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doc_第1页
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doc_第2页
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doc_第3页
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doc_第4页
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孫子兵法始計篇揭櫫以五事、七計估量勝算,五事中首重道,其原因為: A. 首重兵道 B. 道德為要 C. 得民心為要 D. 兵者詭道也 答案:(C) 1. 孫子兵法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說揭示何種觀念? A. 避戰 B. 速戰 C. 慎戰 D. 好戰 答案:(C) 2. 秦晉殽之戰文中,燭之武遊說秦君時所言: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相當於運用兵法上的何種策略? A. 利而誘之 B. 佚而勞之 C. 怒而撓之 D. 實而備之 答案:(A) 3. 以下戰役,何者可做為兵法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的例證? A. 信陵君救趙 B. 田單復國 C. 曹操赤壁之戰 D. 晉師假道滅虢 答案:(C) 4. 下列何者非造成謀攻篇所謂亂軍引勝之因? A. 縻軍 B. 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 C. 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 D. 懸權而動 答案:(D) 5. 三國時周瑜利用蔣幹傳言,使曹操殺蔡瑁、張允,運用的是何種間計? A. 內間計 B. 反間計 C. 死間計 D. 生間計 答案:(B) 6. 軍形篇云: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文意與下列何者相近? A. 五聲之變,不可勝聽 B. 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 C. 多算勝,少算不勝 D. 戰勢,不過奇正 答案:(C) 7. 曹劌指示魯軍必待齊軍三鼓而後攻之的戰法,符合孫子所謂的: A.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B. 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C. 勇者不能獨進,怯者不能獨退 D.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答案:(D) 8. 孫子主張作戰時應採取何種措施,以減輕己方因戰爭所產生的通貨膨脹壓力? A. 堅壁清野 B. 遠交近攻 C. 簞食壺漿 D. 因糧于敵 答案:(D) 9. 孫子曰: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此處司命是指: A. 掌握人民生死者 B. 負責獄政者 C. 教民武藝者 D. 子嗣後代 答案:(A) 10. 下列何人非先秦的軍事家? A. 孫武 B. 孫臏 C. 韓非 D. 吳起 答案:(C) 11. 孫子所主張的戰爭策略,由優而劣應為: A. 攻城 伐兵 伐謀 伐交 B. 伐謀 伐交 伐兵 攻城 C. 伐兵 伐謀 伐交 攻城 D. 伐謀 伐兵 伐交 攻城 答案:(B) 12. 地略學上有所謂前有高山,後有大水,進則不得。退則有礙。此種地形屬於九地篇中的: A. 爭地 B. 重地 C. 衢地 D. 死地 答案:(D) 13. 軍爭篇云:其疾如,其徐如,侵掠如,不動如,難知如陰,動如雷霆。空格中自依序應為: A. 風、水、電、石 B. 風、林、火、山 C. 火、水、金、土 D. 日、月、天、地 答案:(B) 14. 以下有關【孫子兵法】的敘述,何者為非? A. 又名孫子十三篇 B. 首注者為曹操 C. 匯集秦漢時代的戰爭經驗 D. 末篇為用間計 答案:(C) 15. 軍人應明瞭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此觀念合於始計篇五事中的: A. 道 B. 天 C. 地 D. 法 答案:(A) 16.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為下列何種觀念之要旨? A. 兵貴勝,不貴久 B. 非得不用,非為不戰 C.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D. 兵者,詭道也 答案:(D) 下列哪些提示,是與孫子有關的?(甲)一鼓作氣(乙)三令五申(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丁)曾助闔盧西破彊楚,北威齊晉(A)甲丙丁(B)乙丙丁(C)甲乙丙(D)甲乙丁(B)18、關於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 兵者,詭道也(B)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可先傳也(C)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D) 兵者,國之大事,恐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A)19、下列哪些提示,是與韓信有關的?(甲)背水陣(乙)拔幟立幟(丙)滎陽對峙(丁)死地則戰(戊)約法三意(A)甲乙丁(B)乙丙丁(C)甲丙丁(D)甲乙戊(D)20、有關孫子對將的論述,下列何者有誤?(A) 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B) 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C)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D) 上兵伐謀,其次伐兵,其次伐交,其下攻城(C)21、下列有關的引文,何者為非?(A)地形者,兵之助也(B)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C)知兵者,迷而不動,舉而不窮(D)知天知地,勝乃可全(B)22、有關用兵之法,下列何者為錯誤?(A)高陵勿向,背邱勿逆(B)歸師勿遏,圍師勿闕(C)佯北勿從,銳卒勿攻(D)餌兵勿食,窮寇勿追(C)23、下列各組引文,其意義相異的選項是:(A)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B) 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民可使樂成,不可與慮始(C) 威加于敵,則其交不得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D) 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曲突徙薪無恩澤(A)24、唐太宗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夫用兵識之勢,無不勝焉。上列內文字正確選項皆為:(A)虛實(B)諆攻(C)軍爭(D)九變(D)25、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此處合是指:(A)聯合演習(B)策略結盟(C)合作進擊(D)敵我交戰(B)26、云:用兵乲法,十則之,五則之,倍則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上列內文字依序應為:(A)圍、拒、克(B)圍、攻、分(C)圍、拒、待(D)圍、攻、擒(A)27、云:先知者,不可取於。上列內文字應為:(A)鬼神(B)敵情(C)內間(D)神紀(C)28、三國赤壁之戰,周瑜火燒曹營水寨,符合所謂的:(甲)以火佐攻者明(乙)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丙)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丁)火發上風,無攻下風(A)甲乙丁(B)乙丙丁(C)甲丙丁(D)乙丙丁(D)29、下列哪些成語,是與項羽有關的?(甲)四面楚歌(乙)沐猴而冠(丙)一敗塗地(丁)投鞭斷流(戊)匹夫之勇(A)甲乙丙(B)乙丙丁(C)丙丁戊(D)甲乙戊(C)30、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此處籍之字意最適合者為:(A)籍貫(B)戶口(C)動員(D)鄰里(B)31、云:懸權而動,其意與下列何者相近?(A)避實而擊虛(B)因敵而制勝(C)兵無常勢,水無常形(D)兵以詐立(D)32、漢王用陳平計,致亞父見疑,漢王終脫滎陽之困,此計屬於中的:(A)實而避之(B)亂而取之(C)佚而勞之(D)親而離之(A)25.孫子兵法始計篇一文中,認為在未作戰之前,必須有周密之計畫,周詳之準備,並以五事、七計為總綱,下列何者非屬七計?(A)詭道孰多(B)天地孰得(C)兵眾孰強(D)賞罰孰明(D)26.孫子兵法作戰篇云: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其中兵之意為(A)戰爭(B)軍隊(C)戰術(D)武器(B)27.孫子兵法始計篇中談到五事,下列何者為非?(A)道(B)勝(C)天(D)將(C)28.孫子兵法謀政篇一文中,談到預測戰爭勝負,有五個方法,下列何者為非?(A)識眾寡之用者(B)上下同欲者(C)君能而將不御者(D)以虞待不虞者(A)29.孫子兵法始計篇云: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其中曲制之意為(A)部隊編制(B)人事制度(C)軍需補給(D)財經制度(C)30.孫子兵法謀攻篇一文中,談到高明的用兵方略為(A)伐交(B)伐兵(C)伐謀(D)攻城(B)31.孫子兵法形篇一文中,認為用兵必須注意度、量、數、稱、勝五個事項,其中部隊兵員的戰鬥實力及人數的眾寡,是指(A)度(B)數(C)量(D)勝(C)32.孫子兵法虛實篇云: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其中無常勝之意為(A)一定剋(B)一定勝(C)無常剋(D)一定敗(A)33.孫子兵法勢篇云: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其中碫之音義為(A),磨刀石(B),綢緞(C),手段(D),用手端(D)34.孫子兵法九變篇云:智者之慮,必雜於。上列內文字應為(A)動靜(B)天地(C)君命(D)利害(A)35.孫子兵法軍爭篇云: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上列內文字應為(A)行軍(B)豫交(C)與交(D)夜襲(D)36.孫子兵法九變篇一文中,認為作將帥的,有五項危險的偏執性格,下列何者為非?(A)必死,可殺也(B)忿速,可侮也(C)愛民,可煩也(D)愛色,可欺也(D)37.孫子兵法形篇云:善守者藏於之下,善攻者動於之上,上列內文字,依序應為(A)重地,陰天(B)生地,陽天(C)衢地,隆天(D)九地,九天(C)38.孫子兵法用間篇一文中,所提到的間諜,有五種名稱,下列何者為非?(A)鄉間(B)死間(C)色間(D)生間(C)39.孫子兵法始計篇一文中,所謂的詭道,下列何者為非?(A)怒而撓之(B)卑而驕之(C)懼而脅之(D)親而離之(A)40.孫子兵法地形篇一文中,認為軍隊有走、弛、陷、崩、亂、北等六敗,其中士卒強悍而將吏懦弱的軍隊稱為(A)弛(B)陷(C)走(D)亂(A)1. 孫子兵法軍行篇: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生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若以積水于千之谿者,也。中空格文字應為:(A)形 (B)量 (C)數 (D)度(B)2.孫子兵法作戰篇:其用戰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由是可知作戰篇主旨為:(A)天時地利人和 (B)兵貴勝不貴久 (C)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D)勝可知而不可為(A)3.孫子兵法九變篇:故將有五危:不可不察也。下列何者不在五危之內?(A)惡民,可煩也。 (B)必生,可虜也。 (C)忿速,可侮也。 (D)必死,可殺也。(A)4.孫子兵法始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句中五事為何?(A)道、天、地、將、法 (B)道、天、將、軍、法(C)天、地、將、兵、法 (D)時、事、地、將、法(C)5.孫子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也。(謀攻篇)其中空格文字應為:(A)仁者無敵 (B)全國為上 (C)不戰而屈人之兵 (D)以寡敵眾(A)6.齊魯長勺之戰,曹劌深明一股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道而大勝齊軍。此乃符合孫子何種用兵之法?(A)避其銳氣,擊其惰歸。(軍爭篇)(B)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始計篇)(C)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虛實篇)(D)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地形篇)(B)7.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於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又曰: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之山者,勢也。此二段文具出自孫子兵法哪一篇?(A)作戰篇 (B)兵勢篇(C)謀攻篇 (D)九地篇(A)8.孫子兵法軍爭篇: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試問古代兵書記載夜間作戰以何物傳遞訊息?(A)金鼓 (B)旌旗 (C)馬匹 (D)無線電(C)9.孫子兵法虛實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冰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其中空格文字應為:(A)道 (B)虛 (C)神 (D)實(C)10.依據孫子兵法始計篇的敘述,為將者應具備的條件為何?(A)智、仁、勇、和、誠 (B)智、信、仁、勇、忠(C)智、信、仁、勇、嚴 (D)智、信、仁、惠、敏(C)11.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又曰: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此二段文句出自孫子兵法哪一篇?(A)軍形篇 (B)軍爭篇 (C)行軍篇 (D)地形篇(B)12. 孫子兵法地形篇: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凡此六者為何?(A)高、低、遠、近、險、平(B)通者、挂者、支者、隘者、險者、遠者(C)高、矮、寬、敞、闊、隘(D)散地、輕地、爭地、圍地、交地、重地(C)13. 何者為衢地(九地篇)的正確解釋?(A)平原廣闊交通便利之地。(B)山林錯縱,入口狹隘,敵方可依險設伏之地。(C)與數國毗連的通衢要地。(D)山林險阻,沼澤潮濕,車馬進退困難之地。(C)14. 孫子兵法火攻篇: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其中空格文字應為:(A)蒼龍、玄武、白虎、朱雀 (B)火人、火積、火輜、火庫(C)箕、壁、翼、軫 (D)角、房、昂、星(C)15. 孫子兵法用間篇:三軍之事,親莫親于間,賞莫厚于間,事莫密于間。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下列何者非用間篇所述內容?(A)非聖智不能用間 (B)非仁義不能使間(C)非勇武不能御間 (D)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B)16. 孫子兵法地形篇記載,兵有六敗,非天之災,將之過也。下列何者不在六敗之內?(A)崩者 (B)淫者 (C)弛者 (D)北者(B)1. 孫子始計篇有五事七計之說並以為戰前確實能校之以計而索其情就能: (A)知天地(B)知勝負(C)知虛實(D)知情勢(D)2. 以下四種解說何者與孫子兵以詐立的觀念最不相關? (A)將者,智、信、人、勇、嚴,孫子強調將領重智,能智方能機巧用 兵 (B)兵者,詭道也,孫子以為戰爭取勝的要素就是詭詐 (C)孫子認為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乃作戰致勝的核心關鍵 (D)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孫子認為會打仗的人都很壞,壞人都很詭詐 (D)3. 孫子虛實篇以為兵形象水後續說明的原意: (A)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B)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C)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D)不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D)4. 下列敘述內容,何者為非? (A)孫子形篇: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谿者,形也。 (B)孫子勢篇: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C)孫子謀攻篇: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D)孫子始計篇: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少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多 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B)5. 為什麼孫子說:兵聞拙速,未賭巧之久也? (A)兵久而國弱者,未之有也 (B)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C)兵久而國利者,常有之 (D)兵久而國強者,常有之(A)6. 為什麼善用兵者要取用於國因糧於敵?下列何者最不合孫子作戰篇 的觀點?下列何者最不合孫子作戰篇的觀點? (A)國家資源絕對無限,為求必勝則當浪費 (B)強敵環伺,絕對要省其可省,以隨時應付下一場戰爭 (C)軍食可足以保戰力 (D)避免兵疲才竭,無以應戰(C)7. 孫子謀攻篇云: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下列何者孫仔認為是善 之善者也。 (A)攻城掠地,速戰速決 (B)以寡敵眾,以少勝多 (C)不戰而屈人之兵 (D)知己知彼,百戰百勝(C)8. 孫子謀攻篇言及知勝有五,以下何者非其所言之知勝者 (A)之可以戰與不可以戰勝者 (B)以虞待不虞者勝 (C)上下不同欲者勝 (D)將能而君不御者勝(A)9. 孫子用間篇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 情者也。內,應為: (A)先知者 (B)後知者 (C)卜卦者 (D)愚昧者(C)10. 為什麼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因為孫子謀攻篇云:(標準 答案:本題送分) (A)舉秋毫不為多力 (B)見明月不為明目 (C)知鹹淡是為銛舌 (D)聞雷霆不為聰耳(C)11. 孫子兵法云: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病,是謂必勝。出自: (A)始計篇 (B)謀攻篇 (C)行軍篇 (D)作戰篇(C)12. 以下為孫子勢篇一段話,何者為非?孫子曰:凡 (A)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 (B)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 (C)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必敗者,奇正是也 (D)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虛實是也(A)13. 孫子勢篇說: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所以孫子以為善戰者能 : (A)責人而任勢 (B)擇勢而不任人 (C)不任勢而擇人 (D)不擇人亦不任勢(B)14. 孫子九變篇說將有五危,以下何者非五危說之項目? (A)必死 (B)必取 (C)必生 (D)愛民(B)15. 孫子行軍篇有很多觀察敵人動靜的方法,以下何者為非? (A)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 (B)鳥起者,前無人也 (C)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 (D)塵高而銳者,車來也(C)16. 孫子九地篇說: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請問此處率然為何? (A)率爾當然之意 (B)約莫如此之意 (C)指常山之蛇 (D)指率然山之神祇(B)25.依孫子之見,下列何者為危將?(A) 史記篇的智、信、仁、勇、嚴之將(B) 九變篇的必死、廉潔、愛民之將(C) 謀攻篇的將能而君不御者之將(D) 用閒篇的能以上智為閒者之將(A)26.左傳秦晉殽之戰中,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這是燭之武利用兵法上何種詭道遊說秦穆公?(A) 利而誘之 (B)亂而取之 (C)怒而撓之 (D)親而離之(C)27.淝水之戰,苻堅百萬大軍不敵謝玄八千軍士。主因乃秦兵逼淝水而陣;晉雖欲速戰,然不得渡。謝玄乃遣使說秦,苻融納之,遂移陣少卻,使晉兵得渡。未料秦軍一退,勢不可止,秦軍遂潰。根據上述,下列孫子兵法的論點何者未被運用?(A) 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軍爭篇)(B) 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九地篇)(C) 取用于國,因糧于敵。作戰篇(D) 兵非貴益多,惟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夫為無慮者而易敵者,必擒于人。行軍篇(D)28.孫子於作戰篇首揭用兵之害在日費千金,下列何者非減少軍費開支之道?(A) 速戰速決 (B)務食于敵 (C)取敵以利 (D)兵久遠輸(A)29.由孫子兵法軍形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的觀點,可推衍出何種結論:(A)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B)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C) 勝兵先戰而後求勝。(D) 凡戰者,必以奇勝。(A)30.孫子兵法軍形篇: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是因為:(A) 所措必勝,勝已敗者(B) 以寡擊眾(C) 陷之死地然後生(D) 入險而脫,又不能謀(D)31.老子: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下列何者合於兵家之奇? (A) 主有道,將有能(B) 士卒練,賞罰明(C) 以眾擊寡(D) 始如處女,後如脫兔(B)32.下列有關孫子兵法所述,何者無誤? (A) 善守者,動於九天之上;善攻者,藏於九地之下。(軍形篇)(B) 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