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穷人》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2015秋《穷人》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2015秋《穷人》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2015秋《穷人》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2015秋《穷人》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课题:穷人课型:阅读新授课教材分析: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1学会“寡、忐、忑、魁”4 个会认字和“溅、帐、帘、忐、忑、魁”6 个会写字;掌握“溅起、帐子、眼帘、忐忑不安、魁梧、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认识穷人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1)结合写作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通过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4.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内容,能比较正确地评价人物。2、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内容,感知“穷”。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查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谈感受: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2、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处处见真情。穷人有爱心吗?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课题。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作家。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穷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2检查自读情况:字词正音;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3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本文写作顺序:等待丈夫抱回孤儿丈夫归来(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可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3小组交流,畅谈对“穷”的理解。 4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 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4)从“天气的恶劣”看出“穷”。“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海风呼啸声、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5教师小结、过渡: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 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四、走进心理,体会品质 1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 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忐忑不安) :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理解“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 “这样做”是指怎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读第一个句子。讨论: “这样做”指的是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里。 “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教师小结、过渡: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处境。想到出海打鱼仍未归来的丈夫,桑娜的心是多么忐忑不安。 指名读第二个句子,说说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时心里所产生的各种想法,中问用好几个省略号连接。 学生各自再用心读读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这句中,连续用了五个省略号,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断断续续和思考内容的变换,桑娜心理十分复杂与矛盾。有的省略号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第一个省略号“是他来啦?”省略了桑娜听到门口有什么响动,于是想到“是他来啦”。 第二个省略号则省略了她往门口看了看这个动作,然后得出结论: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原来是那样焦急地盼望丈夫归来,现在又担心他回来发现两个孩子后会不同意收留,这第三、四个省略号表现出桑娜此时矛盾的心理。“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个省略号表示桑娜下定决心,愿意承担一切。 理解词语:自作自受。 “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自受”在文中指让丈夫揍我一顿。 从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后下定决心,你对桑娜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桑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教师小结、过渡:为了挽救西蒙的两个孩子,做好挨揍准备的桑娜又开始犯愁着该怎么对丈夫说这件事情。 朗读第三个句子。 体会句中省略号的用法。(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桑娜陷入了沉思之中。)2教师小结。 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而作为桑娜丈夫的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渔夫回来后与桑娜的那一段对话吧。 3品读对话,进入桑娜与渔夫的心理,体会渔夫的善良。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第 1227 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 找找:对话中几次写到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第一次沉默是他们身处困境,却遭遇恶劣天气的无奈与苦闷。 第二次沉默是他们对于邻居西蒙惨死,留下两个无辜的幼儿而感到难过与沉重。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在体会桑娜品质时,抓住了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段。那么,要体会渔夫的品质,你认为应该抓住哪个段落来体会呢? 指名发言,出示句子。 “嗯,是个问题!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指名朗读句子。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说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把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 ) 理解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 a换词法理解“熬”字。挺、度、顶、坚持、克服 b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 (体会:“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这里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品质。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此时,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释重负,外表平静而内心激动。因此,平静而欣喜地吐出那样的话,做出那样的动作“在这里啦”的“在”字是语句的重音所在,它饱含着桑娜“一块石头落了地”的轻松心情和“你不用催了,我已经这样做了”这样的潜台词。 五、课堂小结 1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