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PPT课件.ppt_第1页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PPT课件.ppt_第2页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PPT课件.ppt_第3页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PPT课件.ppt_第4页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叶勇军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1 演变过程 1920s Grigoris首先提出股骨头表面置换概念 1923年 Smith Petersen采用玻璃 钴铬合金行股骨头表面置换术 1950s Charnley首次将聚四氟乙酸制成髋臼假体和股骨假体行双杯置换术 1960年 Townley用聚尿烷髋臼假体和带细髓内柄的金属股骨假体行双杯置换术 1968年 Muller和Boltzy采用非骨水泥钴 铬合金假体行双杯置换术 1983年 Amstutz和Kabo采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 并在1984年采用混合固定的方式 1989年将股骨假体内面改成渐缩柱状结构 2 假体的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1923年 1938年 Smith Petersen采用玻璃 钴铬合金行股骨头表面置换术 1951年 1970年 骨水泥固定的钴铬合金材料假体 1971年 1988年 骨水泥固定的钴铬合金股骨假体 聚乙烯髋臼假体 1991年至今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 3 历史回顾 第一代表面置换假体 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和金属对聚乙烯的关节表面组合 4 历史回顾 第二代表面置换假体 采用了混合固定的金属对金属关节表面置换 5 骨水泥固定表面置换术后 6 混合型表面置换术后 7 非骨水泥型表面置换术后 8 髋关节表面置换优点 最大限度地保留髋关节的骨量 较少发生肢体不等长情况 术后稳定性高 极少脱位 翻修手术难度降低 表面置换并不会破坏股骨头的血运 适合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9 表面置换术后骨量保存完好 血供充足 10 髋关节表面置换缺点 股骨颈骨折引起的早期假体失败 股骨头比较大 产生的聚乙烯磨损颗粒比常规全髋假体的多 这些颗粒诱导溶骨反应 引起假体早期松动 在早期使用骨水泥髋臼假体根据前两代表面置换的经验 大家认识到股骨的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11 第一代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失败原因 手术入路 转子截骨常规入路髋臼骨量丢失骨溶解发生率高 磨损颗粒股骨假体松动 股骨缺血型坏死髋臼松动 摩擦力高引起的扭力 12 改进措施 减少磨损颗粒及由其诱导的溶骨反应 尽量保留股骨和髋臼侧的骨量 改进工具 使之能适应不经大粗隆的人路 改进股骨截骨精度 避免损伤股骨颈 改进假体固定方法 13 改进后假体特点 1 金属对金属关节表面 磨损颗粒明显减少 而且股骨头越大磨损越少 磨损主要发生在股骨假体的一侧 髋臼侧的磨损少而均匀 因此在股骨松动时可仅翻修股骨一侧 2 髋臼假体厚度仅为3 5mm 可最大限度保留髋关节骨量 3 髋臼假体不是半圆 1800 而是略小于半圆 1700 可减少髋关节活动时撞击 增加关节活动度 14 改进后假体特点 4 混合型固定 髋臼侧采用珍珠面微孔表面压配固定 股骨侧采用骨水泥固定 股骨假体柄可根据情况采用压配或骨水泥固定 5 改进器械使假体植入更为方便 6 新设计的截骨导针瞄准器允许微调导针位置 保证正确截骨 防止股骨颈损伤 15 改进后金属对金属假体 170 16 金属对金属假体磨损试验股骨假体 44mm 和髋臼假体的磨损 Wear in Mean 1 86mm3 Mean 0 4mm3 17 股骨截骨器械 18 适应症 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创伤性关节炎炎性关节炎 AS RA股骨头骺软骨炎和骨骺滑脱 19 先天下髋臼发育不良 20 术后 21 股骨头坏死 22 术后 23 创伤性关节炎 24 术中 25 术后 26 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 27 术后 28 禁忌症 活动性感染骨骺未闭骨质严重缺损两侧肢体存在明显不等长 29 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假体无菌松动下肢静脉栓塞感染髋臼骨量丢失范围扩大假体周围骨坏死 30 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 股骨颈截骨过多 股骨假体没有安放到底 股骨颈皮质遭损伤 严重的骨质疏松和骨囊性变 股骨假体内翻 以前的股骨近端创伤病史 31 股骨颈骨折 骨囊性变 股骨假体位置不佳 32 术后3个月股骨颈骨折 33 术后1个月股骨颈骨折 34 股骨假体内翻的影响 股骨颈外侧皮质拉应力增加股骨颈内侧皮质压应力增加假体开口处应力遮挡 35 股骨颈骨折预防 选择合适的病人 严重骨质疏松或股骨头有较大囊性变的病人不应采用表面置换 选用薄的髋臼假体以减少股骨颈的撞击 改进手术技术 在骨水泥变得过度粘稠之前就将假体安放到位 截骨时避免损伤股骨颈皮质 保留股骨颈前方的骨赘并在侧位片上将股骨假体轻度前移 有利于预防股骨颈骨折 36 股骨假体松动 37 假体无菌松动的危险因素 假体的规格较小 女性 体重较重 82kg 股骨假体柄非骨水泥固定 早期技术不熟练 股骨头囊性变 lcm 38 2020 2 4 39 严重的股骨头囊性变 40 假体松动分级 根据EBRA FCA法 1 股骨假体移位均2mm股骨柄移位2mm4 股骨假体移位均 2mm 41 股骨假体松动的评估 42 提高假体长期生存率 挑选股骨头骨质较好 无明显囊性变且头 颈比例较大的病人 对存在术后骨折和术后松动危险因素的病人 要改进技术并限制术后剧烈冲击活动 43 手术关键 充分暴露 不要求小切口 后侧切口不影响臀中肌 恰当的股骨柄方向 避免减弱股骨颈的强度 良好的髋臼处理及假体置入 完美的股骨骨准备 骨水泥技术 44 患者术前评估 SARI评估法 1 股骨头囊性变 1cm2分2 体重 82kg2分3 患髋手术史1分4 UCLA活动指数 61分评分总数 3分表示表面置换失败的可能大 45 术前计划 46 术前准备 47 假体对术后结果影响 48 髋臼假体 过大 患肢过长假体覆盖不充分容易出现撞击骨量丢失过多位置异常压配不充分过小 无明显因不良表现 49 股骨假体 过大 患肢过长假体覆盖不充分容易出现撞击 50 股骨假体 过小 患肢短缩股骨颈骨折风险增加股骨颈骨坏死脱位风险增加 51 手术入路 后侧入路 对臀中肌损伤较小 转子截骨 1988年以前 目前较少使用直外侧切口后外侧切口 52 后侧切口 53 股骨准备 54 股骨准备特点和要点 固定接触面小 截除坏死骨 加压冲洗并保持股骨截骨面干燥 股骨头发育不良或骨赘的存在增加了股骨固定的难度 55 术后3个月 56 由于骨赘的存在 假体位置轻度靠前 57 股骨导针的方向 术前试模 确定方向 保持1400颈干角 进针点位于圆韧带上方10 15mm 根据前方骨赘情况 导针向前 后或中立位 必要时调整导针方向 58 导航示意图 59 股骨准备示意图 60 示意图 61 示意图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 金属对金属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优越性在于 脱位发生率明显降低 髋关节活动度增加 手术失血少 血管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 肢体长度出现差异的情况减少 股骨头比较小的金属对金属的传统全髋假体相比 表面置换假体术后产生的磨损颗粒更少 72 需要解决的问题 避免股骨颈骨折 最佳的假体原始固定 延长假体寿命 尤其是年轻 活动量大的患者 73 塞来昔布围手术期用法参考 首次 术前3天200mgbid术后 禁食期过后200mg次日 200mgbid 早晚各一粒 连用3 5天 短期应用不影响骨折愈合 动物模型研究显示使用12周西乐葆没有影响骨折愈合1跟踪脊柱融合术后患者1年 未发现影响愈合2 1 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 American 86 116 123 2004 2 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 American 2005 87 536 542 74 COX 2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