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ppt_第1页
第六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ppt_第2页
第六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ppt_第3页
第六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ppt_第4页
第六章 天然地基承载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天然地基承载力 bearingcapacity 6 1地基承载力概述 6 2按极限平衡区发展范围确定地基承载力 6 3按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 6 4按 地基规范 确定地基承载力 6 5按原位测试成果确定地基承载力 主要内容 6 1地基承载力概述 一 地基承载力概念 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作用于地基 对地基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 1 变形要求 建筑物基础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最大沉降量或沉降差 应该在该建筑物所允许的范围内 容许承载力 2 稳定要求 强度要求 建筑物的基底压力 应该在地基所允许的最大承载能力之内 极限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极限承载力 容许承载力 二 地基变形的三个阶段 a 线性变形阶段 塑性变形区 连续滑动面 oa段 荷载小 主要产生压缩变形 荷载与沉降关系接近于直线 土中 f 地基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b 弹塑性变形阶段 ak段 荷载增加 荷载与沉降关系呈曲线 地基中局部产生剪切破坏 出现塑性变形区 c 破坏阶段 kc段 塑性区扩大 发展成连续滑动面 荷载增加 沉降急剧变化 三 地基的破坏形式 地基开始出现剪切破坏 即弹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弹塑性变形阶段 时 地基所承受的基地压力称为临塑荷载pa 地基濒临破坏 即弹塑性变形阶段转变为破坏阶段 时 地基所承受的基地压力称为极限荷载pk 1 整体剪切破坏 条件 密实砂土或硬粘土或基础埋置较浅且荷载快速增加 临塑荷载 极限荷载 2 局部剪切破坏 a p s曲线转折点不明显 没有明显的直线段 b 塑性变形区不延伸到地面 限制在地基内部某一区域内 c 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 基础两侧地面微微隆起 3 冲切破坏 b 地基不出现明显连续滑动面 c 荷载达到极限荷载后 基础两侧地面不隆起 而是下陷 a p s曲线没有明显的转折点 条件 中密砂土或一般粘性土或基础埋深较大时 条件 松砂通常不能直接作为地基 6 2地基的临塑压力 一 塑性区的发展范围 根据弹性理论 地基中任意点由条形均布压力所引起的附加大 小主应力 假定在极限平衡区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 1 N点土的自重应力所引起的大小主应力均为 H z N点达到极限平衡状态 大 小主应力满足极限平衡条件 塑性区边界方程 塑性区最大深度zmax 二 临塑荷载pcr和界限荷载 当zmax 0 地基所能承受的基底附加压力为临塑荷载 塑性区开展深度在某一范围内所对应的荷载为界限荷载 容许承载力 中心荷载 思考 由Pa计算式可知 Pa仅与c H 有关 而与基础宽度无关 为什么 例题 某条基 底宽b 1 5m 埋深d 2m 地基土的重度 19kN m3 饱和土的重度 sat 21kN m3 抗剪强度指标为 20 c 20kPa 求 1 该地基承载力p1 4 2 若地下水位上升至地表下1 5m 承载力有何变化 解答 1 2 地下水位上升时 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重度用有效重度 说明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 地基的承载力将降低 6 3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近似解 勃朗特 维西克 Prandtl Vesic 公式 6 4按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 一 铁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 容许承载力 基本承载力 宽度修正系数 深度修正系数 局部冲刷线 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承载力特征值 宽度修正系数 深度修正系数 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6 5按原位测试成果确定地基承载力 一 载荷试验法 pk 0 s 由拐点得地基极限承载力pu 除以安全系数Fs得容许承载力 p p s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 p s曲线有明确的比例界限时 取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 极限荷载能确定 且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 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 不能按上述两点确定时 取s b 0 01 0 015对应荷载值 但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二 静力触探试验法 Qf Qc 用静压力将装有探头的触探器压入土中 通过压力传感器及电阻应变仪测出土层对探头的贯入阻力 探头贯入阻力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土的强度的大小 把贯入阻力与荷载试验所得到的地基容许承载力建立相关关系 从而即可按照实测的贯入阻力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值 还可以把土的贯入阻力与土的变形模量及压缩模量建立相关关系 从而可以确定变形模量和压缩模量 方法介绍 探头阻力Q可分为两个部分 1 锥头阻力Qc 2 侧壁摩阻力Qf 比贯入阻力 探头单位截面积的阻力 三 标准贯入试验法 试验时 先行钻孔 再把上端接有钻杆的标准贯入器放至孔底 然后用质量为63 5kg的锤 以76cm的高度自由下落将贯入器先击入土中15cm 然后测继续打30cm的所需要锤击数 该击数称为标准贯入击数 方法介绍 建立标准贯入击数与地基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