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送董邵南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董邵南序 韩愈 写作背景及文体 董邵南 寿州安丰 今安徽寿县 人 因屡考进士未中 拟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 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 故作此序赠送他 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 又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作不义之事 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 叫作 赠序 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 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 推重或勉励之辞 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疏通课文 送董生邵南游河北序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 连不得志于有司 怀抱利器 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参加科举考试 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 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到 去 努力 疏通课文 夫以子之不遇时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改变 你 判断 如果 代词 你 况且 于 跟随教化 姑且凭 疏通课文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而观于其市 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为我谢曰 明天子在上 可以出而仕矣 做官 告诉 过去 因为 问题探讨 1 董邵南去河北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1 董生举进士 连不得志于有司 2 怀抱利器 郁郁适兹土 问题探讨 2 作者说 吾知其必有合也 原因 1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 怀抱利器 3 夫以子之不遇时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问题探讨 3 文中作者赞不赞成董邵南游河北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历史资料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 河北各地掌握了军政大权的节度使 都成为封建割据的小王朝 当时的朝廷对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种封建割据破坏了唐朝的统一 违背了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 韩愈反对封建割据 在当时是进步的 他既然反对封建割据 自然要反对董邵南到河北去帮助这些封建小王朝 问题探讨 4 文中两处 董生勉乎哉 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为什么 明确 含义不同 前一句表祝愿 后一句则是语重心长地告诉董生应有所警惕 问题探讨 5 作者委托董生做哪两件事 1 凭吊望诸君乐毅之墓 2 向隐居的感慨悲歌之士致意 希望他们出来为朝廷效力 问题探讨 6 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图 揭示文章主旨 表达作者写文章的目的 希望董生不去河北 乐毅 战国时赵国人 曾受燕昭王重用 破强齐 成就霸业 如果昭王不死 乐毅完全有可能在灭齐之后占领整个中原地区 进而与秦 楚相抗衡 可惜昭王一死 燕惠王就听信谗言 收回了乐毅的兵权 迫使他离燕归赵 终于郁郁死去 乐毅的命运尚且如此 董邵南又怎能肯定遇到明主或知音呢 韩愈请董代表自己去凭吊乐毅的坟墓 既切合董游燕 赵的生活实际 又暗示董应当反躬自省 问题探讨 7 本文三段话在结构上有何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