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学科历史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姓名张婧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职称中教一级年级初二性别女学历硕士年龄31联系电mail地址教师基本情况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一节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要求:(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并以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教学的四大基本规律、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以及教学的启发性原则为指导思想,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即发现教学、情景教学与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中国传统的教育和文化到了近代渐渐落后,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关于本课的教学内容,京师大学堂和商务印书馆,学生略知一二但却又比较陌生,申报、科举制废除和奏定学堂章程,学生知之甚少,抑或一无所知。从知识点本身而言,一方面缺乏故事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史实和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基于此,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时事报道等方法来增强其生动性、趣味性,通过搜集、阅读、比较、分析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三)教学准备:搜集整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编排采访剧本、编写时事报道等。(四)教学方法:讲读法、提问引导法、比较法、分组讨论法、表演历史剧、模拟现场采访、模拟时事报道等。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他们的特色和意义。通过解答“申报的发行量为什么那么大”,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再到科举制被废除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分析得出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的共同特点是中西结合,新旧交替,除旧布新,宣传进步与科学,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提炼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学堂、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基本情况的材料,将他们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搜集有关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的材料,了解其概况。收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书籍,了解其编印、出版的特色。读、讲、议、演相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和进步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及其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四)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他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五)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在慈禧垂帘听政的清末年,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当时轰动全国的有清末四大奇案。其中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大家听说过吗?(展示课件图片“杨乃武与小白菜”)哪位同学能讲一讲?学生活动:讲故事。(如学生讲不清,教师修正补充)教师讲解:1873年,浙江余杭一个姓葛的县民病死后,其母怀疑是其妻葛毕氏和同县举人杨乃武私通害死的。告官后,两人被判死罪。杨的姐姐为其上告多次,由于官场黑暗都被驳回,直到四年后才得以洗刷奇冤。这就是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那么这个案子被哪家报纸报道过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呢?学生活动:看书后回答。教师讲解:是申报。(展示课件申报)。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发生后,刚成立一年之久的申报立即派记者调查采访,并进行连续报道,使此案轰动朝野,对这起冤案的昭雪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二)新课教学板书: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一、申报的创办教师过渡:课下我们请同学们去查阅了有关申报的资料,下面,哪位同学希望成为我们这节课的历史小博士,为大家介绍一下申报?学生积极发言:介绍申报。教师讲解:申报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请看申报的创刊词和两幅申报图片。(展示课件)在古代也有报纸,叫“邸报”,主要传递朝廷的政治消息图片,是供官僚士大夫看的官报,不面向公众公开发行。(展示邸报)教师提问:对比官方邸报,结合它的创刊词,想一想申报发行量为什么那么大,很快成为全国著名的大报?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回答准确者得笑脸一张,课代表记录存档)教师归纳:内容丰富,新闻量很大,贴近社会生活,重视对国内外大事和市井社会民众的报道,注重及时性和真实性,通俗易懂,第一次将新闻、言论、文艺及广告等内容综合于版面上,人们能够获得信息,增长见识。这使它成为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对后世报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后,中国人出现自己办报刊热潮。此后,报纸成为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教师过渡:下面请看申报小记者给我们采写的创办京师大学堂的报道。学生报道:以申报记者的身份介绍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情况。板书:二、废科举、兴学堂1、创办京师大学堂教师过渡: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太平天国起义的情况下,洋务派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当时也兴办过一些新式学堂,(展示课件)但那只是权宜之计,而真正揭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序幕的则是京师大学堂。那么,京师大学堂办学情况如何呢?请看申报记者对京师大学堂校长的现场采访。学生活动:几位同学扮演有关角色,模拟现场采访。其他学生认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京师大学堂为什么要引进西方新学科?(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后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展示课件“京师大学堂的科目”) 又为什么仍以传统学科为主?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回答准确者得笑脸一张,课代表记录存档)教师归纳:京师大学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进了一些西方学科,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它作为全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而且还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各省的学堂都归它统辖,它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摆脱几千年封建教育的束缚,所以仍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它体现了当时我国正由古代封建教育文化向近代的教育文化的过渡,尽管步履蹒跚,但它毕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板书:2、废除科举制教师过渡:百日维新失败后,京师大学堂是唯一保留下来的新政成果,教学内容仍以经学为主,科举制依然存在,而且考试又恢复了考八股文。于是,1900年的一天,在一家私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学生活动:几位同学扮演不同人物,表演历史剧。其他学生认真观看,思考。七嘴八舌:结合当时世界形势,谈谈传统教育有哪些弊端。学生活动:积极发言(回答准确者得笑脸一张,课代表记录存档)教师讲解: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和科技方面的人才。看来废除科举制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播放视频资料科举制的废除。动动脑:1905年,清政府终于废除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展示课件)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回答准确者得笑脸一张,课代表记录存档)教师过渡:在科举废除的前一年1904年,迫于当时的形势,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学段的教育体制,在全国兴办新式学堂。板书:3、兴办新学堂教师讲解: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学习科目十分丰富。以中等教育为例, 比一比:与旧式学堂相比,新式学堂新在哪里? (展示课件“不同时期学堂的学习科目”)学生活动:对比后踊跃发言,发表看法。 (回答准确者得笑脸一张,课代表记录存档)(找出新式学堂的新课程后,)教师讲解:奏定学堂章程规定音乐为必修课,此后,出现了一大批宣传学堂新生活的学堂乐歌。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当时流传最广的歌曲送别,是李叔同在1914年创作的。(播放歌曲送别)教师提问:那么,与现在我们所学科目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展示课件)谈谈你对新学堂的看法?教师归纳:废科举,兴学堂一方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制度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改革初期,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封建教育的束缚,所以经学的课时还最多。尽管如此,各地新式学堂的兴办,大大促进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发端。三、商务印书馆的开办教师过渡:废除了科举制,改革了教学内容,建立了各级新学堂,要学习新的课程,而大量的新式教材从何而来呢?请听我们的申报小记者发来的报道:(教师展示课件)教师提问:当时所需要的新教材从哪里来?学生活动:回忆并回答。教师提问:你还知道的哪些书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主要有哪些方面?学生活动:回答、交流。(之后教师展示课件总结)教师提问:商务印书馆至今有多少年历史?(108年)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最长的出版机构,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回答准确者得笑脸一张,课代表记录存档)教师归纳:可见,商务印书馆不仅推动了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在现代社会教育文化生活中还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新课总结教师引导:从官方的邸报到申报再到它迅速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从京师大学堂到新式教育体制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再到科举制被废除,从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到出版特色的形成,请大家总结一下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先分组充分讨论,再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清末民初,伴随着中国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的近代教育发端,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社会文化和教育正处于从封建到近代的过渡,这一时期的共同特点是中西结合,新旧并存,除旧布新,宣传进步与科学,追求真理。这些都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变革。从此,中国社会教育和文化的近代化也开始了。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请同学们设计一种大众传媒方式,介绍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情况,如编辑历史小报、模拟新闻报道等,优秀者将在班级板报上展示。 附件:1、模拟现场采访: 记者甲:您好!我们是申报的记者,能够采访您,真是万分荣幸!请问您作为京师大学堂校长,您办学的原则是什么?校长:我们的原则是,以我国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形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记者乙:那么请问我国传统的学科有哪些?校长:传统学科都被列为普通学科,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有经学、理学、掌故学、诸子学、汉文学等。记者丙:请问您大学堂引进了哪些西方学科?校长: 引进的西方学科大多列为大学堂的专门学科,学生选择一到两门学习,有农学、矿学、工程学、商学、兵学、卫生学等。另外还设有英、法、德、日、俄五种外语,30岁以下的学生必须学习一门外语。记者丁:哦,传统学科都是必须学的,西方学科只选择一门或两门,看来的确是以传统学科为主、中西结合。校长:不过,一开始京师大学堂的性质仍与旧式书院一样。后来增加了政科、艺科、师范馆、翻译馆和医学馆等。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记者丁: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非常感谢!校长:不客气。2、私塾情景:私塾先生正在带领弟子们读经书:“同学们,下面我们开始读经,先生我怎么读,你们就怎么读,不得有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较不严,师之惰。”一农民突然跑进来,对私塾先生说:“先生,我的庄稼全被害虫咬死了,您能给看看吗?”私塾先生摇了摇头,说:“对不起,我不懂种地的事”这位农民又面对着学生们说:“你们当中有懂的吗?”学生们也都茫然地摇摇头。一会儿,又一名男子跑进来,对私塾先生说:“先生,我母亲生病了,您会治病吗?”私塾先生摇了摇头,说:“对不起,我不懂医术。”这位农民又面对着学生们说:“你们当中有懂的吗?”学生们也都茫然地摇摇头。一会儿,又有人跑进来,对私塾先生说:“先生,我们的纺纱机坏了,您能给修一下吗?”私塾先生摇了摇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