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商丘名片2.doc_第1页
我眼中的商丘名片2.doc_第2页
我眼中的商丘名片2.doc_第3页
我眼中的商丘名片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河南省商丘市中学语文科参评小论文 题 目:商丘的名片-还金闾 作 者:永城市实验高中1026班 张娟 指导教师:孟祥红 商丘的名片-还金闾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1026班 张娟序 我的家乡在商丘最东部永城市一个叫谢酒店的地方。2002年,当我还是小不点的时候,就清晰地知道,在我们村头的大转盘中央立了一块高大威武的石碑,坐北朝南,有两米多高、一米宽,上面刻着好多的文字。她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目视着南来北往的客商,后来长大些才知道,它就是曾经让永城在康熙时就名扬四方的还金闾。于是好奇的我就想着为还金闾说些什么。 还金闾的由来 目前还金闾处在永城市区的南部永宿路和芒砀路的交叉口西。要说清还金闾的由来还必须说谢酒店的由来,因为他们是有一个事件引起的。据永城县志记载谢酒店本名十里堡,康熙年间,十里堡有个淳朴善良的农民谢应明做了一件好事,有人才将十里堡改为谢酒店的。话说当年十里堡是个非常富庶的地方,是永城内外客商的必经之地。阳春三月也正是各地举子进京赶考的时节,有个举子从东向西往十里堡方向走来,此人气宇轩昂,气质不凡。尽管他骑着马还是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可能是因为急于赶路的缘故,仍不愿停下来休息。快到十里堡的时候日已偏西,他可能实在太累了,于是接将装有盘缠的捎搭解下靠在一课茂盛的杨树小憩了一会儿,谁知一觉醒来已是掌灯时分,这位举子就急匆匆去十里堡投店住下,到了酒店等一切安排妥当以后才发现装有六百两黄金的捎搭不见了,他顿时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可知道那是父母变卖家产给他准备的进京赶考的盘缠,如果真的丢了不但不能进京赶考,也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了,此时已是深夜,举子是一夜未眠。 十里堡村有个穷困农民谢应明,他有早起拾粪(收集动物粪便)的习惯。这天他像往常一样早早的起来挎着箩筐四处溜达,正巧来到那棵大杨树下发现了举子昨天遗忘的捎搭,他打开一看顿时惊呆了,那是黄澄澄的金子,足有几百两之多。他活了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金子,如果把这金子据为己有那以后的生活就会发生天大的变化,随后谢应明又一想:这些金子不属于自己的,决不能占为己有,如果失主是进京赶考的举子那不是因为丢钱而毁了人家前程吗,如果失主是商人那这次岂不是血本无归。此时失主一定非常着急吗,于是,老实巴交的谢应明就那棵树下等待失主。 天刚刚亮那位丢钱的举子就匆匆往回找,希望能有所收获。他来到昨天休息的那棵树前发现谢应明正焦急的等着失主的到来,于是前去询问,结果谢应明一听他就是失主,赶忙把那捎搭原封不动的还给了举子,举子甚是感激遂拿出一部分金子作为酬劳给谢应明,可谢应明却分毫不取,还全举子赶路要紧别耽搁了考试。 谢应明拾金不昧的事成为当地的美谈。十年后那位举子考上了状元归来决定寻找当年的恩人,可是谢应明早已不在人世了,那位状元于是就下令把十里堡改名为谢酒店以谢恩人,后来当朝的吏部尚书、当时著名书法家李天馥听说了这件感人的事,欣然泼墨写了“还金闾”三个大字,并请人刻碑立于十里堡村头,于是我们今天才有机会看他。还金闾的价值 据当地村里年纪很大的人讲当时的阁楼很高大气派,可惜的那些阁楼在文革期间被毁掉了,所以它的旅游价值目前还没有彰显,我相信如果商丘的领导像支持永城芒砀山的发展那样支持一下还金闾,它也一定会绽放人文光彩。所幸那块石碑还在,如果你有机会来永城还能看到李天馥书写的那苍劲有力的“还金闾”三个大楷体字,时间虽然过去几百年了,但“还金闾”仍向世人诉说着谢应明的光明磊落。还金闾既然是人们用重金换来石碑,那它的价值就是无穷的,最起码可以足够证明商丘地区当初不是一个迂腐不化的地方,至少可以孕育出像蔡谢应明那样的“真好人也”,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商丘人的价值品味,这就足以让世人仰视一番。 曾几何时,商丘由于摊上了爱滋病、毒大米、黑心棉等几档子倒霉的事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便苍蝇逐臭般添油加醋,添枝加叶,大肆铺排商丘人有关诚信、造假、盗窃、欺骗等等的“黑段子”,在市井、网络等空间广为传播,可谓登峰造极!但让商丘感到骄傲、自豪、扬眉吐气的是:近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我们的李学生榜上有名,每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仅仅只有十位,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被很多人玷污的商丘人竟榜上有名,我曾情不自禁高呼过:好样的,商丘人!过去我可以说我们商丘人是“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今天我们照样可以说商丘人是愿洒热血扶正义。现在,你要是问我们商丘最出名的文化是什么?我会答:人品啊!你若再进一步问我人品怎么样,那我只能回答你一个字:中! 对还金闾的再思考“来商投资是恩人,招商引资是功臣”这是政府提出的一个到处可见的口号。我相信,眼下基层的所谓招商引资,多半只是一种例行公事般的做作,大都是缺乏诚意的。我单纯地企盼着我们的政府能更好地发掘还金闾的文化底蕴,那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还金闾在带动商丘永城经济的腾飞彰显人文活力! 教师评语: 张娟同学是个十分上进的学生,自从我布置探究“河南文化”以后,积极收集有关素材,诸如河南茶文化、豫剧以及各种小吃,还有方言、地名等,后来她经过深思熟虑从小处着眼,由点到面,又把目光锁定在“商丘文化”上,认真点击了“民间故事”、“寻根问祖”、“景点旅游”、“风俗节会”等几个方面,深入研读,最后,她把感受最深的触点放在了和自己村子有关的地名的神秘传说上。 开始我还担心学生的能力,对一种文化的学习,更容易流于一种从网上查阅资料的学习形式,名为学习,实为抄袭!他们天天足不出屋那有什么时间去写文化方面的论文,事实上我的担心被同学们的所作所为否定了,张娟同学的这篇小论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宛如繁星,而小作者却不围绕名气大资料多的“汉兴之地”芒砀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归德府城墙做文章,她做法着实让惊叹,她的作品更让我惊叹,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倔强的张娟硬是写出了这篇不错的小论文。 这篇文化小论文和一般的介绍式论文不一样。 一、实地考察,寄托深情。作者不但去实地考察了还金阁实物而且多次去谢酒店查访,通过与当地老人的攀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而且很多都是首次听说的,接着还想法设法找到了永城县志,从中了解过去的还金闾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行动为本文开了个好头打下了基础,这篇文章充满了激情,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二、层次清晰,逻辑性强。文章由序开篇,引出对还金闾的印象,接着交代了还金闾的来历了,解释了读者心中的谜团,为下文的论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又谈了还金闾价值的体现,彰显人品文化无价,然后又略谈了还金闾的旅游现状,虽现在有所发展,但重视不够,因而文末恳切地指出想让当地政府正视还金闾,正视人品文化,这是一条发展的新路。 三、诚心可鉴,情词恳切。童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