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至宜昌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武汉至宜昌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武汉至宜昌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武汉至宜昌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武汉至宜昌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铁路汉宜线汉口至宜昌东段工程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新建铁路汉宜线汉口至宜昌东段工程XINJIANTIELUHANYIXIANHANKOUZHIYICHANGDONGDUANGONGCHENG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沪汉蓉铁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二00八年八月155沪汉蓉铁路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第 页目 录1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原则.11.3 编制范围.22 工程概况.32.1 项目简介.32.2 工程简介.42.3 主要技术标准.162.4 重点工程.173 总体施工组织安排.193.1 建设管理目标.193.2 管理模式和建设组织.193.3 施工组织方案.234 大临设施及过渡工程方案.334.1 施工道路.334.2 铁路便线设置.334.3临时渡口、码头、桥梁、地道等设置.344.4 材料厂.344.5 改良土拌合站、级配碎石拌合站.344.6 混凝土拌合站.354.7 小型混凝土构件预制厂.354.8 T梁预制.364.9 铺轨基地.374.10 临时通信、电力、给水及其他大临设施.374.11过渡工程方案施.385 工程进度计划.405.1 施工总工期及主要阶段工期.405.2 各专业工程施工进度安排.405.3 控制工程施工进度安排.416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426.1 路基工程.426.2桥梁工程.606.3 隧道工程.786.4 站场工程.866.5铺架工程.876.6通讯工程.976.7信号工程.1106.8电力工程.1156.9电气化工程.1196.10房屋工程.1286.11机务车辆工程.1387 主要工程材料设备、主要施工装备、劳动力及投资安排.1397.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1397.2 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1437.3 劳动力配置.1437.4 分标段分年度投资计划.1438 建设与施工管理措施.1448.1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1448.2 质量管理措施.1468.3 安全管理措施.1738.4 工期控制措施.1838.5 投资控制措施.1878.6 环境保护措施.1928.7 冬期、夏期、雨季施工措施.1968.8 节约用地措施.2008.9 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2018.10 文明施工措施.2029 施工组织图表.2059.1 附表.2059.2 附图.2051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 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武汉至宜昌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交运【2006】2286号);(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武汉至宜昌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交运【2007】3688号);(3)铁道部、湖北省关于新建铁路汉宜线汉口至宜昌东段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8】578号);(4)铁道部与湖北省会商纪要;(5)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指导意见的通知”(建建【2008】50号);(6)铁道部“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南的通知”(工管工【2007】72号);(7)铁道部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调查与设计办法(铁建设【2000】95号);(8)国家计委、建设部铁路工程建设工期定额(试行)(建标【1991】235号);(9)铁四院编制的新建武汉至宜昌铁路初步设计文件;(10)适用的铁道部颁布的规范和规定(见附表1);(11)其它有关文件、协议及规定。1.2 编制原则(1)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支持矿床保护、文物保护、景点保护;维持既有交通秩序。客运专线铁路建设用地还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土地。(2)符合性原则。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要求。(3)科学、经济、合理、标准化管理的原则。实现铁路建设标准化,借鉴国内外重大项目建设的先进经验,以管理科学理论、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结合铁路建设的特点,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平稳推进、各负其责的原则,逐步形成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体系和方法;通过建设单位管理标准化,以建设目标和共同利益为纽带,推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实现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4)“六位一体”管理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建立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和评价评估体系,按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环节,将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分解细化为最佳匹配的实施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5)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1.3 编制范围新建铁路汉宜线汉口至宜昌东段工程,起自汉口站(含)终至宜昌东站(含),正线长度293.1km,以及武汉枢纽、宜昌地区相关工程。2 工程概况2.1 项目简介新建铁路汉宜线汉口至宜昌东段工程(以下简称“汉宜铁路”)为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组成部分,东起汉口站,西至宜昌东站,途经汉川、仙桃、天门、潜江、荆州、枝江等市,线路全长293.1km,武汉枢纽、宜昌地区联络线5条21.5km,宜昌东站至宜昌站8.5km同步现状电化,宜昌站改造工程,新建汉口动车运用所。全线设汉口、汉川、仙桃、潜江、荆州、枝江、宜昌东等7个车站,其中5个新建站、2个既有站(汉口站、宜昌东站)。2.1.1立项情况2006年6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新建铁路武汉至宜昌铁路预可行性研究。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武汉至宜昌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交运【2006】2286号)对汉宜铁路立项进行批复。2006年8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新建铁路武汉至宜昌铁路可行性研究。200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武汉至宜昌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交运【2007】3688号”对汉宜铁路的可行性进行了批复。2.1.2设计过程2007年9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新建铁路武汉至宜昌铁路初步设计。2008年3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新建铁路武汉至宜昌铁路修改初步设计。2008年7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新建铁路武汉至宜昌铁路初步设计(供招标)。2008年7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新建铁路武汉至宜昌铁路施工图蔡家湾特大桥用地图。2.1.3初设批复意见建设工期按48个月安排(含联合调试及试运行期)。全线初步设计概算总额按239.88亿元控制,其中静态投资199.88亿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4.65亿元、铺底流动资金0.35亿元、动车购置费25亿元。2.2 工程简介汉宜铁路位于湖北省中西部的江汉平原,东起汉口,西至宜昌,沿途经过汉川、仙桃、天门、潜江、荆州、枝江等市,沿线地区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走廊,东连合武线,西接宜万线,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之一沪汉蓉通道的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武汉和宜昌的城际轨道交通。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连接长三角、江汉平原和川渝地区,横跨我国沿江经济带沪、苏、皖、鄂、渝、川六省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整个通道中仅余利川至重庆段尚未开工建设。本线的建设是沪汉蓉通道系统形成能力、提升路网整体效益、促进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本线建成后汉口到宜昌运行时间约1.5小时,可显著改善沿线城市间客货运输条件,扩大汉宜通道客运通力,缩短沿线城市间时空距离,有利于沿线城际交通网络系统的完善,促进沿线城市带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湖北省经济发展。 2.2.1 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貌 本线横贯江汉平原,大部地段地势坦荡,河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堤垸纵横,地面高程2030m。东段武汉市西南及汉川市西南附近为垄岗丘陵,西段荆州市至枝江市为南北向垄岗地貌,垄岗与宽阔的沟谷相间,地势平坦开阔,高程3050m。枝江市以西进入丘陵区,高程50210m,相对高差30130m,宜昌附近进入低山区。沿线除农作物用地外植被发育。(2)工程地质本线通过的工程地质分区包括:江汉冲湖积平原、垄岗、剥蚀丘陵区及丘间谷地。武汉至荆州线路主要经过江汉冲湖积平原,仅武汉市西南蔡店至汉川市马口镇以南为剥蚀丘陵和垄岗区,其它地段广泛分布第四系软土及松软土,上部为软流塑的冲湖积黏土、粉质黏土、淤泥质黏土(淤泥),厚度336.5m;下部粉细砂、硬塑的黏土、粉质黏土,平均厚度大于40m;下伏基岩泥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等,埋藏很深,本线勘探未揭示;总体来说工程地基条件较差。荆州至宜昌为垄岗、剥蚀丘陵区间丘间谷地,垄岗由黏性土及不连续成层园砾土、卵石土组成,表层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硬塑黏性土具有弱强膨胀性;剥蚀丘陵区出露白垩系及第三系砾岩、砂岩、泥岩;河谷或山间谷地,分布软土,厚度15m;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尚好。本线特殊岩土主要有软土及松软土、膨胀(岩)土。(3)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主要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多为孔隙潜水,局部具承压性。分布于冲湖积平原及河流阶地、河床及漫滩区的冲、湖积之黏土、粉质黏土层以及山区斜坡洪积、坡积层中的上层滞水,其水量小,并受大气降水控制;分布于大小河流地段及下部砂卵砾石层中的孔隙水,水量十分丰富。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丘陵区节理、裂隙发育的基岩中,一般地带水量不大,但在断层破碎带、两种不同地层不整合接触带附近以及砾岩(钙质胶结)岩溶发育带,水量丰富。在低洼处以裂隙泉形式渗出,或经过阶地泄入河中,地下水一般埋深较大,变化幅度小,水质较好。 (4)气象条件沿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欧亚大陆冷高压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有严寒,夏有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最高气温21.0,年平均最低气温12.5,极端最高气温为41.4,极端最低气温18.1;年最大风速36.0m/s,年平均风速2.5m/s;年平均日照时间1993小时;年平均降雨天数122天,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260mm,年平均降雨量11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 (5)河流、水系线路所经地区水系发育,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汉江、通顺河、东荆河、沮漳河、玛瑙河等。其中汉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经汉中盆地与褒河汇合后始称汉江,于武汉入汇长江。汉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一致,夏、秋季洪水分期明显是汉江流域洪水的最显著特征。汉江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上大下小,为了解决缓解汉江中下游河道泄量上下极不平衡的矛盾,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先后兴建了杜家台分洪工程、丹江口水库(初期规模),并将宜城至沙洋段两岸民垸辟为临时蓄洪区,形成了由汉江中下游堤防、丹江口水库、杜家台分洪区、蓄洪民垸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标准已达到百年一遇。 (6)地震动参数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DK19+000DK48+000段为0.05g,其它地区为0.05g。全线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7)有关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等本线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没有影响线路走向的风景名胜区。与本线相关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有:返湾湖自然保护小区、借粮湖自然保护小区,选线设计予以绕避。汉宜铁路三次跨越汉江、一跨东荆河,多次跨高速公路及铁路,其中在汉川市沉湖镇以南2km、天门市彭市镇以南2km以桥梁方式穿越汉江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在潜江市汉宜高速公路以北0.8km以桥梁方式穿越东荆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线路所跨越水域上下游5km范围内均无取水口。湖北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关于武汉至宜昌铁路工程穿越汉江、东荆河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局部区域水体环境功能类别调整的批复(鄂政函【2006】206号)同意将铁路跨越汉江、东荆河局部区域水环境功能类别由地表水类、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为地表水类、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为保护好水源水质,本工程在跨越汉江、东荆河时,将尽量减少桥梁水中墩,施工期开展环保监理,建成后封闭大桥桥面,杜绝施工期和运营期污水排入汉江及东荆河,在采用上述减缓措施后,将不会对饮用水源造成不良影响。线路所经区域国家级、省级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较多,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本线相关的郢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湖北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省文物局关于武汉至宜昌铁路工程文物保护意见的函(鄂文物函【2006】34号)要求,铁路距郢城南垣在80m之外,满足其要求。 2.2.2 工程建设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 铁路本线路两端连接京广线和焦柳线两大干线,中间和荆沙地方铁路相连,在线路北边有汉丹线,铁路运输非常方便。本工程施工时,通过上述铁路可将主要材料运至汉口、宜昌及荆州等既有车站,汽车转运到工地。 公路沿线公路交通较为发达,国道、省道、县道基本成网。纵向的有汉宜高速公路及318等国道,横向的有国道G107、京珠高速公路、荆襄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荆通高速公路,另外还有省道S256、S325、S225、S253、S107、S323等,同时县道和乡村道四通八达,形成以高速及国道为主,省道、县道和乡村路为辅的公路运输网络格局。所有这些公路距线路较近,为本工程的材料运输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施工条件。 水路本工程所经地区水运发达,长江经过武汉、荆州和宜昌,沿线河网密布,航道交错,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基本上和本线汉口至潜江段交错绕行,交叉的其余通航河流还有东荆河、东干渠、沮漳河、内荆河等。航道技术等级分别为:汉江为级、内荆河级、东荆河级、东干渠级、沮漳河级。经综合分析调查资料,本工程的筑路材料特别是砂料均可以水运为主,运至码头后由汽车倒运至工地。汉口至潜江段利用汉江运输,荆州至宜昌段利用长江运输。(2)沿线建筑材料分布 砂本段沿线所经地区不产砂,汉口至仙桃段黄砂主要是从湖北鄂州的巴河采集,经过长江转汉江运至汉江沿江码头,仙桃至宜昌段黄砂主要是从湖南洞庭湖、湘江水系采集,经过长江运至沿线的沿线码头,再通过公路运输至工地。沿线砂场的产量及供应本线情况见下表:砂场产地一览表序 号砂场名称供应量相对位置供应范围1慈惠砂场大量DK10+500左侧2公里DK0+000DK32+2002马口码头砂场大量DK45+500右侧2公里DK32+200DK57+5003脉旺码头砂场大量DK65+500右侧4公里DK57+500DK107+0004仙桃开园黄砂站大量DK83+000左侧20公里备 用5潜江江汉航运公司大量DK142+000右侧7公里DK107+000DK164+6506荆州沙市九码头砂场大量DK195+300左侧3公里DK164+650DK229+6507沙市港砂场大量DK200+000左侧8公里备 用8枝江港砂场大量DK250+000左侧10公里DK229+650DK265+0009白洋港砂场大量DK270+000左侧15公里DK265+000DK270+50010宜昌银发荣港埠公司大量DK280+000左侧7公里备 用11宜昌临江坪公司大量DK280+000左侧7公里DK270+500DK288+400 石料本线地处江汉平原和平原与低缓丘陵过渡地带,铁路沿线石料较缺乏,沿线采石场较少,特别是潜江、仙桃及荆州地区需远运。根据施工调查收集了多处石场,并落实石质、储量、场地及运输条件等情况,所选石场皆可用作碎石、片石。本线石料主要分布在蔡甸、沙洋、荆门、宜都、宜昌等地。交通运输比较方便,但离本线较远,石质主要为石灰岩,山体覆盖层较薄,经调查落实,其产量、储量、质量均能满足本工程需要。石场一览表序号采石场名称供应量起运点相对位置供应范围1独山采石场大量DK27+500左侧3.5公里DK000+000DK32+2002丁湾采石场大量DK36+000左侧4公里DK32+300DK44+5003榨坊石场大量DK42+000左侧10公里备 用4侏儒军山采石场大量DK45+000左侧10公里备 用5弘禹采石场大量DK52+000左侧5公里DK44+500DK108+0006仙桃何湾装卸公司大量DK83+000左侧20公里备 用7赖朋码头大量DK100+000左侧6公里备 用8京山楚通桥三石场 大量DK122+000右侧47公里DK108+000DK150+0009马良沙洋新生石场大量DK168+000右侧57公里DK150+000DK208+50010荆门子陵建泉大量DK200+000右侧92公里备 用11枝城九道河采石场大量DK255+000左侧50公里DK208+500DK256+00012五眼泉采石场大量DK260+000左侧30公里备 用13姚家店采石场大量DK265+000左侧35公里备 用14小溪塔采石场大量DK285+000右侧36公里DK256+000DK288+400 道砟本线铺设有砟轨道,道砟采用一级道砟。武汉方向主要由武汉铁路局确山采石厂及新下陆采石厂供应;宜昌方向主要由武汉铁路局大霸山采石场及宜昌市夷陵区西河采石场供应。确山采石厂位于京广线确山车站,有10km专用线与确山车站接轨,有完整的道砟生产线和装车设备,年生产级道砟30万方以上,质量符合要求。新下陆采石场位于武九线108+336处,有1km专用线与新下陆车站接轨,有完整的道砟生产线和装车设备,年产级道砟20万方以上,质量符合要求。大霸山采石场位于汉丹线随阳店车站西北,有4.5km专用线与随阳店车站接轨。该采石场为襄石铁路复线的配套工程,2000年开始投产,有完整的道砟生产线和装车设备,并有63辆风动卸砟专用车可直接撒铺道砟,年产级道砟20万方以上,质量符合要求。宜昌市夷陵区西河采石场位于宜昌市黄花乡小峰河村四组西侧,距宜昌市花艳站60km。矿区0.0269平方公里,开采矿种属花岗岩,生产规模5万立方米/年,主要生产碎石、道砟,能满足施工要求。矿区配有鄂式破碎机、反击破碎机和挖掘机,日生产能力:500800方/天。道砟场分布一览表序 号道砟场名称位 置道砟级别岩 性贮 量运输条件1确山采石厂确山站一 级花岗岩丰 富火车、汽车联运2新下陆采石厂新下陆站一 级花岗岩丰 富火车、汽车联运3大霸山采石场随阳店站一 级石英砂岩丰 富火车、汽车联运4汉阴采石厂汉阴站一 级片麻岩丰 富火车、汽车联运5宜昌市夷陵区西河采石场宜昌市黄花乡小峰河村一 级花岗岩一 般汽 车 石灰本线附近石灰主要供应点为武汉蔡甸区侏儒镇石灰场、荆门子陵干沟石灰场、宜都五眼泉石灰场、宜昌小溪塔石灰场,区间大部分地区不生产石灰,需要从以上石灰场远运。 砖沿线各县、市郊、乡镇均设有砖厂,生产的标准砖可满足本项目建设的需要。(3)沿线水、电、燃料等可利用资源情况 施工用水线路所经地区为长江及其支流,各流域天然水质较好,浅层地下水主要为重碳酸性低矿化度淡水,无色无味,PH值在6.88.6之间,各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般可直接作饮用水源。施工用水可就近取水或打井取水,进入城区范围内施工用水可利用城市自来水。 施工用电沿线电力资源丰富,10kv、35kv等高压电力线,交错或平行线路分布,施工用电可T接引入。 施工用燃料本段线路沿线燃料供应比较充足,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料可就近购买。 路基填料路基原则上应选用A、B组及C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当采用细粒土和易风化软岩块石及其风化物等C、D组填料时,应进行改良。正线路基利用路堑挖方及隧道弃碴作填料时,须进行的处理措施如下表所示。沿线以挖作填填料分布及处理措施表序号起点里程终点里程岩 性填料组别正线路基利用1DK35+000DK36+000黏土,褐黄色褐红色,含有铁锰结核,硬塑。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2DK39+000DK40+346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3DK51+000DK51+948粉质黏土、黏土,硬塑。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4DK253+772DK255+239粉质黏土、黏土,硬塑。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5DK257+231DK258+302粉质黏土或黏土,硬塑坚硬。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6DK258+610DK259+166Q2粉质粘土,灰黄色棕黄色,硬塑坚硬。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7DK259+908DK260+233Q2粉质粘土,灰黄色棕黄色,硬塑坚硬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8DK262+783DK264+000Efn粉砂岩,全风化强风化。C、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9DK268+907DK269+661Efn粉砂岩,全风化强风化。C、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10DK269+838DK270+445Efn粉砂岩,全风化强风化。C、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11DK273+409DK274+593Efn砂岩:棕红色,全风化强风化。C、D组本段改良后利用12DK275+653DK276+376Efn砂岩:棕红色,全强风化,巨厚层状;K2l砾岩:灰白色,弱风化。C、D组;A组本段改良后利用13DK276+000DK276+243K2l砾岩:灰白色,强风化弱风化。AB组本段改良后利用14DK276+478DK279+853K2l砾岩:灰白色,强风化弱风化。AB组本段直接利用15DK280+325DK282+033K2l砾岩:灰白色,强风化弱风化。AB组本段直接利用16DK282+300DK282+503K2l砾岩:灰白色,强风化弱风化。AB组本段直接利用从沿线的情况看,枝江以东基本上为路堤,填料极度缺乏,线位附近以黏土、粉质黏土为主,绝大部分为D组填料,粘性土因为地下水位高和含水量过高无法通过改良后填筑。枝江以西以弱中强膨胀土C、D组填料和低山丘陵区岩块类B、C、D组填料为主,弱膨胀土可通过化学改良后填筑路基,丘陵区以挖做填的B、C组岩块类填料可解体破碎后填筑路基。为合理有效利用沿线填料,定测中在初测基础上加强了沿线土源调查和勘察工作,确定集中取土场9处。集中取土场填料分布及处理措施表见下表。取土场填料分布及处理措施表序号起点里程终点里程取土场岩 性填料组别正线路基利用1DK11+500DK34+000蔡甸张湾取土场泥盆系上统(D3)石英砂岩,浅黄色,夹薄层泥岩,弱风化,泥岩为全风化。AB组直接填筑2DK34+000DK43+400汉川马口高山取土场泥盆系上统(D3)石英砂岩,浅黄色,夹薄层泥岩,弱风化,泥岩为全风化。AB组直接填筑Q4el+dl粉质黏土,棕黄色,硬塑。C、D组改良后填筑3DK45+218DK71+763汉川南河双马山取土场泥盆系上统(D3)石英砂岩,浅黄色,局部夹薄层泥岩。AB组直接填筑4DIK79+706DK129+082天门渔薪青山取土场南部白垩系上统(K2)粉砂岩,黄褐色,弱风化,表层为强风化,强风化层厚12m。北部石炭系(C)灰岩、白云质灰岩,灰色、灰白色,弱风化。AB组直接填筑5DK130+299DK137+002潜江梅家咀取土场Q4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D组改良后填筑6DK156+608DK170+193潜江浩口取土场Q4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D组改良后填筑7DK172+202DK186+313荆州观音垱取土场黏土(Q4),黄褐色夹白色条纹,局部含铁锰结核,硬塑。D组改良后填筑8DK189+246DK224+774荆门纪山程新取土场Q32al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D组改良后填筑9DK230+812DK250+862枝江仙女金湖取土场Q3al黏土,褐黄色,硬塑。D组改良后填筑2.2.3 工程特点(1)路基工程本线软土、松软土分布广泛,软土深厚,一般采用水泥搅拌桩、旋喷桩、水泥砂浆搅拌桩和CFG桩等措施加固处理。路基工点分散,软土、松软土段落多,基底处理工程量大。线路纵向刚度均匀性要求高。为保证路基的纵向刚度均匀性变化,在轨道基础竖向刚度出现突变的路堤与桥(涵)、路堤与路堑、路堑与隧道连接处均设置了过渡结构。工后沉降控制标准高。为满足轨道工后沉降控制技术要求,路基工程须严格控制地基和路堤的工后沉降。软土路基留置期不少于10个月。与站后工程接口多。路基工程与综合接地、电缆沟槽、管线过轨、声屏障基础等站后工程的接口复杂,须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加强组织和协调,保证接口合理、施工有序、质量可控。(2)桥梁工程全线桥梁工程量大、桥长、新技术含量高、施工复杂的特点,尤其三跨汉江,汉江为级航道,施工水位高,环保水保要求高,采用了(64+120+168+120+56)m连续刚构和(102+168+102)m连续刚构等特殊孔跨。特别是架梁工程控制总的工期,工期特别紧,需要精心安排合理组织。(3)轨道工程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采用单枕连续铺设法和换铺法相结合。(4)建筑材料匮乏汉宜铁路沿线所经地区不产砂和石料,路基填料缺乏,均需远运,同时,请施工单位研究利用“引江济汉”工程弃土作为路基填料的方案。2.2.4 主要工程数量线路全长293.1km,武汉枢纽、宜昌地区联络线5条21.5km,宜昌东站至宜昌站8.5km同步现状电化,宜昌站改造工程,新建汉口动车运用所。主要工程数量见附表2-1。(1)路基工点147处,累计141.053km,占正线总长度的48.12;路基土石方2090.02万m3;主要工点类型有膨胀土路堤、软土路基、路堤边坡防护、深路堑、岩溶路基等,地基处理主要采用水泥搅拌桩、CFG桩、土工合成材料等措施。详见附表2-2。(2)正线新建桥梁90座,累计长度149.692km,占正线总长的51.07。其中特大桥45座142.17km;大中桥45座7.522km。其中现灌连续梁43联,预制架设T梁17472片,现场灌筑箱梁0孔,钢混结合梁0孔。详见附表2-3。(3)正线新建隧道及明洞8 座,累计长度2.36km,占正线总长的0.81。其中长度10km 以上隧道0座0km,长度610km 隧道0座0km,长度36km 隧道0座0 km ,长度3km 以下隧道8座2.36km。详见附表2-4。(4)正线576.91铺轨公里;车站7个,详见附表2-5;站线54.77铺轨公里,道岔307组。(5)通信光缆线路930条公里;信号联锁道岔281组;接触导线870.46条公里;牵引变电所6处,分区所7处,开闭所2处;电力配电所新建5处,利旧2处,改造1处;新建房屋74000m2。2.2.5 征地拆迁数量、类别,特殊拆迁项目简况由于拆迁工作政策性强、牵扯面广、难度大,要争取地方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大城市及重点工程的拆迁应高度重视,确保工程进度。由于汉宜铁路铁路沿线电网发达,线路选址多次与高压走廊相交,高压、超高压线路密集,迁改工作量大、难度大、影响范围大,应高度重视,抓紧安排。拆迁工作要突出顺序、统一、一次到位的原则,杜绝二次拆迁、重复拆迁。沿线途经武汉、荆州、宜昌经济较发达地区,企业的搬迁工作至关重要。必须紧紧依靠地方政府,首先解决,以确保整个工程的工期。根据初步设计文件和国土资源部关于新建武汉至宜昌铁路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国土资源预审字【2007】197号,汉宜铁路拟用地总面积16852亩。拆迁53万平方米,其中重点企事业单位拆迁50多家,近10万平方米。2.3 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级;正线数目:双线;最小曲线半径:5500米,枢纽内适当降低;限制坡度:9;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客车采用动车组,货机采用和谐型机车;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牵引质量:3500吨;闭塞类型:自动闭塞;列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建筑限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要求。2.4 重点工程(1)软基处理全线软土、松软土分布广泛,软土深厚,软基处理地段比重大,加固类型多,工程量大,施工工期紧,工艺环节要求严格。软基处理直接关系到路基工程完成时间,是全线的重点工程。(2)蔡家湾汉江特大桥蔡家湾汉江特大桥位于汉江新沟至城山头河段内,由新沟弯道、蔡甸弯道和连接的顺直段组成。本桥采用了(64+120+168+120+56)m连续刚构。共有2个墩(167、168号墩)基础位于江中,基础施工期为每年的10月中旬至次年的5月,施工水位24.5m,本桥均采用钢套箱围堰施工;浅水区基础施工采用筑岛围堰或草袋围堰等方法施工。主梁采用悬臂灌注法施工,墩顶梁段分别在各墩顶灌注,其余梁段用活动挂篮悬臂灌注,简支梁采用预制架设方案。由于结构跨度大,水中墩受季节影响,连续梁施工周期长,制约铺架进度,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3)沉湖汉江特大桥沉湖汉江特大桥位于汉江下游仙桃至城隍段的河段内。河道为微弯河型,有仙桃、杜家台、脉旺咀、分水咀、大沙咀和城皇庙等小弯道。两岸建有完整的堤防,是典型的人工控制河段。采用了(102+168+102)m连续刚构特殊孔跨,共有2个墩位于水中,均采用双壁钢围堰施工。主梁采用悬臂灌注法施工,墩顶梁段分别在各墩顶灌注,其余梁段用活动挂篮悬臂灌注。由于结构跨度大,水中墩受季节影响,连续梁施工周期长,制约铺架进度,为全线重点工程。(4)彭市汉江特大桥彭市汉江特大桥位于汉江下游岳口至仙桃的河段内。河段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