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资料.doc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资料.doc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资料.doc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资料.doc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 掣 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 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之俱至于亶父 于:介词,到。 B.二吏归报于君 于:介词,向。 C.寡人之乱宓子 之:代词,代”寡人”。 D.而令之亶父 之:动词,到。 【解析】 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 【参考译文】 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 到了亶父,(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地拽摇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 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回事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的情况,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 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题。 宋人御马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断首)而投之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与御。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取道者 者:定语后置的标志。 B.如此者三者:的情况。 C.虽造父之所以威马所以:的原因。 D.而徒得其威徒:副词,只是。 【解析】 C项,”所以”,用来的办法。 【答案】 C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前行了,他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水河里。重又赶路,马还是不走,他又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NC239水河里。这样做了多次。即使是造父对马发威,也不过如此。学不到造父训马的方法,只学到发威的手法,对驾驭的方法没有帮助。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题。 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杀之而复上船 (2)舟中之人皆得活 (3)未之见也 (4)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参考答案】 (1)代词,代蛟 (2)结构助词,的 (3)代词,代这种情况 (4)结构助词,的 【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 这时次非问船家道:”您见过两条龙围住船时还有人和龙都能活的吗?”船家回答:”没见过。”次非捋起袖子举起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这不过是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如果丢弃宝剑而保全自己,我还珍惜什么呢!” (次非)于是跳进江中刺杀蛟龙,杀死了龙以后重新上船,船里的人全部保住了性命。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重之也如此 C.其词有”瑰伟之文” D.乐其林泉之胜 【解析】 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D项,指示代词,那,与例句同。 【答案】 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 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语气停顿。 【答案】 D 【参考译文】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诗歌尤其突出,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潛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为?”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 【注】 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不知木兰是女郎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是吾师也 A. B. C.D. 【解析】 为”这”;表示判断,”是”;为”对,正确”。 【答案】 B 7.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解析】 D项与例句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均为”比”。 【答案】 D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就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专题二第一讲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 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选自晋书符融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路人为逐擒之 (2)莫知其孰是 (3)此易知耳 (4)融正色谓后出者曰 (5)必不被捻 【参考答案】 (1)追赶 (2)谁 (3)分辨 (4)表情严肃的样子 (5)同”撵”,捉住 【参考译文】 (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妇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谁知强盗反过来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两个人赛跑,先出凤阳门的就不是强盗。”他们跑完后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于是认罪。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题。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选自史记) 【注】 鲁哀公:鲁国国君。贰过:重犯同样的错误。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 ” ”通” ”。 (2)今也则亡” ”通” ”。 【答案】 (1)蚤 早 (2)亡 无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 (2)门人益亲 (3)弟子孰为好学 (4)不贰过 【参考答案】 (1)哀痛到了极点 (2)更 (3)谁 (4)犯过失,犯错误 【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故事,三江注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戊寅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选自张岱白洋潮) 【注】 三江:在浙江绍兴北,曹娥江之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2)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 (3)著面皆湿 (4)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参考答案】 (1)同在一张桌子 (2)急忙,迅速 (3)打在脸上 (4)脸色 5.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古义: 。今义: 。 (2)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古义: 。今义: 。 (3)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古义: 。今义: 。 【参考答案】 (1)旧例 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2)跑 行走 (3)不同平常,非比寻常 十分,极 【参考译文】 从以前的旧例看,三江看潮,其实没有什么潮可看。在午后,人们嚷着传说:”今年是暗涨潮。” 年年都像这样的情形。戊寅年八月,我凭吊朱恒岳少师到了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和我同席。听得海塘上有人喊看潮,我迅速前往,陈章侯、祁世培也紧跟着到了塘上。我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水如一条线,从海宁过来,一直奔到塘上。潮水稍稍靠近,就隐隐露出白色,如同有人驱赶着千百只小鹅在展翅惊飞。潮水渐渐逼近,喷出的飞沫如冰花,突然溅起像百万雪白的雄狮,遮蔽了江面,浩浩荡荡地沿江而下,如同有怒雷驱赶着似的,那百万雪白的雄狮密密地挤在一起,一个也不敢落后。潮水第二次逼近,就如同飓风逼迫着它,水势要拍岸而上似的。(这时,)看潮的人纷纷避开,跑到塘下躲避。潮水到了塘上,尽力磅礴而起,水花激射,溅起数丈高,打得人脸都湿了。潮水很快又旋卷着向右面扑去,被龟山挡了一下,轰怒声不同寻常,如同大炮击碎了龙湫,在半空中如雪花般飞舞。(我)看着这一切,惊吓得头晕目眩,坐了半天,脸色才恢复过来。 先辈们说:浙江潮水的源头,从龛、赭两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两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为什么呢?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揭开。 B.去我飞亡去:前往。 C.痛吾两主使不通使:让。 D.叩头受罪大王罪:惩罚。 【解析】 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可根据词典中的多个义项,用”代入检验法”选义。A项,揭:举;B项,去:离开;C项,使:使者。 【答案】 D 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解析】 此题考查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亦可采用”代入检验法”选择。A项,”使”均为”派、派遣”;B项,”信”均为”诚实”;C项,”亡”均为”逃跑”;D项,”故”分别为”缘故”和”所以”。 【答案】 D 8.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道飞其鹄(名词用作动词) B.造诈成辞(形容词用作名词) C.出而饮之(使动用法) D.财倍鹄在也(名词用作动词)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活用的判断能力。答此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法”。A项,”道”,应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在路上”。古汉语中名词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时用作状语,本句中名词”道”直接限制动词”飞”。B项”诈”本义为”虚伪”,形容词,作”造”的宾语后用作名词”虚伪的经历”。C项,”出”和”饮”用在代词”之”(代”鹄”)前面,表”使它出来”“使它喝水”之意,故为使动用法。D项,”倍”本为名词”倍数”,这里表”增加一倍”之意,故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A 【参考译文】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鸿鹄。出了城门,在道路上那只鸿鹄飞走了。(淳于髡)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虚伪的经历成了一套谎话,前去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献鸿鹄,(乘船)从水中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我想剖开肚子或勒紧脖子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谋士自己伤害自己(或自杀)。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又哀痛着我的两位国君的使者不能联系,所以来承认错误,向大王叩头接受大王处罚。”楚王说:”好。齐王(竟)有这样诚实的士人啊!”(于是)优厚地赏赐了他,(赏赐他的)财物比有鸿鹄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倍。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题。 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尝为人佣 (2)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 (3)叹美不能已 (4)即遣委曲讯问 (5)因此相要 【参考答案】 (1)曾经 (2)水中小块陆地,小洲 (3)停止 (4)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5)通”邀”,邀请 【参考译文】 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镇西将军谢尚从船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习习,明月皎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五言诗,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委,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诗。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题。 魏文侯问李克 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2)数战数胜 (3)以骄主制疲民 (4)是故好战穷兵 【参考答案】 (1)的原因 (2)屡次 (3)统治 (4)竭尽 【参考译文】 魏文侯问李克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屡次作战屡次取得胜利。”文侯又说:”屡次作战屡次获胜,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国家却因此而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多次战斗,百姓就疲惫不堪,多次获胜,君主就骄横;让骄横的君主统治疲惫的人民,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所以,喜欢打仗穷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题。 枯梧树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 (2)邻人遽伐之 (3)邻父因请而以为薪 (4)此有所宥也 (5)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参考答案】 (1)吉利 (2)立即,马上 (3)柴火 (4)狭隘 (5)能够,作为 【参考译文】 有一位老者与人为邻,有一棵枯死的梧树。那老者说那棵死梧树不吉利,邻居就马上把树砍了。老者于是请求给他当柴火。那邻居很不高兴地说:”做邻居的这么阴险,怎么能做邻居啊!”这是太过狭隘了。要和不要枯树当柴火,这一点不能作为怀疑枯梧树吉利还是不吉利的依据啊。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 攫金者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齐人有欲得金者 (2)清旦被衣冠 (3)见人操金 (4)子攫人之金 (5)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参考答案】 (1)想要 (2)披,穿 (3)拿着 (4)抢 (5)只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往卖金子的人聚集的场所,看见人拿着金子,就抢夺过来。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我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第四讲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彭乘传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少以好学称州里,进士及第。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翌日,奏乞侍养。居数日,授汉阳军判官,遂得请以归。久之,有荐其文行者,召试,为馆阁校勘。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天平军节度推官。预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恳求便亲,得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服除,知荆门军,改太常博士。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会土贼田忠霸诱下溪州蛮将内寇,乘适按郡至境,大集边吏,勒兵下山以备贼,贼遁去。因遣人间之,其党斩忠霸,夷其家。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既病,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卒,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赠官,不许,诏一子给奉终丧。 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而乘在选中,帝指乘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及召见,谕曰:”卿先朝旧臣,久补外,而未尝自言。”对曰:”臣生孤远,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帝颇嘉之。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聚书万余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明彭乘”雅有恬退名”的一组是( ) 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恳求便亲,得知普州 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A. B. C. D. 【解析】 兴办教育,突出彭乘办实事;为皇帝赐医赐药,不能表现彭乘”恬退”。 【答案】 A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彭乘担任汉阳军判官很长时间以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得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 B.彭乘有一段时期在京城任职,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于是得任普州知州,蜀人担任故乡长官就是从他开始的。 C.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大肆入侵,彭乘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 D.彭乘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解析】 ”大肆入侵”“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于文不符。 【答案】 C 【参考译文】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年少时因为爱好学习在州里扬名,(后来)考中进士。曾和同年考上进士的人一起登上相国寺楼阁,同行者都眺望家乡,显出做官的快乐,唯有彭乘西眺,若有所失地说:”父母年纪大了,我怎能放弃对父母早晚的侍奉,而(只)考虑自己的荣耀呢!”第二天,奏请朝廷允许(他)回家侍养父母。过了几天,任命(他为)汉阳军判官,于是得以实现回乡的愿望。很长时间之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后来又就任了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年,因为寇准的推荐,(彭乘)任馆阁校勘,改任天平军节度推官。参与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升任本省丞、集贤校理。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得任普州知州。蜀人能够担任故乡的长官就是从彭乘开始的。普州人很少懂得学习,彭乘就为他们兴办学校,召集他们的子弟作为学生进行教育。彭乘的父亲去世,下葬后,有甘露降落在墓柏上,人们认为这是彭乘的孝心感动天地(的结果)。服丧期满,任荆门军,改任太常博士。(后被)召回朝廷,同判尚书刑部,又出任安州知州,调任提点京西刑狱,改任夔州路转运使。恰逢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向内地进犯,彭乘正好巡视州县来到此县境内,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防备,贼人逃离。(彭乘)于是派人进行离间,贼人斩了田忠霸,杀了他全家。(之后彭乘又被)召入任修起居注,提升为知制诰,多次升职为工部郎中,进翰林为学士,统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做群牧使。生病后,仁宗命令太医诊治,赏赐宫内的珍贵药物。(彭乘)去世,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为彭乘赠官,朝廷没有允许,诏令彭乘的一个儿子给奉服丧。 当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彭乘在候选人当中,皇帝指着彭乘说:”这是位老儒生,很有淡泊谦虚的名声,没有人可以替换他。”等到召见时,皇帝告知说:”你是先朝旧臣,一直在外地任职,却从来没有自己申述。”(彭乘)回答说:”臣本出生在偏远的地方,知道自己的能力,怎敢有过分的希望呢。”皇帝很赞许他。彭乘厚道庄重少言寡语,生性质朴有孝道,不喜欢置产业。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到了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二、(2012西新余一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张镒传 张镒字季权,一字公度,国子祭酒后胤五世孙也。父齐丘,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镒以荫授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表为元帅府判官,迁累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谯责邑人齐令诜。令诜,宦人也,衔之,构枞罪。镒按验当免官,有司承风以死论。镒不直之,乃白其母曰:”今理枞,枞免死而镒坐贬。嘿则负官,贬则为太夫人忧,敢问所安?”母曰:”儿无累于道,吾所安也。”遂执正其罪,枞得流,镒贬抚州司户参军。徙晋陵令。江西观察使张镐表为判官,迁屯田、右司二员外郎。居母丧,以孝闻。不妄交游,特与杨绾、崔祐甫善。 大历初,出为濠州刺史,政条清简,延经术士讲教生徒。比去,州升明经者四十人。李灵耀反于汴,镒团阅乡兵严守御,有诏褒美,擢侍御史,兼缘淮镇守使。 建中二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以两河用兵,诏省薄御膳及皇太子食物,镒因奏减堂餐钱及百官禀奉三分一,以助用度。时黜陟使裴伯言荐潞州处士田佐时,诏除右拾遗、集贤院直学士。镒以为礼轻,恐士不劝,复诏州县吏以绢百匹、粟百石就家致聘,佐时卒不至。 卢杞忌镒刚直,欲去之。时朱泚以卢龙卒戍凤翔,帝择人以代,杞即谬曰:”凤翔将校,班秩素高,非宰相信臣,不可镇抚,臣宜行。”帝不许。杞复曰:”陛下必以臣容貌蕞陋,不为三军所信,恐后生变,臣不敢自谋,惟陛下择之。”帝乃顾镒曰:”文武兼资,望重内外,无易卿者,其为朕抚卢龙士。”乃以中书侍郎为凤翔、陇右节度使。镒知为杞阴中,然辞穷,因再拜受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明张镒为官忠直的一组是( ) 遂执正其罪 特与杨绾、崔祐甫善 延经术士讲教生徒 镒团阅乡兵严守御 镒因奏减堂餐钱及百官禀奉三分一 文武兼资,望重内外,无易卿者 A.B. C.D. 【解析】 言其交友;为皇上的夸奖。 【答案】 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枞受到诬陷,张镒复查后认为应当免官。张镒得到母亲支持,坚持纠正对卢枞的处罚,结果卢枞得以流放,自己被贬为抚州司户参军。 B.张镒在出任濠州刺史期间,重视教育,引进经术之士教授生徒,等他离任时,州中考中明经科的达四十人。 C.两河用兵,国家用度紧张,皇帝下诏减少御膳和皇太子的食物,张镒也主动上奏,要求减少堂餐钱和百官官俸,来资助国用。 D.皇帝挑选人来代替凤翔守将,担心卢杞容貌丑陋,难以服三军,便考虑让张镒前去,张镒找不到拒绝的理由,接受了皇帝的任命。 【解析】 ”皇帝担心卢杞容貌丑陋,难以服三军”与原文不符。 【答案】 D 【参考译文】 张镒字季权,又字公度,是国子祭酒张后胤的五世孙。父亲张齐丘,曾任朔方节度使、东都留守。张镒因祖上功业授任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上表任用他为元帅府判官,多次迁升为殿中侍御史。乾元初年,华原令卢枞因为公事责备同乡人齐令诜。齐令诜,是宦官,(对卢枞)怀恨在心,设计陷害卢枞(使他)获罪。张镒复查后认为(卢枞)应当免官,承办官吏迎合上级以死罪论处(卢枞)。张镒为此不平,就告诉他母亲说:”如今为卢枞申诉,卢枞免于死而我获罪贬官。沉默不语则有负国家,贬官又为太夫人添忧,请问如何能使您安心?”母亲说:”儿不要有负于道义,我就安心了。”于是(张镒)坚持纠正对卢枞的处罚,卢枞得以流放,张镒被贬为抚州司户参军。后改任晋陵令。江西观察使张镐上表任命他为判官,又升为屯田、右司二员外郎。为母亲守丧,以尽孝闻名。不轻易与人交往,只与杨绾、崔祐甫关系密切。 大历初年,出任濠州刺史,治政清明宽简,引进经术之士教授生徒。等他离任时,州中考中明经科的达四十人。李灵耀在汴州反叛,张镒招集并训练乡兵严加守卫,皇帝下诏褒扬他,升任侍御史,兼任缘淮镇守使。 建中二年,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第二年,因两河用兵,皇帝下诏减少御膳和皇太子的食物,张镒于是上奏减少堂餐钱和百官官俸的三分之一,来资助国用。当时黜陟使裴伯言举荐潞州处士田佐时,下诏授任田佐时为右拾遗、集贤院直学士。张镒认为礼待太轻,恐怕不足以使田佐时受到鼓励,(皇帝)又下诏命州县官吏带绢百匹、粟百石到他家聘请,田佐时最终没有赴任。 卢杞忌恨张镒刚直,想除去他。此时朱泚率领卢龙军戍守凤翔,皇帝挑选人来代替他,卢杞就谎称:”凤翔将校,官品一向很高,不是宰相重臣,不可镇抚,臣应前去。”皇帝不允许。卢杞又说:”陛下必定认为臣容貌丑陋身材矮小,不为三军所信服,恐怕以后会发生变乱,臣就不敢主动谋求,只请陛下选择。”皇帝就看着张镒说:”文武兼备,望重内外,没有人能取代你,希望(你能)为朕安抚卢龙军。”于是张镒以中书侍郎之职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张镒知道被卢杞暗算,但无话可说,于是两拜后接受诏命。 三、(2012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赏赉过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曰:”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敞深得吏民敬重的一组是( ) 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 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 由、安惧然不敢答 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百姓化其恩礼 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A.B. C.D. 【解析】 是表现宋、袁二人的担心;是表现窦宪打击何敞;是表现百姓被他的恩德感化。 【答案】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敞被征召到太尉府后,京城及周围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持不同意见。 B.窦氏专权,赏赐超过规定,何敞劝谏并恳请宋由送回得到的赏赐,给属下作表率,但是没有被采纳。 C.窦宪弟笃、景一起兴造邸第,劳民伤财。何敞上书劝谏,言辞恳切,认为窦宪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 D.何敞多次讽谏,指出窦氏诸人的罪过,遭到窦宪的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解析】 C项,”认为窦宪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错,应该是”认为窦宪弟笃、景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 【答案】 C 【参考译文】 何敞字文高,是扶风平陵人,他的祖辈在汝阴安家。何敞生性正直。自己认为取舍不合时务,每被征召,常常称病不出仕。元和中,被征召到太尉宋由府中,宋由用特殊礼仪待他。司徒袁安也很敬重他。当时京城和周围多处出现奇异的鸟兽草木,议事的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何敞通晓经传,心里很讨厌这种说法。于是向宋由、袁安二人说:”吉祥的征兆应随美德而到,灾异因恶政而产生。现在奇异的鸟在殿屋飞翔,怪异的草在庭院生长,不能不明察。”宋由、袁安害怕,不敢回答。过了不久,肃宗就去世了。 当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超过规定。何敞上书给宋由说:”赏赐超过限制,使国家收藏钱财的仓库空竭,国资损耗。推究公家的用度,都是百姓的血汗钱。明君赏赐,应该有品级规范,忠臣受赏,也应有限度。现在您地位尊贵责任重大,应该先正己来给群下做表率,送回所得到的赏赐的物品,再趁机陈述得失,奏请王侯回到各自的封国,以节省朝廷开支,赈济穷困孤独的人,那么恩泽施与百姓,百姓高兴,上天听见看到,一定会很快感应。”宋由没有采纳。 窦宪任车骑将军,他的弟弟窦笃、窦景一起大造邸第,征调劳役让百姓愁苦。何敞上书劝谏说:”我虽然是才识短浅的人,实在私下感到奇怪,认为窦笃、窦景作为亲近显贵的大臣,应当做百官的表率。现在百姓愁苦,官府没有救助施为,反而突然大造府第,崇尚玩好,这不是用来体现美好的品德的啊,应当遣归工匠,体恤人们的困难。”奏章递上了却没有人理会。 后来担任尚书,又上书劝谏说:”过去郑武姜宠爱共叔段,宠爱却不教诲,最终铸成大错。由此看来,像这样爱儿子,好比在他饥饿时拿有毒的食物给他吃,恰恰是用来害他的啊。窦宪掌握三军的重任,窦笃、窦景总管宫中护卫的大权,而虐用百姓,过分奢侈,诛杀无罪的人。现在人们议论纷纷,都说共叔段又在汉室再生。虽然知道劝谏一定会有杀身之祸,但是我还要冒死进谏,是因为实在不忍心亲眼看见他们有祸患却沉默以苟且保全自己。” 何敞多次极力劝谏,诉说诸窦罪过,窦宪等人深深怨恨他。当时济南王刘康尊贵骄横无度,窦宪就奏请让何敞出京担任济南太傅。一年多后升任汝南太守。何敞嫉恨那些只知道引用法令条文的俗吏用苛刻之政谋求当时名誉,所以在太守任上以宽厚和善为政。每到勘察冤狱疑案,就用春秋之义判断。因此郡中的人没有怨恨,百姓被他的恩礼感化。与父母别居的人,都回去赡养他们的父母,推财相让的有二百多人。又整修阳旧渠,百姓靠它获得好处,垦田增加三万余顷。官吏百姓一起刻碑,歌颂何敞的功德。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乌将军 牛僧孺 代国公郭元振,开元中下第。自晋之汾,夜行阴晦失道,久而绝远有灯火之光,以为人居也,径往投之。八九里,有宅,门宇甚峻。既入门,廊下及堂上灯烛辉煌,牢馔罗列,若嫁女之家,而悄无人。公系马西廊前,历阶而升,徘徊堂上,不知其何处也。俄闻堂中东阁有女子哭声,呜咽不已。公问曰:”堂中泣者,人耶?鬼耶?何陈设如此,无人而独泣?”曰:”妾此乡之祠,有乌将军者,能祸福人,每岁求偶于乡人。妾虽陋拙,父利乡人之五百缗,潜以应选。”公愤曰:”其来当何时?”曰:”二更。”公曰:”吾忝为大丈夫也,必力救之。”女泣少止。 未几,火光照耀,车马骈阗。既而将军渐下,导吏告之。将军曰:”入。”有戈剑弓矢翼引以入,即东阶下。公使仆前曰:”郭秀才见。”遂行揖。将军曰:”秀才安得到此?”曰:”闻将军今夕嘉礼,愿为小相耳。”将军者喜而延坐,与对食,言笑极欢。公于囊中有利刀,思取刺之,乃问曰:”将军曾食鹿脯乎?”曰:”此地难遇。”公曰:”某有少许珍者,得自御厨,愿削以献。”将军者大悦。公乃起,取鹿脯并小刀,因削之,置一小器,令自取。将军喜,引手取之,不疑其他。公伺其无机,乃投其脯,捉其腕而断之。将军失声而走,导从之吏,一时惊散。公执其手,脱衣缠之,令仆夫出望之,寂无所见。天方曙,开视其手,则猪蹄也。 俄闻哭泣之声渐近,乃女之父母兄弟及乡中耆老,见公及女,咸惊以问之,公具告焉。乃令数百人,执弓矢刀枪锹之属,寻血而行。见一大猪,无前左蹄,血卧其地,突烟走出,毙于围中。乡人翻共相庆,会饯以酬公。公不受,曰:”吾为人除害,非鬻猎者。” (节选自唐传奇玄怪录) 7.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元振机智勇敢的一组是( ) 吾忝为大丈夫也,必力救之。 有戈剑弓矢翼引以入,即东阶下。 闻将军今夕嘉礼,愿为小相耳。 某有少许珍者,得自御厨,愿削以献。 公伺其无机,乃投其脯,捉其腕而断之。 吾为人除害,非鬻猎者。 A.B. C.D. 【解析】 是描写乌将军的随从,是表现郭元振富有正义感,均不妥。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元振科考落第,途中遇到一户人家正在嫁女儿,陈设隆重丰盛。但见到姑娘,询问之下才知道是一场悲剧。 B.乌将军据说能给人幸福,也能给人带来灾祸。他年年要娶妻,姑娘的父亲贪图赏钱,偷偷地把她送给乌将军。 C.乌将军刚来的时候,郭元振显得很有礼貌,并表示听说今晚是乌将军大喜之日,自己特地来帮忙做个傧相。 D.郭元振巧用智谋,抓住有利的时机,斩断了乌将军的一只手。后来在众乡亲帮助下,彻底铲除了这个神怪。 【解析】 A项文中说”若嫁女之家”,并不是真的嫁女儿。 【答案】 A 【参考译文】 代国公郭元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落第。他从晋州到汾州去,夜晚赶路时,因天色黑暗,迷失了方向,走了很久才看见很远的地方有灯光闪动,他以为那是人家,就径直向那里走去寻找。走了八九里,果然看见一座住宅,房屋很高大很整齐。他进门之后,从廊下一直走到堂上,屋内灯烛明亮辉煌,牛、羊、猪各种菜肴都陈列在桌案上,好像是嫁女儿那样隆重丰盛,可是屋内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他把马拴在西边廊檐之下,然后踏着台阶,一级级地走到正堂上,在那里来回走着,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忽然,他听到堂屋东边的内室中,传来阵阵女子的哭泣声。郭元振问道:”在堂屋里哭的,是人还是鬼?为什么灯烛辉煌,陈列着菜肴而没有一个人,只有你独自在哭呢?”对方回答说:”这里是我家乡的一座庙,有个神名叫乌将军,很灵验,能使人得福,也能给人灾难。乌将军每年要向老百姓娶个妻子。我虽然长得很丑,可是我的父亲贪心要那五百贯的赏钱,偷偷地把我送给乌将军做妻子。”郭元振愤怒地说:”那个乌将军什么时候来?”她回答说:”二更天左右。”郭元振说:”我还算是个男子汉大丈夫,一定要尽我的力量来救你。”那个姑娘渐渐停止了哭泣。 不一会,火光照耀,车马一队队地来了。不久乌将军渐渐地从空中下来了,打前站的差人报告了情况。乌将军说:”进去。”他的护从都带着戈矛刀剑弓箭,前呼后拥地从东边台阶下来。郭元振要仆人前去对乌将军说:”郭秀才要见将军!”于是他就上去同乌将军拱手行礼。乌将军问他:”秀才怎么来到这里?”郭元振回答说:”听说今晚是将军结婚典礼的大喜日子,我特地来给将军做个傧相。”乌将军听了很喜欢,就请他坐下,同他在一桌喝酒,两人说说笑笑非常愉快。郭元振的行李袋中有把很锋利的刀,他想刺杀乌将军。于是郭元振问他说:”将军曾经吃过鹿肉干吗?”乌将军说:”这里很难得到。”郭元振说:”我有一点点上等的鹿肉干,是从皇宫御厨房里弄来的,我愿切碎送给你尝尝。”乌将军大喜。郭元振离座去拿鹿肉干和那把小刀,就在桌上削,削下一片片的鹿肉干,盛在一个小碗里,请乌将军自己拿着吃。将军很高兴,用手抓着鹿肉干吃,没有怀疑别的什么事情。郭元振趁他不注意的时机,正当他伸手来抓鹿肉干时,迅速地丢掉手中的鹿肉干,一把捉住他的手腕,举手一刀将他的手腕斩断。乌将军痛得大叫一声逃走了,那些护送他来的衙役和卫士们,都一下子吓得四散奔逃。郭元振拿着乌将军的断手,脱下身上的衣服将它包裹起来,派仆人出去看看,门外静悄悄的什么也没见着。等到天亮了,郭元振把包着乌将军断手的包裹打开一看,原来是只猪蹄子。 一会儿,听见哭声越来越近,原来是姑娘的父母兄弟和乡里的老一辈们,看到了郭元振和那个姑娘,都吃惊地问是怎么回事,郭元振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于是让数百人带上弓箭刀枪铁锹之类,顺着血迹找去。看见一只大猪,没有前左蹄,遍身是血地睡在地上,冒着烟火冲出来逃走,被围在四周的人打死了。那些老乡们都转变过来互相庆贺,大家凑钱来酬谢郭元振。郭元振没有接受,说:”我是替人们除害,不是打猎做买卖的人。” 第三讲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