步感知文章的情感,激发学习热情,领悟文章的主旨。语文课中,虽然音乐的功能很大,但也要注意:选准音乐很重要,一定要“配”,宁缺毋滥,一定要考虑到细节,要使音乐与课堂融为一体,不能太“粗”。如三峡可配上深山掬水;爱莲说可配上莲花谣;陋室铭可配上禅院钟声;湖心亭看雪可配上阳春白雪;曹刿论战可配上十面埋伏这些曲子都是古香古色的古筝曲或琵琶曲,很适合古文的背景音乐。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抒情的现代文,可以选择轻音乐,或钢琴,或小提琴只要选准了音乐,可以使一个个意象变成一幅幅画面在同学们眼前一一展现,让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文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带给学生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三、 用音乐激发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但是这一重要内容或者会被老师所忽视,或者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本文通过表现了揭露了(赞扬了)”学生却在下面难以接受,甚至是无动于衷,这与单一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时如果有音乐会怎样呢?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渲染特定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如阿炳在1950这篇文章,很多同学连阿炳为何许人也都不知道,如何对他产生同情呢?于是我播放了阿炳的名曲、同时课文中也出现过的二泉映月。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弦弦掩抑声声思,诉尽人间不平事”。它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乐曲如同一个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我们仿佛可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是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悲怆的乐曲中,学生如何不动容!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结合写作背景,播放松花江上,那低沉、缓慢而又充满无限伤感的旋律缓缓流出,犹如苦难的东北大地和被凌辱的中国人民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苦难的中国急需我们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正襟危坐,神情肃然,满脸激愤,内心充满了对饱受灾难的祖国的无限热爱。又如在学习席慕蓉的长城谣的时候,播放她的又一诗歌由蔡琴演唱的出塞曲,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爱国之心。除了一些合适的歌曲以外,还可以用一些轻音乐,像瑞士乐团班德瑞、神秘园,他们的乐曲就很适合用到一些很抒情的篇目上。音乐像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它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更贴切,更深入,因而更容易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象和联想。在实践中,应用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四、 音乐为学生插上记忆的翅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众多的背诵内容,使学生感到头痛,这时我们也可以请音乐来帮忙。因为音乐旋律往往是连贯记忆的,记得旋律也就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