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公: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考.doc_第1页
文创公: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考.doc_第2页
文创公: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考.doc_第3页
文创公: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考.doc_第4页
文创公: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考 李正明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福建厦门 361005)(本文发表于船山学刊2010年第3期)摘要:天策府起源于唐高祖时,马楚君主马殷、马希范均曾模仿建立过类似的机构。马希范在位时,大兴土木、选聘十八学士,使得天策府得到最大的发展。但他死后不久,天策府即毁于兄弟夺嫡的内战中。十八学士中12人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中有简略记载,其余6人的事迹于史料无征。十八学士在马希范在位时参加了较多的文学活动,但在马希范死后即卷入政治漩涡,许多人惨遭不幸。关键词: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0)03-0092-04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在五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也是马楚文学的核心人物,是一个不可忽视、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学群体。 一、天策府考 (一)天策府的由来天策府这一文学性质的机构起源于唐代高祖时。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十月,高祖因“秦王世民功大,当代官皆不足以称之,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1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后,开天策府,仪同三司,置官属;又“延四方文学之士”,置十八学士。当时,凡被选为十八学士之人,均为天下人所仰慕,称为“登瀛洲”。太宗又命画家阎立本为十八学士画像,即为十八学士写真图,画作由褚亮题赞。2其后不久又出现了“北门十八学士”、“开元十八学士”。武则天时,“北门学士”多参预机密,议论政事,“张易之、昌宗尝命画工图写武三思及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监王绍宗等十八形象,号为高士图。”3唐玄宗开元时,于上阳宫食象亭,以张说、徐坚、贺作者简介:李正明,笔名文创公,河南信阳人,当代作家、学者。2007年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获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历史的创作与研究。知章等人为十八学士,命董萼画像,并记录所有十八学士的姓名、表字、爵位、籍贯等。4 (二)马楚天策府的发展历程天策府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武穆王马殷时期,一是文昭王马希范时期。马殷执政时,天策府开始设置;马希范当政时,天策府则获得极大发展,可谓登峰造极;马希范之后,天策府盛极而衰,最后毁于马氏兄弟相残的内乱中。天策府前后共存在40年。史书对马殷时的天策府的情况记载得极为简略,“开平四年(910年)夏六月,王(指武穆王马殷)表求天策上将,梁加王天策上将军。王始开天策府,以弟賨为左相,存为右相。”5具体情况今已无从得知。天福四年(939年),“夏四月,晋加王天策上将军,赐印绶,开府,置官属。”6冬十一月,马希范正式设置天策府官署,大力发展天策府。 首先,安排自己的亲属、亲信任职。马希范便置护军中尉、领军司马等重要军职,“以诸弟及将校充其职”。由此可见天策府的重要性。其次,大修宫殿园林。 天福七年(942年)十月, “冬十月,王大兴土木功,建天策府于长沙城西北,作天策、光政等一十六楼,天策、勤政等五堂”7,规模极为庞大。天策府修建得极为奢侈豪华、富丽堂皇,“极栋宇之盛,栏槛皆饰以金玉,涂壁率用丹砂,凡数十万斤;地衣,春夏以角簟,秋冬以木棉为之。先是,主者以丹砂非卒致之物,有忧色,未几东境山崩,涌丹砂如丘陵,于是收用之颇足。僚吏升殿者,但觉丹砂之气蔼然袭人。”8天福八年(943年),“是岁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各长百尺,抱柱相向,作趋捧之势,己居其中,自言身一龙也。制襆头脚长丈许,以象龙角。向晨将御殿,先焚香龙腹中,烟气郁然而出,若口吐焉。”九龙殿是马希范权利欲达到了巅峰的表现。“又建会春园、嘉宴堂、金华殿,其费巨万用度不足,因加赋国中。”9文昭园应是天策府的配套工程。府志云:“文昭园在小西门外,马氏建。”宋代何承矩有诗文昭园闻提壶曰:“马家公子好楼台,凿破青山碧沼开。啼鸟不知人世变,数声犹傍水边来。”10再次,设文学馆、选18学士。天福四年“冬十一月,王始开天策府,置护军中尉、领军司马等官,以诸弟及将校充其职;又仿唐太宗天策府文学馆,立学士员,以武安军节度判官拓跋恒、都统掌书记李宏皋、江南观察判官廖匡图、昭顺军观察判官徐仲雅、都统判官李铎、静江府节度判官潘起、镇南军节度掌书记卫暇、镇南军节度判官李庄、昭顺军节度判官徐牧、澧州观察判官彭继英、裴颃、桂管观察推官何仲举、武安军节度巡官孟元晖、容管节度推官刘昭禹、静江府掌书记邓懿文、武平军节度掌书记李松年、武平军节度推官萧洙、昭顺军观察度支使彭继勋十八人为之。”11其后八九年,这些豪华的宫殿园林在马氏兄弟夺嫡之战中被大肆焚毁,几乎荡然无存。乾祐三年(950年)马希萼攻陷长沙后,“朗兵及蛮兵大掠三日,杀吏民,焚庐舍,自武穆王父子所积宝货,尽入蛮落,宫殿屋宇咸为灰烬焉。”12马希萼即位后,“王以府舍焚荡,命朗州静江指挥使王逵、副使周行逢帅朗兵治宫室”13;后周广顺二年,刘言赶走边镐占据湖南后即上表周朝,“言长沙不可居,请移治所于武陵,时周广顺二年也。”14可见,当时的宫殿园林已破败到不可居住的严重程度。楼空人去,天策府十八学士自然也风流云散了。 (三)天策府的性质天策府是军事机构。天策府内,置有左司马、右司马、天策府都尉、天策都军使、天策副都军使、天策内押牙、护军中尉、领军司马,都与军事有关。都尉,按唐制,统兵400-1200人。都军使、副都军使,按宋制,统兵100人。司马,魏晋至宋,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统兵应比都尉多。这些要职均由皇帝的亲属及亲信担任。马殷之子马希广曾担任过天策府都尉,丁思觐曾担任过天策副都军使,马希崇曾担任天策左司马,足见此三官之重要。它不但护卫天策府,还可组织防务与征发。另外,天策府的十八学士中有13人兼任各军节度使中的高级军职,如拓跋恒、李宏皋等,占整个学士的73%。他们参与军节度使的军务商议,所管辖之州内发生战事,均会参加。天策府是政治参谋机构。天策府的十八学士不仅是一般的吟诗作赋文士,他们还身兼多种政治要职,是马楚的一流政治智囊团,经常可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为国出谋划策。拓跋恒、徐仲雅等人都曾向朝廷积极进谏,提出许多有益的政治建议,试图纠正国家政策上的某些失误。但由于马希范等人刚愎自用,不听逆耳忠言,学士们的建议基本没有被采纳,马楚过也因此而迅速衰亡。天策府还是文学机构。天策府的十八学士是一个文人群体,他们大都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创作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为马楚文学增色不少。十八学士经常参加马希范组织的各种文学活动,如在上巳节临流赋诗,在会春园等园林的宴会上即兴赋诗,在长春堂的宴会上参加诗歌创作竞赛,等等。其实,这些文学活动对于发展马楚文学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清代吴任臣在十国春秋赞中高度评价了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比之于萧梁宫廷文学、曹魏邺下文学,云:“文昭王以颖敏之资,读书礼士,天策群英,几于梁苑、邺下之选焉。”这些评价极为中肯。 二、十八学士生平事迹考 1、拓跋恒拓跋恒本姓元,为避马殷父景庄王马元丰讳,故改姓拓跋。“少以才学见称”。马殷开天策府时为仆射。衡阳王马希声时“罢建国之制”,降为武安军节度判官。平日性喜沉默、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有“长者”之风。天福八年(943年),文昭王采用孔目官周陟的意见,在常税之外,将县分成大、中、小三等,均按等贡献大米时,他上书极力反对。15文昭王不听,也不愿见他。后马希范病危,反思拓跋氏之言为“忠”,遂将继位的弟弟马希广托付给他。希范薨后,马楚欲立马殷35子马希广时,他力举立马殷30子马希萼,并指出:“不能,则必起争端”。不数年,兄弟争国,湖南大乱。南唐大将边镐趁机进入醴陵时,他拒绝了马希崇命他去送降状之事,后“不知所终”。 2、李宏皋李宏皋(? -951年),长沙人。父李善夷,唐末诗人,著有江南集10卷,贬官朗州,后人定居于此。宏皋“少工诗”,曾任营道(今湖南道县)县令。曾推荐文士何仲举为天策府学士。后迁湖南诸道都统掌书记,任天策府学士。后晋天福五年(940年),马希范派兵平定溪州蛮叛乱后,李宏皋已升任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奉命撰溪州铜柱记,镌于铜柱之上。马希范死后,李宏皋等议立马希广为王。乾祐三年(950年),马希萼率朗军攻陷长沙,宏皋被脔食。他有诗集2卷已佚,传世诗仅题桃花源、铜柱辞二首。 3、李宏节李宏节(? -950年),李宏皋之弟。据五代史补记载:同光(923-926年)初,后唐庄宗授马殷湖南诸道都统,并赐战马数百匹。武穆命李宏皋作“谢表”,李宏皋写百余字后才思枯竭。当时,其弟李宏节在旁,他便请教说:“尝闻马有旋风之队,如何得一事为对?”宏节说:“马既有旋风队,军亦有偃月营,何患耶?”宏皋欣然下笔云:“寻当偃月之营,摆作旋风之队。”谢表写完,大家看后赞叹不已。有人以为他是李松年,但也有人认为李松年“非宏节也”。16 4、徐仲雅 徐仲雅,字东野。其先祖秦中(旧称“关中”,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人,五代时迁居长沙。事马楚,为昭顺军观察判官。后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他在马希范所建的会春园的游宴中,常常“赋诗上觞,昼夜无节”。马希萼赐死马希广后,徐仲雅隐居不仕。显德三年(957年)七月,入主潭州的周行逢极为欣赏徐东野的才华,要任命他为节度判官。他说:“行逢昔趋事我,奈何为之幕吏!”称疾不至。而周行逢采取强迫、要胁的手段,再三邀请请,又当面交给任职文书,他仍不接受,因被流放于邵州。后又召回,恰逢周行逢寿诞,各将吹捧致贺,周对徐仲雅说:“吾奄有湖湘,兵强俗阜,四邻其惧我乎?”仲雅对曰:“公部内司空满川,太保遍地,孰敢不惧!”17对周行逢滥设官吏予以极大讽刺。周行逢将他再次流放邵州。某日他见僧人剥棕树,当即赋诗言志曰:“叶似新薄绿,身如乱锦缠。任君千度剥,意气自冲天。”徐仲雅的诗纤细华丽,诗集已佚,今存诗仅6首及句12。 5、何仲举何仲举,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少年时,就表现出聪明多才。家境贫寒,交不齐赋税。县令李宏皋令人将其抓捕入狱。有人对李宏皋说:“此子虽卯,能为诗,往往间立成。”李宏皋当面许诺:“若能文不加点,为一篇以自述,吾当贷汝。”仲举当即口吐莲花:“似玉来投狱,抛家去就枷。可怜两片木,夹却一枝花。”李宏皋为其才华折服,当即开枷,以礼相待。天成(926-930年)年间,曾游学洛阳,先投后唐明宗儿子秦王李从荣门下,博得秦王欢喜,登进士第。后返长沙,成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先后出任全州、衡州刺史。其诗深受李宏皋赞赏18今存诗1首,句2。 6、廖匡图廖匡图,字赞禹,虔州赣(今江西赣州市)人。廖匡图有弟弟名廖匡齐、廖凝,均有诗名。父亲廖爽,曾任韶州刺史。为避虔州刺史钟章,举族3000余人逃往湖南。马殷见廖氏人多势大,恐难控制,欲诛杀之。有人劝说:“大王姓马,而廖来归,廖者料也,马得料其势必肥,实国家大兴之兆。”马殷听信此言,遂授廖凝为永州刺史、廖匡图为行军司马、廖匡齐为天策府列校,并封宅于衡山。后马殷授廖匡图为江南观察判官,后又为十八学士之一。廖匡图著有诗集2卷,已佚,仅诗4首传世。廖凝在希范时曾为从事;马楚灭后迁金陵,南唐主授以水部员外郎、洪州连昌县令,又迁江州团练使。廖匡齐为马希范平溪州彭士然叛乱时,为流矢所伤,死于蛮中。马希范告之其母张氏,张氏不哭,曰:“为妾谢大王,举家三百余,受王分食解衣之赐,虽尽死未足以上报,况一子乎!”19廖匡图有子名廖偃,精通文史,曾任秘书郎、裨将,戍卫衡山县。马希萼被囚衡山后,廖偃与彭师暠共立之为衡山王,断江为界,编竹为舰,招兵10000余人。后随马希萼入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任莱州(今山东掖县)刺史,为南唐守道州。周行逢等主政湖湘后,为南唐战死。 7、刘昭禹刘昭禹,字休明,桂阳人(一云婺州人)。在湖南,累为县令。马楚时,任容管节度使推官。后为天策府学士,终为岩州刺史。他学问渊博,长于五言诗,其佳句多得自苦思冥想,正所谓“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创作态度严谨,自谓“五言如四十贤人,著一屠沽不得。”20刘昭禹存诗集1卷,全唐诗收诗9首。另有句7传世。 8、李铎李铎,初事马殷时为从事;后马殷开天策府置官属时为司徒。衡阳王马希声“罢建国之制”,“用藩镇之仪”时,为判官。马希范开府时,为天策府学士,兼都统判官。21 9、邓懿文 邓懿文,未入仕时,即“以文学雄楚中”。文昭王时,曾任静江府书记;开天策府时,为学士。他曾兼任营田使,将无主之荒田及犯人籍没之田,招募佃农耕种,但效果不显著,“民舍故从新,仅能自存”。文昭王死后,他和李宏皋、刘彦瑶等人“遂称遗命,共奉希广权军府事。”不久,马希萼率朗兵攻进潭州,邓懿文被斩杀于市。22 10、潘起 潘起,马殷时曾任静江节度判官。天成二年(927年)马殷开国时曾任吏部侍郎。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武穆王死后,马希声居丧,“日杀鸡五十为膳”;送葬时,仍不流泪,“顿食鸡臛数器”。潘起愤而以“昔阮籍居丧而食蒸豚”大胆讥讽衡阳王。文昭王建文学馆时,潘起为天策府学士。2311、12 彭继英、彭继勋彭继英、彭继勋,乃彭玕子。马希范统治时期,彭继英任澧州观察判官,彭继勋任昭顺军观察度支使。后两人均为天策府学士。13、李庄李庄,曾任镇南军节度判官。天福四年(939年),马希范开天策府,李庄被选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14、徐牧徐牧,曾任昭顺军节度判官。天福四年(939年),马希范开天策府,徐牧被选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15、孟元晖孟元晖,曾任武安军节度巡官。天福四年(939年),马希范开天策府,孟元晖被选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16、萧洙萧洙,曾任武平军节度推官。天福四年(939年),马希范开天策府,萧洙被选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17、裴颃天福四年(939年),马希范开天策府,裴颃被选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18、曹棁天福四年(939年),马希范开天策府,曹棁被选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 三、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的文学活动考 据史载,马希范“好学,善诗,颇优礼文士,然性刚愎,且奢靡而喜淫”,且胸无大志。因此,他过着骄奢淫逸、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时常让周围的文人学士写诗作赋或自己作诗以佑酒助兴、歌咏太平,一如陈后主、李后主的生活情状。但史籍中记载的文学活动并不多。天福八年(943年),马希范“又建会春园、嘉宴堂、金华殿,其费巨万,间携子弟僚属于会春园游宴,学士徐仲雅等赋诗上觞,昼夜无节。”湖湘故事云:“马氏作会春园,开宴,徐东野作诗,有数联,当时所称,云:珠玑影冷偏粘草,兰麝香浓却损花;山色远堆螺黛雨,草梢春戞麝香风;衰兰寂寞含愁绿,小香妖娆弄色红。”24 四、马楚天策府十八学士的政治活动考十八学士都是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即都是兼职学士,在朝廷内都还有任职。虽然他们大都沉溺于酒色、胸无大志、不问政事,但身处乱世、混迹于官场注定要不可避免地要陷入马楚的政治漩涡。 (一)进谏及讽刺 马希范在位时,本无远略,更无齐桓、晋文之举,加之生性奢侈大兴土木、淫欲无度、笃信佛教,国内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国势日衰。按理说这正是十八学士的效命家国之时,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匡图辈多佻薄,饮酒欢呼,语涉狎昵,独恒沈默长者,切直强谏。”可见除拓跋恒外,其他学士大都如马希广一样骄奢淫逸、醉生梦死,几乎不问国事。 天福八年(943年),文昭王采用孔目官周陟的意见,在常税之外,将县分成大、中、小三等,均按等贡献大米。拓跋恒一心为国,因此上书激烈反对。结果,文昭王马希范不听,此后也不愿见他。武穆王死后,马希声居丧,不仅全无哀容,而且效仿朱温以食鸡腿为快。潘起方之为西晋居丧食猪肉的阮籍,大加讽刺。 (二)马希范死后立王之争开运四年马希范死后,由于王位继承攸关不同集团的利益,所以众人争执不休,天策府十八学士也深陷其中。其实,希范临终前对王位继承已有安排。马希范病危后,反思拓跋恒之言,认为他“忠”于马家,遂将即将即位弟弟马希广托付于他。但朝廷上意见分歧。此次立王之争大致可分为两派:立马希广派、立马希萼派。立马希萼派以天策府学士拓跋恒、都指挥使张少敌、都押牙袁友恭为代表,其以为马希萼在诸兄弟中最长,故自当嗣位。其实,拓跋恒深谋远虑,考虑更深远更周密:“不然,必起争端。”马希广被拥立为王后,拓跋恒仍劝其将王位让与其兄希萼,但希广不听。最后,拓跋恒与张少敌便称病不出。后来马希萼举兵夺权早在他们的意料之中。立马希广派以天策学士李宏皋、邓懿文、小门使杨涤等人为代表,因为马希广对他们有恩,所以他们坚决主张立马希广为王。虽然马希广犹豫不决,但李宏皋等人以马希范遗命为由强制性地将他推上王位。几年后,马希萼果然举兵夺权,很快占领长沙。天策府众宫殿在这次内乱中化为乌有,许多学士也因此罹难。马希萼即位后本欲重用拓跋恒,但拓跋恒称病拒绝。随后,马希萼又派人逮捕掌书记李宏皋、李宏节兄弟及邓懿文等人,脔食李宏皋、李宏节兄弟等人,将邓懿文斩首。 参考文献:1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版,第5931页。23汪文学:唐太宗与十八学士,文史天地2006年第2期。4刘琳:唐开元十八学士考,吉林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2008年硕士论文。56789111213141517192021222324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983版,第937、952、955、955、956、953、967、969、973、1009、1010、1012、1015、1003、1004、956、1020页。10罗庆康:马楚史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4页。1618陶岳:五代史补,五代史书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2519、2494页。 On studying Ma-Chu Tian Ce Fu Eighteen Writers Li-Z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