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4.doc_第1页
《“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4.doc_第2页
《“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4.doc_第3页
《“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开场白: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二、亲临现场教师指导语: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各种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了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聆听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给我们发来的报道。1、请朗读基础较好的23位学生模仿记者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合上书本,凝神谛听,让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再现于脑海。2、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走进人物教师指导语: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完全具备了航天飞行要求的综合素质。你能从文章里找到相应的句子吗?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4、教师总结归纳: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先组织学生自读勾画,再同桌相互交流,畅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班级交流,组织学生互评。教师应鼓励大胆发言,提出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四、送英雄出征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讨论明确:送行人有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圆飞天之梦。送行人数众多表示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而激动、高兴的心情,也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有各不相同的答案,尤其要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4)篇幅要简短。)(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再进行班级交流,生生互评。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五、探究质疑教师指导语: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此文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作进一步的探究。1、此文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讨论明确: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更集中报道,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2、文章811插叙交代有关的背景资料,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吗?这些插叙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讨论明确:第八段:简要介绍宇航员的挑选。第九段:介绍杨利伟的简历。第十段:介绍人类的飞天历史。第十一段: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第一问需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作引导,例如从消息的结构五部分、通讯的篇幅长短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些提示,唤起学生的旧知。若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将文章改写为一则100字左右的消息,加深学生对本则新闻专注于场景描写的独特构思的理解。第二问重在考察学生概括能力及理解“插叙”这一种叙事手段的功能,教师也可适当举例文。)六、品味鉴赏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可从句子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例句:“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优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3、反复诵读,含英咀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赏析要旨,让学生有“法”可依,当然也鼓励学生有新颖的角度。对学生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精彩的点评要毫不吝啬地表扬,好词好句可让学生反复诵读,培养对优美语言的感觉能力)七、课后学习描写一个场面,要求:要写出场面的特点;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1、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点拨】这两句话简要评价了这次出征的伟大意义。两句话各成一段,突出了每一句话的分量。前一句是就杨利伟本人来说的,“英雄”一词,表达了对杨利伟的赞颂和敬意;后一句是从我们民族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表达了这次出征在民族的整个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第二部分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是如何交代送行的人群的?【点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热烈气氛的反衬。对送行人群的描写,用了一组排比,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高度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在送行时,作者注意点面结合。3、研读第三部分,讨论问题。(1)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热烈而庄重)(2)仔细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对杨利伟作出评价。例1: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明确】“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微笑”的神情,表现了杨利伟的沉着老练和极为优秀的心理素质,更表现了他承担这样一个光荣任务的自豪和对圆满完成任务的自信。例2: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明确】“标准的军礼”,不仅表现了杨利伟优秀的军人素质,也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宇航员征服太空的无声誓言和永不动摇的决心。例3: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明确】“激动地”“握手拥抱”和“不停地”“挥手致意”中,融会着千言万语,交织着丰富的感情,有为自己、战友、民族共同梦想就要实现的无比高兴,有对人民和战友的信任的感激,有绝不辜负战友和人民重托的决心。例4: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明确】对五星红旗的“深情”“注视”,是一个战士在出征前向祖国行注目礼,他用自己的目光向伟大的祖国表达着决不让祖国失望,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的誓言;果断的“转身”动作,表现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用这个动作向太空宣告:我来了!中国人来了!(3)杨利伟行军礼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4、探讨本文排比的运用。例5: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点拨】这组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排比句可以加强语势,充分表达情感。5、文章第810自然段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点拨】插叙交代了有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