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物理总复习.doc_第1页
2012中考物理总复习.doc_第2页
2012中考物理总复习.doc_第3页
2012中考物理总复习.doc_第4页
2012中考物理总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声现象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2、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途径。重点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及决定因素;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超声波、次声波特点应用。学习过程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物体 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传声。3、声音是一种波: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声波能粉碎小石头,表明声音具有 。4、声速:声速大小取决于 。通常情况下,v固 v液 v气。15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5、回声:回声是声音传播时遇到障碍物时 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 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而产生的。考点2.声音的特性1、 、 、 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人们常将它们称做声音的三要素。2、响度:声音的 叫做响度。响度与 有关,还与 有关。3、音调:声音的 叫做音调。音调与 有关,频率指 ,其单位为 。4、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音色 。针对练习1、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2、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C、响度 D、音色3、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指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4、如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图和_ 图;响度相同的是_ _图和_图。5、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Hz,人耳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次。考点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乐音通常是指物体做 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 的;噪声通常是指物体做 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 的。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 。3、噪声的级别和危害:人们用 (符号 )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 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针对练习1、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2、如图是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3、我市一些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当一辆载重汽车经过时,该设备显示的数值将_ 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华在家里修理桌子时,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为了避免干扰隔壁的小明学习,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门窗关闭严实;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在上述的三种方案中,是在 处控制噪声;是在 中控制噪声;是在 处减弱噪声。考点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频率范围在 至 之间的声波属可听声,频率高于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针对练习1、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2、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3、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而船上的一切物品却完好无损,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之迷,原来他们都死于风暴产生的 。4、利用超声波测量海底地形或确定鱼群、潜艇等水下目标的位置的仪器叫 ,它是模仿了 (填一生物名)的生理功能制成的。达标检测1、“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脆如银铃”说明声音的 。2、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回声大小不同3、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4、右图中小明同学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他研究的是 ( )A、音色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D、音调与振幅的关系5、大剧场四周的墻壁总是修成凹凸不平,目的是( )A、增加声音的反射 B、减弱声音的反射 C、为了装饰剧场 D、为了增大音量6、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约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 ;(2)_ 。7、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 的大游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把这种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利用它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1)这种装置的名称叫 ,为使它发出的声音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 声波。(2)这种装置 (能/不能)用来进行月球等太空的探测,因为 。 (教)学后反思:中考复习2、物态变化 上课时间:2月中旬复习目标:1、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2、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简单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重点难点: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基础回顾:1、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 性质制成的。体温计量程为 ,分度值是 。2、 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 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 ,放热的物体能量 。3、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 、 、 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 、 。4、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5、晶体举例: 非晶体举例: 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展示交流: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水的温度是_。2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共性是 。3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4.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12-9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5.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人纸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纸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1)纸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2)请简单解释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3)下面事例与(1)中属同种现象的是(填字母代号)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成水B夏天,揭开冰棒纸后看见冰棒冒“白汽”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D夏天的清晨,河面上会出现雾气6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7如图2-8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名称是 ,其熔点是 ,液态名称是 ,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 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 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 ,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 ,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 分钟。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文中句子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晶莹的露凝华2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 汽化 液化 B. 液化 汽化 C. 升华 液化 D. 升华 凝华3如图2-5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 ,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达标拓展:1前年冬天,我省遭遇了罕见的持续冰灾。在无雨、无雪的冰冻天气里,由于水蒸气不断(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冰,使得包裹在输电线上的冰柱逐渐加厚,致使输电线的拉力逐渐增大,输电线、输电塔架因不堪重负而断裂、倒塌。2雪天路面有厚厚的冰雪,为了使冰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洒盐,这是为了3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4 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12-7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B.水的表面积有关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图12-7D.水的质量有关5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教学评价:(教)学后反思:中考复习3、光现象(1)复习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重点难点: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基础回顾:光的基本知识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2.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_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_。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_,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_。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_、_、_。4.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_。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5.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_和_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_的缘故。6、白光经三棱镜分解后,形成: 七色按序排列的彩色光带叫光谱。这说明 不是单色光。7、色光的三基色是:红、 、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 、蓝。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8、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该性质来 9、光在传播途径中斜射到不同或不均匀介质表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和入射光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于 的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成的是 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像特点简记为: 成 大的、 立的、对称的、 像。4、平面镜应用:潜望镜、穿衣镜、自行车尾灯等。5、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转角处的反光镜等。 凹面镜:能使平行光线 ,应用:太阳灶、牙医的头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等。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和入射光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和 分居于 两侧,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 入射角, 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2、不经光学仪器的自然的折射现象所成的像,一般为虚像。如:岸上观鱼、池水“变 ”、水中的筷子“弯折”、海市蜃楼等,人所见都是虚像。3、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仪器都是应用光的_原理磨制成的。展示交流:合作探究:例1(北京)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例2 (连云冈)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树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见影C冰透镜向日取火 D鱼翔浅底例3 (乐山)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例4 (大连)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形的。例5 (南通)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例 6 (成都)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90 C120 D150例 7 (广州) (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例8 (扬州)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达标拓展: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2.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8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 秒。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 ,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 5.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 反射定律。6.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A)30 (B)60(C) 90 (D)1207、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60。角射到一深井口,现用一块平面镜反射使太阳光竖直向下射入深井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的夹角 ( )A 75 B 60。C 15。 D 45。8、一条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若不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而使平面镜绕入射点转动45。,则反射光线改变的角度是 ( )A 45。 B 90。C 60 D 30。 9、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迎着月亮走,地上 处是水,背着月亮走,地上 处是水。(填“亮”或 “暗 ”)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镜面反射的每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黑板“反光”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反射面粗糙时,反射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11、某人身高1.8m,站在平面镜前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他的像距他 。当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0.3m后,则他的像距平面镜有 。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12、.一人站在平静的湖岸边看到水中有鱼在“云”中游动,他所看到的 ( )、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云是光折射成的实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虚像、云是光折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13、如果一人以5米每秒的速度向平面镜走来,则他所成的像相对于他的速度是( ) A.0.5m/s B.5m/s C.10m/s D.014、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工作的,它的镜片是 。15、如图所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界面MM上发生折射,则入射角为 界面的 方是空气, 方是玻璃。 教学评价:(教)学后反思:课题光的折射 透镜时间第 6 周 3 月 12 日课型复习课时1主备人苏飞审核人潘银锋【学习目标】(1)查漏补缺,将本章知识形成知识体系。(2)进一步的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和会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释光学现象(3)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归纳、分析、总结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对本章知识的梳理及本章知识的综合运用一、【自主学习】1、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现象例举:(1)早晨看到位于地平线 的太阳(2)看到池底变 了(3)水中的筷子向 弯折(4)海市蜃楼(5)幻日、太阳变扁、变方等(6)彩虹等。3、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两侧。当光从空气_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_法线,折射角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根据光路的_,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_法线,折射角_入射角。4、中央比边缘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央比边缘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透镜的中心叫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叫_,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所会聚的点叫_,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5、请使用三种方法鉴别凸透镜和凹透镜?6、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倒正大小虚实像距应用U2fU=2ffU2f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Uf8.口诀:一倍焦距分 ,两倍焦距分 ,成实像时物近像 像变 (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 )实像 立居 侧,虚像 立位 侧。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从左到右依次放置 、 和 ,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这样做的目的是 。10、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 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11、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 像的原理制成的,胶片应 放。1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方,近视眼应戴 矫正,其作用是使像 移,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上。1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方,近视眼应戴 矫正,其作用是使像 移,清晰地像成在视网膜上。14、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通常望远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 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 镜。常见的望远镜有_15、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都是 透镜, 焦距大。近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成 、 的 像,再通过目镜成 、 的 像,近处的物体通过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成一个 、 的 像。二、【课堂导学】【考点一】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完成光路图,解释有关现象O【例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例2】如右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标出折射角。【拓展变式】1、如图,MM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P是一个物点,P是P的像点,图中画出了由P点射向界面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折射光线。2、如图41为光在空气与玻璃交界面发生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界面的 方是玻璃,反射角等于 , 是折射光线。图413、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请作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例3】孩子在湖边观鱼,这条鱼实际在C点处,但孩子看见鱼是在D点处。则小孩这样看的结果是_形成的,所看的是鱼的_像,(填实像或虚像),光是从_ (空气中射到水中或水中射到空气中),鱼的反射光线折射时_(靠近或偏离)法线,小孩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_。【拓展变式】图2 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2,如果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 ) A看到的物体 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 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 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考点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2)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调整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3)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像将向 移动,如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将凸透镜向_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4) 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5)小明用一张白纸将凸透镜上半部分挡住,成像性质将 _ (变化/不变化);像的亮度_(变亮/变暗/不变化)。【拓展变式】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物距u/cm实验序号焦距fcm像距v/cm10122.525103840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的像距越 (大、小)。(2)该同学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5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6cm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5乙所示, 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 cm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5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 甲 乙 丙 图15【例5】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透镜45cm处,成的像情况是:(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等大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拓展变式】1.黎明同学要挑选一焦距小于6 cm的凸透镜,他用物理实验对甲、乙、丙三块凸透镜进行测量,保持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上,可以确定 凸透镜是黎明同学需要的。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考点三】生活中透镜的应用1、作为放大镜的应用:原理:当物体在 ,凸透镜成 的像。【例6】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2、作为放映机镜头的应用:原理:当物体在 ,凸透镜成 的像。【例7】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3、作为照相机镜头的应用:原理:当物体在 ,凸透镜成 的像。【例8】 某同学拍毕业合影后,想拍一张单身像。摄影师应采取的方法是( )A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B使照相机靠近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C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些D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些【拓展变式】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时,若保持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假设两种情况下,人眼看到的物体等大),则有水时( )A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 B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C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 D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考点四】关于视力矫正【例9】如图,把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若取下眼镜,则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移动,如果此时在凸透镜前再放一副远视眼镜,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移动。【拓展变式】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所示。(1)在此实验装置中,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2)请你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考点五】有关透镜作图【例10】完成下列光路图.【例11】请你在图甲、乙的虚线框内分别画出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能够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例12】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主光轴,为点光源S经凸透镜成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凸透镜,并完成SA通过凸透镜的光路;找到焦点的位置;【拓展变式】如图所示,物体AB所成虚像AB, 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凸透镜,找到焦点的位置课题质量和密度时间第 6 周 3 月 12 日课型复习课时1主备人苏飞审核人潘银锋窗体底端一、复习目标1.巩固质量的概念及单位和单位换算. 知道质量是物体一种属性2.掌握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能运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知识要点梳理1._叫质量,它与物体的_、_、_无关,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国际单位是_,常用单位还有:_.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使用天平要做到以下几点:(1)放:把天平放在_上;(2)调:先把游码拨到_处,再调节横梁上的_使横梁平衡;(3)称:把物体放在天平的_盘中,砝码放在_盘中,并调节_使横梁平衡,则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所示的刻度之和为物体的质量. 3._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只与_有关,而与物体的_和_无关. 4.计算密度的公式为_,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常用单位还有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水的密度是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 5.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_,其中质量可以用_测量,而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_来测量. 6.测量固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3)把物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总体积V2;(4)物体的密度=_. 7.测量液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质量m1;(2)把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记下体积V;(3)用天平称出剩余液体和容器的质量m2;(4)液体的密度=_. 8.密度应用:(1)鉴别物质(不同物质密度一把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2)求质量:对于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质量可用公式m=V算出;(3)求体积:对于不便于测量的体积可用公式V=m/算出;(4)判断空心和实心. 三、典型例题讲解及疑难解析题型一: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例1.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这时应( ) A 向右盘中加砝码 B 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C 将游码向右移动 D 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方法总结: 题型二:密度公式的正确理解. 例2.某医院中有一瓶氧气瓶,里面有质量为m,密度为的氧气,当用去一半后,剩余的氧气( ) A 质量为原来一半,密度为原来一半 B 质量为原来一半,密度与原来相同 C 质量为原来一半,密度为原来的两倍 D 质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为原来的1/4 例3.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 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 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 密度与质量和体积都有关,当质量和体积发生变化时,密度也发生变化 举一反三: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种物质,密度相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当体积一定时,物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C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正反比 D 质量大的物体其密度一定大 例4.甲物体质量为乙物体质量的4倍,两者密度之比为5:3,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 A、 20:3 B、 12:5 C、 5:12 D、 3:20 例5.某实心蜡制品的质量为45g,现要用铜将其复制成大小一样的实心铜雕塑,需要用_kg的铜.(蜡=0.9g/cm3,铜=8.9g/cm3) 解题思路: 题型三.关于密度的应用. 例6.有一铜球质量为89g,体积为25cm3,试判断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已知铜的密度为8.9g/cm3) 解题思路: 拓展:若此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若空心部分加入水,铜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四、课堂作业1.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 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 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甲乙两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密度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 A 15:2 B 10:3 C 15:10 D 5:6 3.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水、盐水,则装酒精的是( ) A、甲 B、 乙 C、 丙 D、 无法判断 4.某量筒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水,将一只体积为12cm3的铁块与一块塑料块绑在一起放入量筒内,水面由28ml升到了60ml处,已知塑料块的质量为18g,在塑料块的密度为( ) A 0.36103kg/m3 B 0.64103kg/m3 C 0.9103kg/m3 D 1.8103kg/m3 5.一空瓶质量为5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250g,装满油后的总质量为210g,在油的密度为_kg/m3 6.已知铁铜铅,用铁、铜、铅制成的三个质量、体积相同的空心球,其中空心部分最大的是_,最小的是_. 7.将质量为54g的铝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0g,若放入盛满酒精的杯子中溢出酒精的质量为_ 8.一只茶壶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2kg,若用它去装酒精,最多能装_kg 9.体积为35cm3,质量为79g的空心铁球,若在中空部分装满水,则铁球的总质量为多少? 五、质量和密度能力提高训练题 1.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其意义是( ) A 每立方米的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B 每立方米的铜的密度是8.9103kg C 每立方米的铜的质量是8.9103kg/m3 D 每立方米的铜的质量是8.9103kg 2.质量为890kg,横截面积为2.510-3分米3的铜线,这卷铜线长_米. 3.体积是20厘米3,质量是89g的空心铜球,若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宗质量为_(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水银的密度是11.3103kg/m3) 4.有两个粗心不同的量筒,它们的最小刻度都是毫升,粗量筒的刻度间距比细量筒的刻度间距小,那么它们的准确度( ) A 细量筒准确度高 B 粗量筒准确度高 C 两个量筒准确度一样高 D 无法判断 5.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空心铜球和铅球,其空心部分的体积大小比较( ) A 铜球大 B 铅球大 C 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6.有一空心铅球,体积为V,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0,则该铅球的质量为( ) A 铅V B 铅V0 C 铅(V-V0) D 无法确定 7.冰的密度是0.9103kg/m3,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其体积之比V冰:V水=_;体积相同的冰和水的质量之比m冰:m水=_. 8.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水,六斗泥,经测定黄河水每立方米的平均含沙量约为35kg,合每立方厘米含沙量约为( ) A 35g B 3.5g C 3.510-1g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