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朱启新筷子中的文化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 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20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0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0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礼记曲礼说:“羹之有菜者用挟(即“箸”),其无菜者不用挟。”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碍使用。 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 筷子挺直,宁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也很有意思:“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有删改) 1.结合两段的内容,说说能否去掉其中加点的“已知”一词,为什么?(2分) _ 2.简要说说第段中划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_ 参考答案: 1.不能去掉,“已知”是“目前所知道”的意思,起限制作用;写出了现在所知道最早的铜筷是出自云南一墓中,不包含的情况;若删去,则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合;“已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供水设施建设过程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报告
- 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与社区老年人学习能力提升报告
- 2025年成人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与平台运营:终身学习平台盈利模式创新与市场前景报告
- 2025年数字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影视产业融合发展报告
- 2025年生物制药行业靶点发现与验证技术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水资源监测物联网技术应用与数据管理报告
- 人参考试题及答案
- 病理相关转录本鉴定-洞察及研究
- 酒店探店加盟合同范本
- 甲方拟的消防合同范本
- 广东春考试卷及答案
- 《树之歌》课件 小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画廊与画家签约合同范本
- 值勤岗亭安装方案范本
- 2025-2026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田径百米教学课件
-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设计案例
- 大模型概念、技术与应用实践 课件 第6章 智能体
-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介绍
- 2024年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单招《英语》真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picc置管与维护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