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教案全集∶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doc_第1页
苏教版七上教案全集∶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doc_第2页
苏教版七上教案全集∶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2)掌握课文中重点字字音,如“蝎“喙”钳穰”傍”等。 (3)掌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如“岁”穰”等。 (4)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如“之“以”等, 【过程与方法】 (1)欣赏课文简练的语言风格。 (2)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简短的科技片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 (2)了解身边的科技发展情况,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教学重点难点【l点】 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难点】 学习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我们的祖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一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它就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有两颗无比美丽的珍珠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其中的一颗以虫治虫。(板书) 导语=请同学们来读这副对联,你们能猜出这是在赞美哪位文化名人吗?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l 括囊乎天象地制人文物理之学笔靖谈论自纵横 这副对联赞美的是北宋科学家沈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出自他的笔下。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作者 沈括是一位北宋科学家,他博学多艺,但他的著作大多散失,现存梦溪笔谈和良方等。他所进行的研究十分广泛,梦溪笔谈更是他毕生研究科学的结晶,此书共分三十卷属自然科学的条文有二百多条,约占三分之一,其余皆为社会科学。 (先请学生将知道的有关知识讲出来。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预习查阅资料获取的。适时对学生的探究精神给予表扬和鼓励) 2字词积累狗蝎 喙 钳 搏 穰3整体感知 本文可以分为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为第一句话,首先说明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 第二层为二、三两句话,写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灭尽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 第三层为第四句话,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旧曾有之”。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能正确翻译文章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2讨论 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在这里记录了一种什么现象? (点拨)结合我们在生物课上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这是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的现象。 3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1)将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写出来。 (点拨)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可结合幼时记趣中学过的“之”的用法来总结“之”在句子中的意思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指子方虫。语气助词,无义。 代词“它”,即子方虫的“天敌”。 (2)解释“以”在句子中的含义。 以虫治虫 ( ) 岁以大穰 ( ) (点拨)“以”是文言文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虚词,学习时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同学们要将学过的含“以”的句子总结出来,以便去复习。用,因。 4举例 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天敌现象?试举一两例来说明。 (点拔)不仅是学习了这篇文章,知道了这种记载,还要能联系现实,注意观察生活,关注环境如青蛙吃害虫、猪头鹰吃田鼠、啄木鸟吃树洞里的害虫等。 5课内小结 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 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第二课时 【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字词积累 梵天寺 患 喻皓 贻 讫 箧 履 先由一名学生读,给予指正然后学生齐读两遗,加深印象。 2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为第13句话,首先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的问题。 第二层为第46句话,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同题。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话,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 I:)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检验对词语意思的掌握 (1)钱氏据两浙时 (2)方两三级 (3)患其塔动 (4)未布瓦 (5)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6)贻以金钗 (7)盏钉板上下弥束 (8)六幕相联如肤箧 (9)人皆伏其精练 (点拔)(1))统治。(2)才;(3)担忧。(4)铺排。(5)密:暗中,秘密地,使:派。(6)赠给。(7)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弥束:更加紧密相束。(8)互相;撬开箱子,这里是指箱子。(9)同“服”,佩服。 2说一说 喻皓说的是什么方法使梵天寺木塔变得牢固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点拨)学生先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然后再翻译出来。“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 3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本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点拨此题要把握匠师和喻皓各自的心情。匠师在没有办法之后很难堪,但为了向钱傲交代而又不失面子才这样做喻皓的。笑”可从对匠师的本领上来看,也可从自己的技艺上看。此处运用了对比,体现了喻皓的高超水平。“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的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写出了喻皓的技艺高超。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