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及默写满分必读指导.docx_第1页
诗歌鉴赏及默写满分必读指导.docx_第2页
诗歌鉴赏及默写满分必读指导.docx_第3页
诗歌鉴赏及默写满分必读指导.docx_第4页
诗歌鉴赏及默写满分必读指导.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及默写满分必读指导第一节 诗歌鉴赏古诗词鉴赏歌诀:一看题目明含义,二看作者悟情志,三看背景知来历,四看意象析主旨,五看典故解用意,分析风格与手法,时代流派要牢记,两晋山水寄情意,陶潜首推属第一,唐代鼎盛两高峰,李诗浪漫杜现实,白诗兼备李杜风,无题含蓄刘禹锡,初唐清新有四杰,晚唐哀婉数李煜,词生唐代兴于宋,豪放婉约两分枝,苏辛词风多豪放,高歌大江东流去,低吟廉颇已老矣,婉约首推李清照,国恨家愁蕴笔底,元代诗型有变异,曲中可寻诗痕迹,明清诗作讽现实,锋芒毕露抒胸臆,古诗源远一脉承,多吟多背多深思。注意要点:如词、句子的意思,手法及作用,营造的氛围,思想感情及志向抱负等。根据所问有所侧重。三关注,读懂,准确理解 审题,紧扣题干,用规范术语诗歌鉴赏主观题解题 技巧怎样读懂一首诗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注意:不要将词牌名或曲牌名混同于题目) 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诗歌鉴赏解题技巧*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一: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答题示例二:(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1)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2)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一: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答题示例二:(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宋 )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1)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2)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第三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一(2016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2)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环境之美、闲适之情。*第四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注意:紧抓住“情语”(1)凸显性情语。如:“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表明情感倾向的词,即所谓的 “情语”。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2)品隐性情语。特别注意:一类是描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如: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衰”。一类是用了典故的词语,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中“空忆谢将军”。一类是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水仙子舟中(2016山东卷)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1)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2)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参考答案.(1)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人格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体化,形象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2)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答题示例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2016浙江卷)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 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第五种模式 形象型1.鉴赏人物形象(1)三个 “分清”:1.分清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中描写的人物;2.分清是分析形象还是概括性格,前者要思考主人公的身份、际遇、性情、品质等,后者可不必考虑这些;3.分清题干要求是概括人物形象还是分析人物形象特征,前者只需从诗歌中提炼出要点,后者首先要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分析。(2)三个“结合”:1.结合诗句,借助意象、重要词句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2.结合诗歌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尤其是动作、肖像、神态等细节描写,体悟作者感情,概括人物性格特征;3.结合诗歌标题、注释等,了解诗人经历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描写和评价人物的感情色彩,分析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3)三个“步骤”:1.诗歌塑造(描述)了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2.鉴赏景物形象(1)三个“注重”:1.意象的色彩,如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2.意象组合的特点,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3.景物形象的特点,其常用术语有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清、恬静闲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凄凉、瑰丽雄壮、繁华热闹、清新自然等。(2)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定要忠于原诗,用自己的想想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不要空洞,如只答“表达的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3.鉴赏事物形象(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像。(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像的特点:1.提炼表现特征的语句。观其形、色,嗅其味,闻其声;2.分析修辞及表达技巧;比喻、拟人、象征、托物言志等;3.挖掘物像内在的品格、精神。(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全国卷)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问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析读:关于题中的观点,我们可以持肯定态度。因为,这首诗描绘了石湖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景色,传达的是对村阁主人人生选择的赞许,表现的是自己与之同气相求、惺惺相惜的感情,范成大去职归隐,姜夔终生不仕,姜夔造访这里,那类“不到”这里的“人”当然是暗指趋炎附势的利禄之徒。关于题中的观点,我们也可以持否定的态度。因为,诗歌选用桥、曲水、村、阁、浮萍等意象描绘的是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第三句提到“人不到”,是进一步强化范成大居所的宁静与幽谧,所以“人”是泛指,即作者重点是在突出无人烦扰。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了石湖美景,也包含了诗人对石湖主人的歌颂,诗中的“人”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非常契合。(2)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人”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诗歌常见的术语归纳】(一)修辞手法:1.比喻 2. 比拟3.借代 4.夸张5.对偶 6. 排比7. 反复8.设问9.反问(二)表现手法:1.虚实结合2.联想和想象 3.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静衬动、以动衬 静)4.象征5.对比 6.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 7.照应 8.正侧面描写 9.直抒胸臆10.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11.托物言志12.白描(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语言风格:.朴素与绮丽 2.直白与含蓄 3.沉郁与豪迈 4.清新 5.平淡,也称质朴 6.明快 7.简洁 8.还有以下术语:激越高亢,清婉秀丽,用语华丽,极尽铺陈,用语平易,含义隽永。【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特别注意】 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