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记》中的经济学_第1页
《洛阳牡丹记》中的经济学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牡丹记中的经济学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 冯天林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从品种、名称、风俗等方面翔实记述了关于洛阳牡丹的知识,在简明流畅的说明文字里,涉笔成趣,多有现实生活的折光。其中一些内容包含了朴素的经济学知识,很值得我们探究。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者,盖其不接则不佳。春初时,洛人于寿安山中斫小栽子卖城中,谓之山篦子。人家治地为畦塍种之,至秋乃接。接花工尤著者谓之门园子。豪家无不邀之。姚黄一接头直钱五千,秋时立契买之,至春见花乃归其直。洛人甚惜此花,不欲传,有权贵求其接头者,或以汤中蘸杀与之。魏花初出时接头亦直钱五千,今尚直一千。其中“姚黄一接头直钱五千,秋时立契买之,至春见花乃归其直。”一句中的“立契买之”和“见花乃归其直”值得玩味。这句文言现代文的意思是姚黄一个接头值到五千钱,秋天时立下契约买定,嫁接好,到春天见到开花才付给工钱。我们想:豪家邀门园子为其接花为何不当即给工钱?最直接的原因是“姚黄一接头直钱五千”。假如至春见花时姚黄贬值或至春见不到花,其价值不足五千,那么豪家就会赔本。很显然豪家为了预防未来花王贬值或其他因素给自己带来损失,所以要立下契约来规避投资的风险。从中我们也不难想象契约中的条款是什么。这种以契约形式规避未来因为价格波动带来损失的经济现象在现代社会非常普遍。比如,商品的买方和卖方为了规避未来因为价格波动带来双方的损失,可签定这样一份合约。双方约定商品的买方在未来某个确定时间以确定的价格从卖方买入某种商品。这是一种很好的规避风险的方式。既可以规避因为涨价给买方带来的损失,也可以规避因为贬值给卖方带来的损失,至少可以使交易的风险降低。这种契约约定可以是具体的商品也可以是买入与卖出的权利,特别类似于现代金融市场中的期货合约与期权合约。文中的另一处是在写魏家花一段,文中这样记述:魏家花者,千叶肉红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姓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斫以卖魏氏。魏氏池馆甚大,传者云:此花初出时,人有欲阅者,人税十数钱,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数缗。其后破亡,鬻其园,今普明寺后林池,乃其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麦。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两条线索:一条是魏家花从不为人知的寿安山到成为魏家奇花,而最终流落民间;另一条线索所就是魏相仁溥家从“日收十数缗”到破亡的传奇经历。魏相仁溥家一开始可以说非常有经济头脑,也能抓住几多牡丹花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商机。我们可以想象其后破亡既可能有经济的原因,也可能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亦或因为牡丹得福或是取祸。其中蕴涵的政治经济学很值得玩味,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第一次选入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教材,而高一学生的政治教材恰恰是经济学常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政治经济学常识去解读语文教材内容所涉及的一些经济学现象,作一些探究性的深入阅读很有意思。(作者注:期权合约是一种协议,它要求协议一方在指定的未来日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某物,这种合约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防范不利价格变动的机会。洛阳牡丹记文中所述内容和此合约规避风险方式类似;期权合约是一份合同,在此和约中,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