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doc_第1页
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doc_第2页
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doc_第3页
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doc_第4页
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时间: 2009年03月31日来源:教育周刊作者: 揭东县金溪初级中学林玉龙许多古诗词能生动现象地描述与生物的相关知识,尤其是涉及生命特征、生态因素、物质循环、环境影响、动物行为、激素调节等内容。充分利用古诗词这些文学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结合我市中考生物考试范围的要求,现就本人在中考备考复习中这一方面相关知识整理成试题的形式介绍如下,供各位同仁和学生参考。一、选择题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1)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项生命基本特征( )A.呼吸 B.遗传与变异C.应激性 D.新陈代谢(2)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A.土壤 B.光 C.水 D.空气25欢迎下载25欢迎下载25欢迎下载。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项生命基本特征( )A.呼吸 B.遗传与变异C.新陈代谢 D.应激性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诗)这句诗形象地说明了生物通常都具有的哪一项生命基本特征( )A.新陈代谢 B.遗传与变异C.应激性 D.繁殖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这句诗反映出生物圈中的哪一种物质的循环( )A.水循环B.碳循环C.氧循环 D.氢循环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这句诗反映出生物圈中的哪一种生物因素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土壤B.光C.水D.空气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植物生长 ( )A.光 B.水 C.温度 D.空气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B.空气C.水D.温度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这句诗描述的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 ( )A.种内竞争B.种内互助C.捕食 D.种间竞争10、“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这句诗描述生物与环境哪一种适应性 ( )A.拟态 B.保护色C.警戒色 D.共生1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枫林叶色的变化 ( )A.土壤B.光C.水D.温度二、填空题1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等原因往往会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 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1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草本植物大多属多年生,使变得生动可感。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同种动物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这属于动物的 现象。1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请在这句诗所描述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写出一条食物链:。参考答案:1.(1)C(2)B 2.D 3.D 4.A 5.A 6.B 7.C 8.D 9.D 10.B 11.D 12.内分泌 13.植物生命周期 14.群聚群居 15.农作物 害虫 青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诗句,人们常用该诗句来赞美春蚕的奉献精神。这里所说的“死”是指蚕(昆虫)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 .卵幼虫.幼虫蛹 .蛹成虫.若虫蛹 2009-2-15 15:48 回复 山坡风格 0位粉丝 3楼.“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该诗所揭示的生命现象是 .应激性和适应性.新陈代谢 .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 2009-2-15 15:48 回复 山坡风格 0位粉丝 4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诗中的诗句。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属于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过度繁殖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长期的生存斗争 2009-2-15 15:48 回复 山坡风格 0位粉丝 5楼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辛弃疾的词句,形象地说明了保护青蛙,农作物就丰收的辩证关系。下图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水稻害虫青蛙蛇 水稻老鼠蛇 如果青蛙被大量捕食,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蛇的数量大大增加 .虫害严重,水稻减产 .老鼠大量增加,危害粮食 .青蛙减少,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009-2-15 15:49 回复 山坡风格 0位粉丝 6楼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该诗句说明了动物具有保护色,能躲避敌害或猎捕,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一些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的天敌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明显取得优势,这说明 .适应的相对性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双方在生存斗争中不分胜负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2009-2-15 15:49 回复 山坡风格 0位粉丝 7楼6.“一山不能存二虎。”这句熟语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是 .虎的生活需要较大空间,一般一座山只能提供一只老虎生活的空间 .虎的性情孤僻,通常不群居 .虎的性情凶残,通常会欺负身体弱小的老虎,甚至将其吃掉 .虎是处于营养级很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少 2009-2-15 15:49 回复 山坡风格 0位粉丝 8楼7.“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一谚语是指生物的变异现象,下列哪个过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A .蛋白质.转运携带氨基酸 2009-2-15 15:49 回复 公孙暮云 16位粉丝 9楼猜到是你了.哈哈哈哈哈(插楼) 2009-2-15 15:50 回复 山坡风格 0位粉丝 10楼8、“青山绿水”与“穷山恶水”的深刻含意说明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山.土.水.森林 2009-2-15 15:50 回复 山坡风格 0位粉丝 11楼【参考答案】 .B.D.A8.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的循环)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植物的向光性)4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青蛙冬眠过后鸣叫与交配、繁殖)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植物开花受温度和光照影响)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上温度较低,是影响桃花迟开的主要生态因子)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温度对叶绿体色素及花青素的影响)8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王禹偁村行(棠梨落叶的颜色;荞麦秋天开花)9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谁谓好颜色,尔为害有余。下如蛇盘曲。上若绳萦纡。可怜中心树,束缚成枯枝。白居易紫藤(藤本植物的附生现象)10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食物链、天敌、保护青蛙对农作物丰收的作用)11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苏麟献范仲淹诗(温度和光照对植物发育的影响)1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农作物与杂草的种间竞争)13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动物的保护色)1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15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思归雁南翔,年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草木落叶,候鸟迁徙)1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诗(生物的繁殖现象)17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张籍田家行(野蚕的发育过程,变态发育)18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19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春气候还冷,黄莺为向阳的树枝而相互争斗,实际上是繁殖中的一种占区行为;燕子用喙衔泥草,并混以唾液在屋檐下的筑巢行为)2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江南春绝句(同种动物因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的群聚现象)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诗人热情地歌颂了草的无穷生命力。草的种类繁多,凡是茎部细软,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均称之为草。草的根具有很强的营养生殖能力,野火烧了它的地上部分之后,一到春天又会长出新的茎和叶来。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的诗句。诗句一方面反映了农民的艰辛,另一方面说明了农作物松土的必要性。绝大多数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必须进行松土。通过松土使土壤松软,空气流通。在这种情况下,根呼吸作用才能旺盛,呼吸作用旺盛了,根吸收的矿质养料就多,农作物生长就快。同时,通过松土除去杂草,农作物将长得更好。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也是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中的诗句,意为春天种下一粒粟,秋天收获了万粒子。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现象,地球上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但是,过度繁殖使得后代的数量急剧增加。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有一定的限度,所以过度繁殖的结果必然导致生存斗争。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诗句,人们常用它来赞美蚕的奉献精神,也有人把它引用为格言。诗句中的“死”,实际上是蚕变态发育的一个过程。蚕在幼虫将要变蛹时吐丝结茧,保护自己,在成虫产卵后才死去。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西江月中的句子,意为田野飘散着稻花的清香,青蛙在歌唱着丰收的年景,形象地说明了保护青蛙,农作物丰收的辨证关系。青蛙是有益的两栖动物,它能捕食大量害虫,使农作物增产增收,但是有些地区的人们大肆捕捉青蛙,使得当地的青蛙几乎濒临绝灭,导致农作物害虫青蛙这一食物链被破坏,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结果害虫大量繁殖,农作物严重减产。6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诗人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黄蝶的体色与外界环境色彩相似,起到了保护自身的作用,所以儿童“无处寻”。动物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动物躲避敌害或猎捕都是有利的。动物保护色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7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声,相煎何太急。曹植在七步诗中用萁、豆相煎来比喻兄弟之间的骨肉相残。在生物学上它蕴涵着生存斗争之意。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空间等)是具有一定的限度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同种生物、异种生物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它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和发展。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叶超翁游园不值。诗句大意是:春色是关不住的,尽管园门紧闭,但还是有一枝鲜红浓艳的杏花,不受任何阻碍,冲破樊篱而伸出墙来。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是植物具有的向光性现象。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呢?这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系。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因此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得快。结果,茎就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朝向光源的一侧弯曲,使植物的茎显示出向光性。这样就导致“一枝红杏出墙来”。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是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人们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为了保持体温恒定,皮肤中的血管大多数收缩,血液流量小,因而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少,这样人的体温保持正常,不至于下降。寒冷冬天过后是春天,天气变暖,温度升高,这时人体为了降低体温,皮肤中的血管大多数舒张,血液流量大。在这种情况下,流入脑的血量相对减少,致使脑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不足,就出现困倦、昏昏欲睡的现象。一山不能存二虎。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说虎是处于营养级很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少。青山绿水、穷山恶水,说明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森林。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指生物的变异现象,根本原因是DNA的变化,即基因变化。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红杏出墙”这是一种向性运动,可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是在植物体内有一种激素叫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就比向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得快,这样就使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T0)式中,K为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在发育期间,向阳的花木由于日光的原因,温度T要比背阴的同种植物的温度高一些,所以会较早的发育。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也是一个有效积温的问题。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达到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5.“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许多植物的开花都有明显的季节性,这属于植物的光周期现象。黄花即菊花,属于短日植物,在秋天开放。菊花以昆虫为媒介传播花粉,属于虫媒花。6.“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增广贤文)有一些植物在移栽的过程中,由于根系遭到破坏,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蒸腾作用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很难成活。而有些植物如柳等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用茎等进行无性繁殖。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宋苏轼蝶恋花)被子植物一般先开花后结果,当“花褪残红”时,果实刚开始发育,这属于有性繁殖。8.“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漫兴)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像柳等植物的种子很轻,靠风力传播。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1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作者此处用人喝酒后的脸红来喻枫树的红叶,甚是绝妙。为什么有些人喝酒后脸会发红?专家分析这是由于这些人体内天生就缺少一种酶,无法分解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乙醛。因此,饮酒后面部发红,感觉多有不适。植物叶片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它在酸性液中呈红色。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增减,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份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整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明显,所以呈现红色。1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流萤即萤火虫,晚上出来活动,并能发出荧光,这与萤火虫体内特殊物质的综合作用有关。萤火虫体内有虫荧光素这种特殊的发光物质,由三磷酸腺苷(ATP)激活后,又被进入体内的氧和体内的酶氧化。这种氧化反应导致兴奋状态而发光。然后,光又经多脂肪细胞的下层反射出来。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性召唤。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动物对于外界的刺激产生趋利避害的反应,这属于生物的应激性。13.“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以我畏炎火”。(清秦应阳的飞蛾)飞蛾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所以才会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说法。14.“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到光波而报晓。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同种动物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这属于动物的群聚现象。16.“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魏晋南北朝刘桢斗鸡诗)雄鸡体内的雄性激素使得公鸡色彩艳丽,有利于它吸引异性。同种动物之间有时会因领地、食物、配偶等原因而发生争斗,这属于种内斗争。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春蚕“作茧自缚”后并没死而是化蛹成蛾,属于变态发育。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欢快的“歌唱”,所以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的竞争力非常强,以农民要在中午时把它们锄掉,使之失水死亡,使更多的能量流入到粮食作物中。人通过出汗等方式散发出身体内多余的热量。烈日当空照,又在辛勤的劳作,当然会“汗滴禾下土”。20.“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等原因往往会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 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例析 作者:殷庆明来源: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对动植物特征习性的概括,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生物课堂教学中,挖掘这些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解析背后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更有益于提高教学艺术性,增强师生的文学修养。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红杏出墙”这是一种向性运动,可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是在植物体内有一种激素叫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就比向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得快,这样就使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T0)式中,K为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在发育期间,向阳的花木由于日光的原因,温度T要比背阴的同种植物的温度高一些,所以会较早的发育。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也是一个有效积温的问题。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达到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5.“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许多植物的开花都有明显的季节性,这属于植物的光周期现象。黄花即菊花,属于短日植物,在秋天开放。菊花以昆虫为媒介传播花粉,属于虫媒花。6.“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增广贤文)有一些植物在移栽的过程中,由于根系遭到破坏,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蒸腾作用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很难成活。而有些植物如柳等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用茎等进行无性繁殖。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宋苏轼蝶恋花)被子植物一般先开花后结果,当“花褪残红”时,果实刚开始发育,这属于有性繁殖。8.“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漫兴)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像柳等植物的种子很轻,靠风力传播。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1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作者此处用人喝酒后的脸红来喻枫树的红叶,甚是绝妙。为什么有些人喝酒后脸会发红?专家分析这是由于这些人体内天生就缺少一种酶,无法分解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乙醛。因此,饮酒后面部发红,感觉多有不适。植物叶片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它在酸性液中呈红色。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增减,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份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整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明显,所以呈现红色。1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流萤即萤火虫,晚上出来活动,并能发出荧光,这与萤火虫体内特殊物质的综合作用有关。萤火虫体内有虫荧光素这种特殊的发光物质,由三磷酸腺苷(ATP)激活后,又被进入体内的氧和体内的酶氧化。这种氧化反应导致兴奋状态而发光。然后,光又经多脂肪细胞的下层反射出来。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性召唤。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动物对于外界的刺激产生趋利避害的反应,这属于生物的应激性。13.“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以我畏炎火”。(清秦应阳的飞蛾)飞蛾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所以才会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说法。14.“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到光波而报晓。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同种动物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这属于动物的群聚现象。16.“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魏晋南北朝刘桢斗鸡诗)雄鸡体内的雄性激素使得公鸡色彩艳丽,有利于它吸引异性。同种动物之间有时会因领地、食物、配偶等原因而发生争斗,这属于种内斗争。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春蚕“作茧自缚”后并没死而是化蛹成蛾,属于变态发育。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欢快的“歌唱”,所以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的竞争力非常强,以农民要在中午时把它们锄掉,使之失水死亡,使更多的能量流入到粮食作物中。人通过出汗等方式散发出身体内多余的热量。烈日当空照,又在辛勤的劳作,当然会“汗滴禾下土”。20.“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等原因往往会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树叶落下后,其中的营养又被根吸收,比喻不忘本源。落叶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产生各种无机营养成分又被根吸收。同时分解产生的co2释放到大气中,又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类胡萝卜素、花青素春天光照、温度、水分条件都良好,因此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特别快,植物体在迅速积累了大量营养后,就会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黄、橙、红之间变化,那是类胡萝卜素的作用,类胡萝卜素种类很多,颜色也很多,最常见的有橙黄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另一些花朵的颜色能够在红、紫、蓝之间变化,那是花青素的功劳,花青素有一个特点,能够随着细胞内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酸性时它是红色,碱性时它是蓝色,中性时却是紫色。“春天孩儿脸”,天气变化无常,光照、温度、湿度变化较快,而这些变化都可引起细胞内酸碱度的改变,从而导致花朵颜色的不断变化。由于各种花朵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加之花青素在不同酸碱度下的颜色变化,并且植物体在春天新发的嫩芽、新叶中叶绿素尚未形成,类胡萝卜素或花青素的颜色得以显露,也会或多或少带上红色或黄色,有的甚至可以与花朵争艳,这样就形成了“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自然美景。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词歌赋中,很多文人墨客借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是对动植物特征习性的概括,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这些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解析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更有益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师生的文学修养。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红杏出墙”是一种向性运动,可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是在植物体内有一种激素叫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就比向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得快,这样就使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即向光侧)弯曲。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苏麟献范仲淹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T0),式中,K为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在发育期间,向阳的花木由于日光的原因,温度T要比背阴的同种植物的温度高一些,所以会较早地发育。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也是一个有效积温的问题。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大道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5、“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许多植物的开花都有明显的季节性,这属于植物的光周期现象。黄花即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在秋天开放。菊花以昆虫为媒介传播花粉,属于虫媒花。6、“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增广贤文)有一些植物移栽的过程中,由于根系遭到破坏,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蒸腾作用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很难成活。而有些植物如柳,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用茎等进行无性繁殖。7、“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回时,绿水人家绕。”(宋苏轼蝶恋花)被子植物一般先开花后结果,当“花褪残红”时,果实刚开始发育,这属于有性繁殖。8、“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漫兴)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多种,像柳等植物的种子很轻,靠风力传播。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一般农作物竞争不过杂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1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作者此处用人喝酒后的脸红来喻枫树的红叶,甚是绝妙。为什么有些人喝酒后脸会发红?专家分析这是由于这些人体内天生就缺少一种酶,无法分解酒精进入人体后产生的乙醛。因此,饮酒后面部发红,感觉多有不适。植物叶片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增减,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整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明显,所以呈现红色。1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舟扑流萤。”(唐杜牧秋夕)流萤即萤火虫,晚上出来活动,并能发出荧光,这与萤火虫体内特殊物质的综合作用有关。萤火虫体内有荧光素这种特殊的发光物质,由三磷酸腺苷(ATP)激活后,又在进入体内的氧和体内的酶氧化,这种氧化反应导致发光器处于兴奋状态而发光。然后,光又经多脂肪细胞的下层反射出来。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不仅是表达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性召唤。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动物对于外界的刺激趋利避害的反应,这属于生物的应激性。13、“飞蛾性趋炎,见火不见我。愤然自投掷,以我畏炎火。”(清秦应阳飞蛾)飞蛾夜间活动,具有趋光性,所以才会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的说法。14、“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到光波而报晓。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江南春绝句)同种动物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这属于动物的群聚现象。16、“丹鸡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魏晋南北朝刘祯斗鸡诗)雄鸡体内的雄性激素使得公鸡色彩艳丽,有利于它吸引异性。同种动物之间有时会因领地、食物、配偶等原因而发生争斗,这属于种内斗争。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春蚕“作茧自缚”后并没死而是化蛹成蛾,属于变态发育。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欢快地“歌唱”,所以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的竞争力非常强,农民要在中午时把它们锄掉,使之失水死亡,使更多的能量流入到作物中。人通过出汗等方式散发出身体内多余的热量。烈日当空照,又在辛勤地劳作,当然会“汗滴禾下土”。20、“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等原因往往会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代谢紊乱,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古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郗文忠摘要:在生物课堂中适当穿插运用古诗词,可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陶冶学生情操。利用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关键词:古诗词 生物学现象 兴趣我国古代文学家写下了诸多千古名句,其中很多蕴含着生物学现象。将这些古诗词运用的中学生物教学中去,既可以向学生传达一定的生物学信息,又可以使生物学教学富于人文色彩和审美情趣。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生物老师应该多多总结这些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悠长的名言佳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1. 诗词中体现的生物学现象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学现象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吟诗作赋的灵感来源,面对如“草长莺飞”、“花开花谢”等种种自然现象,古人往往“落一叶而天下知秋”,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风花雪月”等生物学的意象上,写下了千古佳句。这些古诗词折射出的众多生物学知识概括起来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1描写动物生理活动: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几处草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等。1.2描写植物生理活动: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等。1.3 描写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1.4 描写微生物分解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仪狄做酒醪变五味”等。2. 古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2.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利用古诗词进行导课,可以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类型”时,可以先利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引发学生思考诗词描写的意境,然后提出两个问题给学生思考: 诗句描写的是哪种生态系统? 这种生态系统上生活的生物(动物和植物)具有什么特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的积极性,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基础。2.2 设置悬念,突破难点。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对于生活经验欠缺的中学生来说,会觉得十分抽象而难以理解。此时,运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古诗词,往往可以令问题迎刃而解。比如,在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时,“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金黄甲”说明了菊花开放与日照长短相适应的特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使我们了解了蛙的生活环境并能说明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在讲授生物因素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时,“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山不能容二虎”反应了竞争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精确的反应出捕食关系等。教学中运用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将复杂的重点难点问题顺利攻克。同时,诗词的利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作用巨大。2.3 运用古诗词时注意的问题 在生物教学的实践中,不同古诗词运用时机不同。有的适合新课导入时用,有的适合理解知识时用,有的适合巩固知识时用,要因地制宜,适时巧妙地加以运用。另外如果过多地使用古诗词,可能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知识上。因此古诗词在教学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适中。总之,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的瑰宝。能够合理巧妙的将其运用到生物学教学中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学科间互补学习的意识。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渗透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昆仑中学 孙悦 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很多都渗透着生物学的知识,可见其无处不在,怎么,你不信吗?那就请看下面的一些诗词: 一、生物的应激性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红杏出墙”是植物的向光性运动的结果,可使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以进行光合作用。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鹊惊”、“蝉鸣”这是动物对于外界的刺激产生的一种趋利避害反应,这属于生物的应激性。 二、生物圈中的物质是循环的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物质,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生动描述出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地表及江河、海洋中的水,会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返回地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影响植物开花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和温度。由于地势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桃花开放要比平原的晚些。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江水暖,鸭子先知,写鸭子对水温的感觉,同时也反映出温度这一非生物因素对鸭子生活习性的影响。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如果人疏于管理,就会出现“草盛”而“豆苗稀”的景象。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黄粉蝶喜在黄色的油菜花中飞舞,由于黄粉蝶具有与油菜花颜色一致的保护色,以致难以寻辨。 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句诗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说明了生物通常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2、“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有些植物在移栽过程中,由于根系遭到破坏,致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减弱,加之蒸腾作用会丧失大量的水分,所以移栽后很难成活。而有些植物如柳等的繁殖能力很强,可以用茎等进行繁殖。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是由于早春气候还冷,因而黄莺会为向阳的树枝而相互争斗。这实际上是它们繁殖中的一种占区行为。“燕啄春泥”则反映出燕子用喙衔泥草,并混以唾液在屋檐下的筑巢行为。 五、生物的生理活动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植物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份会随着气温、日照的增减发生变化。在秋天,由于气温降低,光照减少,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整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而花青素含量明显增多,所以这些植物叶片会呈现红色。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本植物大多属多年生,使植物生命周期变得生动可感。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同种动物会因为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这属于动物的群聚现象。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捕食农作物,青蛙捕食害虫,这是一条食物链。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欢快的“歌唱”,所以才会“稻花香里说丰年”怎么样,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你也会发现的,这回相信了吧? 指导教师: 姜永利1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出处:春秋时代晏婴晏子春秋含义:1、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生理;(2)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引起生物产生变异;(3)随纬度升高,温度会逐渐降低,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14、“等到重阳日,再来就菊花”。出处: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含义: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11、“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处:清代诗人龚自珍已亥杂诗含义:植物的残枝败叶及落花中的有机物在自然界中可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绿色植物更新利用制造成有机物。12、“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出处:元朝关汉卿增广贤文含义:柳树等植物可通过扦插等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而大多数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中的卵式生殖。1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出处:春秋时代晏婴晏子春秋含义:1、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生理;(2)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引起生物产生变异;(3)随纬度升高,温度会逐渐降低,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14、“等到重阳日,再来就菊花”。出处: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含义: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在秋季开花,这是受秋季短日照的影响。1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出处:晋代诗人,陶渊明归田园诗含义:农作物与田间杂草一般属种间竞争的关系,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才能使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多流向农作物。16、“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出处:战国时期庄子庄子含义:凫:野鸭胫:小腿。各种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但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处:唐代诗人杜甫绝句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