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教案用纸.doc_第1页
河北科技大学教案用纸.doc_第2页
河北科技大学教案用纸.doc_第3页
河北科技大学教案用纸.doc_第4页
河北科技大学教案用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教案学院、系: 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任课教师: 王改珍 授课专业: 环境科学(理工)课程学分: 5 课程总学时: 80 课程周学时: 4 2007年8月8日环境监测教学进程周次课次章 节计划 学时教学手段教学环境11223344667788991010111112121313-14151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62728第一章:绪论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和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水样的的采集与保存、水样预处理。水样预处理、物理性质检验金属化合物测定(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种金属的方法非金属的测定有机物的测定(综合指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类别指标的测定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基础知识与方案制定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气态化合物的测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氟化物、有机物等颗粒物和降水的测定污染源监测和标准气体配置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第七章 噪声监测(基本知识)噪声监测及标准等第八章 环境中放射性监测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第十章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辅导答疑22222222222222222222222621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多媒体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一教701一教302第 1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新开课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一章 绪论(监测目的、分类、特点、过程、环境标准) 1.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2 环境监测特点和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1.3 环境标准教学要求:本章为环境监测的基础知识,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监测学科及包含内容、作用和方法有一初步了解,确立环境监测课程的学科地位,为以后学习明确方向。要求握环境监测内涵、环境监测目的、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优先监测原则和环境标准的作用及分类、分级。记清关键词名称、涵义。重 点:环境监测内涵、监测过程、优先监测原则及环境标准作用、分类及分级。难 点:优先监测原则和优先监测污染物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1.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0.8学时)1.2 环境监测特点和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0.8学时)1.3 环境标准 (0.6学时)课后作业P29思考题7、8参考资料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一般过程;优先监测的定义及原则;环境标准的作用及分类、分级。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1 水质污染与监测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教学要求:本次课为水质监测的引导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水质监测内容和方法有一初步了解;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原则。重 点: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原则难 点:监测断面的设置和采样点的选区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一节 水质污染与监测 (34min)1、 水资源与水质污染 (5min)2、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0(min)3、 监测项目 15(min)4、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4(min) 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56)1、 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40(min)2、 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10 (min)3、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 6(min)课后作业P141 思考题和习题2参考资料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3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原则;监测断面的设置和监测点的选取。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教学要求:学习采集水样的类型;掌握水样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方法。重 点:水样的保存方法难 点: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第三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学时)水样的采集 (25min)水样的保存 (25min)水样的预处理 (40min)课后作业P141 思考题和习题3、4参考资料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4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水样采集类型;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4 水样的预处理 2.5 物理指标检验教学要求:掌握水样预处理的主要方法;对水样物理性质有初步了解;掌握水样颜色、残渣、电导率和矿化度测定方法。重 点: 水样预处理的湿式消解法,电导率、残渣、色度、臭阈值的测定。难 点: 水样的预处理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第四节 水样的预处理 (30min)第五节 物理指标检验 (60min)课后作业P141 思考题和习题5、6、10参考资料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5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水样的消解;电导率、残渣、色度、臭阈值的测定。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概述)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水样重金属污染及测定有初步了解。掌握水样重金属双硫腙分光光度法的测定。重 点:重金属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难 点: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六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概述)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镉、汞、铅、锌) (0.6学时)阳极溶出伏安法(镉、铜、铅、锌) (0.6学时)冷原子荧光法 (0.6学时)ICPAES法测定金属元素 (0.2学时)课后作业P141 思考题和习题11参考资料仪器分析(第二版)高教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6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ICPAES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冷原子荧光法。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原子吸收法)教学要求: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重 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各部分组成难 点: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六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原子吸收法)分析原理 (1学时)仪器基本构成和各部件功能 (1学时)课后作业P141 思考题和习题14、18参考资料仪器分析(第二版)高教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7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各金属元素的测定)教学要求:掌握常见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至少一种。重 点:常见金属元素测定的方法难 点: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六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各金属元素的测定)汞 (0.4学时)镉 (0.4学时)铬 (0.4学时)砷 (0.4学时)铝和铅 (0.4学时)课后作业P141 思考题和习题17参考资料仪器分析(第二版)高教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8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各金属元素的测定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7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教学要求:了解磷和硫化物物的测定;掌握酸度、碱度、pH值、溶解氧、氰化物、氟化物和含氮化合物的测定。重 点:溶解氧、氰化物、氟化物和含氮化合物的测定难 点: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七节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酸度和碱度 (0.2学时)pH值 (0.2学时)溶解氧(DO) (0.3学时)氰化物 (0.2学时)氟化物 (0.2学时)含氮化合物的测定 (0.4学时)硫化物 (0.3学时)磷(总磷、溶解性磷酸盐和溶解性总磷) (0.2学时)课后作业P142思考题和习题 22、24参考资料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9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溶解氧、氰化物、氟化物和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8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BOD、COD、TOC的测定)教学要求:了解TOC的测定;掌握 BOD和COD的测定重 点:BOD和COD的测定难 点: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第八节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化学需氧量(CODCr)和BOD的测定 (0.6学时)总有机碳 (0.4学时)总需氧量 (0.5学时)挥发酚类 (0.5学时)课后作业P142思考题和习题 29、32参考资料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10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BOD、COD、TOC的测定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8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教学要求:本节着重介绍气相色谱法,使学生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原理以及气相色谱仪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重 点: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流程、流出曲线、分离条件的选择难 点:气相色谱流程、流出曲线、分离条件的选择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第八节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1)气相色谱流程 (0.5学时)气相色谱分离原理 (0.5学时)气相色谱流出曲线 (0.3学时)气相色谱名词术语 (0.3学时)色谱条件选择 (0.4学时)课后作业P142思考题和习题 34参考资料仪器分析(第二版)高教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11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流程、流出曲线、分离条件的选择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2.5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教学要求:掌握气相色谱分析常用的检测器和定量分析方法重 点:常用检测器和定量分析方法难 点: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第八节 有机污染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检测器 (1学时)定量分析方法 (1学时)课后作业P142思考题和习题 35参考资料仪器分析(第二版)高教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12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气相色谱仪常用检测器;定量分析方法。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3.1 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 3.2 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教学要求:通过对大气污染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状态,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以及大气污染源等),掌握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的过程和方法。重 点:掌握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状态以及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制订大气污染监测方案所包括的内容难 点:监测网点的布设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第一节 大气污染基本知识 (1学时)第二节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1学时)课后作业P228 思考题和习题 3、4参考资料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13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3.3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重 点:掌握不同的空气样品使用不同的采样仪器和不同的采集方法难 点: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三节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1学时)采样仪器 (1学时)课后作业P228 思考题和习题 5、6参考资料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14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大气样品常用的采样仪器。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3.4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主要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和臭氧的测定重 点: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测定难 点: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四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1二氧化硫的测定 (0.6学时)氮氧化物的测定 (0.6学时)一氧化碳的测定 (0.5学时)臭氧的测定 (0.3学时)课后作业P228 思考题和习题 9、10参考资料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15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测定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3.4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2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掌握氟化物、硫酸盐化速率、汞、总烃及非甲烷烃、挥发性有机物和甲醛的测定;并会计算空气污染指数。重 点:氟化物、硫酸盐化速率、汞、总烃及非甲烷烃、挥发性有机物和甲醛的测定;计算空气污染指数。难 点: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四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2氟化物的测定 (0.3学时)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 (0.4学时)汞的测定 (0.3学时)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 (0.4学时)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甲醛的测定 (0.4学时)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0.3学时)课后作业P228 思考题和习题 13参考资料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16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氟化物、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3.5 颗粒物的测定 3.6 降水监测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大气降水监测的有关内容。重 点: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大气降水监测采样点的布设。难 点:颗粒物的测定方法;降水组分的测定。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第五节 颗粒物的测定 (1学时)第六节 降水监测 (1学时)课后作业P229思考题和习题 15参考资料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17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大气降水监测采样点的布设。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3.7 污染源监测 3.8 标准气体的配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染源监测的布点;掌握标准气体的配置方法。重 点:污染源监测的布点;标准气体的配置方法。难 点:污染源监测的布点;标准气体的配置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七节 污染源监测 (1学时)第八节 标准气体的配制 (1学时)课后作业P229思考题和习题 24参考资料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18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污染源监测的布点;标准气体的配置方法。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知识和监测方法重 点: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难 点:固体废物的测定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固体废弃物概述、采集和制备、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1学时)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1学时) 课后作业P261 思考题和习题 1、2、5 参考资料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19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固体废物的测定方法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教学要求: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土壤污染的特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常用预处理方法;掌握土壤中金属、农药测定方法重 点: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常用预处理方法;掌握土壤中金属、农药测定方法难 点:采集土壤样品时的布点方法;样品的代表性问题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土壤的组成、土壤样品的采集 (1学时)土壤样品的制备、预处理及土壤样品中金属和农药的测定举例 (1学时)课后作业P289 思考题和习题2、4、9、16 参考资料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0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采集土壤样品时的布点方法; 样品的代表性问题。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六章 生物监测 6.1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6.2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教学要求:了解水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和监测项目,以及检测方法;了解空气污染的检测方法重 点: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利用植物监测空气污染难 点:指示植物及其受害症状 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六章 生物监测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1学时)第二节 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1学时)课后作业P328 思考题 2、5、6、7题参考资料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1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利用植物监测空气污染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六章 生物监测 6.3 生物污染监测 6.4 生态监测教学要求: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生物污染途径;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常用预处理方法;了解生态监测的概念、类型、方法重 点: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常用预处理方法;掌握生物样品中农药等有机物的测定方法难 点:采集生物样品时的布点方法;样品的代表性问题;样品预处理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六章 生物监测第三节 生物污染监测 (1.5学时)第四节 生态监测 (0.5学时)课后作业P328 思考题 8、10、11参考资料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2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常用预处理方法;掌握生物样品中农药等有机物的测定方法。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七章 噪声监测 7.1 声音和噪声 7.2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7.3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教学要求:了解噪声的定义和来源;掌握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单位,特别是分贝和声压级的定义;掌握噪声叠加和相减的方法;充分理解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掌握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昼夜等效声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等响曲线和噪声的频谱分析重 点:分贝和声压级的定义;噪声叠加和相减;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昼夜等效声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难 点:分贝和声压级的定义;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的定义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七章 噪声监测第一节 声音和噪声 (1学时)第二节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1学时)第三节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1学时)课后作业P366 第4、5、8、12题参考资料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3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分贝和声压级的定义;计权声级;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污染级、昼夜等效声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七章 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 第五节 噪声标准 第六节 噪声监测教学要求:了解测量噪声的仪器,掌握声级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噪声标准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掌握噪声的监测方法重 点:声级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噪声的监测难 点:噪声监测中监测点的布设和监测数据的处理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七章 噪声监测第四节 噪声测量仪器 (0.8学时)第五节 噪声标准 (0.5学时)第六节 噪声监测 (0.7学时)课后作业P366 思考题 17、18、19参考资料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4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声级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噪声的监测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八章 环境放射性监测教学要求:了解放射性的基本知识,环境放射性的来源、分布和危害;掌握放射性的量度单位、测量仪器的原理和环境放射性的监测方法重 点:放射性的量度单位、测量仪器的原理和环境放射性的监测方法难 点:放射性的量度单位、测量仪器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教学讲授内容及时间分配:第八章 环境放射性监测放射性的基本知识,环境放射性的来源、分布和危害;放射性的量度单位 (1学时)放射性的测量仪器的原理和环境放射性的监测方法 (1学时)课后作业P393 思考题 2、5参考资料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 25 次课 2 学时上次课复习:放射性的量度单位、测量仪器的原理;环境放射性的监测方法。本次课题(或教材章节题目):第九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节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 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 第四节 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教学要求:了解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以及监测实验室基础;掌握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重 点: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表达难 点: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置信区间的意义;监测结果统计检验教学手段及教具:多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