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基础存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所恶()辟患()箪食()豆羹()蹴尔()不屑()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故不为苟得也 ()(2)如使人之所欲 ()(3)万钟于我何加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 B.一箪食,一豆羹C.死亦我所恶 D.万钟于我何加焉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所恶有甚于/死者C.贤者/能勿丧耳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B.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课内精读】阅读“一箪食,一豆羹”至文章结尾,完成79题。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列举的两个事例,并说说这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8.“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9.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选部分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的道理。B.作者列举“一箪食,一豆羹乞人不屑也”的事例,从正面表明人们把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所以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就会舍生取义。C.文段中连续运用“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的句式组成排比,极富文采和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此之谓失其本心”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拓展迁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注释】乍:突然,忽然。怵惕:惊惧。内:同“纳”。要:同“邀”,求。端:开端,起源,源头。然:同“燃”。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斯有不忍之政矣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3)无辞让之心 ()(4)知皆扩而充之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2.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13.本文与鱼我所欲也在议论上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简要分析。鱼我所欲也1.wbdngng cxi 2.(1)苟且(2)假如,假使(3)优厚的俸禄(4)停止,放弃3.C(A.古代的一种量器/计时器具;B.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豆子;C.厌恶,讨厌;D.益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4.B(正确停顿为:“所恶/有甚于死者”)5.D(A.比/对于;B.得到/通“德”,感恩,感激;C.为了/接受;D.所以)6.(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2)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7.行道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不辨别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这两个事例正反对比,意在证明义与生二者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的观点。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9.D(全文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0.(1)政治(2)声誉(3)谦虚(4)知道11.(1)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2)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1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13.都是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展开,不过鱼我所欲也围绕“义”指出“本心”丧失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时时自省,而本文围绕“心”指出每个人都要有怜悯、体恤别人之心。【参考译文】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要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要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想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虚忍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