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中历史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中历史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中历史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中历史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高中历史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人民版必修2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高中生源一般,整体素质不是太理想。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情况,分析其缓慢发展的原因。学习要求:评价“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认识这些政策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在这一认识基点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实施的原因,此外,不可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认识考古材料、文献材料和文物插图对于证史的重要作用。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的实施原因以及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对其统治的特殊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包括历史图片、文史材料)等探讨有关的问题(材料教学法或材料学习法)。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思考和总结,并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纠正;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和“海禁”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学流程】今年寒假,同学们围绕着专题一的“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从而对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有了初步的了解。投影:学生作业厚厚一叠的学习成果,见证了大家的广泛参与和认真态度。我十分的欣赏。我注意到,很多同学在自主学习中,都提出了:这两项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对这两项政策进行全面的了解。我们先来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答:(P.22第一段最后)中国古代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的政策。问:历史上把“农”称为什么?答:称“农”为“本”(“国以农为本”)。问:相应地把“商”又称为什么?答:称“商”为“末”。所以这一政策又被称为“重本抑末”。我们可以从原因、目的、具体措施和影响四个方面来学习。(板书)一、重农抑商政策原因目的具体措施影响你们知道最早提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是谁吗?就是战国时期的商鞅。此后,历代王朝统治者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什么原因促使历朝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呢?我们可以从“为什么重农”和“为什么抑商”两个角度去探讨。(板书)一、重农抑商政策原因(副板书)“史从证出论从史出”我们先来探讨“为什么重农”?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2“资料卡片”,结合P.22第二段的内容来理解;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著作,我们一起来阅读其中的第四行到第十行。投影: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吕氏春秋上农【翻译:百姓务农就会质朴,质朴就容易驱使,容易驱使则可以使边境安宁,君主的地位就能够尊贵。百姓务农行为稳定,稳定就少徇私情,少徇私情公法就确立了,精力也就放在农事上。百姓务农,他们的财产就会丰厚,财产丰厚就不会轻易迁徙,不轻易迁徙,就会一辈子固守在土地上,不会有二心。】问:这里有三句话,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是什么?答:“民农”。问:“民农”怎么解释?答:民众务农。这三句话讲的是民众务农的好处。问:这里的第一句话提到了民众务农有什么好处?答:朴实而易于驱使。问:对统治者而言,民众朴实易驱使有什么好处?答:保障国家安全,巩固君主地位。问:第二句话说的是民众务农有什么好处?答:行为稳定少徇私情公法就确立了,精力也就放在农事上。第三句话提到民众务农有什么好处?答:财产丰厚不会轻易迁徙一辈子固守在土地上,不会有二心。【备用材料】我们可以通过“资料卡片”中的另一句话来理解第三句话的意思。请阅读倒数第八行: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翻译: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去致力于商业等末节,他们的财产就少了,百姓的财产少就会轻易迁徙,轻易迁徙,那么国家就有了灾难,他们就会远走他乡,不与国家共患难。“民舍本而事末”指的是民众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去致力于商业等末节,这会导致什么结果?答:财产少轻易迁徙一旦国家就有了灾难,他们就会远走他乡,不与国家共患难影响国家稳定和君主的统治。反过来我们可以理解,第三句话提到民众务农有什么好处?答:不会有二心。问:“民农”的三个好处都指向一个方面,是什么?答: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地位。所以统治者要不要重农?当然要!那重农的同时为什么要抑商呢?投影: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执(其势力超过了朝廷委派的官吏。执,同“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晁错:论贵粟疏【翻译:商人凭着富有,与王侯权贵交结往来,势力比官僚还大,相互争夺利益。这就是导致商人兼并农民,农民成为流民的原因。】请同学们从这段话中提取出统治者“抑商”的原因?答:“交通王侯,力过吏执”;“农人所以流亡”。问:“王侯”属于地方势力,对统治者而言,商人“交通王侯,力过吏执”有什么威胁?答: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问:农民流亡会带来什么后果?答:(政治)社会不安定;(经济)国家赋税徭役受到影响。问:综合“重农”和“抑商”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答:维护统治。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统治者只要解决了农业这个“天大的事”便可以稳定统治,所以,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中国,重视农业便成为必然。请大家阅读课本P.22最后一段和P.23倒数第二段,我们以汉朝为例,来了解古代中国“抑商”的具体措施。答: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商人应入市籍;商人的赋税加倍,“重租税以困辱之”;盐铁官营。请同学们注意课本P.23倒数第二段“重租税以困辱之”这句话,尤其是“困”和“辱”。“困”是从哪方面“抑商”,“辱”又是从哪方面“抑商”?(“困”“辱”有什么不同?)答:“困”是从经济方面;“辱”是从社会地位方面。经济(副板书)抑商措施社会地位接下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探讨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师生交流、探讨、分享;要求:观点不重复;观点简练,每人三言两语;声音洪亮;】【备用材料】僇力(齐心合力)本业(农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问:从后来秦国的发展情况看,商鞅变法的这一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重农抑商使秦国农业获得了发展,增强了国力,所以能够统一六国。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查找到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不少同学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法,值得赞扬。下面,我也查找到了相关资料,与你们共享。对统治者而言,重农是必要的,但是古代的许多统治者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投影:材料一(雍正帝说)市肆(商业)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农业)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问:雍正皇帝看来,农业和商业是什么关系?答:对立(争夺劳动力)。问:这种观点对吗?我们来看一个示意图。投影:请你们说一说:这个示意图反映了什么?答: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除了自给自足以外,剩余的产品可以拿到市场交易,于是就有了商业。市场上的商品需求,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问:如果统治者推行“抑商”措施,会导致什么结果?答:影响了商业的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可见,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答:应该是相辅相成。说得对,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正因为统治者把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对立起来,它对社会有着怎样的导向?投影:材料二(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大商人赚钱以后,大量买田置地,却不把资金投入到工商业领域。这是为什么?答:商人地位低下;投资农业相对稳定;问: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答:由于缺少资金,工商业规模难以扩大、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以,课本P.23第二段总结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影响。投影:明清时期,还出台了一个重要经济政策“海禁”政策。问:何谓“海禁”政策?答:(P.24)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问:“海禁”政策定义中,关键信息是什么?答:“禁止中国人”;“限制外国商人”。问:这里的中国人指的是官方还是民间?答:民间。为什么实行“海禁”?我们以清朝为例,请同学们阅读P.26“材料阅读与思考”,从这段材料中提取出清初“海禁”原因的信息。答:“与逆贼贸易”。问:这里的“逆贼”指什么?答:沿海反清势力;西方殖民者。问:这说明清代实行“海禁”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防止沿海的反清势力;防范西方的殖民扩张。明清两朝的“海禁”政策越来越严厉,请同学们阅读P.24倒数第三段最后三行,有没有注意到这里的“迁海令”?投影:清代疆域图(沿海地区)清代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制造了大片无人区,福建也深受其害。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也找到了“海禁”对福建影响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师生交流、探讨、分享】老师也找到了一则材料,我们一起分享。投影:材料一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清)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问:这则材料反映了海禁政策的什么影响?答:(经济)百货不通。(民生)民生自蹙;富者贫,贫者困。(统治)为盗贼影响社会稳定。顺便提一下,写这则材料的蓝鼎元是我们福建漳州人,而福建是“海禁”政策的答:重灾区。这则材料生动反映了“海禁”政策对福建的影响。“海禁”不仅对福建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更对整个国家带来灾难。投影:材料二永乐二年(1404年),禁民下海。遂下令禁民间海船。永乐实录卷27问:当明清王朝实行“海禁”时,西方国家又在干什么呢?投影:材料三葡萄牙人于1554年踏上澳门。1575年,西班牙人开始出现在福建沿海。1596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给中国皇帝写了一封没有送到的信,要求通商。1792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来华谋求商务利益。摘选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问:请提取出材料三中的有效信息。答:“通商”;“谋求商务利益”。西方的政策与中国政策形成鲜明的对比:抑商重商;海禁贸易扩张。问:这样导致了什么后果?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4和P.25的最后一段,“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探究了古代中国的两大重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它们在明清时期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政策对国家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想一想:同学们将来如果有机会参与国家或地方经济政策的制定,你会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注意些什么?答:根据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别的言之有理皆可)言之有理,相信大家都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至此,专题一的学习告一段落,同学们可以结合P.27的专题小结,对本主题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搭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课后反思】2009级新高一使用的是2009年6月第4版的人民版教材,具体到专题一学习内容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新版与四年前使用的旧版(2005年10月第2版)相比,主要的变化是:删除了“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和“禁奢侈”两目的内容;增加了“海禁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两目的内容。上学期末突然接到任务:要拍摄一节课的教学流程,作为省里高级教师网上教研培训时的素材,供他们点评。接到这样重的任务,一时间深感机会难得,但是责任重大,压力更大。市教育学院最初指定的就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这课,虽说可以在必修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四课中任选一课,但考虑到前面三节课都已经有比较成功的案例,自己再上恐怕很难超越别人;相比之下“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上过的人不多,有发挥的空间,所以最终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按照市教育学院的要求,这节课要利用好课本的材料,重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与分析材料。备课过程中深感头痛的是:本节课所讲述的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等概念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而言理解起来都有难度。正在毫无头绪之际,组长徐燕老师的一席话提醒了我:以往强调教师的“教”,新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学”。于是利用寒假时间布置了两项自主学习任务,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和明清时期“海禁”政策对我们福建省的影响(考虑到班级的情况不同,有的班级选择其中一项完成,有的班级两项都要求完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这两项政策有个初步的认识。由于在上学期的教学中已经开展过自主学习的活动,学生轻车熟路,完成情况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很多同学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材料。虽然学生稚嫩的看法有值得商榷之处,但这种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态度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授课过程中,我多次借用了同学们提供的材料,表扬了这些同学,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备课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在市教育学院教研员叶尚杰老师和组长徐燕老师的指导下,却让我有了一个能够深入剖析和反思自己教学存在局限的机会。比如对文本材料的解读,特别是对文言文的阅读,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以往只是习惯于照着教参的解释或者自己想当然,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才发现其实教参上的解释未必准确,想当然更要不得。讲解文本的时候,中间步骤不能省略,“跳步”更不可取,不然学生没有办法准确领会文本材料的意思,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授课过程中,我利用了课本上的六则材料,课件中另外提供了七则材料,通过分析、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作为教师,对于概念的把握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在备课过程中的一大体会。比如,讲到中国抑商、西方重商的时候,往往会习惯性地说成西方是“重商主义”,其实“重商主义”和“重商”根本就是两个概念。还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含义不同,前者侧重于“发展”的表现,后者侧重于“缓慢”的原因。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看,本课第四目的标题“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离课标的要求还有差距。非常佩服叶尚杰老师,为了讲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概念,备课过程中专门搬出了权威的专著,每本都有砖头那么厚,里面的材料更是不可多得。相比之下,作为一线教师,平时看的这方面著作就是乏善可陈了,实在惭愧!在备课的过程中,还有一点感触就是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师生平等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这种平等甚至体现在教师的某些用语上,比如自称“老师”就不妥,应该称“我”。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渐适应、改正。当然,这堂课遗憾之处也不少:比如在交流分享环节,由于本课内容政策性和理论性强,对学生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学生准备不够充分,故活动效果不是很好,除了个别学生以外,大部分学生发动不太起来,今后再进行这种类似的探讨时要做更多的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