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结-细微之处见师德.doc_第1页
班主任工作总结-细微之处见师德.doc_第2页
班主任工作总结-细微之处见师德.doc_第3页
班主任工作总结-细微之处见师德.doc_第4页
班主任工作总结-细微之处见师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主任工作总结-细微之处见师德文章来源教师范文吧工作:细微之处见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对学生来说都是教科书。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人格,才能培养出学生的高尚人格。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就是用自己的人格,为学生树立一个看得见、学得着的榜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从细微之处修炼自己的人格。一、从细微之处修炼自己记得,一次上课,讲台上布满了厚厚的一层粉笔灰。以前,我都是大声的叫骂值日生,结果,每次值日生很不情愿的把讲台上的粉笔灰清理掉。但下节课又忘掉了怎么回事。就在我要大声吼出来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字“不”。接下来,我故不做声,自己把讲台上的粉笔灰默默地擦干净。这时,下面的学生显得很安静。从那以后,我每次上课,讲台上总是干干净净。可见,我的实际行动见效了。以前,教室的地面总是脏兮兮的,我先不发表任何言论。而是采取了一个缓兵之计。让他们看看教室里出现了什么不该出现的东西,学生很聪明。一下子就会意了我的意思。把自己座位上的垃圾见得干干净净;而且,保持的也很干净。现在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去教室,总是看不见纸片了。二、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比如:每天早读,每人一段课文,我和他们一起比谁的记性好,和他们一起背;大扫除时,我和学生一样承包了一小块地,讲台我承包了,而且和学生比,看谁打扫的干净;写作文时和同学们一起写,看谁写得好、写得快这样对孩子们天长日久地施加影响,他们心目中的教师的形象会不严自威。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溶于学生生活作为一线基层的班主任,与学生方方面面的接触最多也最紧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对学生存在着影响,为师者就应该随时清醒地知道学生首先是人,是人就有安全、情感、被爱、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驱力。教育如果能顺应或激发学生的这种需要,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教师良好的期待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在活动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信任的眼神,这些看似细微、点滴的一举一动,都会鼓舞和激励他们很久,对此,我深有。当我对孩子回报一个亲切的微笑时,我常常发现孩子的脸上挂满了自信、希望、振奋,洋溢着幸福,这表情又时常让我幸福着。相反,老师的一个小小的否定,一个不经意的 意外 ,都有可能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教育行业曾流传过一句话:小事都做不好,还能做大事?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细微处做起,我相信我们的离高尚的师德、高尚的人格就已经不远,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公民道德建设,对我们创建良好的教育就已经开始作贡献了。除此之外,身处基层一线的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每个孩子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他们的情感需要也有很大差别,在施教中,我们应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细腻的爱;给予调皮的学生温柔的爱;机遇成绩差的学生热情的爱。同样是上课,机会总是留给那些因胆怯而很少获得机会的同学;同样是犯错误,班级干部所受的批评总要严于普通同学。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有差异的,人与人要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学会仁爱、学会善待他人、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学生参加的机会,并将自己溶进他们的生活中去。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学生们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感情。为人师表,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我们要无时无刻为学生着想。比如分发练习资料,当课桌暂时没有人坐时,老师是否应该用书或文具压一压,以防掉落在地上;学生遇到难题,老师拿过他的笔书写后,是否应套上笔帽后归还他呢?学生对师者的言行是及其敏感,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可能延及终身。鲁迅当年在日本留学时,不就是从腾野先生用红笔在讲义上所做的修改感受老师人格的伟大吗?我们哪位学生不于学生的作业打交道呢?且不说的内容如何,单是看书写字迹的大小、所处的位置,便能看出师表的一斑。有的老师尽管只是写个分数和时间,仍用朱笔强占练习本的四五行挥洒,惟恐写小了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是在学生面前“惟我独尊”意识的一种表现么?不管是从节约用纸的角度还是师生平等的方面来看,老师大可不必用大号草体字显示威严。小处见师德何止这些呢?我们常能见到面露微笑的学生向老师问好,可许多老师对“老师好”的问候不知是充耳不闻还是麻木了,往往没有任何表情和应答。如果我们的教师浓妆艳抹又怎能指望学生不打扮怪异?如果教师上课接听手机,又怎能制止学生说话呢?师表体现在细微之处,教生就更是在细微之处见工夫了。对学生的细微观察往往能捕捉到教育的契机。发现学生眼圈红了,我们应该关心的问一问;当学生揉碎试卷时,我们应该理解,这背后定有隐情,学生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教师虽然不必样样看个真真切切,单不同寻常的细节、稍纵即逝的异样,总能给我们一些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对赢得教育的主动权大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