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诗中琵琶女的三次弹奏时全诗的主线,景、情、乐、事高度融合,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琴音与心音完美融合,发出了“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琵琶行是鲁人版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为是单元首篇,对教授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的方法,培养“感受艺术的魅力”的能力和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2)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地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阅读鉴赏(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我的理解:强化诵读,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作者将音乐转化为诗的语言,琴音与心音完美融合的艺术技巧,感受诗歌悲凉凄切的氛围,体悟作者“天涯沦落人”的悲慨之情。1、结合诗前小序和课文注释,反复朗读文本,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2、重点品味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语句,欣赏作者以语文表现音乐“声”与“情”的艺术 技巧,了解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感情的表现手法3、品味诗歌悲凉哀怨的意境,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以及作者谪迁生活凄凉郁结的感情。(三)、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体会主旨句的内涵。(四)、教学难点:诗人对于琵琶女弹奏时声与情的表现二、说教法新课标改革的目的之一在于变学生机械接受灌输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教学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活动法、视听结合法等。四、说学法根据叶希波夫的“自主型学习方法”理论,比较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比较分析的思维习惯。所以,我将采用比较探究式学习五、说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喝一杯美酒,沁人心脾;听一只乐曲,心旷神怡,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比喝美酒还要醉心,比听乐曲更加迷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千古传诵的诗歌琵琶行。(二)介绍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课前印发材料介绍“行”的诗体、作者及作品和本文的写作背景。预习字词等基础知识。(三)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向学生展示多媒体配乐朗读,通过音乐的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逼真画面的感染,把学生带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诗中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这就为学生鉴赏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解读身世遭遇,突破教学重点1、诱导点拨,领悟主旨提问:本文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两个人物形象,文中用哪句话将这两个人物形象连接在一起的?:为什么诗人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样的哀叹?到底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了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我设计了一个对联题,引用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作为上联,要求学生根据琵琶女与诗人的共同点填写下联。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展示答案。举例:异地相逢泪涟涟;共怀世间愁郁情;吟曲赋诗总关情;共奏人间悲凉曲。在点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烘托、对比的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力。体会了主旨句的内涵,琵琶女被玩弄、被侮辱的歌妓形象已跃然纸上。2、体会作者的人性美,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我设计两个问题:身为仕途阶级的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下层社会妇女的命运联系起来,体现诗人怎样的品格?(敢于冲破封建门第观念,同情下层人民的进步思想)具有高尚情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官场上难觅知音、受排挤,从而暴露出什么问题?(统治阶级不容贤良、排斥异己、压抑人才)从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人性美和对黑暗社会的认识。进而要求学生谈谈生活在新社会中的感触,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五)品味音乐,突破教学情意1、品读诗中意首先让学生找出集中描写音乐的段落(第二段)来齐声朗读。接着请学生找出该段中自己最能读出诗人感情的句子进行示范朗读。同学们就在你读我评的互相交流中完成诵读指导任务,而且也进一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欣赏两个经典画面:“荻花瑟瑟”与“千呼万唤始出来,犹如琵琶半遮面”,渲染氛围。再播放富有“婉转流畅沉咽稳重间歇顿挫激越高昂“的旋律变化特点的几段琵琶曲,请一位同学伴着琵琶曲朗诵该段。其他同学闭目倾听,进一步感受音乐、诗文、感情融为一体的特点。2、解读乐中情在上面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根据听后感受,分组讨论以下问题:音乐的描写中体现了怎样的旋律变化?在这个变化的旋律中又饱含琵琶女、诗人怎样的情绪变化?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想象联想能力。相信同学们倾听了富有旋律变化的琵琶曲的伴读下完成第一个问题并不困难。而假如学生能用熟悉的乐曲或场面来再现诗中音乐的旋律变化,那么体会诗人、琵琶女那种“喜悦忧愁暗恨高亢激越的情绪变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就突破了教学难点。3、把握音乐的描写技巧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引导的:诗人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音乐之美?这问题并不难,也许学生会很快找出用比喻、叠词的手法来对音乐进行正面描写,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环境来对音乐作侧面烘托。此外,诗中“间关莺语花底滑“这一句还采用了通感的修辞,这点学生可能不易把握,我将让学生回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采用通感的修辞的两个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和“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正是在相同的境遇中,在琵琶曲的感染下,诗人找到了知音,发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我用一首诗作为琵琶行的读后感,和大家共鸣: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七)扩展提升请同学们鉴赏李凭箜篌引中音乐描写的技巧。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拟考试科目一卷子及答案
- 张家口一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青岛初一数学考试题型及答案
- 2025零售药店医保培训试题库及答案
- 模糊场景处理策略-洞察与解读
- 五金供应链区块链应用-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电子商务类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全真模拟及答案
- 环保设备研发与销售合作项目协议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题模拟试卷(高原与盆地交通)
- 2025年武汉东西湖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招聘73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和千米测试卷(含答案)
- 聚酰亚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 员工提成申请流程标准模板
- 景区礼仪培训课件模板图片
- 中小学学校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细则 (2025秋季新版)
- 单相光伏并网反激式微逆变器:拓扑结构、控制策略与性能优化研究
- 2025-2030中国三坐标测量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新版八上道法知识点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学堂在线 中国传统艺术-篆刻、书法、水墨画体验与欣赏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河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理论)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