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第1课时学案 (新版)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第1课时学案 (新版)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第1课时学案 (新版)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1.了解三位诗人概况。2.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情感。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学习重难点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学习本文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导 学 过 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1.了解三位诗人概况。2.读课文三遍,注意下列生字词的音、形、义。緌 藉 啄 噪 锦翼 乍 3.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划分朗读节奏。4.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至少提两个问题)二、课堂探究:(一)简介作者、背景。(由学生完成,师生作补充。)(二)请几位同学进行朗读,然后请其他同学加以比较和评价。(这三首诗是咏物诗,要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言外之意。)(三)合作探究:1.学习蝉(1)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有何象征意义?(2)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有何深层意义?2.学习孤雁(1)题中之雁有何特点? 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孤雁失群”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人自身境遇作答)(3)本诗吟咏孤雁,结尾却写野鸦,其用意为何?3.学习鹧鸪诗中鹧鸪啼声有何特点,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三、达标检测:1.填空。 (1)蝉的作者是 代的 。 (2)孤雁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 ,他被后世誉为 ,该诗选自 。 (3)鹧鸪的作者是 代的 ,著有 。 (4)蝉借蝉抒怀的诗句是 (5)孤雁的颈联是 (6)写出鹧鸪的颈联是 2.阅读理解 (1)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 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唱的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写鹧鸪的嬉戏,将它与山鸡类比,作了画龙点睛的勾勒。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C、颈联从鹧鸪转到写人。诗人选择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学习反思:知识链接: 咏物诗咏物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是诗歌丰富多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诵读欣赏古诗三首一、课前先学 略二、课堂探究(一)(二)略(三)1(1)(ru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2)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这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2(1)一般咏物诗较含蓄,本诗开头就点破“孤雁”,写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它的同伴,这是一种怎样执着的精神啊,作者直露地点破,有利于强烈感情宣泄。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2)象征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相离的苦哀。开阔生动,笔力千钧。(3)野鸦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鸣噪树木,纷纷攘攘,自得其乐,诗人用野鸦反衬孤雁,反衬孤雁的念群之情,心中之痛,追求之切。表达自己的爱憎之心。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