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doc_第1页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doc_第2页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doc_第3页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doc_第4页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教案一、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的名称及主要内容。2.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3.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4.正确分析英国代议制在其政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及能力,只是知识还不够丰富、能力还不够强,但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概括能力。四、教材分析 关于英国的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本课的知识时间跨度大、理论抽象程度高、政治性强,所以本课主要结合有关历史资料,采取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教学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教学难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图片展示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板书设计: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政治权力:国王 议会)(一) 大宪章1、签署的背景:13世纪初2、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3、意义:英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A、从国王专权有限王权;B、贵族权利宪法权利)(二)议会制度逐渐形成(组成、职责)(三)权利法案1、签署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2、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3、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个人统治 集体统治人治 法治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能力:国王 内阁)1) 早期的内阁:顾问,无权(一)内阁制 2) 1721年第一任内阁首相:罗伯特.沃波尔3) 原则: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4)内阁与议会关系(二)两党制 辉格党发展为自由党(自由党被工党取代),托利党发展为保守党。19世纪中期,两党轮番执政,互相监督、促进;内阁由占议会多数的党组成。(三)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基础:代议制民主核心: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职权分配:国王、首相与内阁(组成政府)议会.三、君主立宪制的逐步完善(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一)1832年议会改革(二)普选权的发展四、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一) 连续性(二) 渐进性(三) 创新性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从古代希腊到近代欧美,西方哲人一直在探索:权力应当如何行使才能至善而合乎正义?漫长的探索取得两大主要成果:一是直接民主制,一是代议制。第三单元主要以英美法德四个国家为例介绍了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英国这种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发展、完善的。板书课题,讲授新课: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破题:渐进的制度创新。“制度”是指君主立宪制。解释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这种政体以君主(国王、皇帝)为世袭元首,但君主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渐进”和“创新”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用多媒体放映)(一)君主立宪制的开始形成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政治权力:国王议会)(用多媒体放映)1、大宪章(宪法的雏形)的签署限制王权的开始(用多媒体放映)教师:先用多媒体放映大宪章签署的背景,然后设问:大宪章这个文件是什么矛盾斗争的结果?作用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英王的权力发展趋势是如何的?(用多媒体放映)教师:大宪章签署的背景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签署了大宪章。(1)原因:英王因加强王权与贵族矛盾斗争的结果(用多媒体放映)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32页有关大宪章片段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强调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虽然它本身没有多少民主内容,但它给王权设定了界限,是英国宪法的雏形。(2)作用: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2)影响:从国王专权有限王权;贵族权利宪法权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规定的封建贵族权利已逐步演化成普遍的宪法权利;它树立了一条光辉的原则,即: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 教师:约翰王死后,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1264年,孟福尔领导一部分贵族,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击败了国王。第二年,召集有僧侣、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议,创立了英国议会的雏形。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孟福尔也被认为是英国议会的创始人,英国的议会有着悠久的传统,也被誉为“议会之母”2.议会制度逐渐形成(组成、职责)(用多媒体放映)教师:议会制度的组成、职责如何?学生:(思考并回答)议会由国王和贵族院(上院)、平民院(下院)组成。至此,英国形成了早期的议会政治传统,为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用多媒体放映英国议院、现代美国议会)教师:(此处边问边讲)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形成并壮大。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从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用多媒体放映)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议会赶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史称“光荣革命”。 现在英国仍规定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那么,“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与之前相比有何明显区别?(国王丧失了最高权力,受到议会限制)哪一文件最能体现这种变化?(权利法案,英国历史上这份重要文件、至今仍是英国宪法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用多媒体放映)可见,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了,并制定了权利法案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3. 权利法案开始建立君主立宪制(用多媒体放映)(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用多媒体放映)让学生看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完成53页思考题: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同时又有何发展?答: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运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重要部分。发展:王权受议会限制;国家由国王个人统治发展为集体统治;由人治发展到法治(2)影响:议会权力开始超越王权(用多媒体放映)教师总结讲述: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用多媒体放映),也就是确立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政体,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可见,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过渡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进一步从国王向议会转移的历史(用多媒体放映)。过渡: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议会具有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但权利法案还没有解决国家的行政的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权利法案的一个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阁逐渐独立出来,英王逐渐成为一个“统而不治”的君主,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成熟。(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力:国王内阁)(用多媒体放映)1. 形成(时间、表现)(用多媒体放映)内阁的英文是cabinet,原意是密室,光荣革命前,由国王主持,是国王的咨询、顾问机构。时间:光荣革命后(用多媒体放映)表现:国王退出内阁,统而不治,行政权力转移到内阁(用多媒体放映)教师: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全面主持政府工作。随着议会在光荣革命中的胜利,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地位更突出了。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选出,两党制逐渐形成。(所谓的两党制,是相对与多党制而言的,在两党制的国家中,一般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轮流执政,互相对峙的政党制度。具体到英国就是辉格党和托利党轮流执政。后来辉格党发展为自由党,托利党发展为保守党。后来,自由党的地位被工党所取代。于是英国就出现了由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的局面。)(辉格党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和新贵族的利益。托利党代表贵族地主、英国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有利于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可以防止个别集团或个别人物的独裁,较之封建统治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其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统治,并排斥和压制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乔治一世:出生于英国,54岁继承英国王位,不懂英语,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开创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的先例。罗伯特沃波尔英国首任首相。)2、特点(用多媒体放映)内阁职责(用多媒体放映)掌握行政权 集体责任制内阁与议会关系(用多媒体放映)对议会负责。教师(引导学生看完课本相应内容后活学活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3)议会中大多数议员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用多媒体放映)3、发展(用多媒体放映)时间:19世纪中期(用多媒体放映)原因:选举权扩大和两党制发展(用多媒体放映)表现:两党轮番执政,互相监督、促进内阁由占议会多数的党组成(用多媒体放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阅读与思考”1882年,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的一段唱词,流传很广: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事是这样离奇: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 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要么是一名“小托利”。思考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下半叶政治生活的什么状况?(民主化趋势的发展,人民选举权扩大;两党制逐渐完善,在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用多媒体放映)教师:随着议会在光荣革命中的胜利,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地位更突出了。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选出,两党制逐渐形成。教师总结: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的议会与政府的关系体现为:内阁必须得到下议院议员的支持,内阁设首相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这样,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减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调节了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此外,也可以看得出:英国的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综上,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即是行政能力由国王向内阁转移(用多媒体放映)的过程。通过学习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我们了解了英国的内阁。在中国的古代的明朝,明成祖也设了内阁,那么我们比较一下:明代的内阁与英国的内阁有什么区别?(用多媒体放映)先由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教师完善答案:英国的内阁制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其内阁制下的内阁是独立于国王之外的机构。而中国的内阁制是封建制度之一,是皇帝强化封建统治的产物。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结构图:英王(国家象征,“统而不治”)内阁(政府)(行政权 核心)上议院下议院选民(代议制民主 基础)议会(权力中心 立法权)英国君主立宪制简图: 形 式 任任 命 命 多数党组阁负责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故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3、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基础:代议制民主核心: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职权分配:国王、首相与内阁(组成政府)、议会.特点说明保留君主,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仅仅是象征性地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力,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过渡: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后,责任内阁制得到不断发展完善,但是,最初议会的权力基本上掌握在资本阶级化的大贵族手中,其他阶层根本无法参政,于是,各个阶层都为争取普选权而斗争,终于使政治民主化得到实现。(三)君主立宪制的逐步完善 1832年的改革法案(扩大普选权)设两个问题:1.英国民主化的趋势是如何发展的? 2.普选权的广泛性能否说明民主化的程度?由学生阅读课本,分小组讨论后归纳以上问题的答案。教师参考:1、(1)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手中 (2)1832年,在英国第一次选举制度改革中,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力。 (3)在19世纪后半期的两次议会改革中,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院中首次超过半数。 (4)20世纪,女子逐步获得普选权。2、选举权的扩大实际上是英国民主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在人口不多、经济发达、教育普及的国家里,广泛的普选权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明民主化的程度比较高。 三、英国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连续性。近现代英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几乎无一不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王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2、渐进性。英国制度的发展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结课以设计问题的形式结课。投影问题: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这句话说明了英王的什么地位?结合17世纪有关史实扼要说明英王地位的变化。参考:(1)说明了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资产阶级革命前英王实行封建专制统治,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四、课堂总结:可见,英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国家权力由英王移转于议会,议会政治、政党政治不断发展,内阁制逐渐形成,民主范围不断扩大,具有英国特色的代议制度逐步形成 。核心把握:一对“矛盾”(议会与国王的矛盾贯穿英国制度创新的全过程)、两个“趋势”(国王的权力不断消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议会主导权由贵族资产阶级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五、备注:1、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有哪些 条件?经济基础: 15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资本主义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逐渐要求改变在经济上受束缚、在政治上遭排斥的地位。)(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就是专制王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总爆发以内战的形式表现出来。) 政治前提: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辉格党和托利党发动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最重要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历史传统: l 、议会起源于中世纪,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 自由大宪章提出了“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原则, 14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分为上院和下院没有限制的王权是可怕的,从中世纪开始,英国贵族就有通过议会与专制王权作斗争的传统,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签订确立了“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的基本原则,成为了立宪政治的基础。 理论依据: 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声音则成为了实行君主立宪提供了理论上的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