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语主格助词1、()1)表示谓语所要说明的主题,构成主语。该主题是说话者心目中已确定好的,说话的重点在说明部分,即谓语部分。如: .万里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疑问词(亦即说话的重点)在谓语部分,主语就用“()”来表示。如: ? 永哲你几年级? (说话重点在“几年级”) ? 队长去哪儿了? (重点在“去哪儿”)谓语部分叙述的是一般法则或该事物或人的属性、特征,这时,说话的重点在谓语部分,主语也用“()”表示。如: . 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1)表示区别对比。如: .我学韩国语,我弟弟学日本语。 . 南方菜甜,北方菜咸。 . 我酒是喝一些,但不抽烟。 . 他韩国语是懂的,但不懂日语。有时,说话者只举出区别对比的某一对象,而未说及另一与之区别对比的对象。如: . 酒我是不吃的。(含有“另外某个东西是吃的”之意) . 那个电影不看。(有“别的电影愿意看”之意) .他足球好像不太行。(有“别的运动可以”之意)3)谓语部分说明某一事实的原因理由时,该事实作主语,由不完全名词“”“”来概括,再附加上“()”以表示主语。至于谓语,则以“-”来结尾。如: .我们说他的演说是正确的,是因为它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4)表示一种推理判断的关系,这时在表示时间、场合的“、”等词的末尾加“()”。如: . 紧急集合的话,必然是发生了什么重要的紧急事情。 .长声警报一响,就是敌机来袭的信号。5)表示强调主语的强调 . 统一祖国的时刻来了。(强调“正是这样的时刻”,含有“是统一祖国的时候了 ”之意) .世界上决没有不费力气而获得成功的方法。 附加在一些格词尾后,表示着重指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如: . 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说明“教室里怎么样”) . 在运动场举行了足球赛。(说明“运动场上的情况”) .用那样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说明“用那样的方法怎么样”)上述各句,“”只表示强调,有的上升为说话的主题,但决定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的仍是格词尾。如“”的“”决定“”在句子中作处所状语,“”则表示强调,使这一处所状语成了这句话的主题(主题与主语的概念不同,有时主语就是这句话的主题,但有时别的句子成分也可以成为一句话的主题)。附加在谓词的否定形式、接续词尾及一些副词后,表示强调。如: . 他还年轻着呢。 . 走得真快啊。 . 那时我是不去的。 . 看完电影回来了。中表示强调的“()”,经常出现在否定句中。用在体词的末尾或谓词的体词形“”后,然后又重复该词,在这种固定结合的形式中,“()”也表示强调。这时全句还常含有转折、附带条件之意。相当于汉语的“是”。如: . 他模范是模范。(言外有“尚有不足”之意。根据上下文,也可理解为“他确实是模范”) (). 这样写通是通。(言外有“但不太好”之意) () . 这东西好是好,但是价钱贵)。6)用在一部分副词后,后面是否定意义的谓语(或用在否定谓语的“-”形后),表示部分的否定。试比较: . 问题不完全错。(强调重点在副词) . 问题不完全错。(强调重点在谓语)2 .二年级学生不全去劳动。(重点在副词)2 .二年级学生不全去劳动。(重点在谓语) .提出来的问题没有都解决。(重点在副词) 提出来的问题没有都解决(重点在谓语) . 提出来的问题都没有解决。7)在通常情况下,充当句子主题的大主语由“()”表示,而做句子某一成分的主谓结构中的小主语由“()”表示(包括从句的主语)。如: . 我国地大人口多。 .我想说的正是这个问题。 .电影院如果近,我就走着去。 .全国人民屈指等待祖国统一的日子。2、()1)表示主语。这是“()”最基本的用法。有如下几种情况:疑问代词作主语(或主语前有表示疑问的词定语)时,通常主语由“()”表示,回答时一般也用“()”。如: ? “哪儿痛?”“头痛。” ?“哪一位是校长?”“这一位是校长。”谓语所表示的内容已经知道,说话者着重指出作主语的是“谁(什么)”, 即在很多对象中特指某一对象是主语时,该主语用“()”表示。如: . 他就是我们的班长。(说话者在很多人中特指“他”是我们的班长) ?, .“这是中国产品吗?”“是的,那是中国产品。”(说话的重点在于“哪个”才是中国产品)描述眼前具体情景,谓语是自动词或形容词时,主语通常用“()”表示。如: . 公共汽车来了。 , . 啊,天真冷。 . 衣服湿了描述眼前具体情景时,有时主语是受事者,即受谓语的动作支配,这种被动句中的主语也用“()”表示。如: . 小孩被狗咬了。包孕句中作定语的子句,其主语一般用“()”表示。如: .风景美丽的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作其他成分的子句,其主语如不需要表示强调区别对比等意思时,也用“()”。如: . 我也知道他很勇敢。 . 兔子尾巴短。主从复句中表示假定、条件的从句,其主语用“()”表示。如: . 未经许可,不能外出。 . 价钱便宜的话,我也买。作整个句子的谓语的子句,表示“有(什么)”或“没有(什么)”时,如不需要表示强调、区别对比,该子句的主语一般也用“()”表示。如: . 我有书。 . 我没有这样的杂志。作整个句子的谓语的子句,其主语表示希望、好恶、巧拙、难易等的对象的,如不需要表示强调、区别对比等意思时,也用“()”来表示。如: “” . 我喜欢歌曲阿里郎。 . 我讨厌抽烟。谓语是表示喜恶等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可把形容词变换成他动词,表示喜恶对象的“()”则换成“()”。如:1)表示使动句中实施动作的主体(即指使的对象)。如: . 我让李光洙明天回学校。2)用在“”前面,表示转成的结果。如: . 冰化成水了。3)表示否定的对象。如: .金泽洙的父亲不是医生。4)动词的主体(句子中作主语),其数量由“()”表示,构成数量状语. 如: . 飞机飞来五呆。1)表示强调。如: .天气不冷。 . 不会那样。2)用于引用句前,表示该引用句的出处,在整个句子中表示插入语。如: . 金哲浩说你别来。个别情况下,开音节后也有用“”的,这是历史上残留下来的现象。如: . 他在眺望着无边的原野。“”能代替“()”,表示对行动主体的尊敬,因此,它只能用在需要尊敬的主语之后。它与尊敬词尾“()”或与一部分具有尊敬意义的谓词搭配使用。如: .感谢各位搭乘中国民航的飞机。 . 爸爸在家里。在用法上,它与“()”不同的是:“()”后不能再加其他词尾,而“”后还可加其他词尾如“”、“”等,构成“”、“”等用于活动体体词后,主要表示间接宾语。1)表示间接宾语 表示行动的间接对象。如: . 我们向你们致敬。 . 我给弟弟买了书。此时“”后可以加“()”。表示行动、状态作用于某一对象。相当于汉语的“对(于)怎么m 。如: . 对学生了解很深。 . 这药对胃病患者是最好的。 .宁死也不会向敌人投降。 .没能守约,很对不起他们了。表示基准 5. 每人五公斤。 . 每两个人一个。表示这一意义时,常与“体词”这一形式搭配使用。“”表示平均分配的数量。“ (每两个人给一个)”也可理解为“() (两个人每人给一个)”省去了“”。这要由上下文来判定。表示较量的对象。如: .老人们干活不亚于青年人。 ?你力气再大能和王浩民相比吗?2)表示处所状语:表示存在的处所。如: ? 你没有朝鲜小说吗? . 我只有这些书。 .我没有中国货币,必须先换美金。表示去向、目的地。如: .我现在正忙,你去姐姐那儿问吧。 .这东西经过好多人的手,又回到了我这里。3)表示被动句中动作由谁所引起。构成间接宾语。如: . 敌军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重阳节特色主题策划方案
- 甲状腺手术护理常规课件
- 元宵节教学课件
- 《永远的丰碑》教学课件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新闻稿
- 用iPad进行课件编辑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历2025年真题 深度解析与模拟试卷
- 2025年电气工程师考试试卷:电气工程设计规范应用专项训练
- 2025至2030中国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礼品行业发展分析及行业发展前景与战略报告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总体部署完整版
- TUPSW微机控制电力专用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使用说明书
- 骨质疏松诊治与中医药
- LY/T 2383-2014结构用木材强度等级
-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 中日关系历史
- GB/T 15171-1994软包装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2023年江苏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奥赛)初赛试题和答案
-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方案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