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科学家25年心血.doc_第1页
加科学家25年心血.doc_第2页
加科学家25年心血.doc_第3页
加科学家25年心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科學家25年心血 研究人-機結合電子人題目內容:當你第一次看到史蒂夫曼的時候,你一定以為自己打擾了一位鑽石鑒定師或技術高超的焊工,因為你一眼就能注意到他右眼前的目鏡。不過,你可能很快就會發現,曼的“武裝”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目鏡的塑膠邊框上裝著小巧的視頻頭;花花綠綠的電線從目鏡後面伸出、繞到他的腦後;厚厚的運動外套下閃著時紅時白的光芒。 一開始,曼會很熱情地接待拜訪他的人,但很快,他就會因為不斷閃現在微型電腦顯示器上的資訊而分心,這個顯示器就裝在那楔形的目鏡裏。 最初與曼在一起會令人感到有點不適應,比如,他看起來是在跟你共進晚餐,可實際上他正在通過網路和別人聊天。但你不要因此大驚小怪,說不定,有一天我們都會和曼一樣成為一個“電子人”。 今年41歲的曼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工程學教授,他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通過裝在目鏡上的電腦系統來觀察周圍的世界。現在,他似乎離不開那些儀器了,一旦沒有了那玩意兒,曼就感到很緊張。 目前,曼還得利用一個自己發明的“掌中寶”來控制身上的電腦,不過他正在研製更為高級的控制系統把電極接在皮膚上,用腦電波來控制各種感測器。如果實現的話,曼就真的變成了一個半人半機器的電子怪物了。 雖然“電子人”曼跟科幻電影中的電子怪物完全不同,但他的所作所為仍然違背了一些倫理道德。在倫理學家看來,人必須是由精神、理智和本能駕馭的肉體,不能摻有諸如電線和硅質材料等“雜質”。 不過,曼對於其持續了25年的電子夢想有著自己的解釋:他相信,通過裝在身上的電腦和鏡頭,單個的人可以變得更強大,能更好、更獨立地維護個人的私密領域。 曼通過一件小事來“鼓吹”他的“電子人”設想,他說:“一旦成為了電子人,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鋪天蓋地無用的廣告或者諸如此類的煩人的東西從我的世界裏清除乾淨。僅此一點就足以讓我對電子人滿懷憧憬了,你不覺得嗎?” 另外,曼對現實情況很不滿,他不喜歡處處充滿不安的氣氛,討厭日益增多的電子探頭。因此,他認為,普通人也應該擁有自己的“探頭”和功能強大的電腦,以對抗別的機器系統。他說:“只有當自己所想要的東西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時,人們才會覺得自己是命運的主宰。” 在曼的日常用語中,經常提到“用機器去對抗機器”。他對商業社會的種種“充滿銅臭味的約束”深惡痛絕,這導致他會設想利用“電子人”的超強能力去做一些“違法”的事情。比如,在電影院欣賞最新大片時,人們不能拿著攜帶型攝像機隨心所欲地拍攝,但“電子人”卻能通過裝在目鏡上的視頻頭進行“盜版”活動,萬一影院工作人員明察秋毫,“電子人”還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指揮電影院天花板上的監控探頭,讓它們替自己完成任務。 曼的這些行為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但要對曼強調那些“規矩”則是徒勞無益的。曼堅信,每個人都應該同“該死的系統”作鬥爭。這就是曼的為人,專注于自己研究的領域,對待外界顯得過於書生氣。 當然,曼的“電子人”經歷不僅僅是科學宣言,也不是滑稽戲。在他2000年出版的專著電子人:便攜電腦時代的數字式命運與人類可能性中,曼描繪了通過他的“電子人”裝備所能體驗到的超現實的美妙境界,在那個世界中,就連自己身後的事物都在“電子人”的眼前呈現出絢麗的色彩。他在書中寫道:“電腦讓我更全面細緻地認識到周圍的事物,它改變了我的知覺甚至意識,我觀察外界的視角完全不同了,許多不可能的事情在這裡變得真實可信。” 有一次,曼的學生詹姆斯方戴上老師研製的“電子人”目鏡參加篝火晚會,大家要他講一個引人入勝的鬼怪故事,詹姆斯通過網路搜尋,一篇鬼故事的內容立刻出現在目鏡裏的顯示器上。 詹姆斯後來說:“那是一次很美妙的經歷,我和電腦好像是一個整體,一起工作。我看著螢幕進行朗讀,他們卻以為我能完整地記得那麼複雜的故事。” 現在,曼和他的學生開發了一個軟體,可以把任何矩形的圖像轉入他們的虛擬世界,然後在這些圖像上顯示資訊,比如e-mail、手機短信等。曼設想,今後通過更完善的系統,“電子人”走在大街上將會看到一個完全屬於他個人的畫面,公交車站牌、建築物的外墻上都會出現只有他才能看到的資訊。比如,“電子人”在公園散步,他的朋友通過網路找到他的位置,然後把要傳遞給他的資訊發送過去,這些資訊就會出現在公園長凳、垃圾箱、告示牌等任何當時出現在“電子人”面前的物體上。 不斷完善的“電子人” 曼花了25年不斷完善他的“電子人”系統。 最初,這一系統要裝在一個大包裏背在身上,非常笨重;後來,曼把它進行了改進,扔掉了大背包,變成了頭盔,不過由於頭盔上有一對兔子耳朵般的電視天線,人戴上就像一個可笑的電子怪物;直到上個世紀末,曼的系統終於小到可以裝在時髦的太陽鏡裏了,而他最新的成果、也就是他現在帶的那個,只有半個太陽鏡大小! 如今的這個小目鏡可以接在不同的電腦和其他設備上。曼最常用的一套設備是由奔騰-4處理器、至少達512G的記憶體和一套基於Linux的特殊作業系統構成的。有了這個系統,曼可以隨時隨地閱讀e-mail,給學生上課時盯著目鏡顯示器“照本宣科” 由於經常要到不同的地方去,曼隨身攜帶了幾套不同的無線傳送器,這樣他就能以無線的方式與各種網路相連接,甚至可以切入老式的廣播系統。 儘管如此,曼也認識到,要想讓大眾接受他的“電子人”設備,就必須把這個系統作得更小,畢竟戴著小目鏡還是不太舒服,能小到像隱形眼鏡那樣裝在眼睛裏就更好了。 “電子人”不孤單 在夢想利用電腦增強個人能力的方面,史蒂夫曼並不是寂寞的“獨行俠”。 英國雷丁大學的教授凱文沃裏克去年就曾把一個電路系統植入自己的手臂長達3個月。 植入電路系統後,當沃裏克的手做動作時,電信號就會通過互聯網傳到一個機械手上,儘管機械手的動作不能跟沃裏克的手臂保持一致,但沃裏克說,這一試驗顯示,把電子裝置與人的神經系統相連接是可行的。現在,沃裏克希望研製一個與人腦相連的系統,這樣就能幫助那些有殘疾或想增強現有行動能力的人。 曼當然更相信“電子人”的成長是不可避免的未來。他說,許多人都希望能與電腦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來增強我們的能力。 不過,曼表示,現在的“電子人”系統太專業化、功能太單一了。他說:“我們所需要的是所有人都能用的系統,它不是為某一特殊目的設計的。做到了那一點,就是一場偉大的革命。” 來源:新聞晨報 編輯: 岳奕葒 稿源: 國際線上 2004-01-18 07:38:17 探討問題項目:1. 我們在現今科技發展如此快速之下,我們是否可以確定未來的生活真的能夠像電子人一般,隨時得到我們想要的資訊呢?!2. 科技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不確定性?3. 萬一電子人發展成功了,會不會發生如同電影情節”魔鬼終結者”或是”機械公敵”般的真實上演呢?(就像小孩偷玩大人的手槍,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4. 有了這項革命性的科技,所帶來的人際關係的不確定現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