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舶电气.doc_第1页
内河船舶电气.doc_第2页
内河船舶电气.doc_第3页
内河船舶电气.doc_第4页
内河船舶电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芽痊景 船舶电气船舶电气 第一章第一章 电工基础电工基础 1 三等 非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端经电源的内部移到电源的正端所做的功的物 理量是 A 电压 B 电位 C 电动势 D 电流 2 三等 在数值上等于时间内通过某一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其国际单位是 A 电流 库仑 B 电流 安培 C 电压 伏特 D 电量 库仑 3 三等 在电路中 电流的正 负相对 而言的 A 电流的实际方向 B 电子的运动方向 C 正电荷的运动方向 D 电流的正方向 4 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习惯以上正电荷运动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B 人们习惯上以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作为电流的正方向 C 在金属导体中 实际电流的方向就是电子的运动方向 D 电流的正方向必须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 5 电源电动势在数值上与 相等 A 端电压 B 电源两端的开路电压 C 电压正负极间的电位数 D A 或 B 或 C 6 三等 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高 则这两点的电位 A 等于零 B 差值比 C 差值小 D 高 7 电位的正确概念是 A 电场力移动单位正电荷所做的功 B 电源力移动位正电荷所做的功 C 电源力单位时间移动电荷所做的功 D 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 从某点移到参考点所做的功 8 三等 用来衡量电场力对电荷 做功能力的物理量是 A 电压 B 电动势 C 电位 D 电流 9 电压的方向规定为 即为 的方向 A 由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电位降低 B 由低度电位端指向高电位端 电位升高 C 由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电位升高 D 由低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电位降低 10 电源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 即为 的方向 A 由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电位降低 B 由低度电位端指向高电位端 电位升高 C 由高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电位升高 D 由低电位端指向低电位端 电位降低 11 下面不常用伏特衡量其大小的物理量是 A 电压 B 电动势 C 电位 D 电功率 12 1 安培等于 A 1 焦耳 伏特 B 1 伏特 欧姆 C 1 焦耳 库仑 D 1 伏特 瓦特 13 三等 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是 A 电位B 电压C 电动势 D 电场力 14 三等 一只 100W 的白炽灯 点燃 20 小时后所消耗的电能为 A 1 度电 B 0 5 度电C 2 度电 D 3 度电 15 三等 电场力推动电荷移动而作功 衡量其作功能力大小的物理量为 A 电压B 电容C 电流D 电动势 16 三等 电流强度单位是 A 伏特B 瓦特C 库仑D 安培 17 三等 电流所流过的路径称为 A 电流 B 电路 C 电源 19 三等 负载或电源两端被导线连接在一起称为 A 通路 B 开路 C 短路 20 三等 电流的方向习惯上规定以 为电流的方向 A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B 负电荷移动的方向 C 电子流动的方向 21 三等 一段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 L 和导体横截面 S 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与 L 成正比 与 S 成反比B 与 L 和 S 成正比 C 与 L 成反比 与 S 成正比D 与 L 和 S 成反比 22 三等 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A I B I C I R U rR E R EE 21 23 三等 部份电路欧姆定律中的电流与 A 电阻成正比 B 电压成反比 C 电压成正比 24 三等 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一般用兆欧 M 表示 1M 等于 A 1000B 0 001C 100 000D 1 000 000 25 三等 当负载开路时 则下哪一个式子成立 A U E I E R B U 0 I 0C U E I 0D U 0 26 三等 电源短路是一种严重事故 应尽量加以预防 这主要是因为短路时 A 电压太大B 电流太大C 电阻太大D 电动势太大 27 三等 短路时 电源产生的电能全消耗在 上 A 电源内阻B 导线C 负载D A B 28 三等 非电场力把单位正电荷从低电位处经电源内部移到高电位处所作的功为 A 电压B 电动势C 电位D 电 29 三等 正弦交流电三要素是 A 电流 电压 功率B 相位 初相位 相位差 C 瞬时值 最大值 有效值D 频率 幅值 初相位 33 三等 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区别是直流电电流 A 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 B 大小随时间变化 C 方向随时间变化 31 三等 电场力推动电荷移动而作功 衡量其作功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称为 A 电压 B 电容 C 电动势 32 绝大多数金属导体的电阻值 随温度的升高面 A 降低 B 不变 C 升高 D 变化不定 33 材料其电阻随温度升高面降低 A 康铜 B 镍铬合金 C 碳 D 锰铜 34 三等 实验证明导体的电阻 R 与导体长度 L 和导体横截面积 S 的关系为 A 与 L 成正比与 S 成反比 B 与 L 成反比与 S 成正比 C 与 L S 均成正比 D 与 L S 均成反比 35 导体的电阻率取决于 A 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 B 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C 导体的材料 D 导体的长度 36 金属导体的温度系数为 A 正值 B 负值 C 零 D 不定值 37 三等 导体的电阻值大小 与 有关 电阻系数 导体长度 导体截面积 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 温度 A B C D 38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A 0 B R C E R r D I U R 39 用铜线直径为 2mm 的电缆向 200m 距离处的单相负载输电 若电源电压为 220V 线路电 流为 10A 导线每米电阻为 0 07 m 那么该负载的电压应为 A 203V B 186V C 17V D 237V 4 电源短路是指 A 电流为零 B 负载电阻为零 C 电动势为零 D 电动势等于端电压 41 三等 短路时 电源产生的电能鳝消耗在 上 故危险很大 A 电源内阻 B 导线 C 熔断器 D A 和 B 42 电源开路的特征为 I 0 U 0 U E P 0 P 0 I 0 A B C D 43 电路短路的特征为 R 0 U 0 U E P 0 P I2R I E R0 A B C D 44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依据是 A 欧姆定律 B 全电流定律 C 法拉第定律 D 能量守恒定律 45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叙述为 在电路中 如果好几根导线连接在一个节点上 则流出节点 产总电流一定 流进节点的总电流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视负载情况而定 46 一段均匀的电阻丝 横截面的直径为 d 电阻为 R 若把它均匀拉成直径为 d 10 的细丝 后 取同样的一段 它的电阻应为 A R 1000 B R 100 C 1000R D 100R 47 一段均匀的电阻丝 横截面的直径为 d 电阻为 R 若把它均匀拉成直径为 d 10 的细丝 后 它的电阻应为 A R 10000 B 10000R C R 100 D 100R 48 0 1M K A 1 103 B 100 105 C 10 10 5 D 100 104 49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 A U IRB E I RC I U RD R E I 50 三等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在电路中 如果好几根导线连接在一个节点上 则流进节点 的总电流 流出节点的总电流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无关 51 三等 全电路欧姆定律是根据 推出的 A 欧姆定律B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C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D 能量 52 三等 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 在短路状态下 有结论 R0为电源内阻 R 为外电阻 A U 0 I E R0 R B U E I E R0 R C U 0 I E R0D U E I E R0 53 如图所示 Uab A 10VB 20V C 20VD 0V I 1A 10V a b 10 54 设定的 I3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那么 I3的电流应为 A 8AB 8AC 2AD 2A I1 5A I3 I2 3A 55 三等 电阻串联的特征之一是 A 电流相同 B 电压相同 C 功率不变 D 电阻值不变 56 三等 多个电阻并联后 其总阻值 A 比其中任一电阻值都要小 B 比其中任一电阻值都要大 C 介于其中阻值最大与最小之间 D 不能确定 57 三等 两相灯泡串联后接于电源上 其中较亮的灯炮电阻 A 较大 B 较小 C 相等 D 不能确定 58 三等 几个阻值相等的电阻串联后 其等效电阻的阻值比原来单个电阻值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可大可小 59 在电路中串联电阻可以起到 作用 A 分压 B 分流 C 分频 D 增大电流 60 在电路中并联电阻可以起到 作用 A 分压 B 分流 C 分频 D 减小电流 61 三等 电阻并联时 并联的电阻越多 总电阻就越 对电源来说相当于负载 A 小 减小 B 小 增大 C 大 减小 D 大 增大 62 1 欧姆等于 A 1 安培 伏特 B 1 伏特 安培 C 1 焦耳 库仑 D 1 焦耳 安培 63 三等 并联电路中 并联的电阻越多 总电阻越 对电路来说相当于负荷越 A 小 大B 大 小C 小 小D 大 大 64 三等 电路某处中断 电路没有电流称为 A 断路B 短路C 串联D 并联 65 三等 电阻 R1 300 R2 200 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A 150 B 300 C 500 D 120 66 三等 一段均匀的电阻丝 横截面的直径为 d 电阻为 R 若把它均匀拉成直径是 d 10 的细电阻丝 取其同样长的一段 它的电阻应为 A RB 10RC 1 10RD 100R 67 三等 一个 L1 220 40W 灯炮和一个 L2 220 60W 灯炮并联运行的电路中 流过 L1的电流比 L2的电流 A 大B 小C 相等D 无关 68 三等 多个电阻并联后 其总阻值 A 比其中任一阻值都要小B 比其中任一电阻大 C 介于其中最大和最小者之间D 不一定 69 三等 电源的两端用一根电阻近似为零的导线连接起来 称为 A 断路B 短路C 断路D 串联 70 三等 两电阻 R1 R2并联后 其总电阻等于 A R1 R2 R1R2B R1R2 R1 R2 C R1 R2D R1R2 71 三等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 A 小于每个分电阻 B 等于每个分电阻 C 大于每个分电阻 72 三等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量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 A 和 B 倒数和 C 和的倒数 73 三等 导体的电阻是客观存在的 它与 有关 A 电压有关 B 导体长度有关 C 频率有关 74 三等 并联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 A 各分电路电流强度之和 B 每一分电路的电流强度 C 比分电路电流强度小 75 三等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 A 各分电阻之和 B 每一分电阻 C 比每一分电阻都小 76 三等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A 处处相等 B 各分电阻电流强度之和 C 比每一分电阻电流强度都小 77 三等 串联电路中 正确的应是 A I I1 I2 In B R R1 R2 Rn C V V1 V2 Vn 78 电动势 E 10V 内阻 R0 1 R 电源 发生短路时 其电流和功率分别为 A 10A 10W B 10A 100W C 0A 0W D 10A 0W 79 电源开路电压为 12V 短路电流是 30A 则内阻为 短路时 电压产生的电功率是 A 0 4 360W B 0 4 12W C 0 25 360W D 30 12W 80 下面四种规格的灯泡 其中阻值最小的是 A 220V 100W B 220V 60W C 24V 100W D 24V 60W 81 额定值为 1W 100 的电阻 在使用时电流和电压不得超过 A 1A 和 100V B 0 1A 和 10V C 0 01A 和 1V D 0 01A 和 10V 82 100W 220V 的灯泡 其额定电流和等效电阻为 A 0 2A 和 110 B 0 45A 和 484 C 0 9A 和 484 D 0 45A 和 242 83 三等 电阻值为 1k 额定功率为 25 W 的电阻元件 政党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是 A 25A B 250Ma C 50Ma D 25Ma 84 有一额定值为 5W 500 的电阻 其额定电流为 使用时电压不得超过 A 0 01A 5V B 0 1A 50V C 1A 500V D 1A 50V 85 三等 使用万用表的电流档去测量电压时 会出现 A 读数不准 B 读数为零 C 读数无穷大 D 仪表烧坏 86 用电器通过的电流时间长 则用电器 功率大 耗用的电能多 两端积累的电荷多 两端电压增高 所做的电功多 A B C D 87 三等 功率 1kW 千瓦的发电机 端电压为 220V 若接上 220V 100W 的白炽灯 则灯 A 烧坏 B 发光太亮 C 不亮 D 正常发光 88 三等 一般照明灯具标两个额定值 它们是 A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B 额定功率 额定电阻 C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D 额定电流 额定电阻 89 把一只 220V 100W 的灯光误接入 110V 的电源上如果不考滤随温度的变化 这时灯泡 的电功率为 W A 50 B 25 C 10 D 0 90 三等 1 瓦特等于 A 1 安培 伏特 B 1 库仑 伏特 C 1 焦耳 秒 D 1 库仑 秒 91 电功的单位是 A 瓦特 B 焦耳 C 伏特 秒 D 安培 秒 92 三等 工程上常用 作为电能的单位 A 瓦特 小时 B 瓦特 分 C 瓦特 秒 D 千瓦 小时 93 三等 电路发生短路烧坏电源 主要是由于 电动势全部降落在内阻上 使电 源温度升高过大 A 电压过大B 电流过大C 内阻过小D 电动势过高 94 三等 当有人触电时 的行为是无效的 A 立刻断电B 立刻报警 C 用木杆挑开触电者D 戴绝缘手套拉开触电者 95 三等 1 度电是电的 A 功单位 B 电压单位 C 电流量的单位 96 三等 元器件或设备有额定功率下的工作状态叫 A 满载 B 轻载 C 超载 97 三等 两个容量不同的电容串联 其电容值 A 大于任何一个电容值 B 小于任何一个电容值 C 等于两面电容值之和 D 等于两电容值之积 98 三等 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大要素是 A 瞬时值 极大值 有效值 B 电压 电流 频率 C 相位 相初位 相位差 D 角频率 幅值 初相位 9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交流电的三要素之一的是 A 幅值 B 功率因素 C 频率 D 初相位 100 对称三相电路中 三相瞬时电动势的代数和为 e为一相的电动势 A 0 B 3e C 2e D e 101 正弦量采用的方法是 A 三角函数法 B 矢量表示法 C 正弦曲线法 D A 或 B 或 C 都可以 102 感抗的大小与频率成 容抗的大小与频率成 A 正比 反比 B 正比 正比 C 反比 反比 D 反比 正比 103 三等 电容器两极间的 可以突变 A 电压 B 电流 C 电荷 D B C 104 串联电感的总电感值等于各个电感的 A 倒数和 B 和的倒数 C 和 D 倒数和的倒数 105 并联电感的总电感值为各个电感的 A 倒数和 B 和的倒数 C 和 D 倒数和的倒数 106 关于电感的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电感两端的电压不通报跃变 B 电感中的电流不能跃变 C 电感中的磁链不能跃变 D 当电感的电压uL与电流iL的正方向取得一致时 则有uL L dt di 107 三等 下面的负载电路中 的功率因数最低 A 电阻与电容串联电路 B 纯电感电路 C 纯电阻电路 D 电阻与电感串联电路 15 对于 R 纯电阻交流电路 两端电压UR与电流i的参考方向一致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UR Ir B UR IR C P I R D Q I R 22 108 对于纯电感交流电路 电感两端的电压不变 电源频率由 60Hz 下降到 50Hz 则通过 电感的电流将 A 减小 B 不变 C 为零 D 增加 109 已知 RL 串联交流电路 R L 两端的电压为UR 30V UL 40V 则可知该电路电源电压为 A 70V B 50V C 10V D 60V 110 已知 RL 串联交流电路 R L 两端的电压为 U 100V R 两端电压为UR 60V 则电感两 端电压UL为 A 160V B 40V C 20V D 80V 111 在 RLC 串联电路中发生谐振时 具有 A 总阻抗值最小 B 总阻抗值最大 C 电流最小 D 电路呈电感性 112 交流电发生谐振时 电路呈 性质 A 阻容性 B 电感性 C 电容性 D 纯电阻性 113 具有电阻 电感和电容的正弦交流电路发生串联谐振的条件为 A R XC B XC XL C XC XL D R XL 114 三等 在一般情况下 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总是小于 1 原因是 A 用电设备大多属于感性负载 B 用电设备大多属于容性负载 C 用电设备大多属于电阻性负载 D 用电设备大多属于纯感性负载 115 对于感性负载 为了提高线路的功率因数 可采用 方法 A 与负载串联一适当的电容 B 与负载并联一适当的电容 C 与负载串联一适当的电感 D 与负载并联一适当的电阻 116 已知U 311sin 314 t 50 可求得 A U 311V f 50Hz B U 220V f 314Hz C U 220V f 50Hz D U 311V f 314Hz 117 三等 一正弦交流电 其频率为 50Hz 则该正弦交流电的角频率 弧度 秒 A 50B 314C 628 D 100 118 三等 一正弦交变电动势 e1 220sin 314t 300 则该交变电动势的初相位是 2 A 314t 300B 314tC 300D 220 119 三等 以下不属于交流电三要素之一的是 A 幅值B 功率因数C 频率D 初相位 120 三等 正弦交流电i 10sin 314t 600 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 安培 2 A 10B 10C D 314t22 121 三等 交流电路产生谐振时 电路呈 性质 A 阻容性B 电感性C 纯电容性 D 纯电阻性 122 三等 在纯电感电路中 电流为 A i U XL B i U t C I U LD I U L 123 三等 在纯电容交流电路中 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功率为 A UcImsin tB UcImsin2 tC U2 XcD 0 124 三等 如果一个正弦交流电比另一个正弦交流提前达到零值或最大值 则称 A 前者叫超前 B 后者为超前 C 前者为滞后 125 三等 如果某正弦交流电的频率为 4 则它的角频率为 A 8 B 8 C 12 126 三等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为 A 最大值 角频率 初相角 B 最大值 周期 频率 C 瞬时值 角频率 初相角 127 三等 把一个交流电流i和一个直流I分别通过电阻值相同的电阻 R 在相同的时间内 如果它们在电阻上产生的热效应相当 则该 直流电流I的值为对应交流电i的 A 有效值 B 最大值 C 平均值 D 瞬时值 128 三等 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Am与有效值A之间的关系为 A Am A B Am A C Am A D Am 2A32 129 我国规定照明电器的额定电压为 220V 这是指 A 有效值 B 最大值 C 瞬时值 D 平均值 130 提高日光灯供电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并联适当电容器 电容器应并联在 A 镇流器两端 B 灯管两端 C 镇流器与灯管串联后的两端 D 三种均可 131 三等 在日光灯电路中 并联一个适当的电容后 提高了线路的功率因数 这时日光 灯消耗的有功功率将 A 较少 B 稍增加 C 保持不变 D 增加至电容击穿 132 感性负载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使 A 有功功率提高 B 负载功率因数提高 C 视在功率提高 D 电网功率因数提高 133 三等 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等于有效值的 倍 A B 2C 1 D 1 222 134 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方法是 A 与容性负载串联电感B 与感性负载串联电容 C 与电阻负载并联电容D 与感性负载并联电容 135 三等 通常所说的额定电压 220 伏是指 A 交流电的最大值 B 交流电的平均值 C 交流电的有效值 136 三等 交流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称为 A 有功功率 B 无功功率 C 视在功率 137 三相四线制电路中 中线电流为三个相电流的 A 算术和 B 代数和 C 矢量和 D 平均值 138 RL 串联的交流电路中 若已知电阻的压降为 UR 电感的压降为 UL 则总电压 U 为 A UR UL B UR UL C D L R UU 22 LR UU 139 电感和电阻相串联的交流电路中 电压 U 和电流 I 的相位关系是 A 相同 B U 超前 I C U 滞后 I D 无法判定 140 交流电路中功率因数的高低取决于 A 线路电压 B 线路电流 C 负载参数 D 负载类型和参数 141 在交流电路中 欲提高感性负载 的功率因数 其方法是 A 并联电容器 B 提高线路电流 C 串联电容器 D 提高线路电压 142 纯电感的交流电路中 电流 I 与电压 U 的相位关系为 A U超前I 90 B U超前I 180 C U落后I 90 D U落后I 180 143 降压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匝数比副边绕组的匝数 A 多 B 少 C 相同 D 随型号不同而定 144 变压器的主磁通随负载电流的增加而 A 增加 B 显著减少 C 基本不变 D 随负载性质而定 145 某电子设备的变压器额定电压为 220V 110V 若原边加额定电压 副边接 R 8 则原 边的等效电阻为 A 4 B 8 C 16 D 32 146 变压器的铜损与负载的关系是 A 与负载电流成正比 B 与负载电流成反比 C 与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D 与负载无关 147 理想变压器原边所加电压增加 10 同时电源频率也增加 10 则变压器铁芯中主磁通 将会 A 增加 10 B 减少 10 C 增加 20 D 基本不变 148 变压器具有 功能 A 变换电压 B 交换电流 C 变换阻抗 D A 和 B 和 C 149 变压器原边的电流随副边的电流 A 增加而增加 B 增加而减少 C 成反比关系 D 变化而不变 150 三等 变压器接交流电源 空载时也会有损耗 这种损耗基本上是 A 铜损I2 r B 铁损 C 负载损耗 D 以上都不对 151 三等 一台容量为 600kV A 的单相变压器 其原 副边匝数分别为 N1 480 匝 N2 48 匝 当原边额定电压U1 n 6000V 时 其副边电压U2 n 为 原绕组的额定电流为 A 600V 50A B 400V 100A C 600V 100A D 400 50A 152 三等 变压器的空载电流过大 可能是由于 A 硅钢片的质量较差 B 硅钢片夹得太紧 C 原边电压偏高 D A 和 C 153 三等 已知变压器原 副边额定电压比大于 1 若变压器负载运行 则变压器原 副 边的电流比较结果是 A 原边电流大 B 副边电流大 C 相等 D 由负载大小决定 154 三等 某变压器原 副边匝数比为 100 9 若输入电压为 220V 则输出空载电压为 A 3V B 9V C 18V D 20V 155 三等 有负载时变压器的主磁通量是由 产生的 A 原边绕组的电流 B 副边绕组的电流 C A B D A 和 B 156 三等 某变压器原 副边额定电压为 220V 110V 当副边接电阻 R 10 时 变压器的 原边电流为 A 5 5A B 8A C 11A D 22A 157 三等 对于一台实际变压器 原边额定电压为 440V 副边开路电压为 110V 副边电流 达额定电流时 副边电压为 105V 则该变压器原 副边匝数比为 A 4 B 4 19 C 0 25 D 0 24 158 三等 升压变压器 原边绕组的匝数与副边绕组的匝数的关系 A N2 N1 B N2 f2 的电源 下 此时两个线圈的磁通 1和 2的关系为 A 1 2 B 1 2 C 11 B S 0 C 0 SSn 19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瞬间的转差率为 A S 1 B S1 20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 S 1 时 电动机为 状态 A 回馈制动 B 理想空载 C 反接制动 D 起动 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空载时的功率因数与满载时相比 前者较后者 A 高 B 低 C 相同 D 以上均不对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时 起动电流大而起动转矩并不大 原因是 A 定子三相绕组电阻小 B 电源频率不高于 50Hz C 定子绕组接成三角形 D 转子功率 因素低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电流大的原因是 A 起动力矩大 B 转差率大 C 转差率小 D 负载 转矩大 24 同步发电机起动后 输出电压为零 其原因很可能是 A 无剩磁 B 原动机转速不够 C 调速器不灵 D 原动机转向不对 25 三相同步发动机空载运行时 其电枢电流 A 为零 B 最大 C 随电压变化 D 随负载变化 26 自励同步发电机的电压建立是依靠发电机中的 A 电反应 B 漏磁通 C 同步电抗 D 剩磁 27 同步发电机空载电压太低 其原因是 A 转速太低 B 励磁电流太小 C 定子绕组接错 D A 或 B 或 C 28 同步发动机的频率是由 决定的 A 原动机的转速 B 励磁电流的大小 C 磁极对数 D A 和 C 29 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电流是 A 直流 B 与同步发电机同频率 的电流 C 高于发电机频率的电流 D 交流 直流均可 30 三等 一台六极船用柴油发电机 额定频率为 50Hz 其额定转速为 A 960r min B 500r min C 1000r min D 480r min 31 三等 三相异步电动机铭牌中的额定电压为Un 额定电流为Ln 分别是反映在额定输出功率时定子 绕组上的 A 线电压 相电流 B 相电压 线电流 C 线电压 线电流 D 相电压 相电流 32 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铭牌上标明 220V 380V 接上 Y 现接在 380V 的电源上其接法应采用 A Y B C A 或 B D A 和 B 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计算公式是 式中 n0为旋转磁场转速 n为转子转速 A S 0 0 n n n B S 0 0 n n n C S n n 0 n D S n n 0 n 34 三等 同步发电机随着感性负载的增加 其端电压会 若要使电压保持不变 励磁电流将应 A 上升 增大 B 上升 减小 C 下降 增大 D 下降 减小 35 同步发电机随着容性负载的增加 其端电压会 若要使电压保持不变 励磁电流将应 A 上升 增大 B 上升 减小 C 下降 增大 D 下降 减小 36 同步发电机的原机动油门开度不变 负载增加时 则会使发电机 A 电压下降 B 电压上升 C 频率上升 D 频率下降 37 同步发电机的负载不变 原机动油门开度增加时 则会使发电机 A 电压下降 B 电压上升 C 频率上升 D 频率下降 38 为了保持同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稳定 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大 对感性负载应 励磁电流 对容 性负载应 励磁电流 A 减小 不变 B 减小 增大 C 增大 不变 D 增大 减小 39 电容式单相异步电动机 其起动绕组与工作绕组规格相同 若要使其反转 方法可以是 将起动绕组头尾对调 将工作绕组头尾对调 将起动绕组和工作绕组一起对调 将两根电源线对调 将电容器换接到另一个绕组上去 A B C D 40 三等 单相异步电动机在起动绕组上串联电容 其目的是 A 提高功率因素B 改善电机运转性能 C 提高起动绕组电压D 获得与励磁绕组相位差 900的电流 41 三等 电机的同步转速是 A 转子的转速B 旋转磁场的转速 C B 减 AD 转差率 42 三等 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的接触器动作之后 电动机的转子左右摆动并发出嗡嗡声 但不能 运转 其原因是 A 过载B 欠压C 缺相运行D 过电压 43 三等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越高 则其转差率 A 越小B 越大C 不变D 不一定 44 三等 三相交流电加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端 将产生 A 固定磁场B 脉动磁场C 旋转磁场D 交变磁场 45 三等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的负载转矩下工作 如果电源电压降低 则电动机将会 A 过载B 欠载C 满载D 空载 46 三等 异步电动机处于电动机工作状态时 其转差率 S 为 A S 1B S 0C 0 S 1D S1 时 电动机处于 工作状态 A 因馈制动 B 反接制动 C 电动机工作 D 能耗制动 61 三等 当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 S 0 时 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是 A 因馈制动 B 反接制动 C 电动机工作 D 能耗制动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处于反接制动时 其转差率 S 为 A S 0 B S 0 C 0 S1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处于回馈制动是 其转差率 S 为 A S 0 B S 0 C 0 S1 64 同步发电机铭牌地标有的额定容量是指发电机的 额定电压是指发电机的 A 额定有功功率 相电压 B 额定输出功率 线电压 C 额定输入功率 D 额定视在功率 线电压 65 当同步发动机带有电感性负载时 其电枢反应 A 只有交轴反应 B 只有直轴去磁反应 C 只有直轴增磁反应 D 兼有交轴和直轴去磁两种反应 66 三等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0与电源频率f和样极对数 p 的关系是 A n0 60 f P B n0 50 P C n0 fp 50 D n0 fp 60 6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电源电压的关系是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无关 D 与电压平方成正比 68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 转矩下运行 如果电源电压降低 则电动机会 A 过载 B 轻载 C 满载 D 工作情况不变 69 下列异步电动机中具有最好起动性能和运行特性的是 A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B 双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C 深槽式异步电动机 D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 70 三等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有 A 改变转差率调速 B 改变电源电压 C 改变电源频率调速 D A 或 B 或 C 71 船用起货机采用多速异步电动机 它采用 的方法得到不同转速 A 空载起动 B 改变电源电压 C 改变转差率 D 改变定子磁极对数 72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起动时缺一相 则 A 电动机起动后不能满负荷运行 B 转动一下后又停下 C 不能起动 且有嗡嗡声 D 起动后不能正常带负荷 73 在各种制动方式中 能得到 稳定转速而不能使电机停止运转 A 能耗制动 B 反接制动 C 回馈制动 D A 或 B 或 C 74 对一台正在运行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突然改变定子绕组电流的相序 则电动机立即进入 状态 A 反接制动 B 能耗制动 C 反向电动 D 回馈制动 75 正在运行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若要进行制动停车 下列各种制动方法中 冲击电流最大的是 A 能耗制动 B 反接制动 C 回馈制动 D 机械制动 76 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制动的特点是 A 旋转磁场方向与转子向相反 B 转子电流大于额定电流 C 电磁转矩与旋转磁场方向相反 D 电磁转矩与转子转向相反 77 三等 三相民步电动机轻载运行时 三根电源线突然断了一根 这时会出现 现象 A 能耗制动 直至停转 B 电动机继续转动 但电流增大 电机发热 C 反接制动后 电动机反转 D 由于机械磨擦存在 电动机缓慢停车 78 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大于放置磁场的转速时 处于 制动 A 回馈制动 B 能耗制动 C 反接制动 D 反转 79 三相异步发动机起动时间较长 加负载后转速明显下降 电流显著增加 可能性的原因是 A 定子某相绕组短路 B 电源电压过低 C 电源 缺相 D 电源 频率过高 80 三等 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通常采用 A 改变转差率 B 改变电源频率 C 改变磁极对数 D 改变电源电压 81 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通常采用 A 改变转差率 B 改变电源频率 C 改变磁极对数 D 改变电源电压 82 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是指发电机的 随 变化的关系 A 空载电压 励磁电流 B 端电压 励磁电流 C 端电压 电枢电流 D 空载电压 电枢电流 83 鼠笼式三相异步式电动机调节器速 不能采取的方法是 A 改变磁极对数 B 转子电路串电阻 C 改变电源频率 D A 或 C 84 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 Y 形降压起动时 起动电流是直接起动时的 倍 A 1 3 B 1 2 C 1 3 D 3 85 三等 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 Y 形降压起动时 起动转矩是直接起动时的 倍 A 3 B 1 3 C 1 3 D 1 2 86 异步电动机可以采用 Y 形降压起动需符合 条件 A 空载起动 B 轻载起动 C 正常运行定子绕组接成三角形 D A 或 B 或 C 87 变压器的空气隙极小 故空载电流 异步电动机有较大的空气隙 故空载电流 A 大 大 B 小 大 C 大 小 D 小 小 88 额定电压为 380V 220V 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在 220V 电源电压下分别接成 Y 开有两种情况下运行时 其线电流IY与I 的关系是 A Y I 1 3 B IY I 3 C IY I 3 D IY I 89 异步电动机在刚起动时 虽然转子电流很 但由于转子的功率因数很 所以起动转矩并 不大 A 小 高 B 大 高 C 小 低 D 大 低 90 对于浸过水又经蒸馏水清洗的电机 要提高其绝缘电阻 不能采用 A 烘箱烘干法 B 灯泡烘干法 C 热风吹干法 D 通电烘干法 91 三等 三相异菽电动机带额定负载运行 当电源电压降为 90 额定电压时 则定子电流 A 仍等于额定电流 B 为额定电流的 80 C 超过额定电流 D 为额定电流的 90 92 电气制动可用来 A 使电动机减速 B 使电动机快速停车 C 使重物等速落货 D A 或 B 或 C 93 在各种制动方式中 最准确的停车方式是 A 回馈制动 B 反接制轻 C 能耗制动 D 回馈制动 94 在锚机和起货机中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极调速常采用 方式 A 三角形变双星形 B 单星形变双星形 C 单星形变三角形 D 双星形变三角形 95 三等 采用 Y 起动异步电动机时 则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可降为直接起动的 倍 A 1 3B 1 C 1 2D 232 96 三等 船用起货机采用多速异步电动机 它是用 得到不同转速的 A 改变电源频率B 改变电源电压 C 改变转差率D 改变极对数 97 三等 单相电容式异步电动机为了获得起动转矩 应在 A 起动绕组上串电容B 工作绕组串电容 C 工作绕组上串电阻D 起动绕组上串电阻 98 三等 某台三相异步电动机有 4 个磁极 电源频率 50Hz 其同步转速为 rpm A 1500B 1000C 750D 3000 99 三等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起动是为了 A 空载起动B 增加电机转速 C 轻载起动D 增大起动转矩 100 三等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实现反转的方法是改变 A 改变绕组磁极对数B 改变电源相序 C 改变电源电压D 改变转差率 101 三等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与电源频率 磁极对数的关系是 A n1 60f pB n1 60p fC n1 pf 60D n1 60 pf 102 三等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差率 S1 则变压器原副边电流比较结果是 A 原边大B 副边大C 相等D 由负载决定 137 三等 由于衔铁不能吸合 造成线圈的铁芯发热而损坏的电器是 A 交流接触器B 直流接触器 C 熔断器D 交流电流继电器 138 三等 在结构上 交 直流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电磁线圈B 触头系统C 灭弧系统D 铁芯结构 30 三等 电动机控制线路中 与起动按钮相并联的常开触点的作用是 A 欠压保护B 起动保护C 零位保护D 自锁 139 三等 如果线路上的保险丝烧断 应当先切断电源 查明原因 然后换上新的 保险 丝 A 容量大一倍B 容量稍大一些 C 容量小一些D 同容量 140 三等 双金属片热继电器在电动机控制线路中的作用是 A 过载保护B 短路保护C 失压保护D 零压保护 141 三等 一般三相异步电动机不设如下 保护 A 过载B 短路C 逆序D 失压 142 三等 在用磁力起动器控制三相感应电动机的电器中 起短路保护作用的电器是 A 热继电器B 接触器C 按钮开关D 熔断器 143 三等 在两个地方可控制同一台电动机 则两个起动按钮应 A 相互并联B 互相串联 C 与电压线圈并联D 与电压线圈串联 144 三等 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 若没有互锁环节 当电动机已在下转 此时按下反转起动按钮 则 A 仍然正转 B 立即反转 C 先制动 后反转 D 熔断器烧断 145 在正反控制电路中 若有电气互锁环节 当电动机已在正转 此时 按下反转起动按钮 则 A 仍然正转 B 立即反转 C 先制动 后反转 D 熔断器烧断 146 三等 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 正 反转接触器的常闭触头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A 停车作用 B 连锁作用 C 互锁作用 D 自锁作用 147 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 若用于互锁的两个 常闭触头位置互换 则 A 正 反转均能正常工作 B 起动按钮按下时 接触器均不动作 C 起动按钮按下时 电机规律性间歇通电 D 起动铵钮按下时 电机运转一下又马上停止 148 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 若用于互连锁的两个常闭触头都误按成常开触头 则 A 正 反转均能正常工作 B 起动铵钮按下时 电机运转一下又马上停止 C 起动按钮按下时 电机规律性间歇通电 D 起动按钮按下时 接触器均不动作 149 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 若将正转接触器的常闭触头误接成其常开触头 则 A 正 反转均能正常工作 B 只能正转 C 只能反转 D 正反转交替进行 150 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 若电动机空载时只能正转而不能反转 经检查按负载和反转接触器均正常 那么故障应该是 A 反转接触器常开触头接触不良 B 热继电器地这载后未复位 C 正转接触器常闭触头接触不良 D 停止按钮接触不良 151 三等 如需在集中控制室和机旁两处起停电动机 则应将两处的起动机按钮 两处的停止按 钮 A 串联 串联 B 并联 并联 C 串联 并联 D 并联 串联 152 在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中 常将正 反转接触器的正常闭触头相互串联在对方的接触器线圈电 路中 这称为 A 自锁控制 B 互锁控制 C 联锁控制 D 顺序控制 153 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 可以防止正反转切换时发生短路 A 熔断器 B 热继电器 C 互锁环节 D 自锁环节 154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 可见到常把正 反转 接触器的 触点 在反转 正转 接触 器线电路中 A 常开 串 B 常开 开 C 常闭 串 D 常闭 并 155 三等 在电动机多地点控制电路中 起动按钮间应 停止按钮间应 A 串联 串联 B 并联 串联 C 并联 并联 D 串联 并联 156 燃油辅助锅炉中的光敏元件用来 A 监视点火 B 监视燃油的燃烧工况 C 监视熄火 D 监视炉内是否有火焰 157 燃油辅助锅炉中 燃烧比例控制环节的风道接板与回油阀开度之间的比例与用汽量的关系是 A 变化的 B 不变的 C 随用汽量增大而增大 D 随用汽量增大而减小 158 当电动机过载或电流过大时 交流磁力起动器的保护装置起作用的是 A 热继电器 B 熔断器 C 接触器 159 硅整流发电机中磁场线圈中流过的是 A 直流电 B 单相交流电 C 三相交流电 160 三等 电动舵机的控制线路中 不设 保护 A 过流B 欠压C 欠流D 过压 161 三等 锚机控制线路应满足电动机堵转 的要求 A 60SB 28SC 30SD 120S 162 三等 在大功率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中 应设置的保护环节是 A 失 欠 压保护B 短路保护 C 过载保护D A B C 163 三等 淡水压力柜的水泵电动机起停频繁 电器方面的因素可能是 A 低压继电器整定值太高B 低压继电器的整定值太低 C 高压继电器整定值过低D A 或 C 164 三等 机舱很多控制对象均采用双位控制 其目的是 A 提高频率B 增加可靠性 C 减少单位时间内电动机的起停次数D 提高控制精度 165 三等 船舶电力系统是由 和用电设备组成的 A 发电机组 调压器 电力网 B 发电机组 电力网 配电装置 C 主发电机 应急发电机 小应急电源 D 主配电板 调压器 电力网 166 三等 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是 A 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B 电压等级 电流大小 功率大小 C 电流种类 额定电压 额定频率 D 额定功率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167 不属于船舶电力系统基本参数的是 A 额定频率 B 额定电压 C 额定电流 D 电流种类 168 将船舶电网与陆地电网相比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船舶电网的电压频率易波动 B 船舶电网的容量小 C 船舶电网的电压低 D 我国船舶电网的频率是 50Hz 169 船上的配电装置是对 进行保护 监视测量和控制的装置 A 电源 B 电力网 C 负载 D A B C 170 三等 我国建造的非电力推进的交流船舶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为 供给照明 的额定电压为 A 380V 220V B 400V 200V C 380 230V D 400V 230V 171 三等 我国建造的民用运输船舶电源频率为 A 50Hz B 60Hz C A 或 B D A 和 B 172 我国建造的非电力推动交流船舶动力负载的额定电压为 照明变压器提供的电压为 A 400V 380V B 380V 220V C 400V 220V D 380V 230V 173 三等 船舶电站中汇流排 A B C 三相的颜色是 A A 褐 B 黄 C 蓝 B A 紫 B 褐 C 红 C A 绿 B 黄 C 褐 D A 红 B 黄 C 绿 174 主配电板的组成部分是 A 主发电机控制屏 负载屏 汇流屏 应急配电板 B 主发电机控制屏 并车屏 岸电箱 负载屏 C 主发电机控制屏 并车屏 负载屏 汇流屏 D 主发电机控制屏 负载屏 并车屏 充放电屏 175 在设有主电源大应急和小应急电源 的船舶中 它们的关系是 A 各自有其供电范围 故相互独立 同时供电 B 主电源失电后大应急电源立即起动供电 大应急电源起动失败 小应急电源再投入 供电 C 主电源失电后 小应急电源向应急照明和无线电通等重要设备供电 水应急电源起 动后 小应急电源就自动退出 D 当主电源恢复供电后 在应急电源仍可继续供电一段时间 176 关于船舶电站中应急电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应急发电机一般化安装在机舱的最上层 B 视具体情况 应急电源应选用独立的应急发电机组或应急蓄电池组 或者二者兼有 C 对设有大应急和小应急电源的船舶 小应急能保证边疆供电 20min D 应急电源的起动是由值班人员操作的 177 一旦主电网失电 应急发电机应在 内 起动并 合闸投入供电 A 20s 自动 自动 B 30s 自动 人工 C 20s 人工 自动 D 30s 自动 自动 178 应急发电机控制屏内不装有 A 电压互感器 B 电流互感器 C 调压装置 D 逆动率继电器 179 船舶主电源与大应急电源之间 电气联锁关系 在应急电源起动一般是 进行的 A 有 手动 B 无 手动 C 有 自动 D 无 自动 180 为了防止发生应急电源和主电源非同步并联投入供电 故要求应急发电机和主发电机之间应有 环节 A 联锁控制 B 互锁控制 C 自锁控制 D 顺序起动控制 181 应急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