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基础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doc_第1页
吉林省基础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doc_第2页
吉林省基础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doc_第3页
吉林省基础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doc_第4页
吉林省基础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基础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各市(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各县(市、区)教育科研所、各中小学校:现将“十二五”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总课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与策略创新研究”及子课题下发,旨在为各地“十二五”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科研课题提供参考与指导。简称“德育心理”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在报),由省所德体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鹏主持。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拟与中央教育科研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国家级课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对接,开展十二五的吉林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该项目以“十一五”课题“德育整体构建”为基础,从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入手,重点研究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实践模式,并通过策略创新和机制强化,在操作领域和经验层面,实现二者教育功能的动态整合,为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条件。本课题拟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基础理论研究【A类】;整体构建区域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践【B类】对接,为国家级课题实验区。各单位凡选取“德育心理”项目的任何课题,均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独立立项完成的课题。B0501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模式的优化研究B0502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组合化研究B0503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研究B0504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B0505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B0506 班主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B0507 班主任网络德育工作模式及有效性研究B0508 学习型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学校德育可持性续发展的研究B0509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B0510 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研究B0511 教师必备心理咨询技能的培养及应用研究B0512 学校心理咨询效能评价研究B0513 团体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B0514 学生不良道德倾向与心理行为矫正策略研究B0515 校外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B05-(自拟同类题目,依审批顺序编号)古今诗文激情诵读与学生文化品质培养的研究C07 校本德育与团队活动研究(50题)C0701 校本德育主导文化与主题活动的系统构建C0702 校本德育操作体系与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C0703 学校德育资源开发与整合利用研究C070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育人成效研究C0705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优化学生道德内涵的研究C0706 经典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研究C0707 思想品德文化与课堂教学文化整合构建研究C0708 人文德育的校本实验研究C0709 中学时事政策教育研究C0710 中小学生爱心教育研究C0711 感恩教育研究C0712 中小学生亲情教育研究C0713 中小学生学生荣辱观教育的研究C0714 课程改革与德育融合研究C0715 学科德育研究C0716 德育活动与学校课程的有机整合研究C0717 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互促的研究C0718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信仰教育研究C0719 破除封建迷信教育案例研究C0720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C0721 民族精神培养与国学文化育人研究C0722 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教育研究C0723 责任意识培养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C0724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研究C0725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C0726 中小学全员德育机制建立的相关研究C0727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策略研究C0728 主题班队会系列设计案例研究C0729 学生党校建设与党团工作创新研究C0730 少先队活动组织与特色创新研究C0731 新时代青年信仰教育与共青团组织活动创新研究C0732 升旗仪式教育研究C0733 现代礼仪教育实践与实效研究C0734 社会生活礼让教育研究C0735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C0736 “问题学生”个案比较研究C0737 青少年学生精神风貌教育实践研究C0738 对中小学生合理惩戒教育的研究C0739 学生生涯规划与志向教育研究C0740 中小学生自律教育研究C0741 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C0742 中小学诚信教育研究C0743 考场电讯屏蔽技术下的考风考纪教育研究C0744 “绿色网吧”建设与网络行为教育研究C0745 网络沉溺学生教育救助策略研究C0746 网络时代与学校德育研究C0747 特殊家庭(成长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研究C0748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研究C0749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C0750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研究编号: 此表可复制“十二五”规划课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 实 验 区(校)申 报 审 批 书子 课 题 名 称申请(负责)人: 申请人所在单位:所 属 实 验 区:填 表 日 期:吉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课题组填 表 说 明一、课题申报管理体制为保证课题研究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在课题申报和管理上,实行地方研究中心(实验区)、单位会员(学校、社区、企业)、个人会员(实验教师、科研人员)三种申报和管理方式。课题申请人原则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级、中教高级、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相应的科研组织和指导能力,能保证参加经常性的课题研讨活动。实验区和申报单位成立指导组,设组长、副组长1-3人,学术秘书1人,负责课题项目的科研管理以及同省课题组具体事务的联系。个人申报课题可以建立课题组,设组长和课题组成员。二、地方研究中心(实验区)的主要任务1定期学习课题研究文件,制定本实验区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上报总课题组;研讨总结实验校的研究动态,定期对本实验区所辖实验校的研究工作进行指导、评估,帮助实验校解决实验进程中的困难。2负责本实验区所辖实验校研究成果的交流、推广及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3组织对本实验区所辖实验校阶段性成果的鉴定验收工作,并向省课题组报告、推荐本实验区所辖实验校课题的优秀成果。4经省课题组批准,可以承办本课题全省性和区域性的研讨会或现场交流会。三、实验区、学校的主要任务1对所承担的实验研究课题加强领导和管理,在时间、人力、物力、经费等条件上给予支持和保证。2按照省课题组的要求和计划进行实验,每届年会前将阶段性成果初评后统一上报省课题组。3在实验进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及时向总课题组反映。4实验研究任务完成后,经单位指导组评审验收后报省课题组,省课题组复审通过后给予颁发课题结题证书并备案。四、实验教师、科研人员的主要任务1个人申报课题应统筹协调课题研究与常规工作的关系,按照省课题组的要求和计划进行研究实验,每届年会前将阶段性成果上报总课题组。2在实验进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及时向总课题组反映。3实验研究任务完成后,将研究成果报省课题组,省课题组复审通过后给予颁发课题结题证书并备案。五、填表具体事项1填写课题申报审批书之前,请详细阅读“十二五”重点课题选题指南,确定题目后将其类别填入封皮【 】中。编号由省课题组填写。2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的实际负责人,限填写两人。3申报审批书须填写一式两份报省课题组,省课题组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课题进行立项评审。评审通过后由省课题组向申报者下达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正式启动。4联系地址: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长春市朝阳区湖波路65号 邮编:1300225联系人:王鹏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本实验区(校)承担子课题研究情况子课题名称子课题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称职务住宅电话工作单位办公电话通讯地址邮编移动电话E-mail(必须填写)子课题参加人员基本情况姓名年龄职务职称研究分工立项题目:负责人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住宅电话通讯地址办公电话立项起止时间移动电话邮编E-mail实验教师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实验班级学生人数子课题论证及完成条件包括已有研究基础;研究的重点;研究采用的方法;预计在那些方面有所突破。预期研究成果成果题目成果形式承担人实验校领导意见实验校负责人签名 公 章年 月 日所属实验区指导组意见实验区负责人签名 公 章年 月 日省课题组批复意见省课题组课题负责人签名 公 章年 月 日编号: 此表可复制“十二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与策略创新研究 实 验 区(校)申 报 审 批 书子 课 题 名 称申请(负责)人: 申请人所在单位:所 属 实 验 区:填 表 日 期:吉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与策略创新研究课题组填 表 说 明一、课题申报管理体制为保证课题研究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在课题申报和管理上,实行地方研究中心(实验区)、单位会员(学校、社区、企业)、个人会员(实验教师、科研人员)三种申报和管理方式。课题申请人原则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级、中教高级、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相应的科研组织和指导能力,能保证参加经常性的课题研讨活动。实验区和申报单位成立指导组,设组长、副组长1-3人,学术秘书1人,负责课题项目的科研管理以及同省课题组具体事务的联系。个人申报课题可以建立课题组,设组长和课题组成员。二、地方研究中心(实验区)的主要任务1定期学习课题研究文件,制定本实验区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上报总课题组;研讨总结实验校的研究动态,定期对本实验区所辖实验校的研究工作进行指导、评估,帮助实验校解决实验进程中的困难。2负责本实验区所辖实验校研究成果的交流、推广及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3组织对本实验区所辖实验校阶段性成果的鉴定验收工作,并向省课题组报告、推荐本实验区所辖实验校课题的优秀成果。4经省课题组批准,可以承办本课题全省性和区域性的研讨会或现场交流会。三、实验区、学校的主要任务1对所承担的实验研究课题加强领导和管理,在时间、人力、物力、经费等条件上给予支持和保证。2按照省课题组的要求和计划进行实验,每届年会前将阶段性成果初评后统一上报省课题组。3在实验进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及时向总课题组反映。4实验研究任务完成后,经单位指导组评审验收后报省课题组,省课题组复审通过后给予颁发课题结题证书并备案。四、实验教师、科研人员的主要任务1个人申报课题应统筹协调课题研究与常规工作的关系,按照省课题组的要求和计划进行研究实验,每届年会前将阶段性成果上报总课题组。2在实验进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及时向总课题组反映。3实验研究任务完成后,将研究成果报省课题组,省课题组复审通过后给予颁发课题结题证书并备案。五、填表具体事项1填写课题申报审批书之前,请详细阅读“十二五”重点课题选题指南,确定题目后将其类别填入封皮【 】中。编号由省课题组填写。2表中所列“项目负责人”应为课题研究的实际负责人,限填写两人。3申报审批书须填写一式两份报省课题组,省课题组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课题进行立项评审。评审通过后由省课题组向申报者下达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正式启动。4联系地址: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长春市朝阳区湖波路65号 邮编:1300225联系人:王鹏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本实验区(校)承担子课题研究情况子课题名称子课题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称职务住宅电话工作单位办公电话通讯地址邮编移动电话E-mail(必须填写)子课题参加人员基本情况姓名年龄职务职称研究分工立项题目:负责人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住宅电话通讯地址办公电话立项起止时间移动电话邮编E-mail实验教师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实验班级学生人数子课题论证及完成条件包括已有研究基础;研究的重点;研究采用的方法;预计在那些方面有所突破。预期研究成果成果题目成果形式承担人实验校领导意见实验校负责人签名 公 章年 月 日所属实验区指导组意见实验区负责人签名 公 章年 月 日省课题组批复意见省课题组课题负责人签名 公 章年 月 日编号:(本表复制有效)类别【 】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地方研究中心(实验区)申报审批书申 请 课 题 名 称 申请人姓名 所在单位名称 所属实验区 填表日期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印制 一、实验区指导组成员基本情况组长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务职称工作单位电话办公:住宅:手机:小灵通:通讯地址邮 编E-mail副组长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务职称工作单位电话办公:住宅:手机:小灵通:通讯地址邮 编E-mail学术秘书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务职称工作单位电话办公:住宅:手机:小灵通:通讯地址邮 编E-mail实验区指导组成员姓 名职 务职 称工作单位详细地址邮编电 话二、本实验区承担综合性课题情况申请课题名称课题研究主要成员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学 历工 作 单 位对本课题的论证及完成条件:三、本实验区所辖实验校承担子课题情况实 验 学 校 名 称负责人姓名承 担 子 课 题 名 称四、课题研究预期成果A、 构建校本德育体系;B、研究报告;C、实验报告;D、个人专著;E、论文集;F、经验总结;G、其它形式。预计完成时间:五、推荐与评审意见实验区负责人审核意见: 实验区负责人签名 盖 章 年 月 日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批意见: 实验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签名 公 章 年 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