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勘察要求.docx_第1页
LTE勘察要求.docx_第2页
LTE勘察要求.docx_第3页
LTE勘察要求.docx_第4页
LTE勘察要求.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云南移动2013年LTE项目勘察要求(一阶段)1本阶段勘察内容梳理11.1项目介绍11.2工程规模11.3进度安排21.4宏基站勘察21.4.1新建宏基站21.4.2共址建设宏基站21.5室分基站勘察21.5.1新建室分基站21.5.2共址建设室分基站31.6土建设计31.7外市电引入32LTE宏基站建设原则32.1LTE宏基站总体建设原则32.1.1LTE宏基站频段选取原则32.1.2LTE宏基站覆盖区域选取原则32.1.3LTE宏基站站间距选取原则42.1.4LTE宏基站建设方案选取原则42.1.5LTE宏基站建设方式选取原则52.1.6LTE宏基站机房建设原则52.1.7LTE宏基站外市电引入原则62.2LTE宏基站主设备建原则62.2.1新建LTE宏基站62.2.2共址建设LTE宏基站62.2.3宏基站站型配置原则72.3LTE宏基站天面建设原则72.3.1LTE天线建设原则72.3.2LTE天线美化原则92.3.3GPS系统建设原则92.4LTE宏基站配套电源建设原则102.4.1LTE基站通信设备负荷参考值102.4.2机房内配套电源建设原则102.4.3机房外配套电源建设原则112.5LTE宏基站配套传输需求123LTE室分基站建设原则123.1LTE室分基站总体建设原则133.1.1LTE室分基站频段选取原则133.1.2LTE室分基站物业点选择原则133.1.3LTE室分基站建设方案选取原则133.1.4LTE室分基站外市电引入原则143.2LTE室分基站主设备建设原则143.2.1LTE室分基站信源选取原则143.2.2LTE室分基站信源配置原则143.2.3LTE室分基站功率配置原则143.2.4LTE室分基站RRU配置原则143.3LTE室分基站分布系统建设原则153.3.1分布系统建设方式153.3.2分布系统建设方式选取原则153.3.3分布系统无源器件建设及改造原则163.3.4切换区域规划173.4LTE室分基站配套电源建设原则173.4.1LTE基站通信设备负荷参考值173.4.2机房内配套电源建设原则183.4.3机房外配套电源建设原则193.5LTE室分基站配套传输需求204勘察要求214.1云南概况214.2前期准备224.2.1勘察人员要求224.2.2勘察设备要求234.2.3其他要求234.3勘察内容234.3.1新建LTE宏基站234.3.2共址建设LTE宏基站244.3.3新建LTE室分基站254.3.4共址建设LTE室分基站264.3.5勘察照片要求274.4统一配置原则284.4.1标准化基站命名284.4.2配套标准化配置建议284.4.3预占用标识要求284.5勘察后需提供的资料294欢迎下载。1 本阶段勘察内容梳理1.1 项目介绍本阶段为TD-LTE项目规划阶段,需输出可支撑立项的改造建设方案清单,本次勘察需完成TD-LTE宏基站和TD-LTE室分基站两部分勘察工作,其中宏基站和室分基站分别包括共址建设和新建两种方式。拟定TD-LTE宏基站采用D频段组网,室分基站采用E频段组网。1.2 工程规模本项目工程拟建规模10033个基站,其中宏基站6669个,室分基站3364个,具体规模见下表:地州2013年新增基站地州宏站室分合计昆明364821925840曲靖434181615红河19574269昭通22594319大理358122480普洱15646202玉溪261117378文山204115319保山16234196楚雄222125347临沧9638134版纳15264216德宏15959218丽江25744301怒江502777迪庆9032122合计66693364100331.3 进度安排按省公司要求,本工程将于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改造建设方案清单,并完成方案文本编制。1.4 宏基站勘察由于集团目前尚未明确组网方式和设备厂家,为保证后续工程开展,对于本阶段宏基站的勘察,新建和共址两部基站的无线主设备均按照异厂家、F/D共同建设的方式进行数据记录(即:新增1个BBU/站,新增2个RRU/小区)。1.4.1 新建宏基站本阶段新建宏基站勘察为选址勘察,需记录新选站址的基础信息,确定宏基站建设位置、各小区覆盖方向、站点建设方式等,并初步判断天面的工程可实施性。勘察完成后需输出新建站勘察信息汇总表,并预估计建设投资和配套材料需求。新建宏基站的机房、天面的详细工程数据在完成站点协调后进行复勘再行确定。1.4.2 共址建设宏基站本阶段共址基站勘察为工程勘察,需确定共址基站的机房空间、后备电源、天面系统是否满足共址建设要求(达到出图标准),勘察完成后需输出共址基站改造方案,包括天面配套、电源配套详细方案,形成配套材料清单,并预估投资规模,能够支撑配套项目立项。1.5 室分基站勘察由于集团目前尚未明确设备厂家,对于本阶段室分基站的勘察,新建和共址两部基站的无线主设备均按照异厂家E频段组网的方式进行数据记录(即:新增1个BBU/站,RRU按需新增)。1.5.1 新建室分基站本阶段新建室分基站勘察为选址勘察,需记录新选站址的基础信息,确定计划建设室分系统物业点的重要程度,并初步判断站点建设规模。勘察完成后需输出新建站勘察信息汇总表,并预估计建设投资和配套材料需求。新建室分基站的机房、分布系统的详细工程数据在完成站点协调后进行复勘再行确定。1.5.2 共址建设室分基站对于信源部分BBU侧,本阶段按照宏基站勘察要求进行勘察,需确定共址基站的机房空间、后备电源是否满足共址建设要求(达到出图标准),勘察完成后需输出共址基站机房改造方案,包括机房、电源配套详细方案,形成配套材料清单,并预估投资规模。对于分布系统部分RRU侧,本阶段需根据原有方案确定RRU替换规模,完成后输出共址基站RRU替换方案,并预估配套材料,形成配套材料清单,预估投资。本阶段不针对对分布系统进行勘察,分布系统改造方案在后续工程勘察阶段进行复勘再行确定。(需收集已建室分站点的竣工资料)1.6 土建设计本项目土建相关的机房建设、铁塔/灯杆(含基础)建设、地网建设、天线美化外罩、承重核实等内容需由建设单位指定相关单位落实,本项目提供相关数据。1.7 外市电引入对于新建基站外市电引入和共址基站外市电扩容由建设单位指定相关单位落实,本项目仅提供新增容量需求。2 LTE宏基站建设原则2.1 LTE宏基站总体建设原则2.1.1 LTE宏基站频段选取原则本项目中LTE宏基站采用D频段组网(目前2013年TD-LTE建设方案无线网、核心网部分建设原则尚待决策中,F/D组网原则尚未正式确定,如采取F频段组网,后续方案会存在变化)2.1.2 LTE宏基站覆盖区域选取原则TD-LTE覆盖区域的取定主要参考GSM、TD-SCDMA数据业务(尤其是数据卡业务)热点区域,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将对宏基站和室内分布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实现主要数据热点区域室外成片连续覆盖及重要楼宇的室内有效覆盖,初步具备试商用条件。宏基站覆盖区域要结合GSM网络、TD-SCDMA网络数据业务密度进行分析确定,判定方法如下:假定各小区的数据业务密度记为Di,城市全网平均数据业务密度为D;若(Di/D)2,则该小区为1级热点小区;若2(Di/D)1.5,则该小区为2级热点小区;若1.5(Di/D)1,则该小区为3级热点小区;若(Di/D) 1,则该小区为普通小区。本项目为保证TD-LTE网络连续覆盖,计划建设TD-LTE规划区域内所有拟建站点,站点总规模为10033个,其中宏基站6669个,室分基站3364个,该规模尚未得到集团批复,如后续规模缩小,按热点优先级进行方案调整。2.1.3 LTE宏基站站间距选取原则本项目LTE基站建设站间距选取如下:(1) 昆明主城区400米;(2) 普通城区及州府市区450米;(3) 县城城区500米;2.1.4 LTE宏基站建设方案选取原则TD-LTE宏基站应根据不同共站址情况和建设需求,共有以下4种建设方案:(1) TD-SCDMA升级方案(F频段、8通道):通过在TD-SCDMA基站的BBU新增基带处理板、主控板等板件和GE接口,每扇区新布放1对光纤,共用F/A RRU(利用已有的F/A RRU或替换为F/A RRU)和天馈,并进行软件升级使其同时支持TD-LTE/TD-SCDMA。(2) 新建方案1(F频段、8通道):需新增F频段8通道 RRU,新增F频段BBU机框及板卡,每扇区新布放2对光纤,新增10G光接口,新建F频段天线。(3) 新建方案2(D频段、8通道):需新增D频段8通道 RRU,新增D频段BBU机框及板卡,每扇区新布放2对光纤,新增10G光接口,新建D频段天线。对于天面再新增天线施工困难的场景,可结合实际情况酌情适当使用内置合路器FAD宽频天线替换原有TD-SCDMA天线实现共天馈。(4) 新建方案3(F频段、2通道):新增F频段2通道 RRU,新增F频段BBU机框及板卡,每扇区新布放2对光纤,新增10G光接口,新建F频段天线。本项目中LTE宏基站采用D频段组网,按新建方案2(D频段、8通道)进行方案编制,如采取F频段组网,后续方案会存在变化。2.1.5 LTE宏基站建设方式选取原则(1) 新建LTE宏基站指新选站址、新建配套建设独立的TD-LTE宏基站。(2) 共址建设LTE宏基站指共用现网已有的GSM和TD-SCDMA基站站址进行TD-LTE宏基站建设。(3) 拉远建设LTE宏基站由于工程实施中天面和机房位置可能不在同一区域,TD-LTE基站应以天面经纬度为物理站址,不以机房经纬度作为物理站址,对于天面与机房不在同一地理位置的定义为“拉远站”。共址建设LTE宏基站中,为保证LTE网络覆盖,本工程共址建设LTE宏基站中,对于机房无设备安装空间的站点,采取共用现网基站天面、将主设备拉远至其他基站机房(上端站)的方式进行建设,该部分站点定义为“拉远站”。 对于无法共用天面的共址站,需考虑新选站址进行建设。2.1.6 LTE宏基站机房建设原则为保证主设备运行环境,原则上所有宏基站均应选取机房放置无线、传输、电源等设备,本项目对于机房选取困难的基站,考虑采用拉远LTE-BBU至其他机房的方式进行建设。考虑到远期需求,新增机房面积建议大于20m2。在有需求的地方可考虑在屋面建设轻体房屋作为机房使用。机房内LTE无线主设备原则上采用落地式机架安装,对于机房空间受限的可考虑挂墙安装,对于新增LTE-BBU本项目原则上不与传输设备共用综合柜。(1) 挂墙安装方式 设备挂墙安装时,安装墙体应为水泥墙或砖(非空心砖)墙,且具有足够的强度方可进行安装。 设备安装位置应便于线缆布放及维护操作且不影响机房整体美观,墙面安装面积应不小于600mm600mm,设备下沿距地宜为1.41.6m。 设备安装可以采用水平安装方式或竖直安装方式。 设备安装时,设备上下左右应该预留不少于50mm的散热空间,前面要预留600mm的维护空间。(2) 机柜安装方式 机房内具备可供设备安装的19英寸标准机柜,且机柜内空间能够满足所需安装BBU的高度和深度要求,方可采用机柜安装方式。 BBU安装时,上下应该保留1U的空间用于设备散热。 BBU的接地由19英寸标准机柜统一提供即可。2.1.7 LTE宏基站外市电引入原则新建TD-LTE基站要求引入一路不小于三类的市电电源,站内交流负荷应根据各基站的实际情况按10kW30kW考虑,机房内外市电引入类型原则上考虑采用380V,对于室外外市电引入类型可考虑采用220V,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共址新建TD-LTE基站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应能满足本次新增TD-LTE设备需求,对于原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不能满足要求的基站,应进行市电接入改造,并应向相关单位申请增容。2.2 LTE宏基站主设备建原则2.2.1 新建LTE宏基站新建LTE基站基带部分采用新增LTE-BBU机架的方式建设,射频部分采用新增LTE-RRU的方式进行建设。2.2.2 共址建设LTE宏基站共址建设TD-LTE宏基站主要分为现网基站已建设TD-SCDMA设备和现网基站未建设TD-SCDMA设备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现网基站TD-LTE基站共址建设要求有所不同。2.2.2.1 基带部分对于已建设TD-SCDMA设备的基站,共址建设TD-LTE基站时,由于各区域主设备厂家尚未确定,存在三种改造方式:(1) 在原有TD-SCDMA设备上增加板件的方式进行建设(同厂家支持LTE改造)(2) 替换原有TD-SCDMA设备(同厂家不支持LTE改造)(3) 新增LTE-BBU机架(异厂家)本工程按照异厂家改造的方式完成方案,如有变更,后续再进行方案调整。对于未建设TD-SCDMA设备的基站,共址建设TD-LTE基站时采取新增LTE-BBU机架的方式进行建设;2.2.2.2 射频部分不管是否建设TD-SCDMA设备,射频部分均采用新增LTE-RRU的方式进行改造;2.2.3 宏基站站型配置原则宏基站采用定向站配置,站型主要配置为S111,单载波带宽20MHz,原则上本次工程不配置S222基站(在载波聚合功能未开启时,S222站型配置的双载波逻辑上为两个小区)。2.3 LTE宏基站天面建设原则2.3.1 LTE天线建设原则2.3.1.1 TD-LTE宏站(F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时的干扰协调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建议TD-LTE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GSM/DCS符合3GPP TS 05.05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1.8 m;GSM/DCS符合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TD-LTE线阵和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 m。TD-LTE线阵和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 m。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TD-SCDMA符合YD/T 1365-2006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22号)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0.9 m。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WLAN遵循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要求,或者TD-LTE遵循3GPP TS 36.104 V9.3.0 (2010-3)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4 m。WLAN遵循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AP、AC设备规范V1.1.0要求,TD-LTE遵循TD-LTE无线网络主设备规范八通道RRU分册V1.0.0要求,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8/2.6 m,垂直距离0.9/0.5 m。(“/”前后两个值对应WLAN基本型和增强型要求)2.3.1.2 TD-LTE宏站(D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时的干扰协调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建议TD-LTE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GSM/DCS符合3GPP TS 05.05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1.8 m;GSM/DCS符合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TD-LTE线阵和CDMA 1X(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7m。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TD-SCDMA符合YD/T 1365-2006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射频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信无函200722号)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0.7 m。TD-SCDMA符合中国移动TD-SCDMA无线子系统硬件技术规范(2010年)时,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WLAN遵循关于调整2.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无2002353号)要求,或者TD-LTE遵循3GPP TS 36.104 V9.3.0 (2010-3)要求,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5 m。WLAN遵循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AP、AC设备规范V1.1.0要求,TD-LTE遵循TD-LTE无线网络主设备规范八通道RRU分册V1.0.0要求,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6/2.2 m,垂直距离0.8/0.5 m。(“/”前后两个值对应WLAN基本型和基本型和增强型要求)2.3.1.3 本工程LTE天线建设原则对于现网基站天线支持D频段的基站(需落实现网支持D频段天线的基站),采取直接合路的方式进行改造,TD-LTE系统与现网系统共用天线,需确定室外合路器的安装位置。对于现网基站天线不支持D频段的基站,应采取新增天线的方式进行天面改造,新增天线需满足各网络间隔离度要求。考虑到工程协调及快速实施,对于已建设TD-SCDMA的站点按照替换原有TD-SCDMA天线的方式改造(替换原有天线的站点需确定室外合路器的安装位置);对于未建设TD-SCDMA的站点按照新增TD-LTE天线的方式建设,如现网天面不满足新增天线要求,需就近重新选取天面安装位置(保证原有覆盖区域),并按新建站天面勘察要求做相应记录。2.3.2 LTE天线美化原则本工程LTE天线美化方式原则上与现网天线美化方式保持一致(美化方式变更原则上不涉及现网天线改造)。2.3.3 GPS系统建设原则(1) 与TD-SCDMA共址建设的TD-LTE基站,如TD-LTE和TD-SCDMA共用BBU,则利用已有同步信号;如不共用BBU,原则上通过分路方式引入同步信号,在确定分路方案时应考虑分路器带来的插损,确保TD-SCDMA和TD-LTE时间信号强度满足接收灵敏度要求。由于TD-LTE设备厂家未确定,目前按照异厂家的方式预留GPS安装位置。(2) 新选址建设的TD-LTE基站新建GPS引入同步信号。2.4 LTE宏基站配套电源建设原则2.4.1 LTE基站通信设备负荷参考值各厂家设备功耗不同,其中单个BBU最大功耗710W,宏基站单个RRU最大功耗430W,室内分布站单个RRU最大功耗400W。建议TD-LTE基站通信设备按如下参考值进行负荷预测:(1) 配套传输和监控设备200W;(2) 宏基站无线设备功耗(含1个BBU、3个RRU)2100W;(3) 室内分布站无线设备功耗可按1个BBU600W,1个RRU380W进行估算。2.4.2 机房内配套电源建设原则2.4.2.1 新建LTE宏基站(1) 各站均配置1套交直流供电系统,分别由1台交流配电箱(屏)、1套-48V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含交流配电单元、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和2组(或1组)阀控式蓄电池组组成。(2) 交流配电箱的容量按远期负荷考虑,建议输入开关配置为100A;站内的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3) 由于本次LTE建设范围集中在城区,各基站后备电时间统一按4小时考虑,蓄电池容量按远期负荷考虑,建议本次LTE新建基站配置2组500Ah蓄电池,机房条件受限的基站可配置1组500Ah蓄电池。(4) 各站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均按600A配置,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5) 对于无专用机房或机房条件受限的小型基站,采用室外型落地式一体化组合开关电源进行直流-48V电源供电,室外型落地式一体化开关电源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6) 独立新建TD-LTE基站地线系统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共设一组接地体的接地方式。在机房内应至少设置1个地线排。2.4.2.2 共址建设LTE宏基站共址基站需确定现网基站配套电源容量是否足够,主要包括开关电源容量、开关电源接入端子、蓄电池容量三部分。(1) 开关电源容量:本次LTE工程均需新增设备(设备功耗约2100W),开关电源容量统一在现网的基础上进行扩容(考虑普通传输设备功耗200W,对于传输汇聚机房的配套电源需求由传输专业考虑),如开关电源无空间扩容,则新增开关电源进行扩容,新增开关电源需核实交流配电箱输出端子冗余情况。对于现有开关电源机架总容量小于300A(不含300A)的基站,应更换为机架总容量为600A的开关电源。(2) 开关电源接入端子:对于需增加LTE-BBU机架的站点需确认现网开关电源是否有空余的输出端子(32A和63A各1个),如无空余的端子,可考虑新增直流空开(32A或63A),并确认是否有直流空开的安装位置,由于新增传输设备带来的端子需求由传输专业考虑。(3) 蓄电池容量:需根据现网基站内所有设备的总功耗加上LTE设备功耗(2100W)计算是否满足后备电时间(考虑普通传输设备功耗200W,对于传输汇聚机房的配套电源需求由传输专业考虑),由于本次LTE建设范围集中在城区,后备电时间统一按4小时考虑,如新增蓄电池,需确定蓄电池的安装位置。2.4.3 机房外配套电源建设原则机房外电源后备需求设备主要为LTE-RRU,RRU供电方案可分为-48V集中供电,-48V本地直流供电,220V逆变器远供。本工程宏基站RRU供电方案原则上采用-48V集中供电的方式,对于无机房的拉远基站,RRU供电方式原则上考虑-48V本地直流供电的方式,不推荐逆变器远供。(1)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时,用标配的供电电缆从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2)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且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三种供电方式: 使用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RRU供电,标配的供电电缆不能满足电压降的要求时,可加粗供电电缆线径; 线缆数量较多或敷设路由困难时,就近为RRU单独配置小型-48直流电源系统设备; 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RRU为级联方式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接经-48V/220V逆变器逆变后的交流电源为RRU供电,逆变器要求为N+1工作方式;(3)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两种供电方式: 宜单独采用-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为RRU配置小型-48直流电源系统设备; 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RRU为级联方式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接经-48V/220V逆变器逆变后的交流电源为RRU供电,逆变器要求为N+1工作方式。2.5 LTE宏基站配套传输需求TD-LTE系统相对于2G/3G的峰值速率有了飞跃性的提升,且要求传输侧支持3层路由功能,参考前期测试及仿真结果,LTE宏基站的平均速率和峰值速率如下:配置项 目宏站(Mbps)S111平均传输速率60峰值传输速率240S11平均传输速率40峰值传输速率160S222平均传输速率120峰值传输速率480采用PTN承载时,对于接入层,应确保每个接入环规划带宽可以同时保证每个LTE基站达到平均速率且至少一个LTE基站达到峰值速率,同时为提高承载效率,在不同层面还应采用不同的收敛比。具体预留的传输带宽由传输专业根据传输环的不同层面和不同因素综合取定。3 LTE室分基站建设原则3.1 LTE室分基站总体建设原则3.1.1 LTE室分基站频段选取原则本项目中室分基站采用E频段组网。3.1.2 LTE室分基站物业点选择原则室内分布系统物业点应结合GSM/TD-SCDMA数据业务流量特点进行选择,具体方法可将GSM/TD-SCDMA各物业点最近一周内每天数据业务最忙时的数据流量均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序越靠前,则TD-LTE覆盖优先级越高,最终根据建设规模、优先等级、市场推广营销策略等多个因素综合确定。本项目为保证TD-LTE网络连续覆盖,计划建设TD-LTE规划区域内所有拟建站点,站点总规模为10033个,其中宏基站6669个,室分基站3364个,该规模尚未得到集团批复,该规模尚未得到集团批复,如后续规模缩小,按热点优先级进行方案调整。3.1.3 LTE室分基站建设方案选取原则LTE室分基站根据不同情况的建设需求共有以下4种建设方案,(1) TD-SCDMA升级方案(E频段,单路),通过在TD-SCDMA基站的BBU新增基带处理板、主控板等板件和GE接口,每设备间新布放1对光纤,共用F/A/E RRU(利用已有的F/A/E RRU或替换为F/A/E RRU)和分布系统,并进行软件升级使其同时支持TD-LTE/TD-SCDMA。(2) 新建方案1(E频段、单通道、单路):需新增E频段单通道 RRU,新增E频段BBU机框及板卡,每设备间新布放2对光纤,新增10G光接口,新建单路室内分布系统。(3) 新建方案2(E频段、双通道、单路):需新增E频段双通道 RRU,新增E频段BBU机框及板卡,每设备间新布放2对光纤,新增10G光接口,新建单室内分布系统,将RRU的两个不同通道分别对应覆盖不同区域或采用单通道工作模式。(4) 新建方案3(E频段、双通道、双路):需新增E频段双通道 RRU,新增E频段BBU机框及板卡,每设备间新布放2对光纤,新增10G光接口,新建双室内分布系统,保证通道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以利于后续空分复用技术引入,提升系统容量。本项目中LTE室分基站采用E频段组网,对于所有现网共址建设的室分站点按TD-SCDMA升级方案(E频段,单路)进行方案编制,对于新建室分站点按照新建方案3(E频段、双通道、双路)进行方案编制。3.1.4 LTE室分基站外市电引入原则新建TD-LTE基站要求引入一路不小于三类的市电电源,站内交流负荷应根据各基站的实际情况按10kW30kW考虑,机房内外市电引入类型原则上考虑采用380V,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共址新建TD-LTE基站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应能满足本次新增TD-LTE设备需求,对于原市电容量以及市电引入电缆不能满足要求的基站,应进行市电接入改造,并应向相关单位申请增容。对于分布系统RRU采用多点供电时,外市电引入类型采用220V,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3.2 LTE室分基站主设备建设原则3.2.1 LTE室分基站信源选取原则室内分布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物业点区域的业务需求、资源情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分布系统类型确定。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工程室内分布系统主要采用分布式基站(BBURRU)作为信源。对于现网为单路且具备升级条件(支持E频段)的室分系统基站优先采用升级方式建设,其他室分基站采用替换支持E频段的双通道RRU设备作为信源。3.2.2 LTE室分基站信源配置原则原则上单小区配置为O1,载波带宽为20MHz。对于单小区无法满足覆盖及容量需求的场景,可以配置多个小区。3.2.3 LTE室分基站功率配置原则RRU设备支持的最高输出功率为40W/通道,应根据覆盖规划进行功率配置并做适当预留,考虑扩容及优化需求,建议功率预留5dB。3.2.4 LTE室分基站RRU配置原则(1) RRU分区规划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物业点需进行RRU的覆盖分区规划,规划时应使得各个RRU分区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以利于后期扩容,降低改造工作量。对于采用双路室分系统的建设场景,应将RRU的两个通道对应覆盖相同区域。对于采用单路室分系统的建设场景,当使用双通道RRU时,可根据设备能力,将RRU的两个不同通道分别对应覆盖不同区域或采用单通道工作模式。规划时保证通道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以利于后续空分复用技术引入,提升系统容量。(2) RRU连接应根据小区配置和设备Ir接口支持情况确定BBU与RRU之间的星形连接或RRU级联方式,并按照BBU与RRU之间的连接方式配置光纤资源。3.3 LTE室分基站分布系统建设原则3.3.1 分布系统建设方式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式主要包括单路建设方式和双路建设方式:(1) 单路建设方式:通过合路器使用原单路分布系统。TD-LTE与其他系统共用原分布系统,按照TD-LTE系统性能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对于新建场景,本项目不考虑单路建设方式;对于改造场景中已建设TD-SCDMA的室分基站采取直接合路的方式。(2) 双路建设方式:一路新建,一路通过合路器使用原单路分布系统。TD-LTE双路中的一路使用原分布系统,并新建一路室分系统。由于此方式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问题,建议不采用该种方式进行分布系统改造。(3) 双路建设方式:两路新建。对于新建场景,新建两路分布系统,并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对于共址场景,若合路存在严重多系统干扰(如多运营商、多系统场景),可在不改动原分布系统的基础上新建两路天馈线系统。3.3.2 分布系统建设方式选取原则双路分布系统相对于单路分布系统具有1.5-1.8倍的容量增益,对于提升小区吞吐量和用户峰值速率体验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对于新建场景,除物业点的地下室(无人员聚集)、停车场、电梯区域外,均建设双路分布系统。对于共址场景,优先采用单路室分系统改造方式,未建设TD-SCDMA的分布系统不满足LTE覆盖需求时,建设双路分布系统(覆盖除地下室(无人员聚集)、停车场、电梯外的区域)。对于具有双路室分系统改造需求的场景,应优先保证在局部热点区域建设双路分布系统,具体区域要求如下表:类型 覆盖场景双路分布系统优先建设区域单路分布系统建设区域楼宇建筑 高档写字楼会议区、办公区域地下室(无人员聚集)、停车场、电梯区域政府办公楼高档酒店 营业厅(旗舰店)全部区域高档商场 顾客集中区域、办公区域地下室(无人员聚集)、停车场、电梯区域电子大卖场顾客集中区域、办公区域大型场馆 体育场、馆观众集中区域、媒体人员区域、办公区域会展中心交通枢纽 火车站 旅客集中区域、办公区域汽车站 机场除TD-LTE系统, 802.11n系统也可以使用双路分布系统支持MIMO工作方式,此外TD-SCDMA系统也可以通过双路分布系统实现分集发射与接收,提升网络性能。3.3.3 分布系统无源器件建设及改造原则3.3.3.1 馈线使用在原分布系统功率分配不够且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照如下原则进行馈线改造: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m的8D/10D馈线均需更换为1/2馈线;主干馈线中不使用8D/10D馈线。原有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3.3.3.2 天线设置(1) 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要求为800MHz2500MHz,对于双极化天线,要求至少一个极化方向支持800MHz2500MHz,另一个极化方向支持频段包含2320MHz-2370MHz。(2) 采用MIMO双路分布系统方案时,为了保证MIMO性能,两个单极化天线间距应保证不低于4(E频段约为0.5米),在有条件的场景尽量采用10以上间距(E频段约为1.25米)。 在有需求的场景可以使用双极化天线进行覆盖。(3) 对于共址建设LTE的室分站点,本项目原则上不增加覆盖区域,在原有覆盖区域中,对于已建设TD-SCDMA的室分站点可不改造分布系统,对于未建设TD-SCDMA的室分站点,若原有室分天线位置或密度不合理,则新建TD-LTE双路室分系统。3.3.3.3 功分器、耦合器根据工作频率范围、驻波比、损耗需求选取合适的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要求工作频率范围为800MHz2500MHz。3.3.3.4 合路器配置在新建场景,不配置合路器,待后续其它工程有合路需求时再增加合路器;对于改造场景,如原合路器不支持部署的E频段,应更换为支持E频段端口的合路器。对于TD-SCDMA(E频段)与TD-LTE(E频段)共存且采用独立RRU的场景,应使用电桥进行外部合路后馈入合路器E频段端口。合路方式如下图所示: 3.3.4 切换区域规划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切换区域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切换区域应综合考虑切换时间要求及小区间干扰水平等因素设定。(2)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3) 电梯的小区划分:将电梯与低层划分为同一小区,电梯厅尽量使用与电梯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在电梯厅内发生。3.4 LTE室分基站配套电源建设原则3.4.1 LTE基站通信设备负荷参考值各厂家设备功耗不同,其中单个BBU最大功耗710W,宏基站单个RRU最大功耗430W,室内分布站单个RRU最大功耗400W。建议TD-LTE基站通信设备按如下参考值进行负荷预测:(1) 配套传输和监控设备200W;(2) 宏基站无线设备功耗(含1个BBU、3个RRU)2100W;(3) 室内分布站无线设备功耗可按1个BBU600W,1个RRU380W进行估算。3.4.2 机房内配套电源建设原则3.4.2.1 新建LTE室分基站(1) 各站均配置1套交直流供电系统,分别由1台交流配电箱(屏)、1套-48V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含交流配电单元、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和2组(或1组)阀控式蓄电池组组成。(2) 交流配电箱的容量按远期负荷考虑,建议输入开关配置为100A;站内的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3) 由于本次LTE建设范围集中在城区,各基站后备电时间统一按4小时考虑,蓄电池容量按远期负荷考虑,建议本次LTE新建基站配置2组500Ah蓄电池,机房条件受限的基站可配置1组500Ah蓄电池。(4) 各站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均按600A配置,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5) 对于无专用机房或机房条件受限的小型基站,采用室外型落地式一体化组合开关电源进行直流-48V电源供电,室外型落地式一体化开关电源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6) 独立新建TD-LTE基站地线系统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共设一组接地体的接地方式。在机房内应至少设置1个地线排。3.4.2.2 共址建设LTE室分基站共址基站需确定现网基站配套电源容量是否足够,主要包括开关电源容量、开关电源接入端子、蓄电池容量三部分,如现网室分站点无机房的考虑新选机房用于TD-LTE设备摆放,原则上现网设备不搬迁到新选机房。(1) 开关电源容量:本次LTE工程均需新增设备(设备功耗约2100W),开关电源容量统一在现网的基础上进行扩容(考虑普通传输设备功耗200W,对于传输汇聚机房的配套电源需求由传输专业考虑),如开关电源无空间扩容,则新增开关电源进行扩容,新增开关电源需核实交流配电箱输出端子冗余情况。对于现有开关电源机架总容量小于300A(不含300A)的基站,应更换为机架总容量为600A的开关电源。(2) 开关电源接入端子:对于需增加LTE-BBU机架的站点需确认现网开关电源是否有空余的输出端子(32A和63A各1个),如无空余的端子,可考虑新增直流空开(32A或63A),并确认是否有直流空开的安装位置。(3) 蓄电池容量:需根据现网基站内所有设备的总功耗加上LTE设备功耗(考虑集中供电RRU数量为3个时2100W)计算是否满足后备电时间(考虑普通传输设备功耗200W,对于传输汇聚机房的配套电源需求由传输专业考虑),由于本次LTE建设范围集中在城区,后备电时间统一按4小时考虑,如新增蓄电池,需确定蓄电池的安装位置。3.4.3 机房外配套电源建设原则机房外电源后备需求设备主要为LTE-RRU,RRU供电方案可分为-48V集中供电,-48V本地直流供电,220V逆变器远供。本工程室分基站RRU供电方案原则上采用-48V集中供电的方式,对于无机房的拉远基站,RRU供电方式原则上考虑-48V本地直流供电的方式(小型一体化开关电源),不推荐220V逆变器远供。(1)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时,用标配的供电电缆从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2)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且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三种供电方式: 使用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RRU供电,标配的供电电缆不能满足电压降的要求时,可加粗供电电缆线径; 线缆数量较多或敷设路由困难时,就近为RRU单独配置小型-48直流电源系统设备; 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RRU为级联方式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接经-48V/220V逆变器逆变后的交流电源为RRU供电,逆变器要求为N+1工作方式;(3) 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300m时,可根据现场条件考虑如下两种供电方式: 宜单独采用-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为RRU配置小型-48直流电源系统设备; 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或RRU为级联方式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接经-48V/220V逆变器逆变后的交流电源为RRU供电,逆变器要求为N+1工作方式。3.5 LTE室分基站配套传输需求按单小区O1(20MHz)配置核算室内分布站点平均速率和峰值速率如下表,对于多小区配置的信源,应在单小区O1配置的传输资源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配置项 目室分双路(Mbps)室分单路(Mbps)O1平均传输速率30-4520-30峰值传输速率110554 勘察要求4.1 云南概况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省简称“滇”或“云”,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按云南移动地理区域划分,云南省共分为16个地州,129个区县,详细划分如下:图4.1-1 云南省地州划分图表4.1-1 云南省地理区域划分表地州所属县区地州所属县区地州所属县区地州所属县区昆明安宁市曲靖富源县红河个旧市昭通大关县呈贡县会泽县河口县鲁甸县东川区陆良县红河县巧家县富民县罗平县建水县水富县官渡区马龙县金平县绥江县晋宁县麒麟区开远市威信县禄劝县师宗县泸西县盐津县盘龙区宣威市绿春县彝良县石林县沾益县蒙自县永善县嵩明县弥勒县昭阳区五华区屏边县镇雄县西山区石屏县寻甸县元阳县宜良县大理宾川县普洱江城县玉溪澄江县版纳景洪市大理市景东县峨山县勐海县洱源县景谷县红塔区勐腊县鹤庆县澜沧县华宁县剑川县孟连县江川县弥渡县墨江县通海县南涧县宁洱县新平县巍山县思茅区易门县祥云县西盟县元江县漾濞县镇沅县永平县云龙县丽江古城区文山富宁县保山昌宁县楚雄楚雄市华坪县广南县龙陵县大姚县宁蒗县麻栗坡县隆阳区禄丰县永胜县马关县施甸县牟定县玉龙县丘北县腾冲县南华县文山市双柏县西畴县武定县砚山县姚安县永仁县元谋县临沧沧源县德宏梁河县怒江福贡县迪庆德钦县凤庆县陇川县贡山县维西县耿马县芒市兰坪县香格里拉县临翔区瑞丽市泸水县双江县盈江县永德县云县镇康县4.2 前期准备4.2.1 勘察人员要求(1) 具备GSM网络和TD网络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