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研究指出,儒家、道家非是“无生法”的解脱而是“生生法”的成全,儒家所强调的本心主体之自觉与道家注重的天地场域之自然,有利于我们克服现代化之后的困境。该观点旨在强调()A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儒家“克己复礼”的自律C百家争鸣能解决现代化困境D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2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3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4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土风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世,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潘耒认为顾炎武()A思想的社会影响广泛B脱离了传统儒学的束缚C具有求实批判的精神 D传承了陆王心学的精髓5下图为中国古代科学家的职业及其人数统计表 职业 道士 僧侣 王 官 官医 医生 隐 士 民 工 商 合计 人数 33 4 130 11 30 7 21 19 6 2 236 比例 13 13 17 551 47 7 3 9 1 25 08 100 据此分析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研究()A与科学家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B得到君主的重视和提倡C十分侧重于理论知识的逻辑推理D是政府官员的应有职责6中国古代数学长期使用比较复杂的筹算。宋元后实用性的珠算在社会上逐渐兴起。明清时期作为应用算术书,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多次被翻印改编,时人谓“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若业举者之于四子书,五经义,翕然奉以为宗”。宋明时期珠算发展是因为()A商业发展对实用算学的追求B科举制提高对算学的重视C雕版技术进步推动文化普及D重道轻器文化传统的改变7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8徽班初入京时,唱白纯用方言乡语,仅五十一多年,许多艺人“念字口音皆北京化了。”他们还根据百姓兴趣编了三十六本连台轴子“三国戏”,广受欢迎。这些都促成了京剧的形成。这表明京剧形成过程中()A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B实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C融合了其他剧种的特长D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求9在古希腊传统文化中,凡人是与众神同宗同源的,人与神的生活一直被相提并论。自荷马之后,希腊人把凡人的生活作为众神生活的参照,众神甚至被想象成是“具有凡人萌芽形式的生命”。这种观念()A促成了近代人文主义在希腊诞生B弘扬了神与人之间的平等精神C反映出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进步性D推动了人文精神在西方的觉醒1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C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D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11迈尔斯教授认为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教会存在着最为严重的丑闻和各种滥用职权;二是当时各国君主对教皇权力的妒忌和教皇统治与各国爱国主义思潮的激烈碰撞。据此分析,该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12卢梭和伏尔泰是同时代的人,两个人的思想争论激烈,甚至互相谩骂为敌,但伏尔泰的伟大在于,他虽然对卢梭的作品深恶痛绝,却又愤怒地谴责要把卢梭作品烧毁的瑞士政府。这一现象主要表明伏尔()A与卢梭思想存在根本性分歧B坚守言论自由的民主意识C不赞同卢梭改造社会的方案D谴责瑞士政府以避免革命13物种起源发表以后,进化论很快被绝大部分生物学家所接受,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之后,进化论传播开来,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推动了近代政治革命。这说明进化论被提出之后()A人类更加自信 B理性主义进一步升级C宗教更为脆弱 D政体形式获得了优化14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主旨的准确解读是()A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152019年4月15日,著名古迹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卡西莫多心爱的钟楼建筑尖塔在大火中倒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中那令人动容的场景不复存在。与巴黎圣母院创作风格相似的是()A唐璜B红与黑C约翰克里斯多夫D等待戈多16维新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再次强调“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表明他()A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B坚决维护封建纲常伦理C支持维新派政治变革 D力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719世纪末,汪康年指出:“四邻环伺不足惧,大变当前,而怡然无所动,斯为可惧也。割地赔偿不足耻,维新有机,而懵然无所知,为可耻也。”据此可知,汪康年主要强调()A民族危机的严峻性 B救亡图存的重要性C思想启蒙的必要性 D抵御侵略的可行性18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1897年冬天,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湘报。维新派创办这些报刊()A意在利用报刊启迪民众思想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C推动了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D使用白话文,受到民众欢迎191921年,梁漱溟指出,“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材料所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孔子创立的儒学已经成为糟粕B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C新文化运动文化观的极端倾向D民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20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讲述一个五四新女性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指出人有权利来决定自己的婚姻生活。这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B新式婚俗成为社会主流C新思想宣传方式日趋大众化D妇女政治地位得以提高21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谈到“科学”时很少讲具体的技术,更多讲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的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科学理论不断取得新突破B民族工业萧条技术无用武之地C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深入D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科学指导22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他生前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被认为是可以与广义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比肩的科学家。霍金的科学发现()A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B提供了人类认识世界新的视角和方式C与量子论共同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D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国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是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严重脱离中国现实国情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完美结合中西政治制度24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者的本质共同点是()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独立自主的群众路线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C论持久战的发表 D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26“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这论断的意义在于()A纠正了长期“左”倾错误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C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27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和精神财富。下表中关于几种时代精神的表述,前后搭配不正确的是()选项名称核心内容 显著特点 A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B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 胸怀理想,坚定信念 C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 28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美苏等国家对原于弹的垄断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9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 D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301978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此后就办好外国语学校、提升中学外语教育、构筑高校外语教学体系、编写外语教材等开展了大量工作。据此可知,外语教育()A为中国融入全球化奠定了基础B推动了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C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服务于新时期中心工作的需要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14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1915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创新机运”的主张及实践。(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4分);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1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典型事件及指导思想。(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4分)32(14分)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任何一个奉行民主制的希腊城邦都要求普通公民具备在公共场合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一个人仅懂得运用词汇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学会如何驳斥他人的观点,如何在讨论政治和伦理问题时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那些游走各地的教师通过教授他人演说和辩论术,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他们还是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可以教授人们需要的任何知识。这些教师收费授业,因而被称为智者。 (英)伯里希腊史 材料二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4分),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智者学派思想的历史价值。(2分)(2)图A和图B见证了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结合相关史实,任选其中的一幅图片撰写解说词。(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简练)(4分) (3)有人说1977年冬天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结合材料三的两幅图和所学知识就此谈谈你的认识。(4分)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民族雏形夏。西周后期,北方民族戎狄内迁,南方自称“蛮夷”的楚国强大起来,威胁诸夏,夏民族意识高涨,于是改族称为“华夏”,意为“大而华丽”,以区别夷狄的“野蛮”,“夷夏之辨”由此出现。到春秋中晚期,孔子作春秋以礼乐文化作为判别夷夏的最高标准。孔子还主张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他的弟子就有来自夷狄地区的子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民族观成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基本主张。 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发挥“夷夏之辨”中开放的一面,主张学习西方,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19世纪末,维新派考证了“夷夏之辨”的本义,提出诸国平等的观念。梁启超是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于1901年提出:“民族主义者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将“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确立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 摘编自耿云志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民族观的主要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族观相比,中国近代民族观的新变化(4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民族观。(2分)南昌十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答案一、选择题1-5ADACA 6-10ABDDD 11-15CBBDA 16-20BCACC 21-25CBCAA 26-30 CDCCD二、材料分析题31(1)主张:中体西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1分)实践:开展洋务运动。(1分) (2)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任答两点4分)成果: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分) (3)事件:新文化运动。(1分)指导思想:民主,科学(2分) (4)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