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湾博物馆讲解词.docx_第1页
乾坤湾博物馆讲解词.docx_第2页
乾坤湾博物馆讲解词.docx_第3页
乾坤湾博物馆讲解词.docx_第4页
乾坤湾博物馆讲解词.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乾坤湾博物馆讲解词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乾坤湾博物馆。博物馆由序厅和地质科普厅、历史文化厅、民俗风情厅三个专题展厅构成,勾画了一幅“魅力延川”的宏伟画卷,展现这片土地上的大美神奇。首先我们来到博物馆的序厅部分,360度的全景投影为大家呈现四季乾坤美景。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到地质科普厅,进行一次地质之旅。地质科普厅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展示了地球演化史、水的能量、矿产资源和守护家园等内容。地球自形成以来,历经五代十三纪,受到各种内、外部力量的作用,地质形态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在地质形态变化的过程中,植物和生物也相继出现,他们出现的顺序概括起来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大约250万年前,地球进入新生代第四纪,气候开始变冷变干燥,同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黄土高原在那时候基本形成。(墙面上我们用视频的方式为您播放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如有游客需求,可以讲解黄土高原形成原理:北风送土说,地球形成初始,昼夜温差特别大,北方地区戈壁滩分布着大规模的巨石,这些巨石在白天经过太阳暴晒,夜间温度急剧下降,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产生风化,风化的巨石表层被大风吹起,向南方飘动,一直到中部地区,风力渐渐变小携带的沙尘沉积下来,慢慢的就形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再经过流水等外力作用进行改造,行成了不同种类的地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黄河古象纳玛象的化石:古象化石高约3.3米,长约6.5米,象牙的长度就达到了3到4米。这尊化石是2001年延水关镇的农民在挖掘山沙的过程中发现的,埋藏于黄河古道第四系河床沉积物中,骨骼石化程度不高,可以判断是大约生活在20万年前的古象。纳玛象喜欢生活在水草丰茂,环境温暖湿润的气候中,这尊纳玛象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陕北气候演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势引导,走中线)延川县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属于陕北构造盆地,川、梁、塬、沟、峁、坎等地形水平相间分布。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岩层构造为沉积岩,无大型褶皱和断裂。地质公园是黄土地貌发育齐全的区域,主要有黄土沟谷地貌,潜蚀地貌,沟间地貌等。这边以沙盘的形式为大家展示了黄土高原川、沟、梁、卯的地形,延川县城就发育在这河流与山川之间。请大家随我进入展厅第二部分水的能量,在这里我们将沿着黄河流淌的足迹,了解水流对陆地面貌的改变和塑造。前方水晶球为大家展示了黄河流经9省,在不同地段形成的绝美身姿。黄河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它从巴彦喀拉山北麓出发,流经9省注入渤海,全长5000多公里,流域面积75000多平方公里。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被称为“母亲河”。黄河将黄土高原一分为二,形成一道720公里的大峡谷。古时,峡谷以西为秦国,以东为晋国,大峡谷就被称为秦晋峡谷。延川黄河蛇曲就发育在这一河段。蛇曲是指土地岩石被黄河水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大体分为两种类型,自由蛇曲和嵌入式蛇曲。自由蛇曲主要形成于宽广、开阔的地区,形成以后,由于地壳继续隆升,等于给了河流向下切割的力量,直到深切到地壳岩石圈中,好像“嵌进去”一样,就变成了嵌入式蛇曲。延川黄河蛇曲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嵌入式蛇曲群。 蛇曲形成后,由于受到水流的长期冲刷,河床的弯曲程度不断加大,蛇曲扭转处上下游的河段越来越近,长此以往,最终连通,水流就放弃了原来的走向,选取捷径流入下游河道,整个过程就叫做截弯取直。在延川县境内的蛇曲中,延水湾就曾经有过截弯取直的演化过程。河流在对陆地长期冲刷和侵蚀的过程中,形成的地形地貌叫做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侵蚀地貌是指水流对河谷两侧、沟谷底部等进行侵蚀,使河谷加深、拓宽、延长,形成的地形地貌。堆积地貌是由搬运作用或沉积作用形成的,乾坤湾的定情岛就是秀延河如黄河口处泥沙长期沉积形成的河漫滩地貌景观。(手势引导)延川县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形成了十分丰富的植被资源和矿产资源。这里的红枣、梨 、苹果、花椒等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煤、石油、天然气、岩盐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三维视频为您播放的就是煤的形成过程。)前方六棱桌面通过投影触控的方式为大家展示人们对能源的利用。延川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这一部分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再加上植被稀疏,是我国主要生态脆弱地区之一,夏天暴雨集中或是遇到连阴雨,最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主要表现有黄土滑坡、泥石流等。延川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实施退耕还林,治沟造地等整治项目,多管齐下,做到保塬、护坡、固沟的目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第二展厅是历史文化厅,主要分为远古传说、朝代更迭、红色历史和知青岁月四个部分来展示延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远古传说,眼前一枚雕刻人文之光的红色印章,预示着人类开始由懵懂走向文明,左侧墙面雕刻了大禹治水的场景,右侧雕刻了一幅伏羲女娲交尾图,相传远古时期伏羲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二人是一对兄妹,也是一对夫妻。图片上伏羲女娲蛇尾交缠,二人双肩上载着太阳,双尾下含着月亮,身后左右,众星环绕。伏羲手拿“矩”,女娲手拿“规”,既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又是社会秩序的象征。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男人要行方正之道,才能充满阳刚之气,女人要行圆融之道,才可以柔顺美丽。(手势引导)下面我们来到的这一部分叫:问卦伏羲,传说伏羲在乾坤湾附近受到黄河水流的启发创立了先天八卦图,八卦其实是当时的文字,共分为八个方位,对世间万物进行解释,如果站在对应的方位上,前方就会有伏羲出现,亲自为您讲解对应卦位的含义。墙面上的三个铜柱,以连环版画的形式为大家生动地展现了伏羲对中华民族作出的12大贡献。(都宛丘、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刻书契、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服诸夷、纪龙官、画八卦)都宛丘是指在宛丘这个地方建立都城,使人类从此开始过上定居的生活。伏羲曾在黄河一代教人织网捕鱼,驯养家畜,创造了婚嫁礼仪、琴瑟乐器,使黄河一代成为原始先民最先繁衍生息的中心区域之一,正是因为伏羲为人类所做的如此大的贡献, 被后人尊称为三皇之首。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延川古村落遗址与多民族更替。古时,延川位于陲之地,战乱频繁,众民族以战争和姻亲为纽带,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文明。延川境内先后出现鬼方、匈奴、鲜卑、稽胡、党项等20多个北方游牧民族与汉人不断交汇融合。经考察,延川境内的安峁则和王家河古村落遗址分别为商代和西周遗址。历史表明在这一时期,先民已经开始由游牧生活向定居农耕生活过渡。春秋战国以后,延川历经了魏国、秦国、西汉、匈奴、大夏、唐宋等多个政权更替,各民族与政权之间通过姻亲维持彼此关系。(三维视频为您展示的正是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的联姻故事,也叫秦晋之好。)西汉时期,陕北农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秦朝确立二十四节气,汉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幅陕北绥德出土的二牛抬杠汉画像石真实反映了这一时期陕北地区农耕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并没有牵引耕牛之人,可见2000年前在陕北一带,耕牛已被驯养的十分驯服,耕者的驾牛的技术也已非常熟练。)眼前这两孔摇动建筑是根据延川县小程村千年古窑的形象来修建的。窑口呈尖顶弧形,窑面雕刻着莲花、牡丹、彪悍骁勇的匈奴武士图案,经内蒙古考古研究所鉴定,是千年前匈奴人修建居住的。(手势带领大家进入门洞)延川在公元407年迎来了大夏国赫连勃勃的统治。赫连勃勃,字屈孑,祖籍山西,为匈奴左贤王后裔。公元407年赫连勃勃立国为王,定国号大夏,年号龙升,改姓氏为赫连氏。公元413年定都统万城,公元418年攻占东晋长安,公元425年病逝,谥号武烈皇帝,葬于延川县古里村,陵墓为嘉平陵。 延川县始建于隋开皇三年,隶属延州管辖,几经变迁,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延川自古就是沟通关中与塞外,连接秦晋两岸的咽喉要塞,境内驿站城堡遍布,成为传递信息、躲避战祸的重要场所。(展柜中呈现的就是延川文安驿驿站的微缩场景,文安驿现存明代城垣100余米,东北山头烽火台1处,是延川作为军事战略地位的最好见证。)在1940年之前,延川县没有公路,水上运输更为通畅,黄河岸边的古渡码头在战争年代可攻可守,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和平年代又成为两岸贸易交流的首选之地。(位于刘家山村清水关,自古就是关津要隘,水上枢纽。清水关南侧建有会峰寨,北侧建有牛尾寨,两寨互成掎角之势,共同守卫清水关。)第三部分展示的是延川的红色革命历史。延川是陕北最早的“闹红”县份之一,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作为共产党革命的大后方,延川县一直有力的支援了前线革命斗争的开展。 这里曾诞生过陕北红军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延川游击队,由高朗亭担任游击队政委。高朗亭为人果敢、勇猛,当时民间流传着关于他的事迹的歌谣,有一首唱到:天上乌云变红云,红军出了个高朗亭,山中老虎他不怕,土豪见他逃性命。革命先辈刘志丹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许多延川籍优秀儿女受他影响走上革命道路,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延川县永坪镇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首府,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最先迎接了中央红军的先遣队。红军队伍在陕北立足之后,为了打开内外交困的局面,于1936年2月份发动了东征战役,历时75天, 1936年5月2日,毛泽东率领东征部队西渡回陕,在清水湾上岸,岸边至今还遗留着毛主席当年坐思国事的石碾。晚上毛主席就住在山上刘家山村的刘登山家。(当时,红军队伍在中午时分就已经到达了刘家山村,原本预备继续赶路,有人忽然发现,“刘家山”三个字的谐音是“留江山”,主席当时就决定在这里住上一晚,这张图画就是主席当时站在农家小院里的场景。 )第六部分展示的是北京知青在延川的难忘岁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来到艰苦的边区插队落户,延川县就迎来了1500多名北京知青,他们把延川亲切的称为自己的心灵家园和第二故乡。墙上的这些照片展示的就是北京知青当时的生产生活劳动的场景。 (看图讲解:(选取代表性的讲解)关家庄大队知青孙立哲,1970年担任赤脚医生,七八年时间动手术3000余次,治病人数达20多万余次,被毛泽东钦点为全国知青先进典型。丁爱笛在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邢仪在插队期间,走遍了陕北的山山峁峁,画了大量的生活速写,用手中的画笔对插队生活作了真实描绘。当时许多知青被推举为小学教师,这张照片就是邢仪创作的知青教师。著名作家史铁生18岁来到关庄插队,担任饲养员。回到京城后,开始文学创作,于1984年5月中旬,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知青习近平(左二)1974年担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带领社员们打坝、挖井、修沼气池、建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作家县:1972年,知青曹谷溪、闻频、陶正、路遥等创办了文艺小报山花。山花创办不久,知青史铁生就写了一首忆江南*赠山花的小诗,这首小诗就刊登在山花小报1984年第4期上。四十多年来,山花培养了三代二十多位作家,使这个黄土高原的山区小县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罕见的“作家县”。现在我们进入到民俗文化展厅,展厅分为三个部分,黄土人家,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我们所站的位置是第一部分:黄土人家。陕北窑洞通常坐北向南,依山而建,造型上部拱圆,下部端直,取自“天圆地方”。一般以三五孔为一院落,院落又围有围墙,设有大门,大门外种植着古槐,寓意“门前有槐,辈辈发财”。院子外侧摆放的磨盘是农户人家重要的生产工具,旧时人们常用碾磨俱全来形容一家人的家境殷实。(手势带领大家)走进陕北窑洞,前面的灶台用来生火做饭,热气烟气通过土炕穿过烟囱排出窑洞,晚上一家老小就睡在土炕上,靠着白天烧火的余热取暖。农耕时期,陕北农民的理想生活就是:“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第二部分展示的是陕北的文化艺术:主要有延川剪纸、木刻、布堆画等。(如果游客对某个部分感兴趣,可以详细讲解)1、延川剪纸起源于古代人们的图腾文化,体裁主要有窗花、墙花、灯花等。2004年,延川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这里是我们延川剪纸艺术家刘晓娟为大家现场剪纸,她的剪纸从远古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到农家生活无所不能,动手剪时从来不需要打草稿,只要你给一张纸,一把剪刀,信手拈来,一气呵成。2、木刻版画是绘画的一种,起源于图像印刷术,用反线条雕刻,纸张拓印。延川木刻版画指的是黑白木刻,代表人物是刘宏祥,他的巨幅作品黄河东流去在陕西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中获银奖。(继续往前,您将看到用木刻版画的形式展示的连环故事:延小川的幸福生活)3、布堆画:最早是陕北婆姨用作衣服的剩布料为劳动的丈夫和调皮的孩子缝补衣服是堆纳的图案,渐渐的演变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代表人物有冯山云,他的作品古拙大气、抽象生动,代表作品有山汉、大地等。目前延川剪纸和布堆画都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现在我们来到了第三部分:民俗风情,主要展示陕北民歌、秧歌、道情、转九曲、说书等内容。(手势引导:民歌、秧歌板块,如果有游客感兴趣,详细讲解)1、陕北有句俗话, “女人家忧愁哭鼻子,男人家忧愁唱曲子”,这里 “曲子”指的就是陕北民歌。陕北民歌起源于古代汉族巫歌和祭祀秧歌,被当地人称为“山曲”或“酸曲”。陕北民歌种类很多,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等,唱词土的掉渣、大的雄奇、美得撩人,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陕北民歌闻名于全国,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有:走西口、兰花花、五哥放羊、赶牲灵等。)2、延川秧歌起源于古代祭祀、迎春礼仪、农民欢庆丰收等,分为大秧歌和小秧歌,大秧歌主要展现男人粗犷豪放、淳朴真诚的情怀。小秧歌表演曲目繁多,有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大鼓、唢呐、腰鼓、跑旱船等。这边是一面放大的秧歌表演乐器黄河圆鼓,在鼓面上,生动的展示着一场黄土地上的秧歌盛宴,你看:整个广场花伞上下飞舞,彩扇左右摆动,人们跳跃着,舞动着,简直就是一种融入天地之间的秧歌体验。(各位领导,这边请)3、道情,是起源于道教的一种音乐形式,后来人们将道情与民间歌谣、舞蹈结合在一起,既言道,又言情,有道可依,有情可言。1983年,延川道情戏刘栓回头、上彩礼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首长演出,开创了县级剧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