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那年他找到了英语的核心原理与方法.doc_第1页
32岁那年他找到了英语的核心原理与方法.doc_第2页
32岁那年他找到了英语的核心原理与方法.doc_第3页
32岁那年他找到了英语的核心原理与方法.doc_第4页
32岁那年他找到了英语的核心原理与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个主题是介绍连派英语创始人黄老师的帖子,我是他学生,通过他和身边的朋友的了解,本人做了一些整理,现在陆续介绍给大家。和7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1989年秋,他从初一开始学习英语,第一次上课,他还历历在目。当时,英语老师给大家教a、b、c、d、e、f、g七个字母,在跟读中,他经常将d和g的发音混淆,老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教他怎么发音,多次重复后,才算勉强分辨出来。在他老家,很多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更何况说出地道的英语了,于是,从第一次英语课开始,他就开始重视起英语来。 由于他的其他科目成绩不错,老师也一直挺关心,英语老师觉得他是少有的几个有潜力的学生,也希望这个学生的英语成绩能好。起步难,但起步非常重要,该英语老师在他身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有时也能考到90多分,当然了,那个时代是应试教育的天下,主要学句型、单词等内容。 在初二,初三阶段,他也坚持这么学,他是个刻苦的人,英语成绩也还能在班级考到前几名,当然那时他们只有一个班,总共30多人。中考那年,英语考了80多,总分不够读中专(当年流行考中专,分数线比高中高),却够高中线了。于是,在1992年9月,他就读于一家普通高中。高中的学习跟初中就不太一样,他的刻苦并没有得到回报,在第一年的期末考试,从入学时的班级第7名,一下子掉到第38名,英语成绩也滑到60分上下,于是,在随后很多年的英语考试中,虽然都很努力,却跟60分搭上了钩。他印象最深的是高中的第一篇课文,是讲马克思如何学习英语的。当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背诵这篇课文,他花了两天时间才背下来,并且很快就忘记了。大家都知道,高中三年很辛苦,尤其是一所在乡镇的高中。90年代的高中,伙食自然也差,吃的菜到现在想起来,他都感到倒胃口,有时就干脆买包榨菜凑合一顿。虽然如此,但他是个爱学习的学生,其他成绩慢慢上来了,但就是英语不行,经常是60上下浮动,从来没见过什么大的进步。到高二,高三,他在英语上面的投入越来越多,不但没什么进步,反而还影响到其他科的成绩。1995年初,离高考只有3个多月了,他因感冒引起咳嗽,有一天晚自习,突然疼痛,经查已转为肺炎,在治疗中,迎来了黑色的7月(那时每年的7月7、8、9日高考,大家称之为黑色的7月)。自然,因为生病和情绪不佳,高考的成绩也一般,当然了,对于英语,他也没抱什么希望,92分(满分150分),预料的成绩。总算考上了,那时也不是太重视学校的好差,能考上就行。当年9月,他来到南京一所普通高校就读,专业是电子,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但也算是个热门。大学生涯开始了,他充满了期待.大学生活和学习自然跟中学不一样,课外活动多了,学习不用功的多了,他也是,由于不喜欢所学转业,每次就想着60分万岁。反而,他对英语有了浓厚的兴趣,也花了很多的时间。于是,大学英语成了他的枕边书,在校园里,在自习室,他就总爱拿本英语书。他还经常去书店买英语资料,印象最深的是买到了一本早期的星火英语考研单词书,当时他想考研,一直在积极准备着。然而,英语却不领他的情,考试成绩是越考越差,第二年参加四级考试只考了42分,他都没好意思跟同学说。他变得灰心丧气,开始总结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自初中以来,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读书、背诵、学语法和单词,还有就是做作业和试卷,大家的学习方法一样,那为什么成绩就没别人好?于是,他请教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他们也不太清楚,最让他失望的是,有同学说:“你的普通话不好,语言天赋有问题,学英语估计不会好。”和他住同宿舍的一个同学,这人姓夏,夏同学好学上进,各科成绩都比他好,除了学习大学里的英语课程,他还学习新概念英语,当时的书是32开本的,夏同学每天坚持听磁带,背课文,很努力地在学。于是,他就前去请教夏同学怎么学英语。夏同学就一个字:“背”。好一个“背”,当年他就是最怕背诵的人,没办法,高手说的,咱就得学高手的招式。当晚,他就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是个计划执行力很强的人,第二天一开始,天天早上一起床,就跑到学习操场上,开始背诵文章,一个月,两个月,有进步了,朗读文章连贯了,但是文章还是只背了3篇,读的次数倒不少,发音自然也不标准。除了背书,他也经常去学校每周六举行的英语角,那时候去英语角的人不少,他想去跟高手讨教一些学习方法,自然没资格去交流英语,因为他英语说得太烂,也说不了几句,大多时候也就是远远地旁观别人流利说英语。一次,终于逮到一个同学,他就用前几天准备的一句英语问:“how to learn English?”那个同学先一楞,然后就用英语说了起来,自然他是听不懂,然后就pardon了好几遍,最后干脆就让对方说中文,那位同学说要多来这里,多练习。高手的话,他都相信,于是想着办法自己编一些英语句子,不管对不对,先用上再说。比如,写一段自我介绍的英语,背上了就跑到英语角,找个人先来几句门面话,比如,你好,你那个系的?然后他就开始自我介绍,对方也会说一段,他一般是几乎听不懂的,然后就推脱说有事,再见。再找下一个人,继续这样,一圈下来,就结束。回来后,继续花一周时间准备,再跑过去找人聊。这样确实是有了一些进步,跟聊的人也开始熟了起来,大家一般都心照不宣,说完都走人。他混在英语角的时候,竟然还引起一位大一女学生的羡慕,跑过来问他英语怎么学的,于是,他把以前那位同学的话重复了一遍,多来这里,多练习。英语角让他尝到了甜头,也让他收获不少,他编写的小文章也多了起来,他也编一些小故事,或者自己背一段文章,不管对不对,反正是说一通跑回来。对于别人的讲话听得懂就听,听不懂就支支吾吾混过去了。半年下来,除写了一些英语小短文,发现也没什么其他进步,英语角里的人就那么多,聊来聊去就这么些人,当然,还交了几个外语系的朋友。总之,他敢去英语角找人聊了,有信心了。但是,他发现自己的那么点英语知识,不够用了,跟新去的人聊还可以,因为可以用以前的小文章。但是,遇到经常去的人就有点怵,一方面这样的人往往是高手,另外一点就是他没新的内容要说。所以慢慢地他就不敢去了,因为说来说去没什么好要说的。在英语角,曾经让他最尴尬的一次就是他用了好长时间背诵的一篇文章,当他对一位外语系的女生背出来时,竟然引起了对方的哄然大笑。他问什么原因,那个女生就说出他所背诵的是哪一段,还有什么错误。面对那个长相清秀,高傲的女生,他脸变得通红,恨不得当时立即开溜,从此再也不出来混了。最后,从去得少,变成了不去了。接下来,他还是跟以前一样,继续背文章,学知识,虽然苦点,但英语角的尴尬,让他狠狠地决定一定要学好英语。但即便如此,他的英语成绩还是老样子,在及格线,说的英语也是那种中式蹩脚口音。之后,英语课程就没有了,有段时间,他也不想学了,一方面一直没进步,感觉看不到未来,另外一方面就是想学点专业知识,为毕业后的工作做些准备。快毕业了,找工作成了头等大事,除了英语简历花点功夫之外,英语基本上也没有碰过。更多的事情是校园离别的依依不舍,同学之间聚会时不时地多了起来,喝酒,侃人生,毕业后要怎样怎样,大家都尽兴聊。是的,大家都是普通人,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也都这样一茬接一茬地经历着。他,普通的一枚,一样的人生。 赶快工作吧!万岁!当时,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并不好找。由于是电子专业的,还好找到一份通讯公司的技术类工作,主要是售后产品的维修服务。那时候的手机、BP机是个新潮的玩意,由于入网费高,双向收费,用的人比较少。整天无所事事,渐渐地也没了刚开始的兴趣了,他想这样混下去,何时是个头。再者,看到那几年大学开始大规模扩招,于是,翻出了英语书,他想考研,英语是必考科目。他开始收集考研资料,积极准备着,看书,上辅导班,到大学教室自习,天天忙碌,并且充实着。然而,生活的压力时常袭来,工作了,总不能辞职靠家里,工作要做,学习要学,所以,那个时间辛苦,学习也没什么进展。所以,考研一直准备着,也一直拖着,一直到2002年才开始有一些时间静下来好好准备。可惜的是,2003年考研,还是因为英语只考了三十几分,没达到单科线,落榜了。2003年的失落,给他带来了压力,更大的是动力,因为就是英语的问题,其他科目还不错。于是,在接下来的近一年的时间里,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英语上。终于,2004年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报了高考失败之仇,只是英语也刚刚才过线。上海财经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商科院校,许多名人都曾担任过该校领导,比如:孙冶方、郭秉文、马寅初等等。国内外许多知名人士都出自该校,比如:娄尔行、褚葆一等等。 当他第一次踏进该校门时,心里默默地想:“财大,我来啦!我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随后,财大的学习,新鲜而又忙碌,毕竟是财经类院校,学术严谨,学生踏实。虽然离开学校好几年,很快,他也习惯了学生生活。学习的课程包括会计学、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财经管理类学科,刚开始,他也兴趣昂然,课上积极回答问题,还经常去听各类学术讲座。 英语自然也是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听说都有,令他兴奋的是有了机会去语音室上课。 (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黄老师在1998年有机会从报纸上得知疯狂英语,也曾经痴迷过,一直到2008年自己的新方法问世。当然,这里不是贬低该方法,黄老师也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口语。在之后连派英语的学习方法理论分析中,会提到疯狂英语的好处,希望疯狂迷不要介意为好。)在这里,我还是把黄老师的疯狂英语学习给大家做个汇报吧!下面还会提到他的逆向式英语和新概念英语学习,为了不招恨,还是尽量多说一些他们的好处在哪里,在之后的连派英语的原理中会有这些方法的分析。 1998年春,在一份报纸中,黄老师偶然翻到了李阳老师的疯狂英语介绍,他激动了,终于找到了英语学习春天的感觉,于是,不假思索地跑到了南京中山东路上的新华书店,买了一套疯狂英语的学习资料,当时的价格200元。我前段时间还看到黄老师保留在资料室的这些资料,他是喜欢英语的人,很多英语资料都保存着,甚至一些高中的书籍,笔记都留着。于是,他把疯狂英语的书看了好几遍,三最口腔训练,五大发音秘诀,句子中心论等等,他都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心动不如立即行动,订了计划,开始了他的疯狂学习。 在树林里,在校园里,在街上,他都带着书,带着卡片,一有空就读,就背诵,82张卡片,他全背了下来。疯狂精神鼓舞了他,让他很兴奋。他也相信疯狂英语一定能帮他成功,但是,1年过去了,他只会背句子,背文章,听不懂。为什么?他终结过,认为自己可能是发音不标准,还可能是训练量还不够。可能吧!至少2008年前他都这样相信。 在随后的几年,他有空就翻出疯狂英语去读,去背诵,去模仿。考研期间,他也用过该方法,经常去读试卷和习题。不过,效果对他来说很有限。为什么呢? 下面,接着讲他读硕士研究生时上的语音课。他只知道以前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去语音室上课,在这之前他只上过两三次听力课,那就是高一的时候,英语老师给他们上过,那个英语老师刚毕业,在教学上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当时上的课就是老师拿台录音机,放盒磁带,放一段,然后提问说的什么,大家很兴奋,也很沮丧,因为不知道听到的是什么,上过几次,就再也没上过。现在,读研了,能到标准的语音室上课,他又莫名地兴奋起来了。于是,怕老师提问,躲在后面,找个位置坐了下来。老师上课方式是听一段录音,然后翻译,资料是中级口译里面的。他胆怯地戴着耳机,听一个一个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有几个基础不错的同学,听力真的不错,老师经常very good地夸。他却是没几个词能听懂的,甚至一个都听不懂。躲是不行的,老师也会提问到他,他就sorry,几次课下来,累的很,信心也被打击没了。他自己在想,难道疯狂英语的口语突破听力没有用吗?还是我发音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听一个成绩好的同学建议说:“钟道隆老师的逆向式英语可以帮你。”哦,这样啊,他开始到书店找,终于买回来一套逆向式英语。逆向式英语的方法主要是逐词逐句抠,听、写、说、背、想,五法并举。方法了解了,就开始行动吧,于是他找来了VOA慢速英语,买了一台复读机,开始行动。刚开始,确实那个慢啊,一句话下来,单词都听不到,还不能看书。这就是问题啊,那只有努力,加油了。 一个月,两个月,慢慢地,开始有效果了,单词能听到了。他很开心,进步就是动力,他继续坚持听,不断买资料回来听。在这期间,他还参加了四级考试,终于以60.5分通过了,也算补了大学期间四级没过的遗憾。又是一年过去了,他基本上都能将听到的单词默写出来了。于是,他自信能听懂外语了,当然词汇量咱们先不提,因为单词本来你就不懂,听不懂也正常。不过,研究生的英语课也就一年,除了学一些商务英语课程外,语音课也没学到什么。他的收获就是学了逆向英语。接着,就是专业课的学习,那我们就不提了。毕业前,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英语,他到一家培训机构做英语测试。一测试,听说不行,问题很大。恼火!学习英语要有投入的,于是,牙一咬,交钱。跟老师一对一训练,上大课,英语角,一通下来,累得不行。回去还要做作业,背诵和模仿。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他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了。终于,机会来了,一家公司联系他,问英语水平如何,说老外会面试,一个字,行。当然行,肯定要去见见的,毕竟是第一次接受老外面试,测试一下水平也行。遇到老外,他倒不紧张,毕竟这么大的人了,也经历过江湖,英语也学了不少,也提前准备了好几篇文章想好好背给老外听听。刚开始,老外问:“Could you introduce yourself?”一听就明白,自我介绍啊,那简单,在家背诵了若干次了,一气呵成地脱口而出,自信来了。下面,老外问了一个问题,卡住了,于是,他猜,想想老外应该问的是这问题。然后,就把准备好的背了出来。接着,老外又问,他又背了一段,这回老外摇头了。他一着急,就继续背,最后是他在背,老外在摇头。一个字,晕!完了,没戏,最后,老外说:“再见!”中文流利,羞愧,信心彻底没了!回到宿舍,一连很多天没心情,每天过着吃睡的无聊日子,看电影没精神,找人喝酒没心情,通知面试的电话也没有。他在思考,在想放弃英语还是不放弃?他纠结,想着那么多年的辛苦,想着就这样放弃的不甘心。他开始想自己的过去,他想起了年夏天,他参加一家企业的招聘,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公里长跑,就是围绕南京的高新开发区跑圈,每圈公里。他是不太喜欢运动的人,一听到公里心里就紧张,他还是坚持去跑了。第一圈,公里,累得不行。第二圈跑下来,感觉要倒了下来。奇迹的是,在第三圈,他开始有感觉了,于是一直到跑完剩下的几圈,他一点都不累,反而有继续跑的冲动。之后,他总结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想到这一点,他想起一句话:堵死后退的路,剩下的也就只有前进的路。那行,咱们重新再来。于是,他买了四六级、新概念、商务类英语等等一些书籍,开始学了起来,方法就用疯狂英语和逆向式英语的方法,所谓武器和弹药齐备。他先把四六级生词找出来,然后查字典,找句子,把句子抄在小纸条上,变成天天朗读的内容,一天一张,天天如此。四六级背完之后,就开始学新概念2、3、4,通过辅导教材自学后,把每一篇课文拿出来读和背。同时,将商务英语作为同步资料,坚持配套学习。另外,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自我测试,看听、说、读、写的水平到底如何。刚开始进步还是有的,单词能记得一些了,文章读熟之后,也能背诵一些了。看到进步,自然高兴,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从2007年5月开始,一直到2008年,他花了大约一年时间,学了不少英语,读了很多,背了也很多。但是,只是除了刚开始有点进步的感觉外,这么久了,还是没什么大的变化。还是不能流利说话,背诵的文章也开始遗忘,听力也是以前的一点点底子。有什么问题吗?是资料还是方法有问题?他不得不停下来思考,资料都是大家认同的,方法应该可以。是不是自己不是这块料?他无法解答。终于,这一天来临了,那是2008年的夏天,上海的夏天自然热,也令人烦躁。但是,老天爷眷顾了他.这一天,是周末,为了查一些专业方面的资料,他来到了图书馆。当看完书籍,准备放回去的路上,他看到一排语言学的书架。以往,在他心中,语言学应该是专门学习和研究该领域或者外语专业的人应该看的,他一迟疑,想到自己在学习英语,也可以看看这些资料,说不定能悟出点道理出来。于是,他回头就找了几本语言学方面的书,坐在一个角落,翻了起来。对他这个外行人来说,语言学自然是枯燥的,看了几页,就没什么兴趣可言了。于是,看第二本,那就不是看几页了,而是几十页地翻。偏偏这时候有段文字吸引了他,讲的是语言的一般传输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编码、传递和译码。他眼前一亮,因为他大学期间学的是电子专业, 有一门课程叫信号与系统,他还记得信号传递的一般过程,发现它们的描述是如此的相似。他开始来了兴致,仔细看了起来。不过,上面讲了比较简单,只是讲到交际过程就是交际双方发出和接受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上面所说的三个过程。然后,他就静下心来,好好把那本书,从头至尾仔细看了起来。在随后的一段时间,他翻阅了心理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心理学,以及信号学等相关学科。他完全认同“语言学的作用不仅仅存在于社会科学方面,它与自然科学间也有密切的联系”,交际的过程就可以和信号学结合起来研究,而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交流,那就可以找到一个类似信号学的程式做一般性描述。他认为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编码、传递和译码,而应该与人的思维集合起来,那才更真实,因为语言是通过思维来指挥的。于是,他经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了语言交流的一般程式: 思维组织表达接受分析理解这个程式的前三个方面是语言的输出,跟口语和写作有关系。后三个方面是语言的输入,跟听力和阅读比关系。这也是交际的一般过程,交际成功与否与这个流程有关。这个程式比上面所说的编码、传递和译码要更符合语言的交流过程,也更容易理解,很多人一看就明白了。那么这个程式有什么用?对语言学习带来哪些帮助?是的,他也在这样想,不是因为总结出这样一个过程,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将此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于是,他就用该程式,对疯狂英语和逆向式英语等方法做了一次分析。疯狂英语强调的是口语,通过背诵和发音来实现,那为什么最后只能把句子或者文章脱口而出,但不能随心所欲按照自己思维表述?是因为背诵的量不够吗?那就可以用这个程式分析。疯狂英语在发音方面的总结是有其道理的,比如他们提倡的五大发音秘诀,基本揭示了发音的一般方法,类似的还有曲刚的发音大表。他们的贡献在第三步,也就是表达,这也是很多英语学习者所追求的,那就是发音地道。发音地道不表示能说一口流利英语,因为思维和组织方面没有解决。那怎么解决?他们的解决方法是背诵,主要是背诵句子和文章。另外,其他很多方法也提倡背诵,有人还要求背诵新概念。诚然,这些方法比以前纯粹背诵单词和语法要先进得多。他自己也曾经这样背诵过,背诵了很多,但都忘记了,也没有实现脱口而出。那么,组织和思维方面的问题,简单的背诵是否实现?他持怀疑的态度。逆向式英语主要在听力,提倡听写,强调听到的每一个单词要写出来。这个方法其实是第四步,也就是接受方面的训练。就象接受信号一样,只有能正确接受到对方的信号,才能最后理解。但问题是分析和理解这两个过程怎么解决的?他也用该方法做过训练,确实是能听到每一个单词,但整句话没法听懂。人与人交流的是思想,能彼此理解,不是听到每个单词。所以,接受这方面,他也提倡听写,完全同意逆向式英语的方法。但听力的其他两方面是否也用这种方法?他也持怀疑态度。然后,他继续找相关的资料,对程式的每一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得出它们的特点和语言的关联性。就拿思维、组织和表达来说吧!他总结出思维与语言相关的三个主要特点,相似性、差异性和固定性。相似性给语言交流带来了便利,而差异性却带来了困难,固定性却可以带来一些新的学习方法。语言的组织是人的固有能力,为什么很多人能掌握一些单词,语法也系统学过,但就不能成句地说出来呢?问题在这里。表达方面除了一般发音规则,他更多关注的是断句和如何快速提高发音水平。对于输入部分的接受、分析和理解,更是做了详细的分析,在每个方面都提出了影响因素。经过仔细的分析和总结,他将这个程式归纳为语言的连续性,我们在交流中到的遇到的困难,就是因为其中的一方面或者几方面出现了问题。至此,连续性这个原理经过总结,并丰富了起来。同时,这个原理也可以作为一件分析工具,对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比如上面对一些方法的优劣势分析。有了原理和各个方面的特点分析,下面就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了。正如有了战略,那下面是具体的战术了。先看输出部分,思维、组织和表达,跟口语和写作有关。我们就讲讲大家关心的口语学习。首先,先看看传统的几种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学过句型,帮助在语言的组织方面,学过发音,对表达有个帮助的,跟老外学,思维,组织和表达都有帮助,还有背诵,通过表达形式,刺激组织,最后变成思维的一部分。好了,分析到这里,那这些方法应该有效果,但为什么这些方法最终无法学好英语呢?问题就在这里,首先,人的思维10岁后已经固定,三个特点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其次,方向错了,很多方法都是表达到组织然后思维来实现英语的学习。第三,语言组织的建立方式错误。那怎么去做呢?首先,要根据思维的特点来分析。相似性表示学习的很多内容我们可以借用,比如说早上好,大家都说。差异性表示每个人的说法的内容和方式是有差异的,学习的内容要有选择性。固定性表示这个人说话的方式和习惯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我们就可以借鉴其思维方式产生学习方法。而以前的方法基本上都是用大量的知识灌输,变成你的所谓英语思维。这一步就错了,我们汉语的学习尚且做不到,何况英语了?就象我们小时候背诵语文里的文章一样,有多少人通过背诵,使得自己的汉语水平得到大的提高,最后变得很好的?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那根本不可能。英语也是一样,你学了这么多内容,如果也不消化吸收,那不可能。更重要的是你在思维固定后学习英语,那改变思维的可能性为零。你只有按照思维去做,效果反而好,学习新的语言会更快。因此,从这一点可以说明思维根本没有所谓的中式和英式之份,思维只是方式的差异。就象你这时候想喝一瓶饮料,起初你是想到要喝,这才是思维,至于你用英语还是中文表示那只是语言组织的层面而已。我们也看到一些专家学者提到英语思维,首先他们需要解释的是什么是英语思维?很多人认为是象老外思考问题了,那更是错误。英语思维最多可以这样解释,就是不用汉语的借助,直接用英语表达,这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他开始思考好的方法了。有的人这时候也可以想出来了,那就变得很简单,就是按照你的思维组织句子然后变成自己的表达,这是顺势而为。明白没有?再说一遍,你的英语句子必须符合你的思维习惯,或者你可以直接翻译,也可以对以往背诵的内容进行筛选。只要是你平常说的,你就用,其他的就改装成你自己的表达方式,然后就背诵这些内容,由于符合你的思维习惯,背诵就变得很容易。由于人的说话有固定性,收集句子也不难,这样一两个月后,你的口语就可以了,至少能满足你的日常需要。这些句子里面已经包括了你的日常表达习惯和句式结构,因为这是个概率问题,所缺少的就是单词了。就象我们上学前,基本会话已经没问题,到学校只是多学一些字和词而已。如果没有上面的理论基础,很多人不太相信,口语能这么简单?确实也就这么简单。它的科学性主要有这样几点:1、符合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小时候,汉语都大人教我们,然后模仿,最后说出来。我们现在通过翻译直接学会说英语,也是一样的道理。2、充分运用了思维的特性。相似性、差异性和固定性这几个特点都符合。3、实践也证明了其效率和效果。他自己就通过该方法训练的,之后培养的学员(包括我)也是这样学的。与传统的方法相比,不但效果好,关键还能很快学好。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理解口语怎么训练效果最好了吧,他的方法就来自连续性这个原理。这个方法适合初中以上的有一定基础的人去做,对于没有这样水平的人,建议先改装,查字典,问高手或者老师做翻译。当然,你也可以找连派英语他们。思维,组织这两方面至少没问题了,那就剩表达这一步了,表达说白了就是怎么发音的问题了,一般模仿几篇文章就可以解决。实在不行,那就找培训机构学发音,做得好的有疯狂英语、曲刚英语,连派英语做得也不错。这里就有人问了,那口语会了,我们还要不要读和背了?读书自然要的,背诵最好少一些,这个累,黄老师也不提倡,当然他本人记忆力也差,要背就背自己的句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翻译错不错,先开始尽量不要自己翻译,改装为主,然后可以借助外面力量实现,这样比你自己大量背诵无用的句子和文章要科学和有效得多。他给这个方法提了个名字叫嫁接法,就是借助自己原有的汉语,直接过渡到英语的方法。大家这么多年一直找的口语问题解决了,那写作也没问题,作为一门外语,会说就会写了,那不是问题了。至于要写出多好的文章,那算是考试范畴,有其一定的格式去模仿,想考高分可以找这样的书看一看了。这是黄老师想到的口语学习方法,这个方法经过他自己的实践和学员的反馈已经成熟了。当时,他在思考方法的时候,听力问题也是同时想到的,不是先学口语然后再想听力怎么实现的。下面他在思考听力的问题了,听力头疼,考过听力的人就知道了,大多数人根本听不懂,选择的答案基本都是猜。听力自然跟上面提到的输入部分有关,那就是接受、分析和理解。那么传统的方法主要是这几种:精听、泛听和以读代听。精听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少而精,另一个是听到每一个单词,他支持听到每一个单词,听的遍数到听不出就行,先开始可以快一些,然后再慢,最后再快。因为这个是基础,逆向式英语的部分观点与这个也相符合。正如信号接受一样,如果接受过程中就有错误,就会影响到后面的分析和理解。无疑接受这一步,精听是可以实现的。泛听就有麻烦了,很多人听的时候迷迷糊糊,最后还是如此。问题就在前面的接受和分析没做好,直接泛听就不可能理解,有的人认为多少可以培养听的感觉,这不科学。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朗读代替听力,这个只能说有帮助,并不能代替。因为听力和朗读都是输入方式,只是听力要更难,影响因素更多。那么通过分析,就知道这些方法好处了,刚才黄老师认为精听对接受有帮助,这种方法无疑是有效的,那问题就是分析和理解怎么解决呢?这点就可以联想到我们听别人说汉语的时候是怎么分析和理解的了,我们在听的时候往往是一段一段听的,或者就是整句理解。那就好,找到了听力的单位了,那就是句段,和句子。跟上面的联系在一起,就是听力是从词、句段到句子来完成的,听力的单位确定了。现在说起来轻松,他可以花了很多时间总结出来的。下面就是如何实现听懂句段和句子了,那必须要有方法,因为刚才说了精听只是对应听词,那下一步用什么方法实现听懂句段呢?他想到了句式结构,因为句子是有主、谓、宾、定、状、补组成的,说话者一般是按照这样一群一群表达的,那就按照他们的结构来实现,所以句段说白了就是句子的成分,而不是简单的词的延伸。当然,这其中需要语法的学习,尤其是长难句的分析,否则很难听懂高级一点的听力,问题就在这里。听句子无疑就是抓关键词和大意,问题只是怎么做而已,因为很多时候泛听是听觉的直观反应。也可以这样说,精听的概念已经从传统的听词,已经延伸到听段和听句了。自然,上面三个阶段只是听力的基本功训练,听的次数不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语速更快,一遍过的内容,比如英语新闻。所以,在听力过程中,他总结出一套过渡的训练方式,就是精确泛听,这种方法就是解决这样的问题。上面的基础训练是从词到句的延伸,现在是用听力的另一个方法来强化训练,那这个训练主要就是能做到即听即懂。如果这个阶段实现了,那就可以转向任何方向的训练了,那就是资料的不同而已,比如:肥皂剧和现代电影。这是听力分析的结果,阅读也是一样的道理。当然刚开始他没想到这么深,是在自己练习过程中一步一步依靠输入部分的原理来实现的。自然,他在思考口语和听力方法的时候,他想到了汉语和英语的联系,于是,他在自己学习过程中,对汉语和英语进行了比较,为翻译、语法和词汇的学习方法的创造奠定了思想基础。现在就要谈到另外一个原理,也是黄老师自己借助一些资料,悟出来的,就是互连性。他总结出来就是语言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有可以彼此借鉴的地方,我们如果以母语为基础,学外语那就更容易。借用牛顿的话说:“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我们善于利用汉语和汉语环境,从汉语出发来学习英语,也将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感觉。这个原理不证自明,因为刚才说过人类思维有一定的相似性,语言是思维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那他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他引入这个原理,主要的考虑是基于:1、由于很多人的母语思维已经确定,在汉语环境中,英语的学习自然会受其影响,与其不可回避,那不如利用。2、很多人已经有汉语的学习经历,如果运用到英语上那就轻车熟路了。3、人对事物都有比较性,可以利用与汉语的相似点,认真对待不同点,那就会对英语的学习带来方便。那么,在前面已经说到运用连续性可以解决听、说、读、写的问题,其实也跟互连性有关,因为一些方法是从此得来的。同样,翻译,语法和词汇跟互连性主相关,连续性也有牵扯。这两个原理是不同的方向,为了听、说、读、写、翻译、语法和词汇的有效学习。下面就谈到了翻译、语法和词汇了。由于他是从需要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所以对于翻译,是从英语的一般性应用来进行分析的,对专业类的翻译不涉及。毋庸置疑,翻译是联系英语和汉语的桥梁,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翻译为英语学习服务呢?他的思考是这样的,因为根深蒂固的汉语影响,借助汉语的翻译来学习是必要的,就相当于拐杖,等真正能走路了才可以不用它。同时,翻译也是一种能力,正因为不断地翻译,我们就多学了一项本领。翻译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那就需要我们好好利用它,但是,翻译有时有不可为的情况,并不是中英文彼此一一对应的,所以有“失真”的现象。另外,他也提出了翻译产生的因素,跟单词生疏,语法不熟悉,知识面不够等方面有关系,然后提出了解决方法。由于太长就不烦述了,关键是利用它,熟练后,最终就能消除。这里举个小例子,大家就应该明白了。刚开始,大家学Good morning的时候,你总是先要记住good是“好”的意思,morning是“早上”的意思,组合在一起是“早上好”的意思。等你熟了之后,再听到Good Morning时候, 你就能直接反应对方问你早上好的意思了,也就是所谓的英语思维。其他的比如:How are you? How much?等等,如果你对这些表达都熟了,那就可以消除翻译这一过程。所以不要介意刚开始的翻译现象,反倒是要追求精准,就得借助翻译。下面就是语法和词汇了,这两方面是语言的核心,我们从一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就很重视这两方面,学习了很多语法和词汇,但是,学了很多,忘了很多,很多人都没搞明白。黄老师对语法的研究主要是在如何学,以及语法的难点,就是时态和长难句的分析,因为语法说白了就是关于词法和句法的科学。词法自然是很多人学的词的单复数,动词时态等方面,句法就是研究句子结构的。如果有初高中基础的话,他们的重点和难点就在时态和长难句,其他的相对要简单的多,很多人一般都已经掌握了。时态有十六种,是4个“时”和4个“式”两两交叉结合成的。4个“时”就是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和过去将来时。4个“式”就是一般式、进行式、完成式、完成进行式。这几方面一定要熟悉,互相两两结合就是16个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家找例子记住,要理解记忆,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语法书上例子很多,就不用举了。至于长难句,那是很多人的头疼之事,要想从初级水平向高级水平提升,这一关非过不可,否则你的麻烦就大了。比如,很多人看懂每个单词,不理解句子的意思。还有人听的时候,什么单词都听到,但不明白意思。这些都跟长难句的分析有关。他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提出了“五句型,三结构”轻松解决了该问题。还有在语言的组织方面,要根据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定语、状语和补语的位置进行布局。英语句子的一个特点就是先重点后次要,因此主干最重要,往往先说,其他的成分注意一下位置就可以了。下面重点讲一讲单词,单词是核心,也最难记。我们也看到很多方法,根据他的总结单词的记忆大概经过4个历程,但目前来看,这几个历程还是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很多人依然将单词单独来记,我们汉字况且不单独记,英语单词怎么就可以这样记?要想记单词,首先要了解单词是怎么构成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还要结合环境来记,但是我们身边只有汉语环境啊?他认为,这又是个错误。环境没有所谓汉语和英语的差异,要看大概念,比如人、事、物,我们国内和国外是类似的。因此,大家完全没必要说我们没有环境,其实环境就在身边。他在原来单词记忆的4次变革中,大胆创新,并在之后的英语单词的学习中,总结出六大原则:1、战略,他提出三维立体法的概念,统领整个单词的记忆。2、战术,根据单词的构成形式,并借鉴一些好的方法,提出十几种单词记忆方法,可以记忆所有单词。3、就近原则,英语就在身边。4、最新原则。他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使用最新的新闻来记忆。5、灵活性。有的单词可以要文章,有的可以直接记忆。6、想象力。结合联想记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纠正了纯粹记忆单词的情况,运用单词的十几种方法,结合身边最新的新闻稿,影响深刻,单词记忆更有效,还能从稿件中学到更多的其他内容,比如语法,阅读分析能力。下面,我们给大家一个例子,关于2012伦敦奥运会的最新新闻。Dazzling opening ceremony held in London Olympic StadiumThe worlds spotlight turns to Londons Olympic Stadium where 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