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doc_第1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doc_第2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doc_第3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doc_第4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诗是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写景记游得古代散文为主,所记景色不同,写作的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学会品析诗中的名句。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兴趣的旺盛阶段,经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诗歌知识了解不够,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品析诗歌的能力不足,还有待加强。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诗歌内容有所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会品析诗中名句。教学设想:这是一首融合了“咏雪”与“送别”两种主题的边塞诗。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可以在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品析语句,使学生对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读并背诵,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和方法。掌握品析语句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以景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励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表现出的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边塞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别样的诗歌内容边塞诗,它是盛唐时代写边塞、从军、守边、战斗的诗歌,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表现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豪情,描写了边塞雄奇瑰丽的奇异景色,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情调激越,音韵铿锵,表现出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二、初读,疏通文意。1、作者及背景介绍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2、读准字音岑参 cn shn 散入sn 狐裘qi 锦衾薄 qn bo 瀚海 hn阑干 ln羌笛 qing风掣红旗 ch3、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朗读节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咏雪、送别。(板书)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学生答,教师明确:诗的前半部分是写景咏雪,后半部分叙事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5、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6、再读诗歌,感知诗中的情感。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半部分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喜悦与赞叹;后半部分写送别,表达了诚挚浑厚的惜别惆怅之情。三、赏析诗歌1、领略边塞美景(1)小组合作活动把文中描绘奇景的相关句子找出来,并在横线上补出一个字,用短语“天气奇_”“地域奇_”“风雪奇_”“雪花奇_”来概括。(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活动。可以提示诸如(寒、广、早、美)并将相对应的语句读出来。(3)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大声读出来并说明理由。(4)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请学生回顾赏析诗句的方法:1、理解诗句的含义。2、考虑所采用的修辞手法。3、从炼字的角度进行分析,品味字词的表达效果。4、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5、描述意境,语言组织流畅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请学生赏析语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2、体会诗人感情(1)学生再读诗歌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2)依依惜别之情和乐观豪迈之情。(3)赏析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请学生赏析语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4)齐读课文,感悟诗人的乐观豪迈之情。3、探究景与情的联系学生交流讨论:咏雪和送别有何联系?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4、深情诵读,尝试背诵感知意境。五、 总结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六、当堂练习: 赏析语句: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板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咏雪:忽如 梨花喜悦,乐观送别:不见 空留惜别,惆怅六、【巩固作业】一、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岑参( ) 散入( ) 狐裘( ) 锦衾薄( )瀚海( ) 阑干( ) 羌笛( ) 风掣红旗( )二、问题探究:(1)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分层?(2)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的哪些特点?(3)研读第二层送别部分: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3、重点语句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个比喻新颖贴切?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赏诗句,悟情境。(温馨提示:从字词、修辞或写作手法任选一个角度,悟诗句意境,解作者情感。)(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6、当堂练,重落实。(1)诗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