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君》习题1.doc_第1页
《原君》习题1.doc_第2页
《原君》习题1.doc_第3页
《原君》习题1.doc_第4页
《原君》习题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君习题积累与运用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实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就:成就。 岂古之人有所异哉 岂:难道。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曾:曾经。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私:偏爱。解析曾:竟然,却。答案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解析与例句相同,都是“确实”的意思。答案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解析都是“被”。答案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苛政猛于虎也 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解析与例句一样都是介词,从。答案下列各句中,“独”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而吾以捕蛇独存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独亮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解析与例句相同,都是“难道”。答案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莫或:没有什么人。 而使天下释其害 释:免除。 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夫:句中语气词。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固:原来,本来。解析夫:凡,所有的。答案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解析都是连词,表转折,却;.前者为助词“的”,后者为定语后置标志;.前者意为把,后者意为用(付出);.前者意为对于,后者意为从。答案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 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去之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解析古今都意为仇敌;.古义为众人,今义为妻子;.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到去”;.古义为得到罪罚,今义为冒犯某人。答案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译文: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译文: 答案()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却又得不到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然不愿意处在这个位置。()因此,在他未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凄凉,说:“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 天策府建,为中郎。王为皇太子,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它日,食瓜美,辍其半奠焉。尝赐玄龄黄银带,曰:“如晦与公同辅朕,今独见公。”泫然流泪曰:“世傅黄银鬼神畏之。”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后忽梦如晦若平生,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选自新唐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令:美好。 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 吝:耻辱。 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 属:连接。 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筹:谋划。解析吝:吝惜。答案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明日为玄龄言之,敕所御馔往祭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解析两个“以”均为介词,用。.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被。.前一个“为”,介词,对;后一个“为”,介词,被。.前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后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答案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房玄龄推崇杜如晦”和“皇帝思念杜如晦”的一组是()因补滏阳尉,弃官去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更取金带,遣玄龄送其家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敕所御馔往祭 解析叙杜如晦不愿为官,写王的担忧,符合条件,但组合错误。答案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杜如晦年轻时就已经显示出较高的素质,在参加吏部选拔时,受到了有关官员的器重,认为他有栋梁的潜质。 房玄龄慧眼识英才,将杜如晦推荐给了皇帝。在之后两人的合作共事中,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尊重。 杜如晦英年早逝,皇帝十分痛惜,在他死时加官爵,赐谥号,并亲自下诏书,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并安排人刻写墓志铭。 杜如晦去世多天后,皇帝还非常想念,经常祭奠他,在赏赐他人物品时,也不忘记杜如晦,对他的遗属也十分关心。解析皇帝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碑文中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答案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译文: ()明年之祥,遣尚宫劳问妻子,国府官佐亦不之罢,恩礼无少衰。译文: 答案()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凭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第二年到吉祥的日子,派皇宫官员去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官府官员的拜见也不停止,对他们一家的恩惠和礼节一点也没有减少。【参考译文】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杜如晦年轻时英俊豪爽,喜欢读书,以有别具一格的风流态度自居,内心拥有大节操,遇事总是很果断。隋朝大业时,参加吏部选拔,侍郎高孝基认为他不同一般,对他说:“您一定被用作栋梁之材,希望您保持美好的品德。”随后让他补任滏阳尉,杜如晦弃官而走。 高祖平定京师,秦王引荐他做府兵曹参军,后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官府属官很多外调,秦王很担心。房玄龄曰:“离开的人虽然多,但都不值得吝惜,但杜如晦是王佐之才。大王如果最终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如果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能和您一起成就功业的。”秦王惊讶地说:“不是您这样说,我几乎失去了他!”于是发文把他留在幕府。(杜如晦)跟从秦王征伐,常参与高层机密。那时天下正多事,他判断处理毫无保留,同事、下属都认为他有才干,没有谁见到他才能的极限。 天策府建成后,他做中郎。王做皇太子,(杜如晦)与玄龄一起管理朝政,引荐贤才,将品行不好的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监察御史陈师合奏上拔士论,说一个人不可担任几个职务,暗中讽喻杜如晦等。皇帝说:“房玄龄、杜如晦没有凭借什么老本出来做官,只是他们的才干可以参与治理天下,你想凭此离间我们君臣关系吗?” 很久后,因病辞职,(皇帝)下诏发给原来的俸禄回家,看病的问候的使者路上接连不断。遇到病重,皇帝下诏书让皇太子去问候,皇帝还亲自到他家,抚摩着他话语梗塞。死时,年仅四十六,皇帝为之痛哭。到埋葬时,追加司空官衔,赠谥号为“成”。手写诏书要虞世南在石碑上写字,让他表达君臣们沉痛悼念的心意。 有一天,(皇帝)吃瓜时发现味道好,就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皇帝曾经送房玄龄一根黄银带,说:“杜如晦和您一同辅佐我,现在只见到您。”泫然流泪说:“世代带着黄银带,鬼神见它害怕。”又取出金带,派房玄龄送到杜家。后来忽然梦见杜如晦像平日一样,第二天向房玄龄说了这件事,命令送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