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是指有( )的物体。2、生物的特征:生物表现出的( )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3、生物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也叫生命科学。4、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 )。5、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和( )。6、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 )( )( )( )( )。7、认识显微镜8、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位置。(2)( ) : (三转)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转动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C. 睁开双眼,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作( )。(3)(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侧面看着物镜头和玻片之间,以免压碎)(4)(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5)( )。9、显微镜最重要的两个结构是( )和( )。目镜和物镜的区别是,物镜有( ),而目镜没有。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 ),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 )。10、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 )和( )放大倍数的(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越( ),物像越(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越( ),物像越( )。11污点只可能存在于显微镜的( )、( )和( )。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1、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水域,有陆地,有炎热的地方,也有寒冷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2、对于每个生物来说,除了它自身以外,周围其他的一切因素构成了影响它的( )。环境因素有( ) 和( )。3、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等。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可以分为( )和( )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异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可以分为( )、( )、( )和( ),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5、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总之生物与环境之间是( )、(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 )和( )方面,还表现在( )和( )等各个方面。7、保护色:变色龙、蜥蜴 拟 态:竹节虫、枯叶蝶 警戒色:七星螵虫、毒蛇8、科学探究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2)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两个组之间不能比较是因为变量不唯一。(3)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第三章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 )与( )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2、生态系统的组成:它包括( )和( )。非生物成分是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包括( )等非生物因素。生物成分包括( )、( )和( )等所有生物,并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它们划分为( )、( )和( )。生产者:( )是生产者,它能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消费者:( )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或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如( )、( ),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3、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们不是( )的,而是有着( )的联系。4、( )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一、光合作用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暗处理(运走耗尽原有的有机物)遮光处理(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照组)放光照处3-4小时去黑纸片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制造淀粉。2、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点:(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2)条件:( )、原料:( )和( )、场所( )、产物( )和( ) (3)实质:光能化学能(能量转变);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即:合成( )、储存( ).3、光合作用的意义: 将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且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4、绿色植物所有含( )的器官在光下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中( )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地球上70的氧都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5、人们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种类和数量的不同,用水和各种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制成( )来栽培植物的方法叫( ).6、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培养液中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7、无土栽培的意义:节省( ),更好地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培养出高品质的、符合人类需要的植物。有利于植物体防止( )、( )。8、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 )的无机盐;( )等是“微量元素”,植物需要量很小。9、根的作用:一是( );二是从土壤中吸收( )和( )。10、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 ),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是( )有保护作用、( )有分裂能力、( )使植物根迅速伸长、( )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11、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1)细胞吸水的原理: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 )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 )(2)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吸水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失水(3)水分从土壤进入植物体的途径土壤中的水根毛细胞根表皮以内层层细胞逐步渗入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叶肉细胞(4)应用: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植物失水)、土壤干旱导致的植物萎蔫现象(植物失水)、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第五章 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1、食物中含有( )、( )、( )、( )、( )和( )六大类营养物质2、馒头、米饭、面条等谷类食品中含量较多的营养物质是( )。 食用油、肥肉和一些豆类食品中含量较多的营养物质是( )。 蛋、鱼、奶、瘦肉、豆制品等中含量较多的营养物质是( )。 “第七类营养素”是( )。3、营养物质的作用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 ),。 糖类:(馒头、米饭、面包等)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 ),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类(如葡萄糖)氧化分解提供的。 脂肪:(肥肉、食用油等)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蛋白质:(鸡蛋、牛奶、豆浆、虾等)是构成人体( )必不可少的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有重要作用。 无机盐对人的身体非常重要,如钙、铁、锌、碘等缺乏会引起人类疾病。维生素:需要量很少,但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离不开,人体缺乏就会患病。4、合理膳食应做到哪些?科学的食谱既要( )、( ),又要注意( )的合理分配。良好的( ),要做到:食物多样、饥饱适当、粗细搭配、荤素结合、三餐合理。青少年合理膳食的要求:( )、( )、( )、( )、( )。6、消化的概念: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的过程。7、消化方式:( )和( )。8、吸收:食物中的( )经过消化道壁进入( )的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 )和( )。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 )、( )、( )、( )、( )( )、( )。 消化腺从上到下依次是:( )、( )、( )、( )、( )。11、胃的功能:暂时( )、初步( )。 12、小肠适应消化、吸收的特点:、小肠很长(利于消化吸收) 、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表面积大(利于消化吸收)、内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吸收)。13、各种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括号内填起始消化部位)淀粉的消化: (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 ( )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的消化: ( )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第六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所形成的联系叫作食物链。 食物网:( )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叫作食物网2、食物链的构成特点:(1)食物链由一种( )开始,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二环节通常是( ),其它环节一般是( )。(2)食物链一般包括( )个环节,食物链环节越少,就越简单,反之,食物链就复杂。(3)食物链由前到后,生物数量越来越少。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1)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 )和(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越来越少)(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某一环节的生物发生变化,其它环节的生物也受影响,可能造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破坏和中断,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 )和( )。(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最关键的生物是( )。4、应用(1)利用( )的方法防治农林害虫。()生态农业。5、举例:两个成语中的食物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植物蝉螳螂黄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浮游生物)浮游植物虾小鱼大鱼第七章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一、呼吸作用1.呼吸的概念:呼吸是指吸入( ),呼出( )的生理现象。2.呼吸作用的概念:我们将生物体的细胞分解( ),生成( )和( ),同时释放( )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3.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为何把试验装置放在暗处?放在暗处是为了不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4.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的实验注意: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多,呼吸作用旺盛。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区别和联系: 部位 条件 过程 实质 光合作用有叶绿体的细胞 有光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 所有活细胞 有光无光 都可进行 吸收氧气, 释放二氧化碳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互依存,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积累。.二、人体的呼吸1.呼吸系统由( )和( )两部分组成 。( )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使空气温暖、湿润、清洁,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2.呼吸运动由人体胸廓和呼吸肌完成:人体胸廓由( )、( )和( )组成,呼吸肌由( )和( )组成,肋间肌又分为( )和( )。3.呼吸运动包括( )和( )两个过程呼吸状态呼吸肌肋骨膈肌胸廓容积肺内气压气体进出吸气收缩上举下降扩大低于大气压进入肺呼气舒张下移上升缩小高于大气压从肺排出4.气体交换肺泡适宜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多;肺泡外有毛细血管,肺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阴县中考考试卷及答案
- 化验员中级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茂名初二月考试卷及答案
- 湖北防疫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锦州社区考试真题及答案
- 陇南一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 标志设计协议书与标识系统设计合同5篇
- 高二新乡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赵一鸣项目经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黑龙江佳木斯市卫生健康委事业单位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6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1《地形》(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 装载机培训教材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模拟试题卷
- 中国企业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5)-清华五道口
- 浙江名校协作体(G12)2025年9月2026届高三返校联考英语(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养生馆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3单元4 彩虹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 2025年度医保政策试题含答案
- 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课件
- 变电站运维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