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中考物理实验集锦.doc_第1页
2012年上海中考物理实验集锦.doc_第2页
2012年上海中考物理实验集锦.doc_第3页
2012年上海中考物理实验集锦.doc_第4页
2012年上海中考物理实验集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学年上海中考实验题集锦第一部分 实验题1、2一、【实验仪器】1. (宝山区)23在使用托盘天平时,被测物体应放置在_盘中,砝码应放置在_盘中。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中,连接电路时,要使电流从电流表的“_”接线柱流入(选填“”或“”);在闭合电键之前,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_(选填“最大”或“最小”)。2. (嘉定区)23请对应图14中各实验装置图完成要求:(a)(b)图14(c)(1)图(a)电表的示数是 (1) 。(2)图(b)应向 (2) (选填“左”或“右”)调节右侧的平衡螺母。(d)(3)图(c)中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3) 。(4)图(d)是测量 (4) 的仪器。3. (普陀区)23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到弹簧测力计,如图14(a)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1)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2)_。如图14(b)所示的是家用电能表,它的用途是_(3)_,功率容量值是_(4)_。(a) (b)图14(a) (a(b) (a图94. (松江区)23如图9(a)所示仪器的名称是 (1) ,用来测量物体的 (2) ;图9(b)所示仪器的名称是 (3) ,用来研究 (4) 。5. (金山区)26如图12所示的各种实验装置,请按照要求回答: 甲 乙 图12 丙BA (1)图甲是测量 (1) 的仪器,测量物体时被测物体应放置在仪器的 (2) _盘(选填“左”或“右”),这时 (3) 再调节平衡螺母(选填“仍能”或“不能”)。(2)图乙是牲蓄自动饮水机的简易图,它是利用 (4) 原理工作的。(3)图丙所示的仪器A叫做 (5) ,用来判断橡皮膜B所受的压强大小。该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6) 的关系。6. (静安区)26. 在做“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必须将电压表 (1) 在电路中(选填“串联”或“并联”),所测电压不得超过它的 (2) 。电压表测量干电池的电压时, (3) 用导线直接将干电池的两极跟电压表的接线柱相连 ( 选填“能”或“不能”)。7. (闵行区)25如图17所示的器材中,可以说明连通器原理的是 ,可以用来测量质量的是 ,可以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是 ,可以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是 。图17A B C D E ml100 80 60 40 208. (奉贤区)23、如图13所示,A图是测量 仪器;B图是 实验的装置; C图是 表的刻度盘,此时该表的示数为 安。A B 图13 C二、【密度】9. (卢湾区)24在“用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小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用天平测铜块的质量。 (4) :托盘天平(含砝码)、铜块。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 (5) 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2调节 (6) ,使天平横梁水平,指针指在 (7) 。10. (宝山区)24在“测定一块形状不规则金属的密度”的实验中: 需用的实验器材有:天平(带砝码)、烧杯、水和_。 某同学设计记录表格如下,请在空格处填上栏目。(注意:用笔在答题纸上的表格空格处填上栏目)实验序号1/2/3/11. (长宁区)24为测量一块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小王同学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实验名称 (4)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实验原理: (5)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水、细线、小矿石。 实验步骤:1用托盘天平测出小矿石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 (6) 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0。 3用细线系好小矿石,将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V1,小矿石的体积为 (7) 。 12. (金山区)27“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和“测定铁块的密度”实验相比较: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7) (选填“相同”或“不同”),实验目的 (8) (选填“相同”或“不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中,在研究了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后,还需要用 (9) 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是为了 (10) 。13. (普陀区)24在“测定牛奶的密度”的实验中,小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测定牛奶的密度。实验原理:_(5)_。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烧杯、适量的精制油,还需要_(6)_。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_(7)_使横梁水平位置平衡。2将装有适量牛奶的烧杯放置在天平的 (8) 盘,测量并记录它的质量。3测量并记录牛奶的体积。 14. (松江区)24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 (5) ,使横梁水平平衡;(2)把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有20克砝码2个,游码位置如图10(a)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6) 克;(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将金属块浸没在量筒中水中,如图10(b)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 (7) 厘米3,由此可知金属块的密度为 (8) 克/厘米3。15. (徐汇区)26.在测某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先用托盘天平测量金属块的 (1) ,再用量筒测出金属块的 (2) 。天平要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前要进行调节,先将 (3) 移至0刻度处;此时若天平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 (4) 调节。 16. (虹口区)23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时,应将铁块放置在调节平衡的天平的_盘进行称量(选填“左”或“右”)。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实验目的_(选填“相同”或“不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选填“相同”或“不同”)。17. (浦东新区)23.在“测定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用 (1) 测金属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金属块的 (2) 。该实验与“探究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实验相比较,实验目的 (3)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4) (后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18. (黄浦区)24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27) (选填“实验仪器”、“实验目的”或“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小明同学在某次实验中,为测量矿石的密度,他使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实验中应将矿石放在天平的 (28) (选填“右”或“左”)盘内。天平再次平衡后,盘内砝码情况及游码位置如图15(b)所示,则该矿石的质量为 (29) 克,然后又用量筒和水测出了矿石的体积如图15(c)所示,则该矿石的密度为 (30) 千克/米3。g10 g50 g0 1 2 3 4 5 ml20406080100ml20406080100(a) (b) (c)图15所测质量大小(千克)m0.7m00.1m10.4m20.919. (静安区)29. 小明利用天平、合金块、细线、烧杯和适量的水等器材进行“测定合金的密度”实验。实验中,小明操作正确,用天平依次测量合金块的质量m、空烧杯的质量m0和装满水时烧杯的总质量m1。之后,他又将合金块轻轻浸没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再次测量烧杯的总质量m2。该实验中所测的质量记录在右表中,请完成下列要求。 合金块的质量为 (11) 千克,合金块的体积为 (12) 米3,合金的密度为 (13) 千克/米3。 右表所列的质量,有一个不进行测量,也能完成本实验的目的,这个质量是 (14) (选填字母)。三、【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甲) (乙) (丙)酒精水ABCD图1420. (黄浦区)23如图14(甲)所示的装置的名称是 (23) 。若用手指按压覆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两边管中的液面应该是 (24) (选填“相平”或“不相平”)的。现将橡皮膜朝下分别置于图14(乙)容器中的A、B两处,此时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 (25) 的关系。若要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则应再将橡皮膜朝下置于图14(丙)容器中的 (26) (选填“C”或“D”)处,并比较它置于图14(乙)容器中的A处时两边管中液面高度差。图12(a) (b) (c) hh盐水水21. (静安区)27. 图12(a)、(b)为“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探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 (4) 的关系。若利用图(b)、(c)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则图中两容器内的水面 (5) 保持相平(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图(c)中橡皮膜置于液体中的深度与h (6)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图1222. (卢湾区)23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仪器名称为 (1) 。小华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图12所示,他正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 (2) 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 。23. (闸北区)23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器材有:空饮料瓶、橡皮膜、盛水容器、塑料片、烧杯和(1)。某小组甲同学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有橡皮膜,竖直放置后从另一端注入水,如图10(a)所示;乙同学将扎有橡皮膜的一端直接插入盛水容器中如图10(b)所示;丙同学在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玻璃管的侧壁上开二个圆孔,圆孔上贴有二块橡皮膜,插入水中后如图10(c)所示。观察图10(a)、(b)、(c)三次实验中的现象,可以得出初步结论:(2)。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又用水和盐水做了如图11(a)、(b)、(c)三次实验,观察图中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3)和(4)有关。(a) (b) (c)(a)水(b)水(c)盐水图10图11(a) (b)图10水水24. (徐汇区)28.图10(a)、(b)为用指针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 (8) 的关系。如果向(b)容器中加盐,并将水加满,则还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 (9) 的关系。四、【浮力】25. (浦东新区)24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塑料块、水、溢杯、烧杯、小桶、细线等。实验过程如下(图12):分别测出塑料块和小桶所受到的重力(如图A),G塑=3.1牛;G桶=0.5牛;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把塑料块浸入溢水杯中(图B),读出测力计示数F =1.8牛;塑料块所受浮力大小为 (5) 牛。溢水停止后,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图C),则G总= (6) 牛;被塑料块排开水的重力大小为G排= (7) 牛。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F浮G排,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8) 。BCBA图1226. (徐汇区)27.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金属块、细线、 (5) 、量筒和适量的水等。实验步骤:1测量并记下金属块的 (6) 。2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示数V1。3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中记下此时水面示数V2。4. 用 (7) 表示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 27. (闵行区)27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之后,甲、乙两位同学用如图19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验证。下面是他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帮他们填写完整。图19V1F2V2F1实验目的: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器材:量筒、水、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实验步骤: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块金属块,记下测力计的 示数F1,则G金= 。在量筒中盛适量的水,按图示记下水面的示数V1。将金属块完全浸没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则F浮= 。 若阿基米德原理成立,则F浮与(V2V1)应满足的关系为 。甲同学实验后,乙同学用方木块替换金属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将方木块缓慢进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零,则木块处于 状态,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 。五、【电学】L1 3 15VL2图1228. (长宁区)23图12所示为小王同学做“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的电路,其中的电压表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连接,使电压表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 (1)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为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他还应继续测量 (2) 和 (3) 两端的电压,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图1429. (奉贤区)24、某小组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中,(1)选用的器材有: 、电键S、两盏规格不同的小灯泡L1和L2、三个电压表和若干根导线。(2)甲同学按如图14所示的电路连接实物。闭合电键S,观察到灯L1比L2亮,他认为通过灯L1的电流大,你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UAB(伏)UBC(伏)UAC(伏)3.52.56.0(3)乙同学把三个电压表同时接在A和B;B和C;A和C两端,测出的数据如右表所示,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L1SL2A B C30. (虹口区)24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应该是_的。使用电流表时,所测电流不得超过它的_。在图11所示电路中,将电流表分别接在A、B、C三个不同位置,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IA(安)IB(安)IC(安)0.280.280.2831. (嘉定区)24 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 (5) 。实验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键、 (6) 、导线若干。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要求,画好电路图。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时,电键应处于 (7) 。)3在闭合电键之前,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8) 。 32. (闸北区)24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原理:(5)。实验前,某同学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伏,并使电键处于(6)位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如图12中(7)(选填“a”或“b”)处。闭合电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和电压表示数变化的情况,当电压表的示数为额定电压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8)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3所示,这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9)瓦,灯泡比正常发光情况下(10)(选填“亮”或“暗”)。图13第二部分 实验题3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R2R1SABCVR1R2图14S1. (宝山区)25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有多个电阻可供选择,小李把两只电阻R1、R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图13所示。 图13图14为小李同学依照图13连接的实验电路,其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后要求: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_(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 正确连接电路后,实验正常进行,通过测得两组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表二实验次数UAB(伏)UBC(伏)UAC(伏)14262336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你认为本实验设计有什么不合理或可以改进的地方?若有,请加以说明。_2. (闸北区)25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探究通过金属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形成电阻概念,从而得到(11)关系。实验器材:若干节干电池、电键、金属导体、电流表、电压表和若干导线。实验中,用(12)方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实验得到数据如表四所示表四: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11.50.1023.00.2034.50.30由表四得出初步结论: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13)关系。二、【测小灯泡电功率】图13(a)(b)3. (长宁区)25小王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电源电压为3伏,小灯标有“2.5 V”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10 1A”字样。小王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利用电键进行试接触操作,发现电压表示数如图13(a)所示,则他所连接的电路 (8) 故障(选填“有”或“无”),判断的理由是: (9) 。小王同学经分析判断后,继续实验。闭合电键并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10) 伏,小灯正常发光。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3(b)所示,则小灯正常发光的电流为 (11) 安,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12) 瓦。4. (奉贤区)25、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2A”字样,小灯上标有“0.3A”字样。(1)在图15(A)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电键S,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始终不亮,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6伏,则电源电压为 伏。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小灯或滑动变阻器上,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3)排除电路故障后,重新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_安时,小灯正常发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5(B)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瓦。A 图15 B5. (金山区)28某同学在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2A”字样,灯泡上所标“2.2V”字样清晰可见,他按图13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电键S,该同学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过程中,发现滑片P移到某位置时,灯泡发光正常,此时电表的示数如图14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11) 安,又通过分析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 (12) 伏,根据测得的数据求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13) 瓦。RPLAV1V2S 图13 图146. (浦东新区)25.小张和小王同学在“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中,所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伏。小张连接的电路如图13所示,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 (9)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根据你所连接的导线,应把滑片P移到 (10) (选填“A”或“B”)端,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然后闭合电键,再移动滑片直到电压表示数为 (11) 伏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测得的电流表示数如图14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2) 瓦。图13 7. (松江区)25某实验小组使用如图11(a)所示器材来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待测小灯泡的规格为额定电压2.5伏,额定功率不大于1瓦。LP 3 15VA 0.6 3S 0.6 3图11(a) (b)(1)请你帮助他们在图11(a)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线补充完整。 (9)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2)电键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10) 端(选填“左”或“右”),这样做能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 (11) 。(3)若电键闭合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超出所选量程,产生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12) 。(4)排除电路故障后,同学们按正确的实验步骤继续操作,移动滑片,当 (13) 时,小灯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如图11(b)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14) 瓦。三、【伏安法测电阻】8. (虹口区)25根据“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完成下列要求。(7)(1)在图12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_(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接)SR 0.6 3A图12 3 15V图13图12(2)实验所用滑动变阻器标有“10 1A”字样,电源电压不变,所有元件均完好。移动变阻器滑片至中点时(即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5欧),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3所示,则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伏,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欧,电源电压为_伏。(3)继续实验,测出电阻值分别为10.1欧和10.2欧,可求得电阻的平均值为_欧。(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图16SR9. (黄浦区)25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 (31) 状态,P使用电流表时,必须使电流从它的 (32) 接线柱流入。(2)小明同学在实验时连接的电路如图16所示,图中还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33)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3)该同学在实验时,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 (34) 。10. (嘉定区)25在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W 2A”字样。(1)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为图15,其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要求:当滑片向左移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9)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Rx图16(2)小明按图15所示电路实验,在某次测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恰好为10W,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6所示,则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 (10) 伏,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11) 安,此时测得电阻Rx的阻值为 (12) 欧。11. (静安区)28. 根据“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完成下列要求。 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该导线若连接完毕,就能闭合电键S,进行实验。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 (7) 。SR 0.6 3A图13 3 15V 在某次测量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4所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 (8) 安,电压为 (9) 伏,电阻的阻值为 (10) 欧。图14 12. (卢湾区)25小明同学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实验。他连接的电路如图13所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要求:将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闭合电键S后,能使它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8)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RxRS 0.6 3A 3 15V图13 图14小明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 (9) (选填“变大”或“变小”);当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某位置时,小明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 14所示,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为 (10) 欧。 实验中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是为了 (11) 。13. (闵行区)26徐晓同学在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W 1A”的字样。他移动滑片P先后测量了三组实验数据。“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徐晓连接的电路如图18所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 图18PSR- 0.6 3A- 3 15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W 1A”字样,其中10W 表示 ,1A表示 。该实验中徐晓多测几次的目的是 。14. (普陀区)25某同学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图15所示,其中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20 1A”字样,电源电压恒为3伏不变。(1)图中尚有两根导线没有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连接。_(9)_图15(2)闭合电键前,图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变阻器的_(10)_端。(3)闭合电键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只有一个电表示数发生变化。若电路中除待测电阻Rx和滑动变阻器R外,其余元件均完好,且电路各处接触均良好。则故障原因可能是_(11)_。(4)该同学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并四次测得电压和电流的值,通过计算得到电阻值分别为:10.0欧,9.8欧,15.0欧,9.9欧,则待测电阻Rx的阻值是_(12)_。15. (徐汇区)29.根据“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完成下列要求。在图11(a)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10)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接)闭合电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如图11(b)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11) 安,电压表的示数为 (12) 伏,该导体的电阻为 (13) 欧。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除能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外,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达到 (14) 的目的。(a) (b)图11SRx 0.6 3A 3 15V第三部分 实验题4一、【电学】图14SAPVMNRiR1. (宝山区)26某实验小组用图14所示的电路,探究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他们分别将三个定值电阻Ri先后逐个接在图14中的M、N两端,且电源电压始终保持不变。为了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MN不变(即电压表显示的电压值不变),当接入电路中M、N两端的电阻Ri逐渐增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应_(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实验序号Ri(欧)I(安)14.00.4525.00.36310.00.18实验序号Ri(欧)I(安)44.00.6055.00.48610.00.24实验序号Ri(欧)I(安)74.00.8085.00.64910.00.32表三UMN= 1.8伏 表四UMN= 2.4伏 表五UMN= 3.2伏表三、表四和表五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几组数据。分析比较表三(或表四或表五)数据中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_。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数据中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_。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还可得出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 (黄浦区)26为了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某小组同学在常温下做了如下实验:他们选用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若干镍铬合金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将这些导体分别接在某一恒定电压的两端,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然后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后,填入已设计好的表一中。导体材料镍铬合金实验序号123456横截面积(104米2)246369长度(米)0.10.20.30.10.20.3电流(安)0.40.40.40.60.60.6表一 表二(1)在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该分析实验序号 (35)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 (36) 。(2)在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3与5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后,他们 (37)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常温下,同种材料制成、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的结论。(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和4与5与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 (38) 。(4)在得出上述初步结论后,该小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研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否与导体材料有关?接着他们在同样条件下,又选用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若干锰铜合金导体继续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在给定的方框内设计实验记录表二 (39)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设计表格)(要求同时在表格中填入相关栏目及导体的规格)。3. (金山区)29小强和小华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分别按照图15(a)和(b)所示的电路进行。 (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 (14) 。 (2)连接电路时,电键S应处于 (15) 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 (3)实验过程中,他们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都进行了多次实验,但采取的方法不同,其中图15(a)小强的方法是(16) 。 (a) (b) 图 15 (c) AVSAVSR1R0PAVSRR0P(4)小华在图15(b)测电阻过程中还发现,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P从右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在有规律的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小华按图15(b)所示先后做了三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又用电阻R1替换R接入电路,如图15(c)所示,重复刚才的实验,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R R1,电源电压6伏保持不变) 表一(电阻R) 表二(电阻R1)序号V表示数(V)A表示数(A)420.1540.2660.3序号V表示数(V)A表示数(A)120.2240.4360.6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电压表V和电流表A示数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7)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8) 。综合分析比较 (19) 中的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结论是:不同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是不同的。4. (浦东新区)26某小组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甲、乙、丙三个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并把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表一甲导体表二乙导体表三丙导体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13.00.6043.00.3073.00.2022.00.4052.00.2082.00.731.50.3061.50.891.50.10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3) 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得出: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通过它的电流也相应增大几倍,初步得出 (14) 。分析以上三组数据时,发现实验序号 (15) 的实验数据存在错误,同学们通过讨论有三种观点:“A 对错误数据进行修改”;“B 针对错误重新实验”;“C 尊重事实不作任何改动”。你认为 (16) 种观点是正确的(选填“A”、“B”或“C”)。综合分析导体甲、乙、丙的有效数据,可以发现:同一导体,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相同;不同导体,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不同。因此, (17) 可以反映出导体的某种性质。5. (静安区)30. 某小组同学利用两个不同的导体甲、乙来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15(a)所示,甲是镍铬合金材料,乙是锰铜材料。甲、乙两导体粗细均匀,在不同长度处各有“A”、“B”、“C”3个接线柱。该小组同学先将甲的接线柱“A”和“C”接入图15(b)所示电路的M、N端,再同样将乙的接线柱“A”和“C”接入电路,进行研究。实验中,他们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并记录有关数据在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13.00.3026.00.6039.00.90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43.00.2056.00.4069.00.60表一 甲导体(AC部分) 表二 乙导体(AC部分)图15SAVMNABC乙导体ABC甲导体(b)(a)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 (15) _。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 (16) 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电压一定时,不同导体所通过的电流不同。 小明、小华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别得出初步的结论。(a)小明同学的结论:同一段导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电流的比值相同;不同导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电流的比值不同。(b)小华同学的结论:同一段导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比值相同;不同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比值不同。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 (17) ,小华的结论是 (18) 。(均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改变甲、乙连入电路的长度,即分别将接线柱“A”、“B”接入电路的M、N端,再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在表三、表四中。表三 甲导体(AB部分) 表四 乙导体(AB部分)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103.00.40116.00.80129.01.2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73.00.6086.01.299.01.8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