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中医养生学三_第1页
34-第-中医养生学三_第2页
34-第-中医养生学三_第3页
34-第-中医养生学三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章 中医养生学(三)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一、概述中医养生是传统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养精神、调饮食、服药饵、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其后两千多年中,道家、儒家、释家、医家提出过许多养生理论和方法,但以道家阐述最多。因此,中医养生学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最深,即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饮食养生:强调食养、食节、食忌、食禁等;运动养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放松功、内养功、空劲功、形神桩等。养生保健:针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人的正常寿命,应在100-120岁之间。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养身论:“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养生的主要目的,即为“尽享天年”。近几年来,中医“治未病”理论得到广泛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未病先防”既是养生的手段,也是养生的重要目的。二、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养生学以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一)天人相应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二)形神合一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神以形为物质基础,“形具”才能“神生”。中医养生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强调精、气、营、卫、血、津液等精微,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强调养生要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力充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三)动静互涵我国古代养生学派,可以动静来划分老庄学派强调:静以养生,重在养神; 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一派:动以养生,重在养形。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恬淡虚无”的摄生防病的思想。吕氏春秋达郁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寿世保元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内经“不妄作劳”到孙思邈的“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都强调动静适度。(四)正气为本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保养人体正气,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保养正气,就是保养精、气、神,其根本则在于护养脾肾。三、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一)协调脏腑(二)畅通经络(三)清静养神(四)节欲葆精(五)调息养气(六)持之以恒(一)协调脏腑协调脏腑是通过一系列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1、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2、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差。四时养生: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五味调和,不可过偏等运动养生:“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二)畅通经络1、活动筋骨,以求气血通畅。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活动筋骨,则促使气血周流,经络畅通。气血脏腑调和,则身健而无病;2、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在气功导引法中,有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之说。(三)清静养神清静养神是以养神为目的,以清静为大法。1、以清静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即所谓“恬淡虚无”。2、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3、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 可安神定气。清静养神原则在养生中的运用调摄精神诸法中的少私寡欲,情志调节;休逸养生中的养性恬情;气功、导引中的意守、调息、入静;四时养生中的顺四时而养五脏;起居养生中的慎起居、调睡眠等,均有清静养神的内容。(四)节欲葆精中医认为,男女生殖之精,是人体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过分泄漏,如果纵情泄欲,会使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致未老先衰。欲达到养精的目的,其一为节欲,其二是葆精,节欲:即对于男女间性欲要有节制。在中医养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气功、导引等,均有节欲葆精的具体措施,也即是这一养生原则的具体体现。葆精:此指广义的精而言,精禀于先天,养于水谷而藏于五脏,若后天充盛,五脏安和,则精自然得养。故葆精即是通过:(五)调息养气养气主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中医有吐纳、胎息、气功诸法,重调息以养气。在调息的基础上,还有导引、按摩、健身术以及针灸诸法。都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活动筋骨、激发经气、畅通经络。(六)持之以恒养生必须贯穿人生的自始至终整体养生法。金元时期刘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