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学看地形图)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材主要通过实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形象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方法,以具体事例帮助学生“学看地形图”,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变化,辨别山脊、山谷等简单地形部位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地图”和“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具备有将学习方法迁移的潜在基础。但对于刚接触地理学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储备都较缺乏,同时限于他们身心的发展水平,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师生对话、读图分析、合作探究、flash模型直观展示等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计导学案,讲练结合,及时巩固进行随堂练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结合乡土实际,设计野外实践的课外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考试说明要求:1.在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的陡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2.在地图上识记世界重要地形区的分布与名称。了解世界著名山脉 (系)的分布概况。 3.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在等高线涂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坡、缓坡、鞍部登山地的基本形态。2.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3.能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3.让学生在学习、绘制地图的过程中既获得新知识,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2.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判断及其联系生活实际的运用。过程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评价方法:以理性评价为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教学程序设计和安排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地表形态,后出示考试说明要求。比较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媒体演示学生活动引导归纳教师引导媒体演示学生观察引导发言引导小结探究活动:形象演示学生观察教师引导随堂练习“做一做”学生谈感受媒体展示想一想对比讨论教师点拨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学生活动判读地形剖面图学生活动课堂小结课外活动与探究在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陆地上,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气势磅礴的高原,起伏和缓的丘陵,以及群山环抱的盆地。在海洋底部也有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等海底地形。如何把这些高低不平的地形准确的表示在地形图上,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比较“某地地形鸟瞰图”和“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认识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说明学会看地形图后,可以在平面图上知道各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状况,从而判断地形类型。问:这种彩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呢?引导学生阅读图2-39至图2-41,了解地形图的制作过程。问:陆地表面这些高高低低不同形态的地形,怎样在平面图上表现出来呢?(用等高线表示)图示等高线的绘制,引导学生了解“等高线与等深线”的概念。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引导学生判断分析。欣赏等高线地形图的动画制作过程并引导分析其特征,思考:山体的形状与等高线形状的关系;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P31活动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山体的形状决定了等高线形状;3.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相等。4.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等高线数值小,海拔低。5.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深线:在地图上深度相等的点的连线等深线与海洋深浅,海底坡度的关系我们所见到的山峰,尽管千姿百态,但不外乎是由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基本形态组成,了解这些基本形态及它们的表示方法,是识别地形图的关键。出示:山体的不同部位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山体不同部位名称及用等高线表示的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山顶:山的最高部位,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山脊:指从山顶到山脚的凸出部分,等高线弯曲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两条山脊之间的低凹部分,是山地的集水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等高线弯曲向海拔高处凹进的地方。鞍部:指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凹部分,类似于马鞍,两山顶之间等高线不相连的地方。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伸出右手,五指并拢捏成拳头扣在桌面上,让学生边看边模仿。讲述:其实我们的手就是一座五指山,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向手背撒些水,水顺着手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山体的集水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找图说出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出示“某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完成适应性练习并讲析。祝贺大家顺利过关。下面再来看“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请大家说说你的感受。能在图上判断出地表的高低起伏,但曲线太多看起来很费劲;缺少色彩的变化,显得很单调“某地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1.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图相比,有那些优点。2.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学生讨论交流优点: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缺点:高程表达不准确,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被忽略了。绘制原理:1.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2.着色规律: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3.附有高程表P31活动3:参考“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高程表,把所给的等高线图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图演示“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说明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练习:读“福建地形剖面图”,说出福建地势特征。纲要式小结:如何学会看地形图,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举行一次“登科山”活动,实地辨认山地形态,体会爬陡坡与缓坡的感觉。结合活动,举办一次融自然风光摄影、野外写生、登山游记为一体的比赛。通过媒体演示和复述,加深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印象,为顺利学习新知作铺垫让学生知道考试要求,学习目标明确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得出结论直观显示,加深印象通过电脑演示和解说,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实体和绘制的地图之间的关系,得出等高线的概念,让学生感悟抽象的概念,加深理解在练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点的理解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学生虽然知道山,却不一定知道山谷、山脊为何物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形象模仿演示,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讲练结合,在练习中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对比中,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运用比较法,进一步深化探讨的问题 强调着色规律,为后面的活动打下基础直观显示,加深理解随堂练习提高教学效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使多数学生有参与的兴趣和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给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运维总监实践操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网络营销与品牌传播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南嘉中学初一数学试卷
- 去年铁岭中考数学试卷
- #1站用变安装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
- 闽侯八年级期中数学试卷
- 农产品电商物流风险管理策略分析报告
- 六年级冲刺数学试卷
- 鲁教版八上期末数学试卷
- 泌阳初一数学试卷
- 2025年e答网护士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佳木斯市郊区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37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基孔肯雅热医院感染防控
- 2025至2030年中国脚踏板总成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船舶吊臂维修方案(3篇)
- 信息平台造价管理办法
- DG-TJ08-2202-2024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标准(城市轨道交通)
- 2025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安全生产法考试题及答案
- 老旧城区改造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