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其改革的措施中,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c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d颁布均田令2北魏时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a生产方式上 b生活习惯上 c言行举止上 d饮食穿着上3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豪强地主隐瞒赋税农民负担沉重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 b c d4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a知识丰富 b诗词文章写作 c政治 d汉族文化5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田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6“(孝文帝改革)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之所以会“海内安之”,主要是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地主的原有土地限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a b c d7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吏治清明 b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8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上,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材料中的“帝”是()a秦孝公 b孝文帝 c宋仁宗 d宋神宗9.洛阳伽蓝记成书于5世纪,书中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成,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10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1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12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a b c d13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诏令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b鲜卑族的祖先是炎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14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a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 b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c冯太后的影响 d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15关于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关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事件 b根本目的是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c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d获得了臣民的一致支持16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社会生产获得发展商业也有较大发展丝织业比较发达a b c d17阅读下列表格,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拔拔长孙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18“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无论从服饰还是风度上,诗歌都反映了()a汉族年轻女子 b鲜卑族年轻女子c汉族文化受鲜卑文化影响 d鲜卑文化受汉族文化影响19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20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 b c d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8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材料二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进入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以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动乱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都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灭亡。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4分)(2)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2分)(3)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6世纪初,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材料二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材料三鲜卑人乐俑请回答:(1)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4分)(2)从材料二中你获取了什么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3)材料三中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材料二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为文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纪材料三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它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8分)(2)从材料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4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并推行汉化改革运动,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官吏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迁都洛阳,讲汉话,易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以及实行儒学礼乐制度。可以说是一次彻彻底底的汉化运动。材料二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引自魏书任城王传)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东)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材料三“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拓跋氏在拓跋珪入主中原之前,还停留在氏族公社组织继续解体,奴隶使用制度极不成熟的阶段。在拓跋宏变法以前,在历史发展上,还是属于一种特殊阶段而出现的先封建主义国家。”(引自王仲荦先生所著北魏初期社会性质与拓跋宏均田、迁都、改革)请回答:(1)材料二表明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6分)(2)有学术观点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是汉人的繁缛腐朽,丢掉的却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和迁都洛阳客观作用的认识。(10分)【参考答案】1d封建化的核心是农耕化,符合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选项应为d项。2a北方各族的封建化的核心是指由游牧生活方式转为农耕生产生活方式,故a项最佳。3d北魏改革的原因主要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4d从材料中的“五经”“左”“老”等信息可知北魏孝文帝对汉族文化颇有造诣。5d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的荒地,将其分授给农民使用,而农民要承担赋税和徭役。6a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均田制是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地主的原有土地不变,正确。符合均田制实施的积极影响,故都正确。7da仅是俸禄制的作用,b、c仅是均田制的作用,故排除。俸禄制减轻了官员对百姓的剥削,均田制规定农民要负担一定的徭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选d。8b利用材料有效信息:“徙居平城”“移风易俗,信为甚难”。9a根据时间判断,5世纪时期处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书中描述的繁华景象是在北魏迁都以后。10d由材料中“制御华夏,辑平九服”推断d项正确。11c此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阅读题干抓住“迁都洛阳后”、“汉化”,即时间和题眼即可。12a13a材料中的“魏之先出于黄帝”表明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最基本的依据是鲜卑族和汉族出自同一祖先。14d改革的主要目的应从推行者的阶级属性方面思考,作为最高统治者,巩固统治则是最根本的目的,故选d。15d16a从材料中“国家殷富,库藏盈溢”说明,“钱”“绢”说明,所以选a。17a姓氏改革是鲜卑族汉化进程的重要措施。18c诗歌表明汉族的服饰装饰融入了鲜卑文化的元素。19d黄河流域统一在改革前就已完成。20c除了统治者个人的努力外,改革措施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进。21(1)问题: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2)措施:推行均田制。(3)不正确。北魏衰落是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而非改革本身所致。改革促进了北魏的发展和北方的繁荣,加快了北方各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各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22(1)孝文帝实行均田制、重视兴修水利。(2)北魏贵族来到中原后经商。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商业在当时比较活跃。(3)鲜卑族汉化,汉族生活习惯也深受鲜卑族文化的影响。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其中第(1)问农业发展与孝文帝改革农业方面的政策有关,第(2)问北魏贵族经商,可见商业比较活跃,第(3)问展示的是汉族与鲜卑族相互影响。23(1)均田制。不能。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2)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影响: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24(1)北魏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直播培训带课件
- 2025-2030中国智慧屏电视行业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分析报告
- 2026届江西省玉山县一中化学高一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25年度境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专项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强化食品和饮料市场经营规模与投资效益分析报告
- 公路排水系统设计方案
-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知识测试保密教育培训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化工企业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家用洗地机市场需求预测分析与营销发展创新性报告
- 电池健康管理与数据分析
- 酒店会议礼仪培训
-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及解析
- 教育机构责任纠纷实证分析及预防
- 拱桥拆除施工方案
- 社区医疗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 (完整)《水浒传》课件
- 2025年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一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3篇)
- 安全质量部部门及岗位职责
- 协会借款管理制度内容
- 基于工作坊培训模式的叙事教育培训方案在实习护生共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