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六下第2课匆匆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解读说明1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通过对问题1的探究,引导学生有思考地读书,知道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为后面与作者悄然对话和共同思考做好铺垫。2问题2的设计是为达到学习目标2。阅读教学,学生得静下心来,集中精力,潜入语言文字中,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非得抓住重点或关键词句、语段反复琢磨推敲,熟读成诵,才能学得扎实,方可迁移运用。3春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代表作品,能体现朱自清写景散文语言清丽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的特点。节选这两篇散文中的片段让学生阅读,进一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精美,巩固学生在课文中习得的理解、欣赏语言的方法,也为后面的课外阅读垫基。部分参考答案【思路导航1】整篇文章都在写日子去来匆匆,文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日子去来匆匆的地方随处可寻,让学生尽量多找一些。集中表达的意思是:时间匆匆而逝,作者心中充满了淡淡的惆怅。让学生初步了解散文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点。【思路导航2】可参考教参的讲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语段仔细琢磨,充分交流,引导朗读、背诵。【达标检测】(一)1 .略2b zhn nu zhun3略 4眼(睁睁) 绿(油油) 急(匆匆) 乐(呵呵) 汗(涔涔)白(花花)笑(嘻嘻)哭(啼啼) 5果然 凝然 悄然 感觉 发觉 觉察 (二)1 .略2描写了时间对人的慷慨、公正、公平和能改变一切的特点,告诉人们时间稍纵即逝、一去不返,要珍惜时间。六下第3课 桃花心木 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 问题1(1)(质疑略)(训练点:由质疑题目入手,为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作铺垫。)(2)作者想借“桃花心木”的生长告诉我们“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训练点: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直击“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问题2(1)种树人给树苗浇水没有规律,隔三差五来浇水。种树人给树苗的浇水量不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种树人来看树苗的时间也不定,时而早上,时而下午。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种树人来时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2)从种树人的话中(勾画略),受到的启发: 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不定时不定量地给树苗浇水是为了培养树苗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茁壮成长的能力。(符合大意即可)(3)作者按照“设疑解疑悟理”的篇章结构谋篇布局。(或者学生概括:作者先写了他对种树人种树行为的种种疑惑,然后写了通过种树人的一番话,让自己明白种树人的良苦用心,最后,作者由此感悟到人的成长与树苗的生长一样。)(训练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一) 基础练习1、看拼音,写词语。 秧苗、枯萎、一番话、锻炼、优雅、勃勃生机2、辨字组词。(略)3、解释词语。 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 (二)阅读练习 (1)山中的老杏树;不怕寂寞、不畏艰难、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删掉了答案“借物喻人”)(2)为什么二婶儿说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的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像老杏树这样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默默奉献、胸怀坦荡、无私的人值得大家敬佩。(3)(略)(三)表达练习(略)六下第4课 顶碗少年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解读说明问题探究问题1指向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习作者从少年、碗、观众这三个方面进行场面描写,突出表演场面“惊心动魄”的气氛。认识到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气氛。“思路导航”1意在引导学生先“勾画能感受到顶碗少年表演的惊心动魄的句子”,从作者对碗的描写、对观众的描写、对少年的描写中感受场面的“惊心动魄”。再让学生横向比较、综合三次表演情景,去发现其共同点都是从“少年、碗、观众”这三个方面来写的,体会作者描写碗及观众对突出表演“惊心动魄”的作用。思路导航2意在让学生纵向比较三次表演中对顶碗少年的描写,从顶碗少年神态的变化中去感受其内心,深入体会故事给人的启示。问题2指向学习目标2,让学生学习作者详略分明地描写三次表演以突出故事给人的启示的方法。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片段一1中国对韩国的世界杯乒乓赛决赛;王励勤;柳承敏;我们一家;比赛激烈2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突出了比赛的扣人心弦,场面的气氛紧张、激烈片段二 1忙乱(略)解读说明:“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常用的写法,选用此阅读片段是让学生拓展开去,认识要突出场面气氛的方法不只一种。 片段三1人们一片忙乱2车夫、铺户、小贩、行人 六下第5课手指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一.解读说明1问题1的探究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借物喻理这一表达方法。在五年级落花生白杨梅花魂等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借物喻人、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有所了解,在本单元桃花心木的学习中学生对这种表达方法又有了深入的领会,本课教学巩固学生所学,让学生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2问题2的探究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掌握,学习拟人化的描写方法,把所写事物写得生动、形象、有趣。二部分参考答案【思路导航1】见教师用书【思路导航2】不同:所选段落主要运用说明的方法介绍手指的结构及作用,手指一文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手指的特点和作用。好处:说明的方法使内容简洁、明了。拟人的方法使内容生动、形象、有趣。【达标检测】(一)1so yo hu ni zhn b t xin 2养尊处优 冒险 堂皇 附庸3爱不释手 赤手空拳 唾手可得 手舞足蹈 妙手回春 眼高手低 蹑手蹑脚 举手投足4排比 拟人 比喻 5一个人拼命抵住船舱上的的小洞,另一个人扶住船帆,按着方向的控制钮,扳住船舱的压力阀。(二)1只要抓住文中“要知道,结果的欢乐是由过程带来的。没有结果的过程固然可惜,但没有过程的结果却更为可悲”和“梦的存在,是为了追求”两句点明文章中心的话进行回答即可。2表达效果:使所写内容生动、形象、有趣,更能突出事物特点,把道理讲得更清楚,更透彻。六下第6课 北京的春节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问题1.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内容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路导航】解读说明:2012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段的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一要求有力地说明了高段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谋篇布局,而老舍的这篇文章正好可以使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读全文以后整体感知课文填写表格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在文中体会,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认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之后,再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安排内容,根据每个阶段人们的活动,不难让学生发现有些内容详,有些内容略,这样安排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填写内容,引导学生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老舍先生曾说:“我无论是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充分的信赖大白话。”(我怎样学习语言)综观他的作品,学生腔最少,书袋更是几近于无。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在老舍的笔下,就算是人人都会说的那些大白话,也都全部变成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表面上平淡无奇,里面包含的美妙意境却一层套一层。无论是叙事还是状物与刻画人物,都十分的惟妙惟肖,逼真生动。所以让学生通过勾画、批注、朗读的方式品味了语言大师作品的魅力。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问题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学习并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思路导航】解读说明: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法不难让学生找出两篇文章的内容上的相同点和表达情感的不同点,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梁实秋的过年有着相同的习俗,但是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热闹、美好、快乐的,而梁实秋的过年却是累、困、不喜欢。结合资料链接,我们发现了两位作家都出生于北京,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年代,过这习俗一样的春节,但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让学生经过思考之后,不难发现,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达标检测 (二)阅读练习阅读练习一:1、时间顺序,小学毕了业的时候,我入学之后,不久,我廿三岁,廿七岁。2、坚强、爱护子女、不辞劳苦等等。3、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六下第7课藏戏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解读说明: 藏戏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反问句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然后简略地说明藏戏的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作为说明文,本文的生动有文采是特色.因此设计了以下目标: 1.感受作者用排比、反问的句式开头,先声夺人;凸显了藏戏的特点,新颖独特。2.学习作者用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使说明文更生动有趣的表达方法。 通过学习让孩子明白藏戏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表达的方式主要应是说明.但排比反问的开头能先声夺人;而“唐东杰布的传奇”这个故事又能增强生动性,更加吸引读者. 这些方法值得孩子们在表达中借鉴学习.参考答案:(一)基础练习1、读拼音写汉字。 缰 视 俊 娜 疆 拭 峻 挪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堂 刀 随 优3、填写同音字。建 键 健 渐 优 幽 忧 悠4、判断题(略)(二)阅读练习(1) 死海不死 (2) 使说明内容生动形象,有吸引力. (1)弹射喷发 水中漂流(2)哥伦布用椰壳传递信息 记叙六下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 【思路导航1】解读说明:表层是让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背后的指向是让学生明白写说明文时,要按照顺序进行介绍,做到言之有序,才能把事物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使读者很快把握说明的内容。参考答案:(1)客家民居位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偏僻、边远的山区作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2)不能颠倒顺序。为了把事物特征说得准确、清楚、明白,必须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或结合写作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说明顺序,条理清楚才能使读者很快把握说明的内容。(大致意思如此,合理即可。) 【思路导航2】解读说明:表层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的建筑特点与客家人生活背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背后指向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介绍一种建筑,或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时候,可以融入这样的描写,让所介绍的事物变得鲜活起来,使说明文更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参考答案:(2)客家人传统文化特征的描写。吉祥、幸福、安宁、和谐的客家民居,融入了客家人的生命,建筑也有了情感。(大致意思如此即可。)(一)基础练习1(略)2防备(防范) 和睦(和谐) 吉祥(祥和)(合理即可)3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引用4(略)5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二)阅读练习傣家竹楼(1)说明顺序傣家竹楼的特点1(位置)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在浓绿的竹林中2(作用)放酷热和湿气3(环境)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4(结构)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禾用。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将楼房隔为两层。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用瓦顶。5(文化特征)一家盖房,全村帮忙,吉祥、平安、家道兴旺(2)景色优美,独特,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傣家人一样和谐,吉祥,平安。(大致意思如此即可。)巴渝文化遗产重庆的吊脚楼(1)位置、外形和建筑年代、与众不同的特色 (2)老重庆人生活背景和生活状态,充满了重庆人真挚情感,以及充,满宁静、祥和与美丽六下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 【思路导航1】解读说明:表面是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情感,背后指向的却是前后照应的篇章结构。参考答案:(1)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让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更加真切地表现出我们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3)照应【思路导航2】解读说明:表层是体会李大钊同志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背后指向的却是多组人物的对比描写,可以更加真实、鲜明地体现主要人物品质的方法。参考答案:(1)李大钊,面对危难和敌人的酷刑,从容镇定,对党和人民忠诚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只要大致意思相同就可以)(2)可以用其他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对比表现出主要人物的品质或特点,以后的作文中,可以用到这一方法(答案合理即可)(一)基础练习1抽屉 恐怖 残暴 匪徒 苦刑 2书籍 国籍 狼藉 户籍 籍贯;竣工 英俊 崇山峻岭 骏马 俊俏 严峻 3略4(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2)书店里的书真多!什么水浒传、红楼梦、鲁滨孙漂流记真是应有尽有!5(C)(二)阅读练习(1)首尾呼应或前后照应。(2)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更能体现中心:父母对我们深沉的爱的影响等等。(答案合理即可)(3)对儿孙无私的爱。(大致意思符合即可)六下第11课灯光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解读说明问题探究问题1指向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以课题为线索,紧扣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全篇浑然一体的布局谋篇的方法。“思路导航1”采用逐步引导的方法,先根据“资料链接”了解什么是记叙文的线索,根据提示寻找课文的线索;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文中间部分在材料安排上的详略,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凡是和灯光有关的情节详写,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的情节却略写,意在让学生明白主线贯穿课文始终,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剪裁,因此,和灯光有关的情节详写,郝副营长在战斗中的情节略写;最后让学生关注开头结尾与题目的关系,体会全篇浑然一体的布局谋篇的方法。问题2指向目标学习2,让学生体会“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一)阅读练习1口琴,倒叙。2要口琴,赠口琴,吹口琴,还口琴,买口琴。六下第12课为人民服务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思路导航1】(1)为人民服务。(问题指向点:找到全文的中心论点)(2)(问题指向点:能够通过中心论点找到分论点,即:通过哪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第二自然第三自然段第四、五自然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克服困难、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学习反馈2】(1)问题指向点:议论文中,不仅段与段之间逻辑严密,在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联系也是环环相扣、准确严密的。句子主席的看法第1句我们欢迎批评第2句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3、4句对于任何人的批评,只要是正确,我们都接受。第5句举“精兵简政”的例子再次说明我们愿意采纳任何人的意见。第6句毛主席总结:我们的队伍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2)略(问题指向:在议论文中加入关联词可以使语言更好准确严密)(3)“精兵简政”(问题指向点:初步感知议论文中举例子的论证方法)(一)基础知识1.鸿毛、人声鼎沸、兴旺、炊烟2.鸿、简、重、湖 四3.略(二)阅读练习1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问题指向点:能够通过分论点阐述中心论点)2略(问题指向:在议论文中加入关联词可以使语言更好准确严密)3.高尔基 (问题指向:在阐述自己观点时,借助举例子的论证方法可以使观点表达得更加精确)六下第13 课一夜的工作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问题1.作者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我”拉琴时的心情?【思路导航】解读说明:先让学生找找还有哪些细节体现了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在文中勾画批注。因为文章用细节描写重点表现了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在阅读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细致描摹总理生活和工作细节的时候,每个人的阅读感受可能都不太一样,所以让学生除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外,又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还感受到什么?这样就给学生发表多元化阅读感受的机会,落实要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说出自己的感受。问题2.想一想,周总理为国为民操劳一生,能够表现他精神品质的事情很多,其中不乏可歌可泣的大事情,作者为什么仅仅选取了“一夜的工作”这样普通和细微的事情来歌颂总理?这样的选材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思路导航】解读说明:引入一面、慈母情深和本课对比,加深对“以小见大”选材方式的体会,这种方式很好!这个环节的学习,能否遵循学生的认识逻辑线,从感知到抽象,先设计表格,对比本课和“一面”,让学生领会这两课围绕中心选材上都有共同的特点,即选取生活中的小事,从一个点上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表现人物的思想品德。再总结什么是以小见大的选材方式。达标检测 (二)阅读练习2、运用反复的手法,点明主题。六下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解读说明问题探究问题1出现的时机,要建立在学生已经默读课文,用归纳小标题“卖火柴”、“ 擦火柴”、“冻死街头”的方式把握故事大意的基础上,并且学习完第一部分“卖火柴”之后。首先让学生在思路导航1中的表格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学生自主完成表格后即可在全班进行交流。关键是要让学生深入思考:你能读出小女孩的可怜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她的可怜的?想象明明如此美好,怎么就读出她的可怜了呢?展学后教师要注意归纳点拨:小女孩所有的美好想象都是源自于那残酷冰冷的现实。安徒生把小女孩的想象写得越是美好,越发凸显她的可怜。思路导航2的学习仍然要基于这张表格,只是把表格中的“现实“一栏去掉。先引导学生横向观察表格:关注安徒生对每次擦火柴的叙述顺序,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自然就会发现每一次的叙述顺序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擦火柴想象到的景象结果”的顺序写的。也即相同的叙事结构。再引导学生纵向观察表格:竖着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朗读,有了朗读的体验,学生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安徒生这样的安排让故事读起来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小女孩那可怜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那悲惨的命运更让人揪心。此时,再相机出示“反复叙事”的相关知识小链接。这样,文本言语的内容与言语的形式便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问题2的出现,要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前面两部分的学习基础之上。由于有学习经验,学生能认识到这里的表现手法是反衬,同时也能粗浅地谈一些自己的感受,也即反衬的表达效果。教师此时注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思辩,同时,要相机介入,引导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层次:小女孩死前的幸福体验是想象中的幸福,想象得越是幸福,现实就越是悲惨,“以喜衬悲悲更悲”的反衬手法让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当然,对于“反衬”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一部分,它仅仅是一个起点,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去关注全文这样一个整体,让学生去找一找课文的前面部分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样的反衬手法,读一读体会体会。当然,根据课堂时间,这一拓展可以灵活处理,可以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问题3出示的时机在学完全文之后,可将问题分解细化。教师让学生对照三个部分的小标题,统观全文,作如下思考:童话的第一部分,已经将小女孩在现实中的可怜处境描写得非常直接和具体,第三部分也交代了她悲惨的结局,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为什么安徒生还要写想象的部分呢?可以省去吗?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加以点拨:没有了想象部分就没有了童话的文学感染力,所以说,童话离不开想象。再启发学生:既然童话离不开想象,那能将一头一尾描写小女孩现实处境的部分删去,只留下想象部分吗?同样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教师加以指导:加上了这两部分对现实的描写,更能揭露出现实的残酷,使童话更加深刻,更加发人深省。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领悟安徒生童话特有的价值,那就是想象与现实的紧密结合,让童话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参考答案(一)阅读练习一:2.(1)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2)突出了白骨精的狡猾,唐僧的糊涂,重点是突出孙悟空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特点。六下第15课凡卡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 问题1及【思路导航1】问题1通过让学生对比研读信的内容和美好回忆,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苦”和乡下生活的“乐”,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比这样写的好处,关注表达学习作者虚实穿插,以乡下生活的“乐”反衬学徒生活的苦,凸显人物悲惨命运的方法。【思路导航1】表格出现的时机,要建立在学生已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信的内容和美好回忆相应的段落的基础上。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出信的内容中凡卡的悲惨遭遇和他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孩子对比研读现实和回忆的反差,从而明白这样在诉“苦”的过程中以“乐”相衬,就更加凸显出凡卡的悲惨命运。参考答案:【思路导航1】第一小题信的内容(悲惨遭遇)美好回忆挨打、挨饿、挨冻,请求爷爷带他离开爷爷守夜愿意乞求任何人也要离开这个地方乡村美景生活完全没有指望,连狗都不如,哀求爷爷带他离开砍圣诞树【思路导航1】第三小题现实中凡卡的学徒生活十分悲惨,而回忆中得乡村生活却是那样美好,现实与回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在诉“苦”的过程中以“乐”相衬,就更加凸显出凡卡的悲惨命运。问题2及【思路导航2】解读说明:通过让学生探究以梦结尾的意义,感受现实与梦境的强烈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再次关注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悲惨命运。【思路导航2】(1)小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可先让学生感受梦的美好,然后再联系文章内容及写作背景来思考这个梦否能实现,汇报交流时要注意有理有据。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美梦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从而让学生明白再美好的东西也只是个不能实现的梦,这样表达就进一步凸显出凡卡的悲惨命运。参考答案:【思路导航2】第二小题凡卡的梦本就不可能实现,作者还以这样的“美梦”结尾,与现实再次形成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凡卡的悲惨命运。 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一) 阅读练习解读说明:此阅读节选自安徒生祖母和凡卡原文,选文时有删改。阅读训练的两道题都指向学习目标1感受作者虚实结合,形成对比,凸显文章主题的表达效果。1题主要是让学生分清虚写和实写,找出虚实结合的句子;2题主要是试着以一个片段为例,让学生关注虚与实的对比,进一步凸显文章主题。参考答案(2)祖母通过写玫瑰花复活后,祖母产生的幻象,再写现实的年老,虚实结合,更加凸显出了祖母对年轻时美好生活的向往。 凡卡原著中通过凡卡现实生活及产生幻觉的结合描写,虚实结合,更加凸显出了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六下第18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解读说明学习探究问题1指向学习目标1,意在让学生认识作者以“美丽”为主线,从“外在美”与“内在美”两个方面来组织材料,突出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表达赞美之情的方法,感悟“美丽”的真正内涵。“思路导航”中的两个问题意在让学生先归纳有关居里夫人的事件,再从事件中去感受居里夫人的美好品质,最后将课题中的“美丽”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学习作者以“美丽”为主线,从“外在美”与“内在美”两个方面来组织材料,突出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表达赞美之情的方法。问题2指向学习目标2,意在让学生初步认识作者用“边叙事边议论”的方法表现人物品质,并感悟这样写在突出人物精神品质及深化中心上的作用。因此,“思路导航”将学习过程进行了分解,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引导,先让学生区分文章哪些地方在具体叙事,哪些地方在发表议论,再让学生将议论与事件结合起来思考,感受“议论”在突出人物精神品质及深化中心上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记叙文中发表议论的句子的作用,特地以“小知识”的形式给出了知识链接,也特地指出“记叙文中发表议论的句子”是这类文章的关键句,并指出理解它们的方法之一:结合文章事件。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基础练习3向项,誊誉,亨享,娟捐;练炼,费废4X,阅读练习(一)1 略2突出了信誉的重要性,没有它,在社会上便寸步难行。(二)母亲(节选)1母亲是个好劳动;母亲勤劳俭朴、聪明能干;母亲任劳任怨;母亲周济照顾穷亲戚;母亲管束我们。可看出母亲是个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的人。 2如:“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及文章最后一段。突出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品质,及其对我的影响,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六下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学习探究一问题1(1)略。(设计意图:通过勾画、标号、朗读,了解中华民族飞天梦圆的过程。)(2)事件意义明代官员万户首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10月16日6时23分,成功返回祖国大地。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重大胜利。(设计意图:这一练习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在众多材料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材料。)问题2(1)围绕“广大科研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这个意思,罗列大量事例,采用短例排比,一句一事。(2)第七自然段事例众多,叙述简要。第八自然段主要介绍“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完成任务的过程,采取了详细叙事的方法。(设计意图:在对比阅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详略结合的叙事方法,学习短例排比的表达方法。)(3)“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变成美好的现实”。理解:从1992年9月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顺利完成任务,凝结了好几代航天人的智慧与心血。为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他们献出了青春,甚至生命。这些事例说明了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离不开航天人的团结协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设计意图:领悟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一)基础练习 1 补充词语(略) 2 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尽管 但是 因此 3 请给下面一段话打上标点: , 、 。 、 , ; , ; ; ,(二)阅读练习1作者的观点是: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2采用排比修辞方法,语言简洁,将大量的事例集中起来,增强了说服力,更能说明“勤出成果”这个观点。六下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学习探究(问题一) 1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弄清楚文章谋篇布局,学习说理性文章的基本构篇方式,即“提出观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总结观点”。2 作者写了这几个事例: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 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石蕊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睡觉时的眼珠转动得出这是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相同点:几个事例都按照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叙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道科学家的伟大发现源于一件件平凡小事,同时了解作者构段的方式。)问题(二)1略。2事例中的三位科学家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找到了真理。谢皮罗教授发现放掉洗澡水,水的漩涡总是逆时针旋转,他不断发问,发现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波义耳的学生不慎将盐酸滴在紫罗兰的花瓣上,花瓣变红,波义耳不断提问,反复实验,发明了石蕊试纸。医生看见儿子熟睡后,眼珠仍在转动,感到疑惑不解,深入研究,发现这与做梦有关。这一切说明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善于观察,勤于提问,锲而不舍研究,就会发现真理。(围绕重点,结合事例,言之有理即可)(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和联系文本内容的方法来理解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一)基础练习 1 选择正确的音节填空: zo xi n xun 2 选词填空:无独有偶 追根求源 司空见惯 3 修改病句: (1)用词不当, 将“所以”改为“但是”。 (2)语序不当,将“整理、研究和发掘”改为“发掘、整理和研究”。(二)阅读练习(1)中心论点:科学研究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属于每一个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极其热爱它的人。列举的事情是:矿矿围绕“鲸的食物”这一题目撰写科学研究报告的课程。(2) 略六下第21课我最好的老师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 问题1及【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疆甜菜种植与糖厂收购合同协议
- 2025年贵州社区工作者考试复习重点试题(附答案)
- 大学分层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广西忻城县卫生系统招聘考试(护理学专业知识)题含答案
- 商务谈判策略与合同签订模板
- 企业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提升互动方案
- 湖北警方考试题库及答案
- 消防国考考试试卷及答案
- 中医骨二科考试题及答案
- 软通动力 笔试题及答案
-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
- 听余映潮老师讲《咏雪》(课堂实录 )
- 华为TaiShan200-X6000服务器技术白皮书
- 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检查表-(修订本)
-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建重点项目表
- 中英-外研社五年级上册课文翻译(一年级起点)
- 沥青混合料PPT课件.ppt
- 氨基酸溶解性(共1页)
- GDX2包装机组工艺流程简介
- 张家口至涿州公路张家口段(含连接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主流理论 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