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线观测方案.doc_第1页
既有线观测方案.doc_第2页
既有线观测方案.doc_第3页
既有线观测方案.doc_第4页
既有线观测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湾仔特大桥18#、19#墩跨既有线施工监控量测方案既有沪昆铁路线K952+380K952+420段位于宜春市袁州区境内,杭长客专湾仔特大桥在18#墩(DK741+311.42)19#墩(DK741+344.02)跨越既有沪昆上行线,与既有沪昆上行线成39夹角,跨越方式以一跨32米简直箱梁跨越,既有线两侧承台边(18#、19#)距既有线最小距离为3.7米(与相邻侧钢轨距离)。杭长客专18#、19#墩桩基础为1.25米钻孔桩,每个墩位布置七根钻孔桩,承台设计双层承台,底层为正六边形,高度2.5m,二层承台呈圆端型,高度1m,墩身采用圆端型倒花瓶实体桥墩,18#、19#墩高分别为7.5m、9.5m。1、监控目的1.1、保证既有线行车和设备安全; 1.2、提供信息反馈,为各方决策提供依据; 1.3、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2、监控内容 2.1、既有沪昆线轨顶沉降; 2.2、既有沪昆线接触网柱位移; 2.3、施工期间地表裂纹及沉降; 2.4、施工期间周边建筑物沉降、开裂。3、监控方法 3.1、观测时基准点采用现场的加密导线点为基准点。3.2、沉降观测利用基准点按设计要求和规范及现场布设测点,沉陷测点直接在既有沪昆线轨道顶面进行点位标识。布设点统一分类编号,并作初始观测值的测定,做好记录并作备份。轨道观测点上行线每10米一个断面,观测长度为施工区延长至两侧各30m范围,观测点布置见附图。沉降观测开始后对按既定周期和频率用同一编号的监测仪器进行量测。针对布设点的数量、密度及精度要求,用一台NA2水准仪进行现场观测。沉降观测的初始数据获取:按同一水准路线逐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数据取其平均值为初始值。获取初始数据后,由原初数据获取的观测人员按预定周期、频率和路线进行固定观测,并做好每次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现场工况,供监测数据分析时参考。沉陷观测在夜间进行观测时须配备足够的夜间作业电源和必要的防护设备。3.3、接触网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将埋设的沉降观测点上刻上十字丝作为观测点位。变形观测的初始数据获取:利用基准点按闭合路线或符合路线观测6个测回,数据进行计算补差,计算出各点相对独立坐标。原始数据获得后,由原初数据获取的观测人员按预定周期和频率和路线进行固定观测,并做好每次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现场工况,供观测数据分析时参考。3.4、地表观测根据现场地形条件,一般应在路基两侧路堤或路堑坡脚、以及坡脚外(或堑顶外)10m各设一排观测桩,纵向间距20m,其中塌陷明显地段应加密观测断面,若该范围内有建筑物,则须在建筑物的基础顶面设观测标。如果因为变形产生地表裂纹,在出现5mm以上的裂纹两端设观测标志,施工过程中,按观测频率检查其发展情况,测量裂缝的宽度,采用小钢尺进行观测,精度为1mm。3.6、周边巡视对线路侧沟、路肩、接触网立柱、边坡、地表及临近的建筑物定时间巡视观察,察看是否有开裂、倾斜、掉块、移动等异常情况。4、监控分工4.1、轨道结构观测轨距、水平、高低及轨向由工务段负责,施工单位配合。4.2、栅栏内沉降观测栅栏内轨道、路肩沉降观测由南昌工务段负责测量,由工务段负责数据处理分析。4.3、栅栏外沉降观测栅栏外边坡、地表、建筑物等沉降变形观测由施工单位负责测量及分析。承台开挖及回填施工期间尚应负责基坑支护体系横向变形观测,并及时分析,提交处理报告。4.4、巡视栅栏以内由工务段负责,栅栏以外由施工单位负责。5、监控频率线路变形量测及栅栏内沉降观测在每趟铁路客车经过现场前完成1次,栅栏外沉降观测每半天1次,发生异常时则应加密。周边巡视每1小时1次,并及时做好记录。6、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观测报告的提交6.1 栅栏内观测数据获取后,先由操作人员进行简单计算,然后经现场负责人复核后,由工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6.2 其它数据经计算并复核形成报表,由工区审核,进行处理及分析,提出结果和分析报告,分析结果需按日报形式同时报局经理部工程部、安质部,发生较大变化时立即与工务段研究对策。数据采用如下一种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1)列表法:根据观测的预期目的和内容,设计数据的规格和形式,利于数据的填写和比较,重要数据和计算结果表示突出,该方法用于平时的数据积累和报表的填写。2)图形表示法:在选定的坐标系中,根据观测数据画出图形来表示试验结果。该方法用于各阶段观测数据分析,直观、形象的反映观测项目的变化趋势,为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7、观测程序及观测反馈程序由于观测工作的特殊性,观测的程序化是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保证既有沪昆线安全,确保正常施工,在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观测工作。在施工全过程中随时掌握变形情况,并反馈给施工作业部门及业主单位、监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沉降值、变形值等均在允许范围内,确定现场观测程序图及观测反馈程序图如下。现场观测程序图8、观测人员和仪器设备为了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连续性。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人员配置,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现场观测负责人,配置4名熟悉测量业务的测量人员和满足观测工作的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观测测点布置、观测数据的收集及初步整理工作。数据汇总后立即提交上报资料。主要人员组成、主要观测仪器和精度分别见下表。观测人员组成表姓名职务分工周国宾观测负责人沉降观测负责刘宁测工沉降观测魏鑫测工沉降观测贾超测工沉降观测李鹏刚测工沉降观测贾超技术员周边巡视牛小伟技术员周边巡视魏鑫技术员周边巡视主要观测仪器设备表序号名称数量型号精度备注1计算器1台卡西欧48502水准仪1台1.0mm3全站仪1台莱卡1,4钢尺3把5道尺1把630米弦线2根杭长客专江西段HKJX-7标既有线线路观测记录观测日期观测时间测点编号上次观测标高(m)本次观测标高(m)沉降(mm)累积沉降(mm)结论有无整道观测者: 记录者: 技术主管:观测结果分析:对各阶段测量结果汇总,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图示:结论:数据处理: 复核: 日期:9安全巡视记录表桩号:记录人:序号部位时间巡视结果5泥浆池泥浆池16泥浆池27水井水位标高845#水沟沟边1缝9沟边2缝10沟边3缝11沟底1245#路肩路肩1标高13路肩2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