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古诗鉴赏群诗通练一民生疾苦(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古诗鉴赏群诗通练一民生疾苦(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古诗鉴赏群诗通练一民生疾苦(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古诗鉴赏群诗通练一民生疾苦(含解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诗通练一民生疾苦微导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名句道出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百姓的真实命运。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大都是吟弄花月,抒写人生忧苦,但真有这么一批以反映民生疾苦为主题的诗歌,真正体现了作家的悲悯情怀和使命担当,体现了文学的“良心”。生活在今天的幸福时代,读读这些诗,认识人民的苦难,培养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善良、真挚情怀。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阅读文签:古风屯田之苦屯田词唐戴叔伦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注屯田:自汉代以后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称为“屯田”。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这里指民屯。隋以后,“屯田”又称为“营田”。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鉴赏这首诗开头四句写一些驻屯兵在戈壁滩上春耕种麦,老的少的都欢欢喜喜。可是等到麦苗渐长,天却不下雨,以致土地干燥得无法下锄。接下来四句写庄稼没有熟,就闹了蝗灾,所有的青苗都被蝗虫吃尽,只留下满地枯茎。于是出动全体老少去驱捕蝗虫,好不容易把蝗虫赶走了,回到自己的屋子里,空洞洞地无衣无食。以下四句叙述这些驻屯兵到了冬季,没有粮食,只好移屯到靠近城市的地方。应该是生活得好些了,谁知又被长官派去南山中伐木。于是驾着牛车进山去,在霜重草枯的严寒气候里,牛都冻死了,人的命运可想而知。以上共十二句,四句一绝,每绝描写屯田兵士的一种艰辛的生活画面。于是用最后两句作结:边疆上的驻屯军历尽种种艰辛,何人知道?仰望南天,有家而归不得,只有眼泪簌簌地如雨水一般落下。1.请概括该诗叙写屯田农民辛苦劳作的三个内容及诗人要表达的情感。(5分)答:_答案种麦、捕蝗、伐木。(3分)表达了诗人对屯田者生活艰辛的同情。(2分)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诗人以第三者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客观、冷静。诗歌按照时间顺序,从春耕种麦、十月移屯到冬季草枯牛死,脉络分明,使读者印象深刻。前面十二句详写屯田者春耕种麦,遭遇旱灾、蝗灾,被迫伐木,层层铺叙、渲染。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这首诗叙述屯田农民的艰辛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屯田者生活艰辛的同情。解析答叙事特色,可从线索、顺序、视角、详略及所用手法等角度切入。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阅读文签:古风徭役之苦正乐府十篇农父谣唐皮日休农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难将一人农,可备十人征。如何江淮粟,挽漕输咸京。黄河水如电,一半沈与倾。均输利其事,职司安敢评。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奚不车其粟,用以供天兵。美哉农父言,何计达王程。注咸京:咸阳,此处代指京城长安。均输:官名,掌管政府的物资运输。鉴赏皮日休为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其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这首诗就是通过一位农家老父的话为江淮地区的农民请命,揭露唐代统治者对江淮地区的掠夺行径。此诗在叙事上很有特色,叙述角度转换自如。开头两句是作者口吻,中间是老农口吻,结尾两句又是作者口吻。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用均输官谋私利和有关官员不敢批评与江淮农民负担过重作对比,同时在叙事时,夹叙夹议,叙议有机结合,反映了江淮农民的沉重负担,表达了对劳民伤财的漕运的看法,揭示了唐王朝吏治的腐败和朝政的昏聩。3.“农父”向“我”叙述了哪些情况?请简要概括。(5分)答:_答案徭役繁重;将江淮粟米漕运到京师有倾覆之弊;贪官贪污,职责部门不敢批评。(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解析首联是总领,后面八句具体展开,叙述了三方面的情况。4.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叙事角度灵活,切换自如。这首诗开头两句是作者口吻,引出农父;中间十二句以“农父”口吻叙事;结尾两句又是作者口吻。运用对比手法,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均输官谋私利和有关官员不敢批评与江淮农民负担过重作对比,表达了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痛恨。叙议结合,夹叙夹议。此诗借农父之口叙述了将江淮粟米漕运到京师的弊病,其中插入议论,如“三川岂不农,三辅岂不耕”“美哉农父言”等句,深化了主题,对社会的批判深刻入里。(每点2分)解析叙事诗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一是以谁的口吻叙述的;二是叙述中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三是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叙述来表达情感的。据此结合这首诗进行分析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阅读文签:古风养蚕之苦养蚕词明高启东家西家罢来往,晴日深窗风雨响。三眠蚕起食叶多,陌头桑树空枝柯。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三姑注祭后今年好,满簇如云茧成早。檐前缫车急作丝,又是夏税相催时。注三姑:蚕神。鉴赏这是一首七言叙事诗。高启做官只有三年,长期居于乡里,故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本诗开头就直承题意,但不是正面描写蚕民劳动的场面,而是用“东家西家罢来往”,从侧面写出了忙碌的蚕事。“晴日深窗风雨响”句,以“风雨响”摹写蚕食桑叶时的密集声音。“陌头桑树空枝柯”句呼应上句“三眠蚕起食叶多”,衬托蚕事之忙碌。诗人又撷取“新妇”和“三姑”两个特写人物,如两组特写镜头,生动地刻画了养蚕人“头发不梳一月忙”的辛勤劳碌和今年“满簇如云茧成早”的蚕事收成之好。诗歌最后笔锋一转,“檐前缫车急作丝”不是因为养蚕人,而是因为“又是夏税相催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对官府催税之急迫的揭露。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和人民的疾苦。5.赏析画线两句所用的艺术手法。(6分)答:_答案“晴日”句运用比喻,以“风雨响”摹写蚕食桑叶时的密集声音。以“空枝柯”衬托出蚕食叶之多以及蚕事之忙碌。(手法各1分,结合诗句分析各2分)解析赏析诗歌艺术表达技巧题要先确定运用的手法,再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点出艺术效果。“晴日深窗风雨响”“陌头桑树空枝柯”看似写景的诗句,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蚕事。第一句“深窗风雨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句以“桑树空枝柯”呼应上句“蚕起食叶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