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间歇练习在高中女生耐力跑中的运用.doc_第1页
分层次间歇练习在高中女生耐力跑中的运用.doc_第2页
分层次间歇练习在高中女生耐力跑中的运用.doc_第3页
分层次间歇练习在高中女生耐力跑中的运用.doc_第4页
分层次间歇练习在高中女生耐力跑中的运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层次间歇练习在高中女生耐力跑中的运用 1. 研究目的 最近教育部门发布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反映学生体质水平下降的情况,特别是学生的耐力素质差,表现在学生耐久跑成绩不佳,令人担忧。在追求提高学生升学率的冲击下,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放在高考的科目上,除了课表中的体育课及体育活动课外,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活动,更不要说参与社区体育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应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知识技能的传授;利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进行练习;组织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等都是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增长的有效途径,其中体育课堂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体育教师也只有抓住体育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身体练习,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场地器材等的安排,则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耐力跑是一项比较枯燥的项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练习手段及良好的组织,更要提高练习的效率,利用几个课时的有限时间,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这就需要教师花一定的精力去认真研究教材、教与学法、学生、相关的训练方法以及心理学法等实践理论依据,才能有效地运用到学生中去。要在耐力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如果简单地采用重复跑,会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会产生厌恶的情绪,不利于学生体质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课还得上,耐力跑教材还得教,学生还需要练耐力跑。本文针对高中女生的耐力跑教学,从教师的教与学法上进行研究,以寻找提高耐久跑教学的改革的途径,提出“分层次间歇练习”的方法的实践,从中探索其的可行性、实效性和价值性。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查阅法:查阅相关的体育书籍与杂志 2.2 访谈法:对2003级部分女生,学校体育老师,其他学校部分高级教师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访谈。 2.3 实验研究法:对2003级女生进行了分组对比实验,进一步说明方法的可行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问题的发现 3.1.1 耐力素质处于弱势 从历年高中一年级女生耐力跑的教与学资料中发现,学生耐力跑成绩普遍较差。在耐力跑测试中高分学生较少,不及格学生人数颇多且不及格学生的分数极低,甚至有的学生的成绩比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上规定的零分还要低。在800米测验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跑跑走走,根本就不能跑完全程,基础之差让人吃惊,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1.2 耐力跑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 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对耐力跑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有的学生认为耐力跑就是为了有一个成绩,而对于耐力跑对身体的价值及在个人意志品质上的作用意义却知之甚少。 3.1.3 缺乏韧性,信心不足。 从家长、其他学科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学生学习的耐性不够,比较浮躁,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待提高。学生在选择项目时,对需要吃点苦的项目避而远之,在学习、生活上一遇到困难就想着要放弃,有点挫折心理就承受不了,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1.4 对耐久跑技术缺乏了解和掌握。 从对高一学生各项成绩的摸底测试中观察到,学生缺乏对耐久跑知识技术的了解,特别是不能合理地分配体力。有的学生在耐力跑测验时,刚开始就拼命地快速跑,没多长时间就跑不动了,快速跑变成了慢速跑,到最后变成了走,体力的不合理分配,造成了耐力跑成绩的不理想。不懂技术,不能合理地分派体力也是学生耐力跑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3.1.5 对本校学生进校时耐力跑预测结果: 2003级本校高一女生入学时800米项目测验成绩如 表一 性别年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一女生及格成绩偏差女17230秒23511秒-511秒 在对2003级本校高一女生(225人)第一学期进行800米摸底测试后的成绩统计中,可以看出:我校高一女生与同年龄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成绩标准作比较,03级女生的800米的平均成绩不及格。 3.2 问题分析3.2.1 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足够时间去活动。 家长对提高孩子耐力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愿意孩子在体育锻炼上花费时间;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学生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营养过剩,滥用补品,导致超常体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3.2.2 城市学生,“苦”的承受能力差。多数学生都是因为需要一个成绩或迫于教师的压力而去完成耐力跑的学练任务,自觉乐于接受这项运动项目的学生少之又少。有时并不是他们的身体上完不成任务,而是对这个项目缺乏信心。教师教法单一、手段陈旧,组织不力。教师枯燥的练习方法,造成学生害怕和厌倦的心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恶、逃避、抵触等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有效提高女生的耐力素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800米成绩?成了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对03级女生采用分层次间歇练习在提高女生耐力素质上的初步探究。3.3 实验研究的方案3.3.1 实验分组根据我校03级女生9个班共225位,进校时的800米摸底测验成绩统计:优秀3.8%(205秒以下),及格60.2%(206230秒),需努力36%(231秒以上),各个班的成绩大致相当。把6-9班共100位学生对象作为实验班,由于我校是两班两教师男女分班编班上课,所以教学单位为(6、7)班、(8、9)班一起上课。1-5班作为对照班共125位学生,(1、2)班、(3、4)班、(5)班一起上课。同时,按照学生的情况,把每个实验班进行分层:A组成绩在215秒以下;B组成绩在216-230秒之间;C组成绩在231秒以上。实验组分层情况如 表二分组 A组(215秒以下)B组(216230秒)C组(231秒以上总数6、7班(人数) 6 27 15 488、9班(人数) 8 25 19 523.3.2 实验方案:耐力跑八课次,共分三个阶段:恢复体能期;针对性训练期;考核3.3.2.1 恢复体能期 表三课 次 实验组 对照组1 1600米 校园地形跑:走跑交替进行同左2 1000米 慢速、中速交替进行3 6分钟定时跑 中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内容和方法相同,都以恢复为主,同时在恢复期传授学生耐力跑的基本技术(略),使学生边恢复边建立正确的技术技能,发展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速度控制在每百米32秒左右,运动时的心率控制在140次/分左右。3.3.2.2 针对性训练期共分四次课,实验组采用分层次递进分段间歇练习法,心率控制在170次/分左右。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耐力跑训练。 表四: 课次 实验组 对照组4分层次递进分段间歇跑 ( 200米*1 300米*1 400米*1)800米:绕操场跑(200米跑道) 时间:约为5分钟层次A组B组C组 圈数200米 300米 400米200米 300米 400米200米 300米 400米时间38 ” 57” 85”(在规定时间内完成)42” 62” 90”(在规定时间内完成)46” 67” 95”(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条件:每圈报时,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分段练习表五:课次实验组对照组5分层次递进分段定时间歇跑 ( 90秒定时跑*1 120秒定时跑*1 150秒定时跑*1)1000米变速跑:直道加速跑,弯道中速 层次A组B组C组 时间90” 120” 150” 90” 120” 150”90” 120” 150”距离400米 450米 500米(完成规定距离以上)385米 400米 450米(完成规定距离以上)360米 350米 400米(完成规定距离以上) 每圈报时间,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表六: 课次实验组对照组6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中含有A、B、C),共分成四组400米:绕操场直道加速跑,弯道中速校园地形跑:800米 时间约5分钟内容:600米*2 时间:250”内完成要求:全组每位成员必须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圈报时间,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表七:课次实验组对照组7以小组为单位400米:绕操场直道加速跑,弯道中速校园地形跑:800米 时间约5分钟内容:600米*2层次A组B组C组时间135”(规定时间内完成)150”(规定时间内完成)170”(规定时间内完成)每圈报时间,每段跑后心率基本降至120次/分左右,再进行下一次练习3.3.2.3 考核(第八次课):800米测验 3.4 实验研究结果分析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以后结果如表八:性别 年龄 人数 均值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一女生及格成绩 差值 女 17 100人 实验组 22015秒 230秒 +9.85125人 对照组 22585秒 +4.15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两组学生的成绩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实验组的学生比对照组的学生成绩提高更快。且实验组的优秀达到15.8%(205秒以下),及格79.1%(206230秒),需努力5.1%(231秒以上),对照组优秀8.8%(205秒以下),及格80.8%(206230秒),需努力10.4%(231秒以上)。3.4.1 间歇练习间歇练习采用运动训练学中间歇训练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但学生不是运动员,不能完全按照运动员的方法训练,且学生处于不同的水平,在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间歇训练是对练习过程组间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通过训练可以使无氧与有氧代谢混合功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体育教学的最佳心率范围约每分钟110120至170180次之间。体育课适宜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标准定为每分钟120140次。心率在每分钟110130次范围内运动时,每博量达到最高值即心博峰。在心博峰的心率水平上持续运动一定时间,使心博峰的时间较长,以发展心肌泵血功能。间歇训练过程中每次间歇时心率控制在120次/分左右进行下一组练习,使心率保持在120次/分以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肌泵血功能。同时间歇训练时的心率控制在170次/分,练习时间在40秒至3分钟以内练习,符合体育教学的最佳心率范围且持续一定的时间,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间歇时的运动方式一般以轻微的活动,即积极性休息的方式进行,如慢跑、慢走、轻跳、摆腿等。这些积极性休息的轻微活动不仅能使肌肉对血管起按摩作用,加速血液回流,还能加速体内代谢所产生废物的排除。3.4.2 分层教学由于遗传、生活环境、练习水平等不同,学生的体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选用合理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有全面性、全体性、科学性,更要使学生有个性发展,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用相同的练习内容,则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任务,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身体的发展。教师应根据所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练习内容,在实验组中采用了两种分组形式:3.4.2.1 组内同质根据摸底测验的成绩,把学生分为A、B、C三组,每组学生的水平大致相当。在练习时,根据每组学生的能力在规定距离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第四、第七课次),或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适当的距离(第五次课)。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完成各自的学练任务。同时,每组内学生处于同一层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练习的兴趣更旺了。3.4.2.2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第六次课上进行了每组含有(A+B+C)的分组形式,组与组之间的水平大致相当,同时给予相同的任务,要求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要完成,计算小组的成绩,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每组内的水平不同,担当的角色也不同,好的同学要在自己能完成的情况下帮助差的同学,可以采用互相鼓励,拉一把,推一把,协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争取小组好成绩,差的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学练任务。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中长跑战术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练习,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地选用战术(如领先跑、跟随跑战术等),发挥出最佳成绩。通过我们的学练,使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间合作与交流,提高了认识,建立了友谊,顾全了大局,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增强了。差的同学在别人的帮助与鼓励下,完成了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目标,增强了自信心。3.4.3 分层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影响分层次间歇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技术及速度感,建立相对稳定的动力定型,平时练习就要注意不同距离平均速度的练习。中长跑技术与短跑基本相同,从短距离到长距离分段反复练习,提高较长时间有一定的跑速时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及肌肉系统的收缩能力,达到学生各自速度感以及合理分配体力的自控能力。在跑动过程中采用2-3步一呼,2-3步一吸,呼吸的节奏与跑的步子配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呼出二氧化碳才能更多地吸进氧气,供应跑动过程中所需的氧量,从而利于提高耐力素质。4. 结论与建议4.1 通过一系列的分层间歇训练,使学生一直处于最佳心率范围内运动,且持续一定的时间,提高了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分层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身体、技术技能上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分层教学,使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以前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4.2.1 体育教学是为塑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服务的。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和可塑性,所以我们在分组及选用训练方法时,一定要照顾到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可接受性,切合实际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可能的情况下分的细一些,多分几组。4.2.2 在规定完成的时间或距离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