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陋室铭》.doc_第1页
22课《陋室铭》.doc_第2页
22课《陋室铭》.doc_第3页
22课《陋室铭》.doc_第4页
22课《陋室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课陋室铭一文练习 姓名:_一、文章内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陋室,惟 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 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一、解释加点词语。二、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孔子云:“何陋之有?”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三、课文内容理解。(一)、理解默写:1.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4.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 。5.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6.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7.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8.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9.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10.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1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1、下列词语能统领全篇的一项是_ A:陋室 B:德馨 C:鸿儒 D:金经2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是一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3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4、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自然条件;品德高尚的人5、试做分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答: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围绕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7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何在?答:表明陋室不陋,进而体现作者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8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答: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D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0、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1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三)、简答题1、两篇短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 2、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 ,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笑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哪个句子的意思与它相近? 4、爱莲说中体现莲的高洁品质的千古名句是 , 。5、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1、托物言志2、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追求隐逸;贪慕富贵;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四)、填空(题每空分,题每空分)(1) 本来是指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的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我们学过唐代 (人名)的 (书名),这文章押韵的韵脚有 、 、 、 、 、 、 、 。()陋室铭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 节操和 的情操。()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6)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7)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四、文学常识1、“铭”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2、本文的作者是_(朝代)_(诗人)写的_(篇名)这篇文章。他是_家,字:_, 作品有_ 本文选自_。3、“何陋之有”这句话见于孔子 篇:“_”4、这篇铭文通过赞扬_,表达了作者_的情趣。五、基础知识。(一)、字音。德馨_ 调素琴_ 鸿儒_ 案牍_ (二)、词语。古今异义词: 写出下列加线字的古意和今义(每空分)(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 (2)惟吾德馨 古义: 今义: (3)谈笑有鸿儒 古义: 今义: (4)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今义: 古义: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古义:形体、身体;今义:样子,形状。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 ) (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 )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成为名山 2)形容词用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3)形容词用作使动,“使乱”,扰乱。 4)动词用作使动,“使劳累”。5)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一词多义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 B 何陋之有 _ 卷卷有爷名 _ 食之而不能尽其材_ 遂以名楼 _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 D 虽有千里之能 _是吾剑之所从坠 _ 执策而临之 _E :策之不以其道_ F、策之不以其道 _ 执策而临之曰_ 食之不能尽其才_ 策勋十二转 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5分) 水陆草木之花( ) 鲜 陶后鲜有闻( )之 何陋之有?( ) 芳草鲜美(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素】则素湍绿潭 天下缟素可以调素琴B、【金】浮光跃金阅金经C、【乱】猿鸟乱鸣人影散乱苟全性命于乱世行拂乱其所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无丝竹之乱耳吾视其辙乱D、【劳】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E、【形】而形貌昳丽无案牍之劳形山岳潜形F、【上】苔痕上阶绿负势竞上上下天光受上赏G、【名】有仙则名 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4、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 B忘路之远近( )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之”的用法:无丝竹之乱耳: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C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6、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B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孔子云:何陋之有B无案牍之劳形C春冬之时D观之正浓通假字。(三)、句子。朗读节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特殊句式:何陋之有?句子翻译。一、 根据课文回答下列的问题。 1、写出本文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 2、文中千古传送的名句是:_ 3、揭示陋室优美环境的句子:_ 4、表现作者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 5、表现作者交友的句子是:_ 6、通过本文的学习陋室的特点是:_ 7、“陋室铭”中的“铭”是_的意思,是指:_ 8、作者引用“何陋之有”(也就是运用这句话作结尾,有何作用?)的用意在于说明_。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 _ 9、陋室铭最后一句的原文: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而本文却省略了前句,为什么?_ 10、本文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_ 15、本文采用了_的手法,借陋室表达了_,学过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_一、选择题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1)B (2)C (3)A(1)A陋室(lu) B德馨(xng) C调素琴(tio) ( )(2)A鸿儒(hng) B案牍(d) C西蜀(sh) ( )(3)A诸葛亮(g) B嗫嚅(r) C磐石(pn) ( )2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四、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5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写室中事,写作角度有何不同?7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5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6前句从正面说,是实写,表现室主人的从容雅静;后句从反面写,是虚写,表现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7用它们作类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陋室铭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是著名文学家。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德馨()苔痕()鸿儒()案牍()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无案牍之劳形(劳: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孔子云:何陋之有?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意近即可)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1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2与下面一段话衔接准确得体的一句话是()B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征不服自己。第二部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3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1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17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18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A、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陋室铭答案1刘禹锡;唐朝2略3著名,出名灵异,有了灵气品德高尚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使劳累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D7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用韵8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10诸葛亮;杨雄1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惟吾德馨。15略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6.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C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7、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比喻意义:“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