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古城区东门城楼华灯初上.doc_第1页
都江堰古城区东门城楼华灯初上.doc_第2页
都江堰古城区东门城楼华灯初上.doc_第3页
都江堰古城区东门城楼华灯初上.doc_第4页
都江堰古城区东门城楼华灯初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都江堰古城区东门城楼华灯初上都江堰市着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按照总体目标,到2015年,都江堰将实现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入境游客突破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届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拉动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亿元。都江堰打包力荐最美街道 古城区呼声最高最美:古城区 两千年历史文化心脏 “它是南方丝绸之路松茂古道的起点,是盆地与高原文化经济的交汇地,也是都江堰两千年来沧桑变化的见证。”网友推荐中,都江堰市古城区呼声很高。 来到都江堰古城区外,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处仿古地标性建筑东门城楼。站到城楼上一望,古城区依托城市肌理,在老灌县城市构架下,对具有100年以上明、清建筑元素的建筑予以保留,对西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等都进行了保护性改造。今后,古城区还将打造以文化展示、特色餐饮、旅游酒店等为一体的旅游核心区域。50亿元银团贷款重建都江堰古城区2010年10月22日 21:20来源:新华网【字体:大中小】网友评论新华网成都10月22日专电 22日,在第十一届西博会举办期间,四川省都江堰市与以上海浦东银行成都分行牵头的四家银行签署协议,四家金融机构组团贷款51亿元支持“都江堰历史文化文化名城恢复重建项目”。今年2月,都江堰全面启动古城区恢复重建,涵盖古民居文物古迹保护与建设、保留建筑物立面整洁、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商业旅游业态打造等方面内容,所有项目预计2012年底前全部建设投入使用。据介绍,此次组团贷款支持都江堰古城区恢复重建由上海浦东银行成都分行牵头,副牵头行分别为中国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此次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都江堰老城区的住房、环境整治、绿道、河道等建设,着力打造“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有效载体,建设具有都江堰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的建筑、街道等配套设施,提高群众居住品质。都江堰市古城区恢复重建项目分为“保护遗产、传承文化、完善设施、提升业态”等四大类。项目将对具有百年历史以上的明清建筑元素的建筑予以保留,对现有建筑进行风貌塑造,复原城墙、城门、历史桥梁、历史街巷等。此外,还将把岷江活水引入城中,使古城实现山水共融。同时,还将完善停车场、步行道等基础设施,打造以文化展示、特色餐饮、旅游酒店为主的旅游核心区,凸显古城特色旅游业态。都江堰市古城区位于都江堰中心城区,幅员面积近两个平方公里,辖区内保留了与水文化密切关联的文物古迹和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古巷深院,以及纯朴的民风民俗,是都江堰两千多年沧桑变化的见证。古堰之城在山水城林中新生 都江堰全面完成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下)高琮人 夏丽莎 张彧希对还住在板房中的4000多户居民来说,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既漫长又令人兴奋。经过11月30日的电脑摇号之后,都江堰市第六批次的城市安居房摇号分配将在12月7日进入乒乓球摇号的最终阶段。这次分房也为都江堰城镇住房重建奏响了 “最终章”:除了部分居民自建安居房尚未完工外,已经有10多万受灾群众告别了板房,拿到了新家的钥匙。都江堰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一个被视为“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可对都江堰市决策层来说,灾后恢复重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没有减轻。在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居民安居小区背后,总面积绵延1.92平方公里的都江堰古城区恢复重建工作已经向他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2008年9月编定的都江堰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都江堰将通过“一心五轴,五河十岸”的打造,形成“亮山亮水亮河”,营造滨水空间,作出国际旅游休闲城市的“都江堰品质”,目标瞄准“国际旅游目的地”。而古城区,正是这一目标的价值依托和核心所在。2009年9月,在报请市、省和中央同意后,都江堰市将古城区恢复重建列入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古城区改造。2010年2月,以新城区和古城区分界点、东门城楼“宣化门”的启建为标志,投资28亿元的古城区恢复重建正式如火如荼地展开。在都江堰人看来,真正的蓝图才刚刚铺开。未来,一座山、水、城、林、堰交相辉映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正从这块充满乐观精神和坚韧毅力的土地上崛起。规划绘就科学发展蓝图如果说城乡居民住房的重建可以让都江堰市走出地震伤痛,重新回归生活轨道,那么产业重建就是这座城市在崭新轨道上加速的动力。从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到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都江堰的产业选择目标始终指向“旅游枢纽”。而随后的都江堰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概念性规划纲要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都江堰旅游产业的总体定位:国际旅游目的地。同样背山面水,同样震后重建,同样选择旅游产业突破都江堰的重建足迹总让人联想到被称为“震后旅游重建模本”的丽江。可都江堰人并不这么认为。该市规划局局长屈军解释:“丽江只是一个小镇,且在地震中完全被损毁,可以完全重新规划一个景区出来。而都江堰是一个拥有30万人口的城市,地震中也有部分房屋得以保存,不可能采取完全重建的模式。”在旅游重建的探索之路上,都江堰必须比丽江走得更远。2009年,成都市提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50年建设目标,其“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美好愿景,为都江堰城镇重建提出了更高标准,也为重建规划者的目光拓展开更辽阔的视野。将城区和景区融为一体、让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辅相成,都江堰提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要全力构建“1475”四级城镇体系和一核三带九河“139”核心城区,全面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产业提档升级,计划经过20年左右,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其中,“1”即一个中心城区;“4”即青城山文化旅游发展组团、蒲阳经济技术发展组团、龙池虹口紫坪铺山地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组团、聚源新城发展组团等4大发展组团;“7”即向峨、天马、翠月湖、崇义、柳街、石羊、安龙7个新市镇;“5”即500余个农村新型社区。蓄势待发的都江堰,有了一幅规划远瞻、布局科学、协调有序、点线结合的跨越式发展蓝图。正是这张发展蓝图,让决策者信心十足,“未来的都江堰市,将向日内瓦这些世界级城市看齐。”载体景区与城区共生共荣重振旅游产业,对都江堰市来说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命题。尽管都江堰市坐拥都江堰和青城山两大景区,游客数量在省内仅次于乐山和峨眉山,但游客在当地的滞留时间却很短,人均消费也不高。由于当地旅游设施相对缺乏、旅游配套的档次偏低,都江堰往往被视为旅游过境地而非旅游目的地。用什么留住游客?决策者将目光投向了已有2000多年传统历史的都江堰古城区。专家调研证实,都江堰古城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水利府、古县衙、松茂古道等特有的文化脉络非常清晰,西街、南街、北街等街巷肌理、水系遗迹保存完好,而修旧如旧的风貌改造也让多元文化元素完好保留。如何将青城山和都江堰的游客导向古城区?决策者作出大胆决定:抛开景区概念,将古城区与都江堰青城山景区融为一体,同时重建城区水系脉络,用水文化主题和符号贯穿整个古城区,串联文物古迹和多元历史文化节点,在近半个都江堰市区的范围内为旅游产业提供载体。2010年2月,东门城楼改造正式开工,一系列历史节点修复和景观节点改造由此全面展开。目前,东门城楼“宣化门”已经屹立在新城区与古城区的分界线上,北门和西门两座古城楼也相继上马。预计3座古城楼重现古堰,将成为都江堰市的又一地标性建筑。改造、传承、完善、提升,是整个古城区恢复重建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老灌县的城市构架下,都江堰市对西街、黎园巷、贵州巷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改造,对具有100年以上明、清建筑元素的建筑予以保留,同时复原城墙、城门、历史桥梁和历史街巷,再现古色古香历史韵味;对二王庙古建筑群实施修复重建,扩建清溪园,恢复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庙公园、水利府、古县衙等文物文化古迹,凸显都江堰景区历史文化遗产底蕴。水系改造则为都江堰古城区重塑神韵和脉络。在专业设计团队规划下,都江堰市将岷江活水引入城中,形成永动性供水景观,在井福街、文庙街、杨柳河街构筑起4条水景环线,打造山水相融的“活水古城”。据悉,都江堰古城区重建设计35个大项目、65个子项目,将投入资金28亿元。改造完成后,“拜水都江堰”,将成为在都江堰市区内随处可以感受的风情。品质让文化变成一种体验信心背后,也有隐忧:全国乃至成都已经有着数量众多的古城、古镇,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在减弱。在不可避免的同质化竞争中,提高旅游品质是决胜的关键。“丽江的成功,除了它特有的东巴文化外,还有别致的业态环境和成熟的商业配套。”都江堰城市重建办副主任、市规划局副局长陈捷认为,都江堰古城区这个“馍”有着不输任何古城的历史底蕴和特色文化,但能不能对上游客的口味,关键还要看里面“装什么东西”。通过古城区商业业态整体策划,都江堰市将整个古城区调和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旅游大餐”。沿河道两岸,主题休闲餐饮区揭开面纱,通过南桥街、新堰坎街夜啤酒走廊、宝瓶口商业街、滨河休闲长廊4大街区串联成网,都江堰努力将建筑、江水、休闲游客全都融入风景。而在民俗文化体验区,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土特产等旅游产品成为招商重点,而主题客栈、艺术沙龙等特色业态的规划则让住宿、观光也成为一种体验文化的途径。在水利文化综合展示中心,现代4D技术和文艺演出等多样化模式被引入水文化展示中,将生动展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技术、作用、结构甚至水利人物、水利哲学等独特水文化特色。除了业态调整外,配套设施的提档升级也成为都江堰旅游品质提升的关键词。都江堰市城市重建办常务副主任陈汝龙说:“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风貌的前提下,都江堰市加大投入力度,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化功能配套进行融合。目前,以体现明清建筑风格特色的古城风貌塑造已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